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到期收益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收益率,结构性,收益,产品,债券,区间,情况。
到期收益率论文文献综述
彭妍[1](2019)在《6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至4.12% 近九成到期产品未披露实际收益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季末年中,银行会推出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6月份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态势,不但发行产品的银行家数、发行产品数量减少,平均收益率也出现环比下滑。此外,所有省份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均出现环比下降。值得注(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7-06)
吕东[2](2019)在《5月份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九成未披露实际收益率》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延续此前的跌势,当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13%,较4月份再度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中,所有省份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均出现环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上月共有8779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而据普(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6-10)
吕东[3](2019)在《首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增价跌” 3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未达预期收益中间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去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相继出台。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背景下,2019年首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情况也受到关注。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415家银行共发行了逾万款理财产品,较前一个月发行量增加1809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2-19)
骆长琴[4](2018)在《采用“年投资收益率”巧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学习者在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内容时,对于其持有期间每年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对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的含义、投资收益的计算、溢价折价的摊销等都深感困惑、一知半解,在做账时只能"比葫芦画瓢"。基于此,从经济实质视角,利用"年投资收益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相关学者与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21期)
高泽华[5](2018)在《国债到期收益率与银行利率变动趋势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几个方面研究增加二级市场国债的上市品种,创新国债的衍生产品,逐步实现国债品种结构的多样化,以满足投资者的多种需求。(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下旬刊)》期刊2018年05期)
吉雪娇[6](2017)在《7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八连涨 239款到期产品“未达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今年7月投资者对于哪项理财品种格外关注,那么答案之一一定为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了“半年考”后,银行理财收益究竟转头向下还是依旧保持上涨,可谓直接决定了投资者们的去留。而从现实表现来看,银行理财产品7月的成绩单依旧亮眼,多家研究机构数据均(本文来源于《金融投资报》期刊2017-08-12)
李姗珊[7](2017)在《绿色债券波动性、到期收益率及价格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债券是有着固定收益的,募集资金专用于绿色项目的,产生积极环境效应的债券工具。从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第一只五年期AAA评级的气候意识债券伊始,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自2012年起,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开始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2016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增长至810亿美元,且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始于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第一只离岸绿色债券。自此,中国迎来了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春天。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发行58只贴标绿色债券。本文致力于探讨中国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相比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在波动性、到期收益率和价格方面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本文制定了叁个假设:较低的波动性、较低的到期收益率、较高的价格。并在后文通过实证分析做出验证。本文取样债券期限不同的A、B两组债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A、B两组数据的实证结果,假设一和假设叁都无法得到验证.假设二中,A组与B组实证结果不一致。笔者推测是因为债券期限差异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放大了绿色效应对收益率的影响,从而可以推测绿色效应导致了较低的到期收益率,但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在的初期发展阶段,影响十分有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目前,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的波动性和价格没有显着区别,绿色债券到期收益率略低于普通债券。因此目前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似乎不像我们之前推测的那么强。针对结论,笔者提出了下列政策建议:普及相关政策指引、推动第叁方认证业务、加强配套交易平台建设、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增强绿色债券流动性、培养成熟绿色投资者。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发行量的上升,市场的发展,以及数据样本的完善,未来可能会更明朗的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7-05-01)
傅苏颖[8](2017)在《险资调研热度仍高 年内已造访111家上市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今年1月份以来,在保险投资监管整体趋严的背景下,险资调研上市公司的热度仍然不减。《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1月1日至2月2日,险资共调研了111家上市公司,共计225次。从行业来看,电子行业最受青睐,另外,机械设备、化工、传媒、(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7-02-03)
[9](2016)在《2016年9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债券》期刊2016年10期)
[10](2016)在《2016年8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债券》期刊2016年09期)
到期收益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延续此前的跌势,当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为4.13%,较4月份再度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中,所有省份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均出现环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上月共有8779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而据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到期收益率论文参考文献
[1].彭妍.6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至4.12%近九成到期产品未披露实际收益率[N].证券日报.2019
[2].吕东.5月份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九成未披露实际收益率[N].证券日报.2019
[3].吕东.首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增价跌”3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未达预期收益中间值[N].证券日报.2019
[4].骆长琴.采用“年投资收益率”巧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J].财会月刊.2018
[5].高泽华.国债到期收益率与银行利率变动趋势的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
[6].吉雪娇.7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八连涨239款到期产品“未达标”[N].金融投资报.2017
[7].李姗珊.绿色债券波动性、到期收益率及价格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8].傅苏颖.险资调研热度仍高年内已造访111家上市公司[N].证券日报.2017
[9]..2016年9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J].债券.2016
[10]..2016年8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J].债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