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颌面部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高原地区颌面部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祁韶鹏田自锋王栋明(西藏军区总医院西藏拉萨850000)

随着近几年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颌面部外伤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危重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总结急救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5-47岁,平均年龄25岁。

1.2致伤因素

车祸31例,锐器砍/刺16例,坠落8例,爆炸2例,钝器击打8例。

1.3损伤部位及程度

面部软组织挫裂伤13例,上颌骨骨折6例,下颌骨骨折46例,伴颅脑损伤21例,伴其他部位骨折17例,伴眼球损伤4例,伴出血性休克14例。

2急救处理

患者接诊后首先监测生命体征,清除口咽部血块和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有休克征象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清创缝合面部伤口,彻底止血;及时排除颅脑损伤,请神经外科会诊给予适当处理。

3结果

例患者中治愈出院64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18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其他科治疗。

4讨论

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解剖结构复杂且与颅脑、咽喉、眼眶等重要器官毗邻,外伤后多伴有面中部、鼻腔、鼻窦、眼眶、视神经、颅底等多部位损伤,病情复杂且危重。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十分重要。在西藏高原地区因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给急救处理带来了更大挑战。正确处理气道、出血和循环及复合伤情况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主要救治体会如下。

4.1及时解除窒息,确保气道通畅。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机体长期处于低血氧饱和度状态,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解除窒息,避免组织缺氧损伤。对于阻塞性窒息应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应牵出后坠的舌体,固定活动的骨折块,上颌骨骨折者固定上颌骨,并采取头侧位,防止软腭下垂,阻塞呼吸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早给予吸氧,缓解组织缺氧。由于高原创伤休克对氧的需求量大,救治中除长时间给予吸入较高浓度氧外,还应尽早补充血循环中的红细胞,使血液有足够的携氧能力,保证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

4.2及时止血。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缝合条件时应予以压迫、填塞等方法止血,如动脉博动性出血无法控制,必要时可结扎颈外动脉。条件具备时应及早缝扎止血,严密缝合伤口。

4.3抗休克。根据患者血压、脉膊和黏膜色泽等评估失血量。有休克征象者及早给予抗休克治疗,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早期高渗晶体液输入过多过快也比平原地区更易发生肺水肿、脑水肿,治疗中应格外注意。有研究表明,高原移居汉族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对晶体液的耐受能力为失血量的1.5~2倍左右,明显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地区的汉族休克患者,因此高原创伤休克的急救复苏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藏时间、失血量制定适量、个体化复苏方案,同时应选用液体用量少、作用时间长的溶液。有研究表明[1],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7.5%NaCl/6%右旋糖酐(HSD)治疗,可减少血管外液体扣押,有利于血压的维持,并减少肺脑水肿并发症的发生。

4.4防止感染。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度大,不利于细菌生长,伤口经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成功率较高。有报道称[2],甚至可将一期缝合时限延长至伤后72小时。但由于高原空气含氧量低,厌氧菌感染应得到足够重视,甲硝唑、替硝唑在颌面部外伤治疗中应常规应用,确实存在厌氧菌感染的,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4.5积极有效处理其他部位损伤。接诊时应仔细查体,条件具备时完善辅助检查,及时明确其他部位的损伤情况,给予有效处理,应特别注意颅脑损伤的治疗,因高原缺氧可引起脑水肿,与外伤性脑水肿共同作用,故颅内损伤所致的颅内高压症较内地平原患者更重。

参考文献

[1]车惠民,李素芝.高原创伤休克救治特点.西南部队医药,1990,18:40-42.

[2]高海拔地区颌面创伤救治137例体会.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10:612.

标签:;  ;  ;  

高原地区颌面部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