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征是一次艰难的历程,它塑造了一代新人。毛泽东身历其间,见证血与火的洗礼,感受灵与肉的搏击,用诗人兼战略家的视野,以诗词记录长征。长征诗词所蕴含的坚定、豪迈、乐观的精神,定格国人心中。
关键词:毛泽东 长征诗词 精神蕴涵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时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指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长征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其蕴涵的精神力量一直鼓励着国人奋进。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认为长征是一部“史诗”,其历史意义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毛泽东在长征中,共创作了七首诗词,用诗词记录了长征的点滴或全部,展示着长征的革命特质,也彰显着他诗人兼战略家的气质。现就这七首长征诗词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以及审美蕴涵进行解析。
一、内容涵盖
(一) 时间界限。长征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此间,毛泽东共创作了七首诗词,具体如下:《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十六字令·山》 (1934年到1935年)、《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沁园春·雪》 (1936年2月)。其中,以1935年10月为最,有四首之多,纯属“得意”之作。此四首诗词,纯然“率志委和”,展示毛泽东的诗词大家风范。记录长征,记忆长征,当以《七律·长征》为典范,可谓长征的历史写照和现实观瞻。
(二)歌咏对象。赞人、叙事和咏物皆有。一首赞人,赞许彭德怀;一首叙事,高度概括长征历史与经历;五首咏物,分别为山和雪,其中三首咏山,为娄山关、六盘山和行军所经山脉;两首咏雪,为昆仑和雪,昆仑虽为山名,实则写雪。
(1)化学成分分析 分别在原材料及拉拔断裂样品上取试样采用瑞士ARL直读光谱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化学成分符合GB/T24238—2009标准技术要求。
二、体式表达
(一) 或诗或词。诗词是最精粹的语言,诗词可观照生活。毛泽东用诗词记录下了长征的风貌,艰苦与浪漫兼具,痛苦与快意共在。两首诗和五首词,刻画长征历程。其中,两首诗,一绝句一律诗,绝句为《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律诗为《七律·长征》。五首词,一小令四双调,小令为《十六字令·山》,其他双调。
(二) 诗精词妙。毛泽东用诗词记录长征,采用了诗词中的极品方式来呈现,绝句采六言,小令用十六字令。六言绝句精品为《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六言绝句,宋代叶寘推崇其“事偶尤精”,以精炼著称。《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形神交融,言简意远。“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高度赞扬了彭德怀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十六字令妙品为《十六字令·山》三首。十六字令,篇幅短窄,难于施展,流传篇目极少,三首皆咏山,从描写时间上看,分别为黄昏、雨前和雨后,从描写手法上看,采取了夸张、比喻和摹状,从描写对象上看,分别是山的高峻、磅礴和雄壮。
三、精神蕴涵
(一) 革命理想主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其间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始终耀亮全程。以《七律·长征》为代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记事,有三首属佳,《长征》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到韶山》分别记述了长征、解放战争以及回乡场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毛泽东依然从容且乐观,以诗人情怀浪漫遐想,革命理想高于一切。“天若有情天亦老”,感伤间存昂扬;“敢叫日月换新天”,慷慨中显雄心。“万里长征,千折百回,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毛泽东曾如此谈长征,却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用《七律·长征》形象直观地再现万里长征的历史壮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极言长征所遇险阻之多,显“难”,“只等闲”简言心态豁达,示“易”。“红军不怕远征难”,“不怕”二字,显示了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困难”的信心,与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调同出一辙,信心满满,斗志昂扬。长征,其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中国历史上空前,世界历史上少有。毛泽东将铁与血的残酷现实,凝结成情与志的浪漫诗篇。苏联作家艾德林曾这样评价毛泽东的诗:“这是一个诗人兼思想家写下的诗篇。”浪漫诗篇,蕴含革命理想,理想是光,能耀亮前行的路。像红二、红六军团顺利渡过金沙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兴奋之余,欣然命笔,赋诗《北过金沙江》,长征虽艰苦,但亦兴奋,长征成为诗人们的创作源泉。理想是光,能驱散黑暗。红军穿过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指派何键为“追剿总司令”,并空投亲笔信望全力督剿,且附严武的《军城早秋》相勉励:“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可谓“眼中形势胸中策”,好一派统帅本色:刚毅果敢的胸魄、胜利在望的神情和势如破竹的气势。蒋介石认为红军属逃窜,陷困境,必败无疑。毛泽东同志却以千古少有的豪迈气概,蔑视长征的艰难困苦,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三军过后尽开颜”,并豪言:“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也艺术性地体现了“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的历史进程。
长征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诗词,始终弘扬着革命理性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时代主义精神,洋溢着伟人风采。
随着运营商对高效稳定、方便管理维护的网络需求日益迫切,智能ODN的理念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厂家主要采用“智能标签”实现ODN的智能化管理。“智能标签”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和eID(电子标签)3种。其中,eID方式以接触式电子标签为核心,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方便批量读取、效率和准确性高等特点[2],逐渐成为ODN智能标签的主流。
(4)上层模型根据反馈重新计算分时电价。重复步骤(2)-(4),直到满足下述迭代条件之一:a)下层模型目标fk足够小(fk<δ,本文中δ取0.1 MW2);b)迭代次数达到上限。
一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决心。典型者为《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壮语惊人。“不到长城非好汉”,表达了红军战士“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屈指行程二万”,与“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有异曲之妙,只不过,一在空间,一在时间,皆是将时空浓缩为一瞬间,有“包孕的片刻”(莱辛《拉奥孔》),在“屈指”和“弹指”的不经意间,显露着诗人一份“满满”的自信和“杠杠”的信心。视死如归的决心,体现在方志敏和刘伯坚身上,尤为典型。方志敏,属长征先遣支队,先行者,领导红十军团北上遭围被捕,抱定“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决心,威武不屈,英勇就义,并在狱中写下了《清贫》 《可爱的中国》,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刘伯坚,属长征留守苏区部队,坚守者,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武装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负伤被捕,3月21日在江西大庾就义。刘伯坚写有《带镣行》,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6孕妈妈尽可能选择到花草茂盛、绿树成荫的地方进行锻炼,城市里下午四点到七点之间空气污染相对严重,要注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
(二) 革命乐观主义。斯诺描绘长征:“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长征,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以达胜利。长征中,具备视死的决心、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情志。
二是“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而红军“都是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德〕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长征是信念的考验,是意志的锻炼,是毅力的磨砺。信念的坚守,是一份忠诚的无限表现。精练者为《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信念依旧,猛志仍在。“刺破青天”,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信念,敢于奋斗,勇于拼搏;“锷未残”,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志向,刚毅精神感人,不屈理念动人。长征是信念的坚守,也是信念的胜利。戎马倥偬间,词人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山容、赞美山魂,可见毛泽东具有非凡的气魄和坚定的胜利信心。状山容,抒豪情,高山与诗人同体一气,从崇高、雄伟、险峻的山中,可以体现己身的豪迈、刚健、坚强。诚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山,可以成为毛泽东生活的代言人,山是毛泽东信念的化身。毛泽东已将“山”精神化和人格化。毛泽东一生与山密切相关,出生在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求学在岳麓山,“看万山红遍”,战斗在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运筹在宝塔山,“百万雄师过大江”,风云在庐山,“暮色苍茫看劲松”。信念坚定,无论是对长征途中的人,还是未进行长征的共产党人,都是一份忠诚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信念,艰难奋争。像陈毅,于1936年冬在梅岭被围困危难之际,写下了《梅岭三章》,坚定信念,诚挚感人。
三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情志。毛泽东善于化危险为契机,以艰难为资历,变困苦为享受,达观心态与豁然情怀萦绕周身。行军途中,毛泽东让战士猜谜“慢慢走”指谁?结果被红四方面军警卫员猜到是他们的总指挥徐向前,足见毛泽东在困难面前,永远属于乐天派,代表作为《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豪情万丈,雄浑无端。这是毛泽东复出后的第一首词,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写得最好的词之一。此词既是写娄山关战斗的胜利,也概括了长征中战胜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胜利。“而今迈步从头越”,情致高涨,信心满满,期望未来。娄山关,中央红军两次越过,此词应是在1935年2月所为,中央红军取桐梓、占娄山关和再夺遵义,毛泽东即兴填词。“而今迈步从头越”,确属即兴感言,刚闭幕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政治生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转折以及革命上的发展,既需“仰望星空”的豪情,也要“脚踏实地”的干劲,可谓既信心十足又难以预料,非豪情满怀者无以言诗。毛泽东是诗人兼英雄,此际存魏武之风,魏武曹操亦是毛泽东最崇拜的诗人、英雄;词虽豪,却多悲凉慷慨之气。“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悲凉,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壮。毛泽东高度自信,豪情满怀,坚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坚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三)革命英雄主义。毛泽东,既是诗人,也是英雄,文武兼备。诗人赞英雄,英雄出诗篇。《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颂吾将军,扬吾军威,也是彭德怀一生最简洁又最鲜明生动的写照。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首赠给手下将领、赞许手下将领的诗作。此诗出现了“两赠”和“一改”情况。“两赠”分别在1935年和1947年,第一次赠为中央红军达到吴起镇的“切尾巴”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写给彭德怀的祝捷诗,满腔激动,濡笔而就;第二次赠为彭德怀指挥沙家店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又将此诗写给彭德怀;“一改”为彭德怀见诗后,将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将原诗还给毛泽东。“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毛泽东赞赏彭德怀可谓妙到。彭德怀确实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战术家,是“与士兵同滋味而共安危”的大将军,也是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英雄,指挥若定,英勇无比。“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毛泽东于彭德怀的赞赏真乃妙绝。彭德怀也是一位唯一参加过国内战争(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国外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元帅。英雄惜英雄,英雄势无穷。此诗塑造了彭大将军的飒爽英姿和恢宏雄心,“山高路远坑深”包孕着“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荒凉和“大漠风尘日色昏”的艰辛,“唯我彭大将军”暗含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强意志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志气。
(四)时代主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滚滚,时代前行。毛泽东傲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骚。基于当时时代环境和革命形势,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进行东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如何进行?毛泽东领时代先河,用两首词来作答: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代表作为《念奴娇·昆仑》,反封建主义代表作为《沁园春·雪》。其一,反对帝国主义的《念奴娇·昆仑》词人自注:“《昆仑》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誓将共产主义理想传遍全世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将崇高理想融入雄奇景象,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志向与梦想:打到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让全世界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幸福生活。其二,反封建主义的《沁园春·雪》,词人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词人上片横览“江山”,下片纵论“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作为封建帝王的代表,诗人对他们进行点评,其实是批判其局限性,感叹旧时代和历史上的英雄们一去不返。“俱往矣”,三字犹如一把铁扫帚,一挥清扫万古。“江山如此多娇”,一派赏景者怡然自得作风,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魄雄豪、胸襟广阔、信心满溢,横扫千古,往事已矣,面对新潮,如何应对,还看今朝。“还(音hai,副词,还是)看今朝”,“还”与“只(识)”相照应,翻检过去,从历史视阈肯定当下的革命;“还(音huan,同环,周遭)看今朝”,环视周遭,从现实视阈赞赏共产党人的作为;“还(音xuan,同旋,马上)看今朝”,意味深长,从未来视阈期冀革命的成功。毛泽东高瞻远瞩,藐视过去,展望未来,气度非凡。柳亚子于1945年作跋评论此词,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有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
[2] 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8.
[3]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4] 刘汉民.毛泽东诗词十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
[5] 公方彬.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浅谈长征精神与圆梦精神[J].精神文明导刊,2016(11).
[6]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7]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政协报,2016,10(22).
作 者:王波平,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标签:彭德怀论文; 信念论文; 诗词论文; 精神论文; 诗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名作欣赏》2019年第14期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