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程图生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程图,自动生成,程序,汇编语言,代码,文档,子程序。
流程图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初俊博,周爱军,张园,刘淑波[1](2017)在《流程图在项目文档生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项目的生命周期研究项目文档的生成过程,提出以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项目进程中的各个具体行为为基础生成项目文档。并引入流程图作为载体工具对整个项目行为划分和文档生成过程进行直观描述。(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7年10期)
许秀林,李蕴华[2](2016)在《基于图元装接模式由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源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程序流程图到代码自动翻译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代码优化及二次编程,翻译效率不高,提出基于图元装接模式的流程图到C语言源程序转换的解决方案,实现流程图到源程序的双向转换。由图元同步产生代码元,通过装接自动生成程序代码。所生成的程序代码无需修改,可直接编译运行。通过词法分析,识别并产生代码元和对应图元,可逆向生成流程图。其有效性在原型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期刊2016年11期)
秦超[3](2014)在《流程图代码自动生成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自动化测试的效率也越来越重要。在软件测试领域,有大量的测试用例需要执行,每条用例对应的执行代码的逻辑结构可能不尽相同,如果每条用例的代码都手动编写,将浪费很多的人力资源。应用流程图代码生成技术可以提升软件测试的执行效率。在流程图代码自动生成技术中,其难点在于流程图结构的线性化过程。本文考虑到流程图元之间的组合或者嵌套关系,提出了用二叉树来保存流程图的技术。二叉树的一个节点保存顺序关系,而用另一个节点保存嵌套关系,这使得二叉树可以很好地保存流程图中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流程图的线性化工作变的简单,对二叉树执行一次扫描就可以生成代码,提高了流程图的解析效率。本文提出自底向上的解析过程,每次添加、删除图元后都要更新二叉树以保证二叉树与流程图的对应关系。这种保存结构可以很好的支持多层if分支结构和switch结构。可以绘制包含continue、break和return语句的半结构化流程图。可以识别流程图中非法的流程线。使用循环不变式可以非形式化地证明算法的正确性,算法分析表明对流程图进行修改后重新生成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减少。(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才忠胜,唐立波,陈志辉,刘桓铄[4](2013)在《流程图的自动生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数据库和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流程图的自动生成系统.本系统能够实现流程图的自动生成和实时修改,使流程图绘制效率显着提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3年12期)
牛锐[5](2013)在《从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C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标准程序流程图的C代码自动生成算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年04期)
王黎明,王帼钕,周明媛,褚艳利,陈科[6](2012)在《程序流程图到代码的自动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从标准程序流程图到结构化代码生成的新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程序流程图结构的分析与识别、循环结构的线性化以及对分支结构域的确定等过程,能够生成符合程序流程图语义的结构化C代码(包括continue/break/return);同时,能够识别出非结构化的程序流程图.(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崔应霞,李龙澍[7](2009)在《汇编程序流程图生成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流程图显示程序的控制流逻辑,它的生成主要涉及逻辑控制的刻画。针对汇编语言特点和依据伪深度搜索思想,给出汇编程序流程图生成算法:对汇编源程序进行分析,在源程序中划分出原子子程序,先对第一个原子子程序语句根据特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处理,产生原子子程序流程图,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进一步确定新原子子程序,用同样的方法产生此原子子程序流程图,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源代码的流程图产生完毕。实践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产生汇编程序流程图。(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9年09期)
田野,范世东,梁松彬[8](2008)在《油码头成品油工艺流程图自动生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了成品油油库在目前的工艺流程图自动生成系统的技术现状及工艺流程图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成品油油库目前在提高生产作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实现油库工艺流程图生成的可视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理论版)》期刊2008年01期)
汪文勇,王学东,向渝,唐科,刘利枚[9](2005)在《汇编嵌入式软件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流程图的自动生成是软件结构分析及软件测试的基础。为实现汇编嵌入式软件程序流程图的自动生成,本文首先分析汇编嵌入式软件的特征,将汇编指令划分为5种典型类型,分别定义其单键表存储结构,给出链表生成算法。在此基础上,给出汇编嵌入式软件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算法。最后,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王子模,王晓放,谢蓉,黄钟岳,申岩[10](2004)在《压缩机组气路系统工艺流程图快速生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通用化工透平压缩机运行性能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特殊需要 ,基于Windows系统 ,成功实现了对各种复杂类型压缩机工艺流程主界面动态显示的快速生成操作平台。流程图编辑工作简单、快捷 ;内部接口的统一 ,方便了对DCS数据的实时更新、分析处理与控制输出。成功为多套压缩机在线热力性能先进控制及优化分析提供了完善的图形与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04年01期)
流程图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程序流程图到代码自动翻译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代码优化及二次编程,翻译效率不高,提出基于图元装接模式的流程图到C语言源程序转换的解决方案,实现流程图到源程序的双向转换。由图元同步产生代码元,通过装接自动生成程序代码。所生成的程序代码无需修改,可直接编译运行。通过词法分析,识别并产生代码元和对应图元,可逆向生成流程图。其有效性在原型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程图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1].初俊博,周爱军,张园,刘淑波.流程图在项目文档生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7
[2].许秀林,李蕴华.基于图元装接模式由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源代码[J].软件工程.2016
[3].秦超.流程图代码自动生成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4].才忠胜,唐立波,陈志辉,刘桓铄.流程图的自动生成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
[5].牛锐.从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C代码[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6].王黎明,王帼钕,周明媛,褚艳利,陈科.程序流程图到代码的自动生成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7].崔应霞,李龙澍.汇编程序流程图生成算法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
[8].田野,范世东,梁松彬.油码头成品油工艺流程图自动生成系统的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
[9].汪文勇,王学东,向渝,唐科,刘利枚.汇编嵌入式软件程序流程图自动生成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
[10].王子模,王晓放,谢蓉,黄钟岳,申岩.压缩机组气路系统工艺流程图快速生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
论文知识图
![结冰数值计算流程图](/uploads/article/2020/01/04/06f9d0b9eed7de34d5ff6033.jpg)
![户a丫,月,比右书丢日图](/uploads/article/2020/01/04/578cb89ad0d4d3f747d85b84.jpg)
![滤波器法生成随机驱动信号](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033356.nh0009&suffix=.jpg)
![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算法流程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04247.nh0022&suffix=.jpg)
![种群生成算法流程图](/uploads/article/2020/01/04/c54b23f5d99e29275544a644.jpg)
![3 程序算法流程图生成新零件](/uploads/article/2020/01/04/f4a31235db82f53a63d59e1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