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力学,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模式,互动,线上。
工程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沈超群[1](2019)在《《工程热力学》混合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热力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混合课程建设,本文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初步设想,并在本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田霖[2](2019)在《“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热力学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内容特点,提出教学模式、学习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1期)
许津津,姚寿广,冯国增[3](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和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为移动学习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丰富和便捷的交流方式。"工程热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高级工程及科技人才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问卷调查分析和"工程热力学"课程体系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模块和形式,并以第五章的教学为例,阐述微信公众平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对提升"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柏金,王谦[4](2019)在《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为例,根据作者及团队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转变了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学方法及更新了教学内容,构建了"线上线下"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混合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为优化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实践为重点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叁大理念,为打造高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而努力。(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郭瑞,华永明,李舒宏,蔡亮,段伦博[5](2019)在《格式塔认知心理学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的教育认知理论、课程本身和相应受众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对整个教学体系的影响,将格式塔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对整体课程内容组织、具体教学组织方式等进行了设计,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课程核心思想及知识体系。不仅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黄晓明,许国良,王晓墨,方海生,吴晶[6](2019)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工科”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科"建设下能动类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按"需"优化,考虑层次化、模块化设计,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注重学科交叉。发展多样性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顶层教学设计,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学。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实现全过程评价和多方位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何茂刚,张颖,刘向阳[7](2019)在《OBE教育模式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OBE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组织、科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获得在社会上从事工程领域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本文基于OBE工程教育的理念,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出发,设计了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章节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改进,促进了能源动力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刘迎文,雷祥舒[8](2019)在《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探索和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叁年对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互动式与PBL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课时少、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也提升了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李季,王修彦,杨勇平[9](2019)在《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和创新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热力学课程是我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具有面向专业宽、受众面广、引领示范性强的特点。本文针对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尤其是近年来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举措。期望通过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实践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姚寿广,冯国增,许津津,顾丛汇,宋印东[10](2019)在《工程热力学系列课程的教改理念与创新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工程热力学系列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及应用性强,应用面宽且概念多而抽象的特点,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工程热力学系列课程的教改理念及创新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自主学习,项目驱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配套改革,形成了与创新教改理念相配套的独特教学模式。多年教改实践证明,工程热力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尤其是强化了对学生用能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S1期)
工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热力学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内容特点,提出教学模式、学习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程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沈超群.《工程热力学》混合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2].田霖.“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许津津,姚寿广,冯国增.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4].柏金,王谦.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5].郭瑞,华永明,李舒宏,蔡亮,段伦博.格式塔认知心理学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6].黄晓明,许国良,王晓墨,方海生,吴晶.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7].何茂刚,张颖,刘向阳.OBE教育模式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8].刘迎文,雷祥舒.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探索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9].李季,王修彦,杨勇平.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和创新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10].姚寿广,冯国增,许津津,顾丛汇,宋印东.工程热力学系列课程的教改理念与创新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