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和水半夏的鉴定

半夏和水半夏的鉴定

杨俭胡彦军(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甘肃临洮730500)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392-02

目前中药市场半夏货少价高,大部分地区以低价的水半夏替代半夏药用,各医院药房、零售药店也习以为常,半夏斗中以水半夏顶替,大夫处方半夏与水半夏不分,混为一体,这种现象影响了患者疾病的诊治,虽然半夏和水半夏有共同之处,但药性和功能主治及用药范围有不同之处,现将二者区别如下:

一、来源

1、半夏为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Breit的干燥块茎。

2、水半夏为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flagelliformeBlume的块茎。

二、别名

半夏又名水玉、守田、羊眼半夏等。水半夏又名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

三、植物形态及产地

1、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草本,高15-50cm,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cm,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可分小叶和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宽3-4cm,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颈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内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包绿色、长6-7cm,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mm,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7-10cm、直立、伸出在佛焰包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mm,花期5-7个月,果期8-9月。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水半夏,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密生多数肉质须根。叶3-4,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具寛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前裂片较大,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较小,长三角形,花序柄细长,佛焰包管部绿色,檐部绿色至绿白色、顶端长鞭状或较短。内穗花序比佛焰包长或短,顶端具浅黄绿色的附属器。雌花序卵形、中性花序锥形,雄花序黄色。子房倒卵形成近球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其6-7月。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主产广西。

四、采集

1、半夏7-9月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2、水半夏秋冬季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

五、性状鉴定

1、半夏、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形,直径0.8-2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未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2、水半夏、干燥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六、显微鉴别

1、半夏:粉末、类白色、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显微:1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um,复粒由2-6粒组成。2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束20-150um。3导管为螺旋形或环纹。

2、水半夏:粉末复粒以2-4粒者为多见;针晶束长16-92um。

七、炮制

1、半夏生品:拣去杂质,筛去灰消。法半夏:取净生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到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姜半夏:取净半夏,照上述法半夏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凉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100斤半夏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清半夏:取拣净半夏,照上述法半夏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凉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100斤半夏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2、水半夏炮制法与半夏相同。

八、性味

半夏与水半夏相同,味辛、性温;有毒。

九、功能主治

1、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吐、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量4.5-10g。

2、水半夏: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用量1.8-3g。

综上所述,半夏和水半夏都有燥湿、化痰、止咳作用,但水半夏无半夏降逆止呕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严格区分,水半夏不可替代半夏。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

[2]杨启德.编著.《中药鉴定实验技术》.

标签:;  ;  ;  

半夏和水半夏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