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论文和设计-汪延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和机轮,机翼设有两个,分别垂直在机身的两边,尾翼连接在机身的后端,机轮连接在机身的下端,每个机翼的前侧连接多个动力短舱,每个机翼的后侧连接一个动力长舱,每个动力短舱的前侧均连接前螺旋桨,每个动力长舱的上端均连接上螺旋桨,下端均连接下螺旋桨,每个动力短舱均连接对应的舵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垂直起降模式时,动力短舱在对应的舵机控制下,垂直向下,提供飞机所需升力;滑跑起降模式时,动力短舱均调整为水平朝前,通过拉力使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起飞;短距起降模式时,动力短舱均调整为45°斜向上,既提供向前的拉力也提供向上的拉力,实现短距起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1)、机翼(2)、尾翼(3)和机轮(4),所述机翼(2)设有两个,分别垂直在所述机身(1)的左右两边,所述尾翼(3)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后端,所述机轮(4)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翼(2)的前侧连接多个动力短舱(5),每个所述机翼(2)的后侧连接一个动力长舱(6),每个所述动力短舱(5)的前侧均连接前螺旋桨(7),每个所述动力长舱(6)的上端均连接上螺旋桨(8),下端均连接下螺旋桨(9),每个所述动力短舱(5)均连接对应的舵机(10)。

设计方案

1.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1)、机翼(2)、尾翼(3)和机轮(4),所述机翼(2)设有两个,分别垂直在所述机身(1)的左右两边,所述尾翼(3)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后端,所述机轮(4)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机翼(2)的前侧连接多个动力短舱(5),每个所述机翼(2)的后侧连接一个动力长舱(6),每个所述动力短舱(5)的前侧均连接前螺旋桨(7),每个所述动力长舱(6)的上端均连接上螺旋桨(8),下端均连接下螺旋桨(9),每个所述动力短舱(5)均连接对应的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0)调整所述动力短舱(5)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0)调整所述动力短舱(5)垂直向下或者水平朝前或者45°斜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动力短舱(5)和每个所述动力长舱(6)内均设有对应的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桨(8)和所述下螺旋桨(9)的旋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螺旋桨(7)为可折叠式的螺旋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螺旋桨(7)的旋向与翼尖涡的旋向相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无人机大多为垂直起降加上倾转旋翼的组合式动力系统,其缺陷在于只能进行垂直起降,随后再转换模式进行巡航,单一的起降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残酷的外场飞行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该动力系统可满足各种起飞条件,例如垂直起降、滑跑起降、短距离垂直起降等,加上分布式动力的余度设计,加强飞机的安全性能保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机翼、尾翼和机轮,所述机翼设有两个,分别垂直在所述机身的左右两边,所述尾翼连接在所述机身的后端,所述机轮连接在所述机身的下端,每个所述机翼的前侧连接多个动力短舱,每个所述机翼的后侧连接一个动力长舱,每个所述动力短舱的前侧均连接前螺旋桨,每个所述动力长舱的上端均连接上螺旋桨,下端均连接下螺旋桨,每个所述动力短舱均连接对应的舵机。

所述舵机调整所述动力短舱的方向。

所述舵机调整所述动力短舱垂直向下或者水平朝前或者45°斜向上。

每个所述动力短舱和每个所述动力长舱内均设有对应的电机。

所述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的旋向相反。

所述前螺旋桨为可折叠式的螺旋桨。

所述前螺旋桨的旋向与翼尖涡的旋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不需要跑道,可以脱离场地限制,可以再复杂山区起降。

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可以提高升阻比,延长航时,降低飞行能耗,同时多组分布式动力可以满足不同海拔飞行要求;

3、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提供垂起动力,并且在搞海拔地区提供水平巡航动力;

4、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在垂直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在对应的舵机控制下,垂直向下,提供飞机所需升力,在空中在转为巡航模式;在滑跑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均调整为水平朝前,通过拉力使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起飞;在短距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均调整为45°斜向上,既提供向前的拉力也提供向上的拉力,实现短距起降;

5、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的前螺旋桨使用可折叠式的螺旋桨,降低巡航模式下的空气阻力;

6、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设有多个动力短舱和动力长舱,利用分布式动力的中螺旋桨产生的气流破坏翼尖产生的翼尖涡,减少诱导阻力,节约耗油,增加航时,提高飞行速度进而增大航程。

7、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余度设计可以为飞机的安全多提供一份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身,2为机翼,3为尾翼,4为机轮,5为动力短舱,6为动力长舱,7为前螺旋桨,8为上螺旋桨,9为下螺旋桨,10为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其包括机身1、机翼2、尾翼3和机轮4,机翼2设有两个,分别垂直在机身1的左右两边,尾翼3连接在机身1的后端,机轮4连接在机身1的下端,每个机翼2的前侧连接多个动力短舱5,每个机翼2的后侧连接一个动力长舱6,每个动力短舱5的前侧均连接前螺旋桨7,每个动力长舱6的上端均连接上螺旋桨8,下端均连接下螺旋桨9,每个动力短舱5均连接对应的舵机10。

舵机10调整动力短舱5的方向,舵机10如何调整调整动力短舱5的方向为现有公知技术,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舵机10调整动力短舱5垂直向下或者水平朝前或者45°斜向上。

每个动力短舱5和每个动力长舱6内均设有对应的电机。

上螺旋桨8和下螺旋桨9的旋向相反。

前螺旋桨7为可折叠式的螺旋桨。

前螺旋桨7的旋向与翼尖涡的旋向相反。

飞行时,在垂直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5在对应的舵机10控制下,垂直向下;在滑跑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5均调整为水平朝前;在短距起降模式中,所有动力短舱5均调整为45°斜向上。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3155.2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535458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4C 27/22

专利分类号:B64C27/22;B64C9/00;B64D29/02

范畴分类:32E;

申请人:昆仑之翼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仑之翼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同集中路2002号人才创业园B楼116室

发明人:汪延鹏;华楷;周宗奎;周伟;陈婉玲;林捷境

第一发明人:汪延鹏

当前权利人:昆仑之翼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耀钧

代理机构:1149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基于多组合式动力系统的无人机论文和设计-汪延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