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分析

陈丽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儿科3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以便制定较为有效的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临床上治疗手段较多,本文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offootandmouthdiseaseinchildreninordertodevelopmoreeffectivetreatmentoffootandmouthdisease.Method:For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56casesoffootandmouthdiseaseinchildren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ibavirintreatmentgroupwasgivenonthebasisofribavirin,plusPidotimod,analysisofefficacy.Result:Therapeuticeffectofthetreatment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Forthetreatmentofchildrenwithhand,footandmouthdisease,clinicaltreatmentmorepaper,theeffectofribavirintreatmentPidotimodmoreobvious,itisworthyofreference.

前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临床定义为,以手掌、足底、口腔、发生水疱为诊断依据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统计表明,手足口病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高[1,2],临床上又被称为自限性疾病[3]。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的患病并不严重,并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病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较为严重的症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从而导致心、肺、脑等器官发生病变,一般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等较为严重的症状[4]。关于手足口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认为,多种肠道病菌会导致其发生,这些肠道病菌主要有肠道病毒社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CoAx10)、埃可病毒(Echo)的部分血清型,这些肠道病菌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极易爆发大规模疫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的5-7月是手足口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时间段,需要格外注意防护,这期间,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极易被感染虽然儿童、少年或者成年人的发病率不高,但是也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5]。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我科室根据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及病的资料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疾病的主要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对于他们的资料进行整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3例,年龄段为4—8岁,治疗组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10例,患儿年龄段为3—8岁,上述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临床表现

观察患儿的疾病表现,其中有28例患者的手、足、口均有皮疹,16例患儿的手、足、有皮疹,12例患者的口腔咽部充满滤泡,并且在一周之内的临床观察为典型性手足口病,12例患儿表现为臀部皮疹,8例患者表现为腹部皮疹,5例患者表现为耳廓皮疹。临床观察皮疹的表现为,粟粒状丘疹和疱疹共存,颜色为红色,并且红色丘疹占的比例较多,疱疹周围红晕,并且凸于表皮,似水痘,但是皮厚度与水痘区别明显,水痘的表皮较薄,泡液并不澄清,并且患者一般没有痛感和痒感。56例患儿中,有38例患儿出诊前发热,占总病例数67.8%,所有患儿中均无脑膜炎、心肌炎、脑炎、脊髓炎等并发症。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均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应用利巴韦林口服,口服新博林10-15mg/kg,3次/日,治疗剂量根据患儿的病情予以调整,同时,注意刺激性药物的慎重使用,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刺激性食物。治疗组在口服新博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服用剂量为400mg/(天,次)谱乐益。

1.4疗效评定标准

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的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判断标准为,显效:用药24-48h之间,体温能恢复正常,口腔黏膜溃疡、疱疹,手足皮疹明显好转;有效:48-72h之间,体温回复正常,口腔黏膜溃疡、疱疹,手足皮疹明显好转;无效:72h以上,体温未能恢复正常,口腔黏膜溃疡、疱疹,手足皮疹未见好转。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17.0,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以?x±s表示数据,以t检验进行统计,方法为x2检验,两组间相互对比选择q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同,治疗组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手足皮疹消失时间,差异明显(P<0.01),详见表1,表2。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疗效对比(n,%)

3讨论

世界上最早发现手足口病的国家为新西兰,1957年,人们在对该病研究后,证明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6],手足口病的诱发因素为病毒性传播,研究表明病毒的种类较多,均为微小核糖核苷酸病毒科。对于人类肠道病毒,包括新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病毒组5、10、16、19以及肠道EV71型病毒,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CA16和EV71型两种[7]。手足口病作为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治疗手段虽然多种多样,包括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加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在本组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对患儿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通过观察发现,联合用药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患儿的发热期、皮疹、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较少的发病症状,并且具有较小的副作用,疗效显著[8,9]。

利巴韦林在临床上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其药理作用被认为,与病毒细胞内被磷酸化,与RNA相互作用,抑制RNA多聚酶、mRNA鸟苷转移酶,有效降低病毒细胞内的鸟苷三磷酸,降低RNA的转录,从而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的转录、复制被切断,使传播中断。匹多莫德作为提高免疫系统药物,使得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更迅速,同时,匹多莫德还能够促进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得病毒被抑制,进而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生活中的注意观察及预防更为重要,一般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会使得传染率降低,同时能够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0]。对于早发现,需要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尽早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到达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并且需要告知小于5岁的患者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保持孩子的卫生,坚持每天都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孩子出现疱疹、发热、溃疡,应该尽早就诊,不能误判和漏判。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孩子的发烧、发热只是正常的呼吸道感染所造成的,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4结论

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较为明显的症状是诊断的依据,如有相关症状出现,应该尽在进行有效的治疗。本研究中,对于患儿给予利巴韦林和匹多莫德进行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利巴韦林,较为明显,所以,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匹多莫德能够有效治疗手足口病,缩短疾病病程,药物副作用少,适宜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再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2008:11-19.

[2]孙本举.小儿手足口病1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1):61.

[3]郭丽军.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23-124.

[4]王华彬,王萍,罗开源.小儿手足口病146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6,51(5):435-436+442.

[5]鲁光.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0-571.

[6]霍淑芳,严起英,王菊芬.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1):65.

[7]吴晓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59-560.

[8]徐爱丽,舒敏,邓建军,等.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2):278-280.

[9]颜鹏飞.小儿手足口病318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学,2009,7(4):392-393.

[10]金艳萍,王永鸿.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140.

标签:;  ;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