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飞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时间,动脉,图像,质量,稳态。
时间飞跃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琰昭,翟晶,王思敏,张欢,宋琦[1](2019)在《头颅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常见序列的临床图像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头颅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为切入点,基于3D-TOF横断面图像及血管重建图像对不同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进行临床图像质量评价与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全国25家医疗机构,基于6种国内外品牌9种机型的1.5T和3.0T磁共振所采集的260例患者头颅3D-TOFMRA有效图像资料。将所有图像资料通过锐达医疗网络平台、百度网盘及光盘形式以DICOM图像格式传输至医院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基于美国放射学会(ACR)MRI图像质量认证指南内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法对1.5T与3.0T磁共振各序列图像进行临床图像质量评价及对比研究。结果:在3D-TOF横断面图像的动脉与背景组织对比良好、动脉信号一致和血管重建图像的动脉信号一致3项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中,3.0T样本明显优于1.5T样本。在1.5T和3.0T的MRI设备样本中进行国内与国外各品牌设备图像质量间的对比,以联影、奥泰为代表的国产医用MRI设备图像质量不低于国外进口设备,且部分指标优于国外进口品牌。结论:在头颅3D-TOFMRA成像中,3.0T的MRI设备临床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5T设备,而相同场强下,国产MRI设备临床图像质量不低于国外进口品牌,且部分指标优于国外进口品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莫金潮,王俊国,吴冬,赵志清[2](2019)在《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磁共振成像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3D-TOF-MRA扫描,观察组行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显示情况及脑血管成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21例(70.0%);对照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8例(26.7%)。观察组3~4级分支小血管的显示率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3D-TOF-MRA显示末梢血管模糊,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小血管的结构情况。结论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有助于减轻颅脑血管成像时血流的饱和效应,增强末梢血管血流的信号,且可有效提高3D-TOF-MRA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房志伟,沈海林[3](2019)在《MRI配合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配合3D-TOF MRA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0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1.5T 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情况。结果丘脑、中脑、脑桥、枕叶、基底节等处均可见病灶区;DSA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等出现异常病灶;3D-TOF MRA(+)患者基底动脉尖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非基底动脉尖(P<0.05)。结论采用MRI配合3D-TOF MRA对TOBS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价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D-TOF MRA(+)患者则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提示其极可能发展为TOBS。(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3期)
沈烨,何赟[4](2019)在《1.5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5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两种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5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患者同时行TOF-MRA和CE-MRA检查,采集后的图像进行叁维重建。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包括矢状面T_1WI,横断面T_1WI、T_2WI及弥散成像。结果结合TOF-MRA、CE-MRA及常规图像,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80例、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2例,颅内血管显示正常16例,两者对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果不一致。结论 TOF-MRA和CE-MRA两者互补,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丁辉,柳维正[5](2018)在《二维时间飞跃法MR静脉成像与叁维对比增强成像在评估脑膜瘤侵犯静脉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二维时间飞跃法MR静脉成像(Two-dimension time of flight MRV,2D TOF-MRV)与叁维对比增强MR静脉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 contrast enhancement MRV,3D CE-MRV)在评估静脉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和程度的显示能力。方法 14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行2D TOF-MRV与3D CE-MRV检查,对两组影像数据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多平面重组(MPR),对静脉窦的改变进行观察比较,并与手术结果或/和DSA影像资料对比。结果 6例病例2D TOF-MRV,3D CE-MRV与DSA、手术资料相一致;3例病例2D TOF-MRV静脉窦信号缺失,管腔缺如,难以作出诊断,3D CE-MRV显示良好,与DSA,手术资料相一致;5例3D CE-MRV与DSA,手术资料一致的病例,2D TOF-MRV显示有一定的误差。结论 3D CE-MRV能同时显示静脉窦与瘤体,明确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在评估静脉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方面比2D TOF-MRV有明显的优势,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防手术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3期)
朱传清,郭春锋,于泽峰[6](2018)在《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叁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叁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经微血管减压术证实为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均行3D-TOF-MRA及3D-FIESTA-C序列扫描,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评价二种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及图像融合技术对面肌痉挛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3D-TOF-MRA、3D-FIESTA-C及3D-TOF-MRA+3D-FIESTA-C对责任血管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2.5%(15/24)、66.7%(16/24)、87.5%(21/24),其中3D-TOF-MRA+3D-FIESTA-C检出阳性率高于3D-TOF-MRA(P<0.05)。术前3D-TOF-MRA、3D-FIESTA-C及3D-TOF-MRA+3D-FIESTA-C对责任动脉种类的显示准确率分别为71.4%(15/21)、76.2%(16/21)、100.0%(21/21),3D-TOF-MRA+3D-FIESTA-C检测的准确率均高于3D-TOF-MRA或3D-FIESTA-C(均P<0.05)。结论结合多平面重建及图像融合技术,3D-TOF-MRA联合3D-FIESTA-C序列能准确评估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性质和神经血管压迫征象,对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俞俊杰,朱菊明,严海浪,马占龙[7](2017)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评价脑梗死患者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对比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与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 flight MR angiography,3D-TOF MRA)在评价脑梗死患者动脉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从2015年6月-2017年2月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T1WI、T2WI、DWI序列,以及SWI和3D-TOF MRA序列,对比观察SWI与3D-TOF MRA序列中动脉血栓的情况,统计分析SWI与3D-TOF MRA序列在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血栓的差异。结果: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6例SWI上可见动脉血栓征象,表现为沿着动脉走行的斑点状或者条带状充盈缺损;28例3D-TOF MRA上可见动脉血栓征象,表现为动脉狭窄或闭塞;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5,p值>0.05)。结论:SWI与3D-TOF MRA在评价脑梗死患者动脉血栓中具有同样敏感性,两组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期刊2017-11-16)
岳庆红,刘吉昌[8](2017)在《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在评价烟雾病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评价烟雾病搭桥血管的应用价值并作分析。方法:给予40例烟雾病患者行CTA和3D TOF MRA检查,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CTA与3D TOF MRA的颅内段及颅外段各个节段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CTA的颅内段显示搭桥血管明显低于3D TOF MRA(P<0.05)。结论:3D TOF MRA评价烟雾病搭桥血管临床效果优于CTA。(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3期)
韦慧[9](2017)在《颅脑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眼动脉的显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脑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及评价。方法观察714例受检者薄层轴位(源影像)并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MIP)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双侧眼动脉起源、主干、分支显示及变异情况,同时观察年龄、性别、主要病变(尤其眼病)及扫描平面与视神经所山嵌榷匝鄱脉显示有无影响。结果 713例受检者均起始于颈内动脉,薄层轴位(源影像)上眼动脉多为主干断续显(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17-07-14)
胡兴荣,邱妮妮,向海波,陈华东,张丽君[10](2017)在《对比增强叁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叁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叁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叁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叁叉神经痛患者69例,术前行MRTA扫描,观察叁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叁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 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叁叉神经和责任血管,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显示症状侧叁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即阳性分别为55例(79.7%)、58例(84.1%)和65例(94.2%),显示非症状侧叁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分别为4例(5.8%)、6例(8.7%)和15例(21.7%)。3D-FIESTA与3D-TOFSPGR显示叁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叁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与3D-CE-TOF-SPGR、3D-TOF-SPGR与3D-CE-TOF-SPGR序列显示叁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叁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TA技术对叁叉神经痛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3D-CE-TOF-SPGR序列能提高显示叁叉神经脑池段与临近血管的关系;叁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是叁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时间飞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磁共振成像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3D-TOF-MRA扫描,观察组行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显示情况及脑血管成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21例(70.0%);对照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8例(26.7%)。观察组3~4级分支小血管的显示率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3D-TOF-MRA显示末梢血管模糊,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小血管的结构情况。结论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有助于减轻颅脑血管成像时血流的饱和效应,增强末梢血管血流的信号,且可有效提高3D-TOF-MRA图像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飞跃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杨琰昭,翟晶,王思敏,张欢,宋琦.头颅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常见序列的临床图像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2].莫金潮,王俊国,吴冬,赵志清.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9
[3].房志伟,沈海林.MRI配合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4].沈烨,何赟.1.5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
[5].丁辉,柳维正.二维时间飞跃法MR静脉成像与叁维对比增强成像在评估脑膜瘤侵犯静脉窦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8
[6].朱传清,郭春锋,于泽峰.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叁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8
[7].俞俊杰,朱菊明,严海浪,马占龙.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叁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评价脑梗死患者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对比应用[C].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2017
[8].岳庆红,刘吉昌.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在评价烟雾病搭桥血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9].韦慧.颅脑叁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眼动脉的显示及评价[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17
[10].胡兴荣,邱妮妮,向海波,陈华东,张丽君.对比增强叁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叁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