常熟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

常熟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

摘要:在常熟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情况从北到南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古老的至今还保留中古切韵的舌面音,发展速度较快的已全部读成舌尖前音,常熟市区话则处在知二庄与知三章分立的层次。对常熟方言内部差异的总体把握有助于了解北部吴语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关键词:常熟方言;古知庄章声母;[t?]组声母;历史演变

基金项目:2014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北部吴语语音变异的地理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518】

PronunciationTypesofInitialGroupsofZhi(知)、Zhuang(庄)、Zhang(章)andTheirHistoricalDevelopmentinChangshuDialects

MOWa

(SchoolofliberalArt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initialsofZhi,ZhuangandZhanginChangshudialectshasthesignificantdifferencefromnorthtosouth.Theoldestdialectretainsthepalatalwhichisinheritingtheqieyun’spronunciation.However,thepeopleusepost-alveolartopronouncetheinitialsofZhi,ZhuangandZhanginShajiabang.ThesecondgroupofZhihadmixedwithZhuangandthethirdgroupofZhihadmixedwithZhanginChangshucitycenter.ItwillbebenefitforustounderstandthedevelopmentofZhi,ZhuangandZhanginNorthenWudialectsifwegraspthedifferentofChangshudialects.

Keywords:changshudialects;InitialsofZhi,ZhuangandZhang;Initialsof[t?];historicaldevelopment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方言中演变为三套声母[tsts?sdz/z]、[t?t???d?/?]和[t?t???d?/?]。在北部吴语区[t?]组声母已不多见,除常熟外,无锡的郊县还有所保留[1]116。而常熟北部的谢桥等地还保留着《切韵》时代的读法:章组大部分字读成舌面音。同时,常熟的南端沙家浜等地古知庄章声母已经合并,全部读成舌尖前音[?]组。常熟方言由北至南的语音形式反映了?>t?>?的音变过程。因此本文通过描写常熟方言的内部差异,分析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方言中的读音类型与地理分布,再与邻近城市方言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北部吴语古知庄章声母的演变情况。

一、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方言中的读音类型

(一)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市区话中,按古韵摄、等、开合口的不同,演变为[tsts?sdz/z]和[t?t???d?/?]两套读音。

知组三等、章组字不论舒声韵、入声韵均读作[t?t???d?/?],如:猪读[t?51];臭文读[t???324];朝读[d??24];着睡着读[d??23]。知组二等、庄组字一般都读为[tsts?sdz/z],与精组字读音相同。如:柴读[z24];师读[s?51];生读[s?51];责读[???5]。

其中,知三章组字在市区读同庄组字的有:

(1)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如:车读[ts?u51];蛇[zu24]。

(2)蟹摄合口三等祭韵字,缀读[?324];赘读[su324],税读[s324]。

(3)止摄开口三等章组字,(除侈读[t??44];至读[t?324];试读[?324])如:枝读[??51];尸读[s?51];时读[z?24]。

(4)止摄合口三等知、章组字(除吹读[t??51];水读[?44];槌读[d?24]),如:追读[?51];垂读[?24]。

(5)深摄开口三等入声韵仅“拾”,读[zir?23]。

(6)宕摄开口三等章组部分字,有章樟读[??51];伤读[s?51];赏读[s?44];尝裳偿读[z?24];上上山读[z?31];上上面尚读[z?213];唱倡读[ts??324];勺读[z??23]。

(7)梗摄开口三等章组字(除适、释读[?i??5];),如:赤读[???5];石读[z??23]。

知二庄组字在市区方言中读同章组的有:

(1)效摄开口二等肴韵仅“抓”读[t?51]。

(2)山摄合口二等删鎋韵的庄组字,有栓读[??51];涮刷读[??5]。

(3)宕摄开口三等庄组字(除“创”读[ɑ324]),如:庄[tɑ51]读;床读[ɑ24];状[d?ɑ213]读。

(4)江摄开口二等知、庄组字,如撞读[dɑ31];桌读[t?5];窗读[tɑ51];镯读[d?23]。

(5)通摄合口三等舒声韵和入声韵《方言调查字表》都仅列一字,“崇”读[d???24];“缩”读[?o?5]。

对常熟市区的知庄章声母读音进行归纳可以得出表1:

(二)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谢桥话中,按古韵摄、等、开合口的不同,有三套声母,分别为[tsts?sdz/z]、[t?t???d?/?]和[t?t???d?/?]。[t?]组声母只出现在深、臻、曾、梗摄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和山摄合口二等庄组、臻摄合口三等知、章组字。具体分混情况归纳如表2:

(三)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沙家浜话中,知庄章合并,仅有一套声母读为[tsts?sdz/z],与精组相同。如:水读[s?44];招读[??51];蒸读[ts?51];出读[????5]等。

常熟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分化在北部吴语中极具特色,仅在常熟一地由北往南便可找到一条从切韵舌面音向舌尖音演变的轨迹,从而也将常熟内部各地分为三种读音类型,其差别主要集中在知三章组字上:第一类是知三章组有部分字保留中古舌面音,同时也有部分字演变为舌尖后音,下文称作甲类;第二类是知三章组字全部演变为[t?t???d?/?],没有古舌面音的读法,下文称作乙类;第三类是知三章组字已进一步音变为舌尖前音,读同精组字,也没有古舌面音的读法,下文称作丙类。由此我们又可以将古知庄章组字的声母今读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合一型,即不论古韵母的等都读为一套声母[tsts?sdz/z],对应上文我们所说的丙类方言;一类是两分型,即按韵母的等有两套声母[tsts?sdz/z]与[t?t???d?/?],对应于乙类方言;最后一类是三分型,即按古韵摄、等、呼的不同,有三套声母,分别为[tsts?sdz/z]、[t?t???d?/?]和[t?t???d?/?],对应于甲类方言。

古知系声母例外情况置于下文讨论,此处暂将例外字搁置。古知庄章声母在今常熟各点方言的分合表现出较强的演变规律,其读音类型既体现了古吴语的读音面貌,也代表着北部吴语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将古声母的分合情况按类型归纳如表3、表4、表5:

常熟内部各调查点的庄组与知组二等字声母的读音没有差别,章组与知组三等字的声母我们根据上面的三张表可知丙类完全不同于甲、乙两类读音;甲类和乙类方言有相同的地方,但大多数韵摄读音并不相同。下面我们把甲乙两类读音再拿出来加以比较,如表6:

1.[t?]、[t?]两组声母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甲类比乙类多出一个声母?,这在乙类音系的浊声母系统中留下了一个舌面浊擦音的空位。原因在于甲类的[t?]组是《切韵》的舌根音喉音声母在《切韵》三等、四等韵前经过腭化作用转变而来的,群母字在北部吴语都读成浊塞擦音d?,不读浊擦音?。因此造成市区[t?]组声母浊擦音的空缺。而甲类的[t?]组不仅包括乙类那些经过腭化而来的舌面音,同时还包括保存下来的《切韵》舌面音,所以它有?声母,与韵母拼合时也多了一个i介音,如“招”读作[t?i?51]、“船”读作[?i24]。两种读音类型的[t?]组来源相同,都是由《切韵》舌面音演变过来的。如表上表所示甲类[t?]、[t?]两组声母一一对应,而乙类留有舌面浊擦音的空位。至于[t?]组声母的来源对比详见表8:

甲类和乙类的[t?]组声母在声韵配合关系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上表来看乙类的拼合能力大于甲类。又乙类声母与遇摄合口、蟹摄开口、止摄开合三等知章组字拼合的韵母是,而甲类这些三等知章组字仍保留切韵时代的舌面音,读作[t?]组,其拼合的韵母是i,因此,甲类的韵母系统比乙类少了一个韵母。

二、古知庄章组声母读音类型的分布

常熟古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由北往南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具体分布情况与地理分布图如表10:

甲类三分型主要分布在常熟的北部一线,与其接壤的地区主要为张家港市的凤凰镇和塘桥镇,据笔者实地调查当地方言与常熟甲类地区的方言几乎无异,并且凤凰、塘桥两地原属常熟行政管辖,因此我们大致上可以认为该地区的方言是受常熟甲类读音的影响,属于较好地保留古舌面音的现存方言,它们代表着较为早期的吴语层次。

乙类两分型则很明显是今常熟主流方言的读音类型,以市区虞山镇方言为中心,辐射21个常熟西部、中部及东部沿江的乡镇。其中赵市、浒浦、吴市、东张面临长江,因此这4处的方言只可能受市区方言的影响,因此在古知、庄、章组字声母的读音类型方面与市区权威方言保持一致。

丙类合一型则分布在常熟的南部一线,该处是常熟与苏州、昆山接壤的地区,受苏州方言影响较大,古知、庄、章、精合流,全部读作舌尖前音。此类型的声母系统比甲类和乙类少[t?t???d??]5个声母,是在常熟方言内部演变速度略快的读音类型,代表了较为晚近的演化层次。

根据上文的分析与结论,我们绘制出古知庄章三种读音类型在常熟市的地理分布图,由北往南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图1古知庄章声母读音类型的分布图

三、三种类型与邻近城市方言的比较

根据上文的分析今常熟内部就古知、庄、章组字存在南北的地域性差异,因此本节选择与常熟南北两端邻近的城市方言加以比较,在常熟内部选择了最北端的福山、市区虞山镇与南端的沙家浜;邻近城市北面选择了隔江相望的南通和南部接壤的苏州、昆山。由于张家港与常熟相邻的地区是说常熟方言的(详见曹建芬,1984),因此本文不再列举,选取了常熟西南方向的无锡作为比较城市。所比较的项目是以上七个点知三章组舒声韵声母的读音情况(声调略去),如表11:

上引材料南通取自《南通地区方言研究》(鲍明炜王均,2002),苏州取自《苏州方言语音研究》(汪平,1996),昆山取自吴林娟的硕士论文(2006)。其余均为本次调查所得,无锡点的材料记录的是东南部的硕放方言。

从上文的比较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古知三章组从《切韵》舌面音演变到现代舌尖前音的历史过程。南通与常熟一江之隔,位于城市北面,其开口咸、山两摄,合口蟹、止、山、臻四摄古知三章组字今声母读[t?]组仍保留中古舌面音,其余韵摄都演变为舌尖前音,没有演变中间过程的滞留情况;福山地处常熟的北部,古知三章组字声母的今读情况与南通一样有舌面音的读法,除假摄开口,蟹摄合口,深臻曾梗摄读[t?]组之外,其余各摄均保留中古舌面音;常熟市区即虞山镇话古知三章组大多读成[t?]组,同时也有少数字发生演变,读成舌尖前音[?]组;沙家浜位于常熟的南面,与苏州、昆山相邻,此三地古知三章组字声母已经全部读作舌尖前音[?]组,但苏州和昆山方言还在韵母中保留圆唇色彩,如“知”读作[ts],韵母便是一个圆唇元音。而在沙家浜“知”读作[??],我们推测由于其韵母系统没有韵,当声母完成舌尖前音的演变后,只有一个舌尖前不圆唇元音?能与之相拼,因此形成这样的声韵配合结构。无锡是北部吴语中与常熟同样具有[t?]组声母的方言,它们都代表着吴语演变的中间过程,并且同样有部分字以词汇扩散的方式发生前移的音变现象。同时,常熟福山和无锡硕放都有保留古舌面音的例字,但常熟福山话保留地更为完好,古知三章组字大部分韵摄声母都读作[t?]组,而无锡硕放从上表中仅调查到流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字如“抽、周”还具有存古的性质,声母读作t?-。换一个角度来看,上表各地方言古知三章组字的今读情况恰好对应了北部吴语从中古舌面音演变到现代舌尖音的各个历史阶段与演变轨迹即:

t?→→t?→→?

方言点:福山、无锡常熟、无锡苏州、昆山、沙家浜

↓↓↓

演变性质:存古中间过程晚近

图2邻近城市知三章组舒声韵声母读音分布图

四、例外情况分析

(1)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读同庄组,声母为[?]组。王力先生认为“在吴方言里由于麻韵二等字一般高化为o,三等照系字也跟着走,念成o。在这点上看得出吴方言也曾经过卷舌音的阶段,以致影响到韵头i的失落。[3]156”常熟方言假摄开口三等麻韵与章组字相拼时读u,后高化更厉害,介音脱落,庄章合流,声母读成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声母的消失首先是从后接元音为圆唇音开始的。”[1]117因此,常熟乙类与甲类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与圆唇元音u相拼时,声母的圆唇色彩消失。

(2)止摄开口三等章组字除“至、试、侈”外全部读同庄组,而知组字在乙类读作[t?]组,甲类保留舌面音[t?]组;止摄合口三等知组字只有“追”读同庄组,而章组字则只有“吹、水”两字在乙类和甲类分别保留[t??、?]和[t??、?],其他都读同庄组;蟹摄开口三等祭韵字除“誓”外,全部保留[t?]组或[t?]组,而合口三等祭韵字则全部读成[?]组。我们把乙类止摄和蟹摄祭韵的知章组字按声母读音归类,如表12:

张琨先生曾对常熟方言止摄知庄章和蟹摄祭韵字的读音做过归纳:“常熟方言*i韵前切韵卷舌音声母(庄系)和舌面塞擦音擦音声母(章系)都读成舌尖音,可是切韵塞音声母(知系)和祭韵字读卷舌音。[4]218”通过上表所反映的读音情况,大致上仍旧呈现张琨先生描述的读音规律,但是少数字的今读已发生变化。那么,止开三知庄章组在常熟的读音类型是庄章一组,知组与之对立,这个读音模式与北方官话区一样。“至、试、侈”这三个例外字,其中“至、侈”在常熟方言中不常说,我们认为可能是受书面语的影响。“试”字常用,却读同知组,虽然不排除读书音的影响,但我们考察邻近方言无锡北郊话,止开三章组字均读成[t?]组,其读音类型是知章一组,庄组与之对应,与江淮官话一致。两地都为北部吴语区,不可能一处受北方官话影响,一处随江淮官话而发生音变。因此,如果我们把两地的读音情况看成是北部吴语止开三知庄章声母的演变轨迹就容易理解了。章组在常熟谢桥型中保留切韵的舌面音[t?]组,发展到无锡北郊的[t?]组,再逐渐演变为常熟市区型的[?]组,“试”则是音变在乙类中不彻底的残存现象。再往下的发展便是止开三知庄章合为一套声母[?]组,北部吴语大部分地区均是这种情况。因此当我们把止开三知庄章组的读音模式作为“一个判定近代汉语时期韵书南音、北音音系性质的参考指征”时,另一方面需要全面考察其整个语音系统的历史演变。

止、蟹摄的庄组字不论开合口都读[?]组,章组字大部分读同庄组,仅有5个字仍保留[t?]组,由此我们推测庄组字是最先演变为舌尖前音的,章组次之;止摄知三组字仅“追”一个字读如[?]组,其余均保留[t?]组,我们推断知三组演变为舌尖前音要晚于章组字。这符合词汇扩散的规律,即“开始的时候可能只在某些词中有变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先在少数词中发生的变化逐渐扩散到所有有关的其他词,而不是象青年语法学派所说的那样,是‘所有在相同关系中发生了语音变化的词’都突然地,没有例外地同时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5]251-252”常熟方言中止摄庄、章组字不能截然分开,知组与庄章组不同,说明止摄庄章已经合流,知庄章合流的趋势也已存在,但尚未完成。

(3)宕摄的开口三等庄组字(除“创”)与江摄的知二庄组字读音比较特殊,声母都读成[t?]组;而宕摄开口三等的部分章组字(章樟昌菖唱倡伤赏尝裳偿上尚勺)却读作舌尖前音。宕摄的庄三和江摄的知二庄声母都不“前化”,这个现象与官话区相同,“官话区的知照组字演变与开、合条件有关的,这条件都不是中古及以前的‘开口’、‘合口’,而是近代官话的开口呼、合口呼,大致上与现代官话方言的开口呼、合口呼吻合。[6]20”而“卷舌音与合口成分似乎有些姻缘”[4]218,“卷舌声母后边常常发生合口作用”[4]240,这里我们可以把常熟方言中江宕两摄读成[t?]组看成官话区的合口呼。那么常熟方言宕摄的庄三和江摄的知二庄声母不前化可以看成与官话区的演变情况一致。实质上宕摄的庄三和江摄的知二庄声母不前化证明庄组与精组合并是晚近才发生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庄三与庄二的表现相同,庄三组经过前腭介音消失的阶段与庄二组合并,再一起前化读同精组。我们把《方言调查字表》中所有庄三组列如表13:

表中仅宕、通两摄的庄三组还保留[t?]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常熟方言中t?>?的演变过程,确实经历过[t?t???d?/?]的读音阶段,对于北部吴语是否经历过这样自身语音系统演变的阶段,我们给出了一个实例。而宕摄开口三等的部分章组字先于庄组读同精组,我们认为是受邻近强势方言(苏州、上海)知庄章精合流的总趋势所致。

五、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常熟方言中的演变

调查中我们发现:咸开三章组字和山开三知章组字,舒声均读成[t?]组,如陕读[?i44];扇[?i324]读。符合甲类的读音规律,而入声却读成[t?]组了,如:折折叠读[t???5];舌读[???23]。这一现象恰好说明切韵舌面音在演变过程中入声韵先发生音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证明常熟方言的[t?]组是从切韵的舌面音自身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当然从乙类我们就能看出这是语言系统自身的演变。其一,乙类知三章组今读[t?]组,这与北京音[t?]组的构成并不相同,北京音除了知三章组,知二庄组大多数字也读成[t?]组;其二,“如果是受外来方言的影响,应该是书面上常用的字首先向权威方言靠拢,呈现出有的字已变,有的字未变的层次状态。”在常熟知庄章声母整齐的分为两类。其三,在乙类中也能找到舌面音音变不彻底的残余,如:“轴”是通合三澄母字,读成[d?io?23],与谢桥型读音相同。因此,在常熟存在[t?]组声母,我们认为并非如平田直子所说“虽然早在一百年前,在苏州就有卷舌音,而且今天无锡、常熟等地也存在着卷舌音。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语音现象只存在于受过北方官话较大影响的地区。(从明代到清初,北方官话中产生了大量的卷舌音,无锡、常熟、苏州等地呈现的卷舌音,就是北方官话的影响和渗透的结果。)[8]77”

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古知庄章声母在常熟的音变过程即:*t?>t?>?。章组仍存在舌面音读法的甲类是保留了切韵时代的读法,代表较早的层次。接着,一些入声韵先读同[t?]组,逐渐发展为乙类,舌面音消失,知二庄,知三章分立的层次。然后,过渡到丙类,则是发展较快的方言了。

即常熟各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先后演变阶段可分为三类:

(1)较古老的阶段(三组声母):已有少部分知三章组字读成[t?]组。

(2)次古老的阶段(两组声母):知二庄与知三章分立。

(3)较年轻的阶段(一组声母):知庄章合流读同精组字。

参考文献:

[1]王轶之.[t?]组声母在无锡的地域演变[J].暨南学报,2011(6):116-119.

[2]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4]张琨.论吴语方言[A].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C].56本2分,1985.

[5]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麦耘.从中古近期-近代语音和官客赣湘方言看知照组[J].天津:南开语言学刊,2010(1):15-30.

[7]王洪军.中原音韵_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7(1):1-10.

[8]平田直子.北部吴语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的语音演变[A].吴语研究[M](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4-79.

作者简介:莫娲,(1984年-),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方言学。

标签:;  ;  ;  

常熟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