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历江南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历,江南,诗风,诗人,盛唐,天台,诗体。
大历江南诗人论文文献综述
彭洁莹[1](2008)在《论大历十才子与江南地方官诗人诗歌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历十才子与江南地方官诗人各以京洛、江南为创作中心,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在酬赠对象、诗歌对现实反映的深度与广度、诗歌的艺术与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诗分南北这一情况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诗坛客观存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郜林涛[2](2008)在《洪州禅与大历江南诗人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洪州禅的影响,唐代皎然等大历江南诗人的诗风与王孟诗派渐行渐远,他们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成"万象由心出"的风格,体现了向元和诗风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郜林涛[3](2005)在《大历江南诗人的佛学情缘》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历江南诗人的个人经历比十才子更加坎坷。他们在佛教中寻求安慰便是很自然的事。对大历江南诗人影响最大的是天台宗,其次是南宗禅和北宗禅。只有了解大历江南诗人和佛教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评价他们的诗歌创作。(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5年03期)
查屏球[4](2003)在《由皎然与高仲武对江南诗人的评论看大历贞元诗风之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兴间气集》与《诗式》先后出现于京城与江南两个地区 ,两书对江南诗人创作不同的评价正反映大历至贞元初诗风的变化 ,表明地方性诗风已上升为主流诗风。高氏的评论是对大历京城诗风的总结 ,是对王、孟清雅范式的传承。皎然诗论及江南诗风就是对已近于僵化的这一诗歌模式的解脱 ,内容上多奇景怪事 ;在语言风格上 ,以口语素词洗脱前期精丽典雅的“时俗”之调。这一变化对中唐诗歌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姜卫华[5](2003)在《大历江南诗人诗歌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安史之乱后数十年的唐代社会为时代背景,以当时活动于江南地区的诗人及其诗歌艺术为研究主体,从群体的构成、特征等角度,对大历江南诗人进行了论证,并对其诗歌艺术作多视角的探讨,力图揭示诗人在时代和心灵的碰撞、交融下所表现出来的创作风貌。文章分为两部分:上编主要从诗人行迹与交往的考辨层面解决“大历江南诗人”这一称谓的合理性问题;下编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主要在群体的层面对他们的诗歌进行分析。在下编中,笔者以意象、抒情、诗体为切入口,剖析了江南诗人的诗歌艺术。“意象世界”这一章,从意象的种类(即自然意象、心理意象、人文意象)以及其表现出的清晰性和静态性两个方面展现出他们诗歌中丰富静谧的意象世界。江南诗人的“抒情艺术”则重点表现为深婉不迫的特征以及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的独特追求。诗体方面,江南诗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诗歌体裁,如五律、五绝,而且对“吴体”这样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诗体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同时在“六言体”、“长短句”创作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大历江南诗人正是以上述的艺术成就奠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3-05-14)
蒋寅[6](1990)在《大历时期的江南地方官诗人——大历诗论纲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大历年间,有一批诗人由于仕宦、贬谪,生活在江南吴越荆楚一带,他们的创作因其社会地位、地理背景的相同而表现出共同的倾向,形成一个江南地方官诗人群。这批诗人以刘长卿为核心,主要有韦应物、戴叔伦、李嘉佑、独孤及、张继、戎昱、严维等人。其中刘长卿年辈稍长,恰成为将他们与盛唐诗人相连接的桥梁。这群诗人大都是中下级地方官吏,长期为宦四方,羁旅辛勤,亲身体验到战乱流离之苦,目睹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所以在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战乱的鼓鼙和烽烟笼罩下(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02期)
大历江南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洪州禅的影响,唐代皎然等大历江南诗人的诗风与王孟诗派渐行渐远,他们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成"万象由心出"的风格,体现了向元和诗风的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历江南诗人论文参考文献
[1].彭洁莹.论大历十才子与江南地方官诗人诗歌之差异[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郜林涛.洪州禅与大历江南诗人的诗歌创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郜林涛.大历江南诗人的佛学情缘[J].唐都学刊.2005
[4].查屏球.由皎然与高仲武对江南诗人的评论看大历贞元诗风之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姜卫华.大历江南诗人诗歌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6].蒋寅.大历时期的江南地方官诗人——大历诗论纲之一[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