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似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近似,原则,慈善,公共利益,公益,美国,成文法。
近似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楼秋然[1](2019)在《理解慈善信托中的“近似原则”: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期化、永续化特征十分鲜明的慈善信托实践,极可能因此而就信托目的过时、财产利用不效率等产生的争议,现行《信托法》预备的近似原则存在诸多疏漏与模糊。对于近似原则,美国慈善信托法经历了从完全拒绝到激进改革以主张灵活适用的演化过程。而主导这一过程的,始终是对如何实现私人财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和妥协问题的回答。在现行中国法下,由于慈善信托尚未真正享受税收优待、自身而非公共财政承担了监管成本、私益信托同样不受反永续规则之约束,慈善信托的社会成本并不显着。对《信托法》尤其是其第72条的法解释或者修改,不应简单复制《统一信托法典》,而应适度偏向尊重委托人意愿。(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佳[2](2018)在《慈善信托风险防范及其“近似原则”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施行的《慈善法》虽细化和开放了慈善信托制度,但对于信托终止时慈善信托的承继风险仍沿用《信托法》的"近似原则"旧制予以防范,不利于慈善信托受益人权益和信托财产的保护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鉴于我国慈善信托计划的实际运行情况,应当比较分析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近似原则"的不同之处,借鉴通行惯例并剔除不合时宜之处,以期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慈善信托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2期)
李亚运[3](2017)在《英国慈善信托力求近似原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力求近似原则是英国慈善信托领域最为灵活和重要的制度安排。这一原则是解决慈善信托慈善目的不能按捐赠人目的实现时,法官借助有限的自由裁量权保证寻求与捐赠人最为相近的慈善目的使慈善信托得以存续的机制。力求近似原则在英国慈善信托特殊要件中的"慈善目的"和"公共利益"之间实现了一种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权有限度介入私权、私益兼顾公益的最佳匹配。力求近似原则的起源与宗教社团接受教徒土地捐赠形成的慈善信托极为有关。随着宗教改革和教会的衰落,王室收归了慈善信托以及力求近似原则的管辖权,继后这一原则又被衡平司法承继用来对抗普通法院。衡平法院通过不断对力求近似原则适用条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解释和修正来满足个案正义。成文法在对待这一问题上时没有隔断判例法所总结的成果,而是结合社会实践,根据具体情况,对"先例"不断进行细化、解释甚至扩充,形成了判例到立法的良性互动。从"最初慈善目的不可能实现"到"充分考量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修改,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正在经历一个从严到宽的发展过程。力求近似原则在英国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规则与体系:首先需要判别一个慈善信托的慈善目的是"自始不能实现"还是"嗣后不能实现",在努力寻求捐赠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慈善目时,法院又创制了"通常的慈善意图"这一概念。力求近似原则在慈善委员会的适用一方面须"遵循先例",尊重英国衡平法院作出的判例和成文立法规则;另一方面,对偏技术性的"方案"的制定使得它从职能上享有了与法院或法官相类似的职权和自由裁量权,其准司法性不容置疑。与此同时,也促使英国慈善监管形成了以专门监管机构——慈善委员会为核心、以高等法院、皇家检察总长、地方政府、遗嘱事务署为特色的目标监管体系。力求近似原则随着英国慈善信托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逐步认可而得到发展。受限于各国的具体国情,这一原则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又有所不同。相较于英国,英美法系对力求近似原则持开放包容态度,大陆法系对力求近似原则则保守与曲折得多。一方面大陆法系一般采用债权保护的方式定义信托与英美法系承认信托双重所有权极为不同。另一方面,力求近似原则的高度灵活性和赋予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与大陆法系注重成文法和限缩自由裁量的特性相违背,这使得大陆法系大多没有在成文立法中直接规定"力求近似原则"而是间接承认法院有类似权力。相较于国外,中国公益法缺少对"力求近似原则"的直接清晰表述、对相关适用条件的规定还相当不成熟、也未建立好相关的配套制度等严重制约了这一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我国应该尽早在立法中规定和完善属于自己的"力求近似原则"。(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瀚宇[4](2017)在《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司法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益信托是一种重要的信托类型,对于发展公益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些年来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公众慈善意识进一步增强,迫切需要利用信托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本文立足于《信托法》对公益信托、《慈善法》对慈善信托的立法概要现有法律规定,借鉴英、美两国关于公益信托司法适用的相关经验,着眼于厘清公益信托近似原则司法适用的具体方式,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提出司法适用近似原则的立法相应立法建议,以期对公益信托近似原则司法判断和支持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理论辨析”,这一部分主要对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其起源以及经济法方面的主要特征,对比了行政适用与司法适用的异同,为后文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为“我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文本分析与存在的问题”,主要对我国《信托法》、《慈善法》中有关近似原则的规定进行了文本分析,找出了我国近似原则行政适用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爱心官司”引出了在我国实行近似原则司法适用的思考;第叁部为“英美两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司法适用的具体特点”,分对英美两国对于近似原则的规定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英美两国在司法层面适用近似原则的方式和方法,并对英美模式对我国的可借鉴性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为“关于完善我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司法适用的立法建议”,建议部分,提出“《信托法》授予司法机关适用近似原则的权力”、“《慈善法》规定慈善信托近似原则的适用参照公益信托”和“协调‘近似原则’与诉讼法‘不告不理原则’的关系”叁条立法建议,以期构建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司法适用程序,发挥近似原则制度架构的最好效果,为推动公益信托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7-04-01)
李喜燕[5](2016)在《慈善信托近似原则在美国立法中的发展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慈善财产无法按照捐赠人意愿得以使用时,如何既不违背捐赠人意愿,又能充分发挥慈善财产的公益效用是慈善立法必须考量并解决的问题。慈善信托近似原则在美国经历了被拒绝、被认可、进一步拓展的不同阶段,其在美国的新发展表现出相关立法日益融合、捐赠人意愿优先保障、尽可能发挥慈善财产公益效用等特点。事实表明,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捐赠人意愿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动态平衡。而我国当前立法尚存在近似原则界定不明、相关规定不够全面周延、适用程序不够中立灵活等问题。我国应该利用慈善事业基本法制定的契机,辩证地吸收美国经验,以达到落实捐赠人意愿与发挥慈善财产的公益效用之间平衡的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比较法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窦冬辰[6](2016)在《公益信托中近似原则的比较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似原则是公益信托中最重要的原则,普遍认为,该法律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英国《慈善法》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对慈善信托的近似规则作出了规定,该法中关于近似原则的规定也被后来的《1993慈善法》所继承;美国《统一信托法典》以及《信托法重述》也都对这一原则做了具体规定;我国《信托法》第72条同样对这一原则有所规定。通过比较法研究,本文认为,对于近似原则的适用范围,其既可以适用于管理性条款,也可以适用于分配性条款。对于适用该原则的前提条件,应当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将"浪费"作为适用该原则的法定情形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好的完成委托人的意愿还可以提升财产利用的效率。最后,对于受托人在适用该原则时的自由裁量权也应当加以限制。(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02期)
王涛[7](2015)在《论慈善信托对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力求近似原则是慈善信托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慈善信托区别于一般信托的重要标志之一。英美国家在其慈善信托制度中广泛地运用力求近似原则,并在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规则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规定。与英美国家相比较,我国慈善信托对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存在适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没有关于"通常的慈善意图"的规定,批准管理机构不科学等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我国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我们应该借鉴英美国家的作法,通过完善相关立法的方式,扩展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范围;在相关立法中,加入"通常的慈善意图"的规定;赋予法院力求近似原则适用的批准权。(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浩[8](2013)在《美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似原则作为一项古老的原则,其在美国的适用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扩大适用,再到平衡适用的过程。研究美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发展以及改革历程,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信托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近似原则近年的改革。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序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近似原则的定义、法律特征以及传统法律适用的叁个条件。之后重点介绍了近似原则的历史沿革,包括近似原则的起源,近似原则在英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对近似原则的继受过程。文章第叁部分介绍了美国关于近似原则适用的叁个着名的新判例,指出美国对适用公益信托近似原则态度发生转变。重点论述了近似原则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争议的焦点,并对改革的叁条建议进行了重点说明,最后介绍了近似原则在集体诉讼中的应用。文章第四部分对美国近似原则进行了评析,总结出美国公益信托改革的最新特点,并指出美国近似原则对我国的两个主要启示,一是现代财产法理念的转变,另一个是对我国未来近似原则叁个主要法律载体的启示。文章最后部分指出我国需要结合本土司法实际,研究现代财产法理念转变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法律领域引进近似原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细化规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2-27)
解锟[9](2010)在《从判例法到成文法:力求近似原则在英国的起源和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力求近似原则诞生在英国,成为英国慈善信托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力求近似原则在《1960年慈善法》这部成文法律颁布之前,在英国法院一直被作为一个判例法原则被适用了几个世纪。为了扩大该原则的适用,英国的立法机关从《1960年慈善法》正式将该原则成文化开始,就不断地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对判例法中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灵活变通。(本文来源于《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韦祎[10](2009)在《论基金会法人财产运用中的“近似原则”及其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金会法人财产的特殊属性在于财产的非分配性,而"近似原则"则是这一属性的典型表现。"近似原则"使致力于慈善目的的财产能够在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仍然能留在广义的慈善领域,也使得意思自治的私法原理获得更为深刻的内涵。"近似原则"适用于慈善基金会法人慈善目的和剩余财产,以及公益信托、慈善捐赠形成的慈善财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虽然规定了"近似原则",但在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适用规则上仍需完善。(本文来源于《法商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近似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近施行的《慈善法》虽细化和开放了慈善信托制度,但对于信托终止时慈善信托的承继风险仍沿用《信托法》的"近似原则"旧制予以防范,不利于慈善信托受益人权益和信托财产的保护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鉴于我国慈善信托计划的实际运行情况,应当比较分析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关于慈善信托"近似原则"的不同之处,借鉴通行惯例并剔除不合时宜之处,以期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慈善信托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似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楼秋然.理解慈善信托中的“近似原则”:美国经验与中国借鉴[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
[2].刘佳.慈善信托风险防范及其“近似原则”的适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
[3].李亚运.英国慈善信托力求近似原则初探[D].武汉大学.2017
[4].王瀚宇.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的司法适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5].李喜燕.慈善信托近似原则在美国立法中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16
[6].窦冬辰.公益信托中近似原则的比较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
[7].王涛.论慈善信托对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王浩.美国公益信托近似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3
[9].解锟.从判例法到成文法:力求近似原则在英国的起源和演变[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
[10].韦祎.论基金会法人财产运用中的“近似原则”及其适用[J].法商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