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春风化雨

抓住契机春风化雨

◇罗光斌

(渠县第二中学渠县635200)

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在当前课改形势下一个崭新重要的课题。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一的特点,赋予了新的形势背景下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所以,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挖掘语文学科课程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抓住契机,春风化雨,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语文学科德育要有针对性

语文学科德育要与时俱进,利用学科的优势,结合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唯智”或“唯学历”倾向;理想淡漠,盲目追求;自私自利,突出个人;崇拜金钱,追求享受;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失范;读书无用,厌学弃学;心理问题凸显,抗挫折能力差;规范意识淡薄,严重违纪增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德育真正的为同学所认可、接受、铭记,跟上时代的步履,找到适宜的通道,知行统一。

二.要把握课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

一篇课文往往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存在着多义性。此时,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在此,可以用综合、对比、选择的方法,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但侧重各有不同,有的是爱国主义,有的是集体观念,有的是自强不息,有的是舍己为公……,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对德育渗透来说,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当代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淡漠历史,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先辈为了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针对这一思想实际,在教学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积极捕捉德育契机,确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精心施教。可先设计这样富有深情的导语:“同学们,当你们现在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时,你们可曾想过,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吗?你们可曾想过,有多少先辈为了国家的振兴,进行了怎样艰辛的探索吗?人是不能忘本的,更不能忘记祖国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鲁迅先生当年是怎样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心路历程,接受先生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重点讲析鲁迅先生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品质。最后,再做这样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同学们,尽管我们现在已初步进入或即将步入小康生活,但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有人这样形容这个差距:我们即使马不停蹄地赶,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所以,我们还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鲁迅先生那种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同学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动,陷入沉思而深受启示。

三、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转变。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自我意识,多被动接受,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压抑和扼制其创造性。新课程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2、在学生的学法上加强引导,获取德育教育“活水”。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其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故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

3.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需从大语文的角度出发,把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利用教材,又要开发教材。就是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沟通课内外学习的联系,为德育渗透注入活力。从寓教于德,文道统一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学科德育素材,渗透道德教育。改变当前德育现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目的。

标签:;  ;  ;  

抓住契机春风化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