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细胞吸附论文_王晓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细胞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苗,细胞,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全细胞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慧[1](2018)在《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导致不良反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接种适龄儿童后所产生的用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儿童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34例儿童,对照组儿童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实验组儿童则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更轻,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临床百白破接种的预防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儿童预防百白破疾病的发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04期)

马永红[2](2017)在《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导致不良反应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某院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136例健康适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小儿根据接种疫苗的不同分为DaPT组(1986例)和DwPT组(2150例)。为DaPT组小儿接种DaPT,为DwPT组小儿接种DwPT,然后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DaPT组小儿相比,DwPT组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PT组小儿相比,DaPT组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其中反应、强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第1剂疫苗时相比,两组小儿在接种第4剂疫苗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PT组小儿相比,DaPT组小儿在接种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疫苗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接种DwPT相比,在为适龄小儿接种DaPT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7年08期)

孙培卿[3](2014)在《Au~(3+)全细胞生物检测及吸附一体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工作在前期全细胞检测和吸附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合成生物学"BioBrick'技术将基于Go1S调控子的金离子选择性检测与基于Go1B蛋白表面展示的金离子选择性吸附整合在一起,在提高原有全细胞金离子探针金离子毒性抗性的基础上实现环境中金离子浓度调控的金离子检测及吸附一体化表达系统,成功的实现了从多种金属的混合液中特异性的检测和吸附金离子,并且将该重组系统成功地同源重组到枯草芽孢杆菌中使其能够对在水体中对微量金元素选择性识别与吸附,为其它有毒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检测和生物修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同时,使得此类全细胞检测与吸附菌株的构建更加模式化,可实现金离子同时检测与吸附回收,较以往检测更加快捷简便。(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19)

康冰,王艳,曹洁,魏顺远[4](2013)在《吸附全细胞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wPT)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aPT)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防治和处置经验。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方法将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于健康适龄儿童,观察其临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PT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3.81%(57/1497)明显低于DwPT的23.46%(672/2865),两者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百白破联合疫苗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多,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也同样增多。结论 DaPT比DwPT接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接种前充分摇匀,深部肌肉注射,再次接种时更换接种位置,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林献丹,陈玲萍,廖晓伟,曾士典,钟锦育[5](2011)在《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致过敏反应死亡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Whole-cell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bsorbed;DTwP)是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制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1年01期)

徐海霞,吕宝玉[6](2009)在《吸附全细胞白百破(DtaP)接种反应观察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婴幼儿注射吸附全细胞白百破(DtaP)疫苗后的反应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经2007年9月~2008年9月接种百白破疫苗3918针次个例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9年23期)

孟卫红,刘开喜,韩莉[7](2009)在《全细胞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接种反应观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简称wDTP)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更好地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为今后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接种疫苗后1个月内按自制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记录表调查。结果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3.33%,各针次之间的局部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60,P>0.05);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1.32%,各针次间发热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1,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注意事项,尽量减少wDTP接种反应发生,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逐步推广使用更安全有效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夏雪琴,刘西珍,张少白,张峰,李平[8](2008)在《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诱发癫痫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2006年5月22日出生。出生后按免疫程序先后接种了卡介苗1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2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d LiveVaccune,O(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08年06期)

谭亚军,张晋琳,徐颖华,丁筱竹,范刚[9](2008)在《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Adsorbed Diphtheria,Tetanus and Whole Cell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wP)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3月龄健康儿童接种DTwP后观察临床反应,重点观察19 740人次。结果接种DTwP后总副反应发生率为21.90%,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18%和23.40%。其中发热、红肿硬结发生率分别为19.15%、13.51%,反应强度主要是弱反应。其它全身和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但不同批次DTwP差异较小。结论在较大范围婴儿群体中接种DTwP后,存在一定的全身和局部副反应,应着重从改进疫苗生产工艺等方面来提高DTwP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08年04期)

刘荣仕[10](2008)在《树脂原位吸附提高全细胞不对称制备(S)-苯基乙二醇催化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苯基乙二醇((S)-PED)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及光电磁性能,是重要的药物、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的手性中间体。利用生物催化剂转化制备光学纯苯基乙二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较高等优点。本文以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CCTCCM203011)水相中催化不对称制备(S)-PED为研究对象,对反应过程的底物浓度、生物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及产物(S)-PED的提取、精制进行研究,旨在为生物法制备(S)-PED的工业化放大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对利用原位吸附技术来提高反应的底物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NKAⅡ大孔吸附树脂缓释底物和容纳产物,可以提高反应的底物浓度。结合树脂对底物的吸附量和菌体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建立了树脂添加量随底物浓度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此公式添加树脂将溶液中底物产物总浓度控制在最适水平,从而实现高底物浓度、快速度反应。最后在40 g/L(R,S)-PED浓度转化体系中加入0.54 g树脂,平衡2 h后,反应108 h,产物(S)-PED的e.e.值和产率达到98.1 %和88.5 %,比优化前反应的(R,S)-PED浓度提高了将近166.7 %。对原位吸附反应体系进行了温度、pH、转速的优化。得出反应的最适条件为30℃,pH 8.0,120 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时间缩短,而(R,S)-PED浓度从40 g/L提高到50 g/L时反应108 h其产物e.e.值也能达到97.8%。同时研究了添加木糖和酵母膏对全细胞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木糖和酵母膏能增加全细胞稳定性,提高催化批次。30 g/L底物浓度下,第二及第叁批次反应添加一定的木糖和酵母膏,第二批次反应48 h后产物e.e.值和产率达到97.8 %和80.6 %,第叁批次反应72 h后产物的e.e.值达到近95.0%。通过对添加木糖和酵母膏后反应完成的菌体代谢活力进行了测定,其代谢活力明显高于不添加任何物质的反应体系的菌体。对(S)-PED的提取和精制进行了研究。从6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对产物进行吸附,在本研究的产物浓度下,该树脂对(S)-PED具有较大的吸附量250 mg/(g湿树脂),2 h吸附能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式。从11种溶剂中筛选出乙醚作为产物重结晶纯化的溶剂。1 L反应液经1.5 BV/h流速经树脂柱吸附,2 BV乙酸乙酯洗脱,质量浓度3 %的活性炭脱色1 h,约100 mL的乙醚重结晶纯化。以此工艺提取纯化(S)-PED,总收率为74.1 %,(S)-PED质量分数从1.4 %达到98.9 %,光学纯度保持在99.0 %。(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6-01)

全细胞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某院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136例健康适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小儿根据接种疫苗的不同分为DaPT组(1986例)和DwPT组(2150例)。为DaPT组小儿接种DaPT,为DwPT组小儿接种DwPT,然后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DaPT组小儿相比,DwPT组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PT组小儿相比,DaPT组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其中反应、强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第1剂疫苗时相比,两组小儿在接种第4剂疫苗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PT组小儿相比,DaPT组小儿在接种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疫苗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接种DwPT相比,在为适龄小儿接种DaPT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细胞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慧.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导致不良反应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2].马永红.为适龄小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导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

[3].孙培卿.Au~(3+)全细胞生物检测及吸附一体化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

[4].康冰,王艳,曹洁,魏顺远.吸附全细胞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

[5].林献丹,陈玲萍,廖晓伟,曾士典,钟锦育.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致过敏反应死亡病例报告[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

[6].徐海霞,吕宝玉.吸附全细胞白百破(DtaP)接种反应观察与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

[7].孟卫红,刘开喜,韩莉.全细胞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接种反应观察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

[8].夏雪琴,刘西珍,张少白,张峰,李平.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诱发癫痫1例报告[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

[9].谭亚军,张晋琳,徐颖华,丁筱竹,范刚.接种吸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

[10].刘荣仕.树脂原位吸附提高全细胞不对称制备(S)-苯基乙二醇催化效率研究[D].江南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中脑多巴胺细胞的电生理记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3氨基类载体直接交联与吸附交联对比...全六面体网格生成自然科学研究表6 2002年公布的天津市自然科...不同时刻蛋白与界面的距离及微观图

标签:;  ;  ;  ;  ;  ;  ;  

全细胞吸附论文_王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