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弹及电子烟论文和设计-邱伟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弹,其包括注液密封件、排气密封件,其内部设置有储液腔以及雾化腔,烟弹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排气密封件设置在第一端上,或者排气密封件靠近第一端设置;注液时,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后与储液腔连通,通过注液针头向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的同时,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排气针头排出,拔出注液针头和排气针头时,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烟弹的电子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包括注液密封件以及排气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设置有储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烟弹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设计方案

1.一种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包括注液密封件以及排气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设置有储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烟弹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位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之间,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在注液过程中相互隔离,而使用所述烟弹时,通过移动所述分隔组件,能够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连通,从而使得所述储液腔向所述雾化腔供给烟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作为所述注液密封件以及所述排气密封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烟弹的外部,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液腔的烟弹壳体以及设置有所述雾化腔的雾化头,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套管,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烟弹壳体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头均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头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通气管的管腔后与所述套管连接,通过拉拔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向上移动而打开所述进液口,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贯通口,所述密封件嵌设在所述收容槽内且关闭所述贯通口,所述贯通口共有两个,两个所述贯通口位于所述通气管的相对的两侧,且沿所述烟弹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贯通口作为注液口,另一个所述贯通口作为排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两个盲孔,两个所述盲孔相对于所述烟弹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且一个所述盲孔与一个所述贯通口相对应,所述注液针头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盲孔刺穿所述密封件后穿过对应的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排气针头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盲孔刺穿所述密封件后穿过对应的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相对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烟弹壳体内,所述雾化头包括雾化管,所述雾化腔由所述雾化管的内腔形成,所述雾化管与所述密封塞连接且收容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管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所述底座与所述密封塞相对固定,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电极接触和第二电极接触,所述雾化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具有两个引脚,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引脚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电性连接。

9.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烟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使用时,所述烟弹至少部分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烟弹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烟已经成为市场上一种比较成熟的吸烟替代品,其通过电池对雾化头中的发热元件进行供电,使发热元件在电驱动下加热导液元件上吸附的烟液产生烟雾,从而使用户获得吸烟体验。

目前市面上,电子烟用的烟弹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包括雾化头的烟弹,第二种是包括雾化头的烟弹。对于第一种烟弹,这类烟弹在注好烟液之后需要再组装密封储液腔的密封件,组装密封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液,对于第二种烟弹,这类烟弹在注好烟液之后再组装雾化头时容易发生漏液。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烟弹注液时发生漏液的注液方法;

还提供了一种实施该注液方法的注液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液方法,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所述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所述烟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该注液方法包括:

在注液过程中,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

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

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有雾化腔的雾化头,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作为所述注液密封件以及所述排气密封件,所述烟弹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烟弹的外部,使用所述烟弹时,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打开所述储液腔,使得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液腔的烟弹壳体以及套管,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烟弹壳体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头均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头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通气管的管腔后与所述套管连接,通过拉拔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向上移动而打开所述进液口,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进一步地,通过振动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后,通过振动的方式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所述排气针头与所述排气密封件相对;

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停止移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利用所述注液针头注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利用夹持机构对所述烟弹进行夹持固定,以方便注液操作。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在注液完成且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夹持机构释放所述烟弹,注液完成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继续移动进而实现对烟弹的收料,下一个未注液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向所述注液位置移动。

一种注液方法,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所述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该注液方法包括:

在注液过程中,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

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

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有雾化腔的雾化头,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作为所述注液密封件以及所述排气密封件,所述烟弹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烟弹的外部,使用所述烟弹时,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打开所述储液腔,使得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液腔的烟弹壳体以及套管,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烟弹壳体的一端,且所述烟弹壳体设置有所述密封件的端面上沿所述烟弹壳体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头均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头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通气管的管腔后与所述套管连接,通过拉拔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向上移动而打开所述进液口,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进一步地,通过振动的方式使得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使得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后,通过振动的方式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所述排气针头与所述排气密封件相对;

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停止移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利用所述注液针头注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利用夹持机构对所述烟弹进行夹持固定,以方便注液操作。

进一步地,该注液方法还包括:

在注液完成且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夹持机构释放所述烟弹,注液完成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继续移动进而实现对烟弹的收料,下一个未注液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向所述注液位置移动。

一种用于实施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注液方法的注液机构,所述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注液泵,所述注液针头的一端与所述注液泵连通,所述排气针头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立柱、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以及活动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活动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活动板且与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排气针头均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烟弹的注液方法,在注液过程中,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或者,排气密封件位于烟弹的上方或靠近烟弹的上方,再将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后与储液腔连通,实现注液的同时,也使得储液腔内的空气排出,并且,烟液无法从排气针头泄漏,避免了烟液泄漏的情况,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方便组装后进行注液且方便使用的烟弹;

还提供了一种带有该烟弹的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弹,所述烟弹包括注液密封件以及排气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设置有储液腔以及雾化腔,所述烟弹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位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之间,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在注液过程中相互隔离,而使用所述烟弹时,通过移动所述分隔组件,能够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连通,从而使得所述储液腔向所述雾化腔供给烟液。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作为所述注液密封件以及所述排气密封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烟弹的外部,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使得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液腔的烟弹壳体以及设置有所述雾化腔的雾化头,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套管,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烟弹壳体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头均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头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通气管的管腔后与所述套管连接,通过拉拔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向上移动而打开所述进液口,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液腔的贯通口,所述密封件嵌设在所述收容槽内且关闭所述贯通口,所述贯通口共有两个,两个所述贯通口位于所述通气管的相对的两侧,且沿所述烟弹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一个所述贯通口作为注液口,另一个所述贯通口作为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两个盲孔,两个所述盲孔相对于所述烟弹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且一个所述盲孔与一个所述贯通口相对应,所述注液针头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盲孔刺穿所述密封件后穿过对应的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排气针头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盲孔刺穿所述密封件后穿过对应的所述贯通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相对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烟弹壳体内,所述密封塞封闭所述储液腔,所述雾化头包括雾化管,所述雾化腔由所述雾化管的内腔形成,所述雾化管与所述密封塞连接且收容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雾化管的侧壁上,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管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外部,所述底座与所述密封塞相对固定,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电极接触和第二电极接触,所述雾化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具有两个引脚,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引脚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电性连接。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烟弹。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使用时,所述烟弹至少部分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弹或电子烟,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注液针头和排气针头拔出,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从而防止烟液泄漏,另外,使用时,只需移动分隔组件,便能够使得储液腔与雾化腔连通,从而使得储液腔向雾化腔供给烟液,操作简单、方便,而在存储、运输的过程中,储液腔和雾化腔相互隔离,可以防止烟液泄漏或变质,在注液过程中,储液腔和雾化腔还是相互隔离,可以防止烟液泄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液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烟弹的大规模注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液设备,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所述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所述烟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注液设备包括:

振动盘上料机构,用于通过振动的方式把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的状态并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

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

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所述排气针头与所述排气密封件相对,当所述烟弹被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分别用于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储液腔内注入烟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并在完成注液后,所述注液针头及所述排气针头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设备还包括:

夹持机构,用于将输送至注液位置的所述烟弹夹持住,以利于注液操作,并在完成注液且所述注液针头及所述排气针头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后将所述烟弹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设备还包括:包装袋取料机构以及封口机构;

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用于抓取并打开包装袋;

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用于输送已注液完成的所述烟弹,使得所述烟弹进入所述包装袋中;

所述封口机构,用于将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包括圆振以及直振,所述圆振的前端连接所述直振,所述圆振将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的状态后输送至所述直振中,所述直振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直振靠近所述圆振的一端的上方,当所述直振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是否有烟弹,当检测到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没有烟弹时,所述圆振工作,当检测到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有烟弹时,所述圆振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所述直振远离所述圆振一端上,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所述直振的上方,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烟弹在所述直振的振动作用下是否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当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直振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立柱、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以及活动板,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活动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活动板且与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排气针头均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和定位夹具,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上设置有供所述烟弹移动的导槽,所述夹持气缸位于所述导槽的一侧,所述定位夹具连接在所述夹持气缸的伸出端,所述导槽上靠近所述夹持气缸的槽壁上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定位夹具在所述夹持气缸的驱动下穿过所述连通槽后将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的烟弹夹持在所述定位夹具与所述导槽相对所述连通槽的槽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包括用于存储包装袋的储料仓、滑轨、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滑块、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所述封口机构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二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滑块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下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所述储料仓内的包装袋移动至所述下料口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配合将所述包装袋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块、导杆、挤压块及弹性件,所述导杆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挤压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挤压块之间,所述挤压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挤压所述储料仓内的包装袋。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已注液完成的烟弹是否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当检测到已注液完成的烟弹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松开所述包装袋。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导板、封口刀、限位板、封口气缸、限位气缸及第四传感器,所述导板倾斜设置,所述导板上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封口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封口刀上下移动,所述限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穿过所述导板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导滑槽内或移出至所述导滑槽的外部,所述第四传感器位于所述封口刀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是否到位,当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到位时,所述封口刀在所述封口气缸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对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封口,完成封口,所述封口刀在所述封口气缸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所述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气缸的带动下移出至所述导滑槽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液设备,振动盘上料机构通过振动的方式把烟弹整理成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方的状态并将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注液机构上的注液针头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后与储液腔连通,以向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因此加注烟液时不会漏液,降低烟弹的注液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液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烟弹的大规模注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液设备,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所述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所述注液设备包括:

振动盘上料机构,用于通过振动的方式把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者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的状态并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

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

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所述排气针头与所述排气密封件相对,当所述烟弹被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分别用于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储液腔内注入烟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并在完成注液后,所述注液针头及所述排气针头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设备还包括:

夹持机构,用于将所述输送至注液位置的烟弹夹持住,以利于注液操作,并在完成注液且所述注液针头及所述排气针头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后将所述烟弹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设备还包括:包装袋取料机构以及封口机构;

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用于抓取并打开包装袋;

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用于输送已注液完成的所述烟弹,使得所述烟弹进入所述包装袋中;

所述封口机构,用于将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包括圆振以及直振,所述圆振的前端连接所述直振,所述圆振将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者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的状态后输送至所述直振中,所述直振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直振靠近所述圆振的一端的上方,当所述直振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是否有烟弹,当检测到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没有烟弹时,所述圆振工作,当检测到所述直振中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的位置处有烟弹时,所述圆振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所述直振远离所述圆振一端上,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所述直振的上方,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烟弹在所述直振的振动作用下是否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当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直振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立柱、第一电机、第一丝杆以及活动板,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活动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活动板且与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排气针头均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气缸和定位夹具,所述振动盘上料机构上设置有供所述烟弹移动的导槽,所述夹持气缸位于所述导槽的一侧,所述定位夹具连接在所述夹持气缸的伸出端,所述导槽上靠近所述夹持气缸的槽壁上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定位夹具在所述夹持气缸的驱动下穿过所述连通槽后将所述输送至注液位置的烟弹夹持在所述定位夹具与所述导槽相对所述连通槽的槽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包括用于存储包装袋的储料仓、滑轨、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滑块、第一吸附件及第二吸附件,所述封口机构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二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滑块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吸附件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吸附件设于所述下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吸附件用于将所述储料仓内的包装袋移动至所述下料口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配合将所述包装袋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块、导杆、挤压块及弹性件,所述导杆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挤压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挤压块之间,所述挤压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挤压所述储料仓内的包装袋。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袋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已注液完成的烟弹是否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当检测到已注液完成的烟弹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松开所述包装袋。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导板、封口刀、限位板、封口气缸、限位气缸及第四传感器,所述导板倾斜设置,所述导板上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封口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封口刀上下移动,所述限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板穿过所述导板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导滑槽内或移出至所述导滑槽的外部,所述第四传感器位于所述封口刀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是否到位,当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到位时,所述封口刀在所述封口气缸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对装有所述烟弹的包装袋封口,完成封口,所述封口刀在所述封口气缸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所述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气缸的带动下移出至所述导滑槽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液设备,振动盘上料机构通过振动的方式把烟弹整理成排气密封件位于烟弹的上方或者靠近烟弹的上方的状态并将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注液机构上的注液针头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后与储液腔连通,以向烟弹的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因此加注烟液时不会漏液,降低烟弹的注液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烟弹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烟弹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烟弹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烟弹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烟弹中底座的仰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烟弹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注液设备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注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机罩);

图9是图7所示注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机罩及部分机架);

图10是图7所示注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圆振、机架及机罩);

图11是图8所示注液设备中振动盘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注液设备中注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所示注液设备中夹持机构与直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是图9所示注液设备中包装袋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0所示注液设备中封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

烟弹10 烟弹壳体11 储液腔110

通气管111 贯通口112 密封件17

卡槽113 卡嵌凸起115 密封塞12

通孔121 凹槽122 雾化头13

雾化管131 雾化腔130 进液口1312

导液件132 加热件133 底座14

凸起141 卡扣142 连接筒143

第一安装槽144 第二安装槽145 第一穿孔1431

第二穿孔1432 感应通孔146 进气孔147

过气空隙148 过气间隙149 第一电极接触15

第二电极接触16 套管18 提拉杆19

振动盘上料机构20 圆振21 直振22

第一传感器23 第二传感器24 连通槽221

挡板222 注液机构30 立柱33

第一电机34 第一丝杆35 活动板36

注液针头31 排气针头32 夹持机构40

夹持气缸41 定位夹具42 适配槽421

包装袋取料机构50 储料仓51 滑轨52

第二电机53 滑块55 第一吸附件56

第二吸附件57 抓取气缸551 第三传感器58

固定块511 导杆512 挤压块513

弹性件514 封口机构60 下料口61

导板62 封口刀63 限位板64

封口气缸65 限位气缸66 第四传感器67

导滑槽621 机架70 出料口71

机罩8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用于储存烟液的烟弹10,适合应用于电子烟中。烟弹10包括具有储液腔110的烟弹壳体11、用于密封储液腔110的密封塞12、安装在密封塞12上且收容于储液腔110内的雾化头13、安装在烟弹壳体11一端的底座14以及安装在底座14上的第一电极接触15和第二电极接触16。

烟弹壳体11大致呈下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烟弹壳体11为扁平状结构,其做为烟弹10的外形轮廓,可有效防止烟弹10滚动,避免了烟弹10跌落。储液腔110由烟弹壳体11的内腔构成,烟液存储于储液腔110内。密封塞12密封烟弹壳体11的下端开口。烟弹壳体11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使得用户能够透过烟弹壳体11观察到储液腔110内的烟液量,方便用户及时注液操作。本实施方式中,烟弹壳体11由半透明的塑料制成。

请参阅图6,烟弹壳体11的上端面的中心处沿烟弹壳体11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111,通气管111的上下两端贯通,且通气管111的上端贯通烟弹壳体11的上端面。烟弹壳体1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收容槽(图未标出),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壁上开设有连通储液腔110的贯通口112,贯通口112共有两个,两个贯通口112位于通气管111的相对两侧,且沿烟弹壳体1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一个贯通口112作为注液口,另一个贯通口112作为排气口,用户通过作为注液口的贯通口112向储液腔110注液。

另外,烟弹10还包括密封件17,密封件17嵌设在所述收容槽内且封闭贯通口112。密封件17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气孔(图未标出),所述通气孔的上端贯通密封件17的上端面,所述通气孔的下端与通气管111相连通。具体地,密封件17可以由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软性材料制成,可以是高弹态聚合物,例如,橡胶或硅胶,密封件17还可以由自愈合材料制成,因此,密封件17可以被尖锐的物体刺穿,且在尖锐的物体拔出后,可以自动恢复后再次密封。密封件17的作用在于密封储液腔110,防止储液腔110中的烟液在运输、存储或者使用过程中泄漏。而且,密封件17还用于烟弹10组装完成后,通过注液针头31刺穿密封件17,向储液腔110内注入烟液,并在注液针头31拔出后,自动恢复,再次密封储液腔110。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7于所述通气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盲孔(图未标出),两个所述盲孔相对于烟弹壳体1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且一个所述盲孔与一个贯通口112相对应,所述盲孔的设置可以减薄密封件17在刺穿位置的厚度,使得注液针头31可以更容易地刺穿密封件17,而密封件17的其余部分仍保有较大的厚度,使得密封件17与烟弹壳体11的上端之间的密封连接更稳固。为了保证储液腔110内的气压平衡,即保证注液操作的同时,储液腔110内的空气自动排出,注液时,通过排气针头32刺穿密封件17后,排气针头32穿过其中一个贯通口112与储液腔110连通,排气针头32还与外界连通,由此,使得储液腔110内的空气能够及时排出。而当拔出排气针头32后,密封件17能够再次恢复,再次密封储液腔110,因此不会发生烟液泄漏。注液操作时,注液针头31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盲孔刺穿密封件17后穿过对应的贯通口112与储液腔110连通,排气针头32通过另外一个所述盲孔刺穿密封件17后穿过对应的贯通口112与储液腔110连通。

密封塞12大致呈块状结构,密封塞12收容于烟弹壳体11的下端内,密封塞12用于封闭储液腔110,具体地,储液腔110由烟弹壳体11的内壁、通气管111的外壁以及密封塞12的上端面之间围设的空间构成。密封塞12的中心处沿密封塞12的轴向开设有通孔121,通孔121贯通密封塞12的上、下两端面,雾化头13与通孔121连接。密封塞1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或橡胶,以提升储液腔110的密封性,防止烟液泄漏。另外,密封塞12的下端面开设有两个凹槽122,两个凹槽122对称设置在通孔121的两侧。

雾化头13包括具有雾化腔130的雾化管131以及收容于雾化腔130内的加热结构(图未标出),所述加热结构上具有两个引脚,当两个引脚分别与电源装置200的正、负极连接时,所述加热结构在雾化电路被触发导通时,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烟液。

雾化管131大致呈两端贯通的中空筒状结构,雾化腔130由雾化管131的内腔形成,雾化管131的下端插入至通孔121内,雾化管131的上端收容于储液腔110内,且雾化腔130与通气管111的内腔相连通。雾化管13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1312,进液口1312连通储液腔110及雾化腔130,为了防止储液腔110中的烟液大量涌入雾化腔130,导致雾化头13内烟液过多,无法有效雾化,雾化腔130内对应进液口1312设置有导液件132,防止储液腔110中的烟液过量进入到雾化腔130当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相互接触的导液件132和加热件133,导液件132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加热件133通电后能够产生热量。导液件132对应进液口1312贴合于雾化管131的内壁,以便于吸收经由进液口1312进入至雾化腔130内的烟液,加热件133收容于导液件132的内部,加热导液件132上吸附的烟液。本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32为棉花,加热件133为加热丝,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液件132还可以是海绵、纤维绳、多孔陶瓷或多孔石墨等,加热件133还可以是加热片、加热网或加热棒等。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结构还可以是陶瓷加热体,即,陶瓷加热体具有吸收烟液的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加热烟液的能力。还可以理解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可以是超声加热装置或加热管等,此处不作限制。

请再次参阅图6,本实施方式中,烟弹10还包括分隔组件(图未标出),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套管18和提拉杆19,套管18呈下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套管18沿雾化头13的轴向可滑动地套设在雾化管131的外部,提拉杆19呈杆状结构且可滑动地穿设在通气管111的内部,提拉杆19的下端与套管18的上端连接,提拉杆19的上端通过所述通气孔延伸至烟弹壳体11的外部。烟弹10出厂时,套管18对应进液口1312套设在雾化管131的外部以关闭进液口1312,防止储液腔110内的烟液经由进液口1312进入至雾化头13内,从而将烟液与外界空气隔离,防止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变化导致烟液进入到雾化头13内与空气接触发生变质,也能进一步防止雾化头13因进入过多烟液而发生烟液泄漏的情况。当用户使用时,向上提拉所述提拉杆19,套管18能够在提拉杆19的带动下一同向上移动进而打开进液口1312,使得储液腔110通过进液口1312与雾化腔130相连通,当继续向上提拉所述提拉杆19至套管18的上端面与通气管111的下端面相抵持时,提拉杆19能够与套管18相脱离,进而能够从通气管111内被抽出,通气管111打开,此时,雾化腔130通过套管18与通气管111的内腔相连通。可以理解地,套管18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以方便烟弹10出厂时实现对进液口1312的密封作用,而且,方便套管18发生变形以使其与提拉杆19相脱离。本实施方式中,套管18与提拉杆19一体成型,套管18上与提拉杆19的连接部位被拉断进而与提拉杆19相脱离。另外,由于套管18对进液口1312的密封作用,使得注液操作时,储液腔110内的空气无法经由进液口1312排出,只能够由刺穿密封件17的排气针头32排出。即,注液时,储液腔110与雾化腔130不连通,这样,可以防止注液即将结束的时候,储液腔110内的烟液在压力作用被压入雾化腔130内而造成漏液,也可以防止注液过程中,空气对于导液件132产生扰动,使得导液件132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使得烟液发生泄漏。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管18的上端面上沿套管18的轴向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在通气管111上,使得套管18与通气管111相连接,可以防止烟液通过套管18和通气管111之间的间隙泄漏,且在套管18的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请参阅图4-图6,底座14盖设在烟弹壳体11的下端且位于储液腔110的外部,底座14的上端面对应凹槽122凸设有凸起141,当密封塞12与底座14安装到位时,凸起141与凹槽122对应配合,使得底座14与密封塞12相对固定。另外,底座14的外壁上凸设有卡扣142,烟弹壳体11的侧壁上对应卡扣142开设有卡槽113,卡扣142与卡槽113相互卡合,从而实现底座14与烟弹壳体11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底座14与烟弹壳体11之间还可以通过插接、螺纹连接或磁性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卡扣142与卡槽113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请同时参阅图5、图6,底座14的上端面的中心处沿底座14的轴向向上延伸有中空的连接筒143,连接筒143插入雾化管131的下端内并与雾化腔130相连通。底座14的下端面上向上凹陷形成有有第一安装槽144和第二安装槽145,第一电极接触15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44内,第二电极接触16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45内。连接筒143上还开设有第一穿孔1431和第二穿孔1432,其中,第一穿孔1431的一端贯通连接筒143的上端面,第一穿孔1431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144相连通,第二穿孔1432的一端贯通连接筒143的上端面,第二穿孔1432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槽145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加热件133的一个引脚穿过第一穿孔1431后伸入至第一安装槽144内,且被第一电极接触15挤压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44的槽壁上,加热件133的另一个引脚穿过第二穿孔1432后伸入至第二安装槽145内,且被第二电极接触16挤压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45的槽壁上,第一电极接触15和第二电极接触16均为导电体,如此,在实现加热件133的两个引脚与第一电极接触15及第二电极接触16电性连接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加热件133的固定作用。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极接触15和第二电极接触16均由不锈钢或铜等导电材料制成。为了实现电性隔离,避免短路,底座14由绝缘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4由塑料制成。其中,第一电极接触15构成烟弹10的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接触16构成烟弹10的第二电极端子。

当用户需要拆卸或更换加热件133时,只需取下第一电极接触15和第二电极接触16,从而解除对加热件133的挤压作用,由此,便可方便取下加热件133,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底座14的下端面沿底座14的轴向分别开设有感应通孔146和进气孔147,感应通孔146及进气孔147均通过连接筒143的内腔与雾化腔130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感应通孔146有一个且位于底座14的中心处,进气孔147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感应通孔146的两侧。进气孔147对称设置,保证了外部气体能够均匀进入至雾化腔130内。此外,参见图5,第一安装槽144和第二安装槽145对称的设置在感应通孔146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雾化头13可以设置在储液腔110的外部或者烟弹10不包括雾化头13。相应地,通气管111和套管18也省略,提拉杆19封堵通孔121,通孔121作为出液口,向上拉动提拉杆19时,通孔121打开,使得储液腔110打开,储液腔110内的烟液通过通孔121流出进入雾化头13内。需要注意的是,该种设置方式下,提拉杆19在拉动前和拉动后,始终有一部分用于封堵密封件17上的通气孔,防止烟液从通气孔泄漏。进一步地,当烟弹10不包括雾化头13时,第一电极接触15和第二电极接触16也相应省略。此时,密封件17也可以省略,在底座14上设置两个连通口,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分别通过对应的连通口刺穿密封塞12进行注液和排气。需要注意的是,该种实施方式下,需要将烟弹10倒置,使得作为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的密封塞12位于上方,从而防止烟液通过排气针头32泄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则是将烟弹10正置,使得作为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的密封件17位于上方。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注液时,只要确保排气密封件位于烟弹10的上方或者靠近烟弹10的上方,防止烟液通过排气针头32泄漏即可,注液密封件是否位于上方不做限定。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烟弹10以及与烟弹10电性连接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图未示出)以及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本体(图未示出)。烟弹10与所述电池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电池本体电性连接。例如,烟弹10可以至少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本体电性连接。烟弹壳体1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卡嵌凸起115,所述电池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卡嵌凹槽(图未示出),当烟弹10插入所述烟弹壳体内时,卡嵌凸起115与所述卡嵌凹槽相配合,以稳固烟弹10和所述电池组件的连接。

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柱(图未示出)、第二电极柱(图未示出)以及感应腔(图未示出),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电池本体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连接,且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感应腔的两侧,当烟弹10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电极柱与第一电极接触15接触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柱与第二电极接触16接触并电性连接,且所述感应腔与所述感应通孔146相连通。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感应腔内的气压感应器(图未示出),所述气压感应器用于检测感知当用户使用电子烟进行抽吸动作时,吸气产生的压力变化,进而反馈到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器(图未示出),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出用户是否抽吸,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即可对烟弹10进行电能输出,从而使所述加热结构对烟液进行雾化产生烟雾;或者,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用户抽吸时的力度大小,并根据抽吸的力度大小对应调节对烟弹10的电能输出大小,从而调节烟雾量的大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气流传感器来替代气压感应器,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抽吸时产生的气流变化,进而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判断出用户是否抽吸或抽吸时的力度大小。气压传感器以及气流传感器的传感器类型不作限制。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还提供一种注液方法,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弹是实施例一中的烟弹10。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烟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该注液方法包括:

在注液过程中,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或者,在注液过程中,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

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储液腔连通;

通过所述注液针头向所述烟弹的所述储液腔内注入烟液,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

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分别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烟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同时作为所述注液密封件以及所述排气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以由高弹态聚合物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或者,也可以由自由愈合材料制成,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密封件在穿刺位置会形成自动密封效果,不会留下孔洞,因此不会发生漏液。烟弹还包括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烟弹的外部,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所述储液腔。

所述烟弹还包括设置有雾化腔的雾化头,在注液过程中,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相互隔离,而使用所述烟弹时,通过移动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打开所述储液腔时,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烟弹还包括内部形成有所述储液腔的烟弹壳体以及套管,所述烟弹壳体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烟弹壳体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雾化头均位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雾化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雾化头外且关闭所述进液口,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通气管外,所述提拉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通气管的管腔后与所述套管连接,通过拉拔所述提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所述套管向上移动而打开所述进液口,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在调整所述烟弹的位置时,通过振动方式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使得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后,通过振动的方式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所述注液针头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所述排气针头与所述排气密封件相对;

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停止移动,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分别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利用所述注液针头注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针头排出。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利用夹持机构对所述烟弹进行夹持固定,以方便注液操作。

在注液完成且将所述注液针头和所述排气针头拔出之后,所述夹持机构释放所述烟弹,注液完成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继续移动进而实现对烟弹的收料,下一个未注液的烟弹通过振动的方式向所述注液位置移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烟弹的注液方法的注液机构,所述注液机构包括注液针头以及排气针头。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注液泵,所述注液针头的一端与所述注液泵连通,所述排气针头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烟弹的注液方法,只需将排气密封件调整至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者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的状态便可保证注液时烟液不会从所述排气针头泄漏;或者只需将所述第一端调整至所述第二端的上方,便可保证注液时烟液不会从所述排气针头泄漏。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中,还提供一种注液设备,用于给电子烟的烟弹进行注液。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弹是实施例一中的烟弹10。所述烟弹包括排气密封件以及注液密封件,所述烟弹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所述烟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排气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或者所述排气密封件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注液设备包括:

振动盘上料机构20,用于通过振动的方式把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的状态并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或者,用于通过振动的方式把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排气密封件位于所述烟弹的上方或靠近所述烟弹的上方的状态并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注液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烟弹是实施例一中的烟弹10时,振动盘上料机构20通过振动的方式把烟弹10整理成正置的状态,并将烟弹10输送至注液位置;

注液机构30,包括注液针头31以及排气针头32;

在所述注液位置时,注液针头31与所述注液密封件相对,排气针头32与排气密封件相对,当所述烟弹被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时,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分别用于刺穿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后与所述储液腔连通,通过注液针头31向所述储液腔内注入烟液的同时,所述储液腔内的空气由排气针头32排出,并在完成注液之后,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在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拔出之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在各自的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注液设备还包括:

夹持机构40,用于将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的所述烟弹夹持住,以利于注液操作,并在完成注液且所述注液针头及所述排气针头分别从所述注液密封件和所述排气密封件中拔出后将烟弹释放。

该注液设备还包括包装袋取料机构50以及封口机构60。

包装袋取料机构50,用于抓取并打开包装袋;

振动盘上料机构20,还用于输送已注液完成的所述烟弹,使得所述烟弹进入所述包装袋中;

封口机构60,用于将装有烟弹的包装袋封口。

具体地,请参阅图11,振动盘上料机构20包括圆振21、直振22和第一传感器23。圆振21的前端连接直振22,第一传感器23设置在直振22靠近圆振21的一端的上方,当直振22停止工作时,第一传感器23用于检测直振22中与第一传感器23相对的位置处是否有烟弹,当检测到直振22中与第一传感器23相对的位置处没有烟弹时,圆振21工作;当检测到直振22中与第一传感器23相对的位置处有烟弹时,圆振21停止工作。烟弹在经过圆振21上料时,圆振21将所述烟弹整理成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的状态后后输送至直振22中,直振22将所述烟弹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烟弹是实施例一中的烟弹10时,由于烟弹10设置雾化头13一端的质量较设置密封件17一端的质量大,圆振21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将烟弹10整理成统一的正置状态,即,整理成雾化头13在下,密封件17在上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23为光传感器。

此外,振动盘上料机构20还包括第二传感器24,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直振22远离圆振21的一端上,第二传感器24对应所述注液位置设置在直振22的上方,第二传感器24用于检测所述烟弹在直振22的振动作用下是否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当所述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直振22停止工作,注液机构30对烟弹10进行注液;当注液机构30完成对烟弹10的注液操作时,直振22启动,使得完成注液操作的烟弹10继续移动进而进入包装袋中,下一个待注液的烟弹同步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后直振22停止工作以进行注液操作。第二传感器24为光传感器。

具体地,请参阅图13,夹持机构40包括夹持气缸41和定位夹具42。夹持气缸41安装在直振22的一侧,定位夹具42连接在夹持气缸41的伸出端,夹持气缸41驱动定位夹具42移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夹具42的移动方向与烟弹10于直振22上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夹持气缸41的伸出端伸出时,能够带动定位夹具42朝靠近直振22的方向移动,夹持气缸41的伸出端回缩时,能够带动定位夹具42朝远离直振22的方向移动。直振22上具有一供烟弹10移动的导槽(图未标出),所述导槽上靠近夹持气缸41的槽壁上开设有连通槽221,连通槽221与定位夹具42对应设置,定位夹具42上远离夹持气缸41的端面上开设有适配槽421,适配槽421与烟弹的外轮廓相匹配。

当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时,夹持气缸41启动,定位夹具42在夹持气缸41的驱动下穿过连通槽221后将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的所述烟弹夹持在定位夹具42的适配槽421与所述导槽相对连通槽221的槽壁之间,从而将烟弹夹持固定住,以方便注液机构30对烟弹进行注液操作。通过设置适配槽421,增加了定位夹具42与烟弹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烟弹的夹持稳定性。当完成注液操作时,定位夹具42在夹持气缸41的驱动下复位,以释放烟弹,进而使烟弹移动进入至包装袋中。

请参阅图12,注液机构30设置在直振22相对夹持机构40的一侧,即,注液机构30和夹持机构40位于直振22远离圆振21一端的相对两侧。注液机构30还包括立柱33、第一电机34、第一丝杆35、活动板36以及注液泵(图未示出)。第一电机33安装在立柱33一侧的上方,第一丝杆35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活动板36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立柱33的侧壁上,第一丝杆35穿过活动板36且与活动板36螺纹连接。注液针头31与排气针头32均安装在活动板36上,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均为中空管状结构,注液针头31相对其穿刺的一端与所述注液泵连接,排气针头32相对其穿刺的一端与外界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的下端对应成为各自的穿刺端。注液针头31的穿刺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液孔(图未示出),排气针头32的穿刺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图未示出)。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烟弹10来说,烟弹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壁(图未标)以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壁(图未标),两第一侧壁和两第二侧壁共同围合构成储液腔110,两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烟液的注入以及空气的排出,当注液针头31、排气针头32穿入储液腔110内时,注液孔和排气孔均与第二侧壁相对,从而防止因储液腔110内的空气无法顺利排出,而导致注液针头31内的烟液无法全部注入到储液腔110内,进而造成注液针头31拔出时,注液针头31产生漏液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立柱33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卡嵌槽(图未标出),活动板36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嵌槽滑动连接的卡嵌凸起(图未标出),从而实现活动板36与立柱33之间的可滑动地卡嵌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嵌槽与所述卡嵌凸起的位置可以调换,此处不作限制。

以采用实施例一的烟弹10为例,当待注液的烟弹移动至所述注液位置并被夹持机构40固定后,烟弹处于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的正下方,此位置下,其中一个所述盲孔位于注液针头31的正下方,另外一个所述盲孔位于排气针头32的正下方,此时,启动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驱动第一丝杆35转动,由于第一丝杆35与活动板36存在螺纹连接关系,且活动板36与立柱33可滑动地卡嵌连接,迫使活动板36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一同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均刺穿密封件17后伸入至储液腔110内,然后所述注液泵启动开始向储液腔110内加注烟液,注液过程中,储液腔110内的空气经由排气针头32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液腔110的容积是2ml,注液时间为2s,注液速率是1ml\/s。在完成注液之后,第一电机33反转驱动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向上移动,以将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拔出,在注液针头31以及排气针头32拔出后,密封件17在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而不漏液。

所述注液泵具体可以是HB(混合式步进电机)注液泵,HB注液泵能精准控制注液量。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与活动板3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方便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拆卸后进行清洗。该注液设备每次可注一种成分的烟液,当需要更换不同成分的烟液时,则需拆卸和清洗注液针头31和所述注液泵。

另外,由于所述盲孔有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整个注液过程中仅需要保证所有烟弹10正置即可,不需要区分每个烟弹10的左右方向,从而简化了理料过程,并加快了注液进程。

请参阅图8,封口机构60上设置有一下料口61,包装袋取料机构50设于下料口61的一侧,直振22上远离圆振21的一端位于下料口61的上方,工作时,完成注液的烟弹由直振22远离圆振21的一端下落至包装袋取料机构50抓取的包装袋内,然后装有烟弹的包装袋经由下料口61进入封口机构60内,封口机构60对包装袋进行封口。

请再次参阅图11,直振22上远离圆振21的一端安装有挡板222,所述导槽远离圆振21的一端开设有贯通所述导槽上、下端面的下落口(图未标出),挡板222靠近所述下落口设置,当完成注液的烟弹在直振22的振动作用下移动至与所述下落口对位时,烟弹由所述下落口落下,同时,烟弹被挡板222止挡,对烟弹起到扶正作用,可有效防止烟弹落入包装袋内时呈倾斜状态,从而不利于包装袋封口,也可以有效防止烟弹掉落至包装袋外。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包装袋取料机构50包括储料仓51、滑轨52、第二电机53、第二丝杆(图未示出)、滑块55、第一吸附件56及第二吸附件57,储料仓51用于储存包装袋,本实施方式中,包装袋为上端开口的包装袋。第二电机53安装在滑轨52的一端,第二丝杆连接在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上,滑块55与滑轨52可滑动地卡嵌连接,第二丝杆穿过滑块55且与滑块55螺纹连接,第一吸附件56安装在滑块55上,第二吸附件57设于下料口61的上方,第一吸附件56用于将储料仓51内的包装袋移动至下料口61的上方,并与第二吸附件57吸附配合将所述包装袋打开。本实施方式中,滑轨52上开设有卡合槽(图未示出),滑块55上设置有与卡合槽配合的卡合凸起(图未示出),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合槽可滑动地卡嵌连接,从而实现滑块55与滑轨52的上述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槽与所述卡合凸起的位置还可以调换,此处不作限制。

包装袋取料机构50从抓取包装袋到接住烟弹的过程如下:第一吸附件56工作,将储料仓51内位于前端的包装袋吸出,使得包装袋的一侧吸附在第一吸附件56上,启动第二电机53,由于滑块55与滑轨52可滑动地卡嵌连接,且滑块55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迫使滑块55带动第一吸附件56连同包装袋朝靠近下料口61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下料口61的正上方,此时,第二吸附件57工作,使得包装袋的另一侧吸附在第二吸附件57上,至此,包装袋被打开,由直振22上掉落的烟弹落入至包装袋内。

为了使得第一吸附件56能够顺利将包装袋吸取,滑块55上还安装有抓取气缸551,第一吸附件56连接在抓取气缸551的伸出端,工作时,第一吸附件56在抓取气缸551的驱动下移动至与包装袋接触,此时启动第一吸附件56工作而将包装袋吸附住,然后第一吸附件56在抓取气缸551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将包装袋从储料仓51内取出。

为了使得包装袋顺利打开,第一吸附件56在抓取气缸551的驱动下移动至包装袋的另一侧与第二吸附件57接触,第二吸附件57工作将包装袋的另一侧吸附住,然后第一吸附件56在抓取气缸551的作用下复位,复位过程中,包装袋的一侧随着第一吸附件56移动,从而使得包装袋打开。

另外,第一吸附件56与第二吸附件57均连接负压装置,一个负压装置与一个吸附件相对应,启动相应的负压装置,能够使得对应的吸附件产生负压,进而产生吸附作用,以方便抓取包装袋。第一吸附件56与第二吸附件57可以均为吸盘,负压装置为真空泵。

此外,包装袋取料机构50还包括位于下料口61上方的第三传感器58,第三传感器58用于检测已注液完成的烟弹是否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当检测到已注液完成的烟弹进入打开的包装袋内时,所述负压装置关闭,包装袋失去第一吸附件56与第二吸附件57的吸附作用,即,第一吸附件56和第二吸附件57松开所述包装袋,从而使得装有已注液完成的烟弹的包装袋经由下料口61落入封口机构60内。当装有烟弹10的包装袋落下时,第二电机53工作,驱动滑块55运动至与储料仓51相对,第一吸附件56再次吸附下一个包装袋,以用于接纳下一个烟弹。第三传感器58为光传感器。

为了便于抓取储料仓51内的包装袋,包装袋取料机构50还包括固定块511、导杆512、挤压块513及弹性件514,导杆512连接在固定块511上,挤压块513可滑动地安装在导杆512上,弹性件514可伸缩地设于固定块511及挤压块513之间,挤压块513在弹性件514的弹力作用下挤压储料仓51内的包装袋。使用时,挤压块513至少部分伸入储料仓51内,并在弹性件514的弹力作用下挤压储料仓51内位于后端的包装袋,由此,当前端的包装袋被抓取吸出时,后方的包装袋能够及时补充上去,保证了包装袋能够持续供应。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14为弹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14还可以是诸如不锈钢弹片、铜制弹片等具有弹性和刚性的元件,此处不作限制。储料仓51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板(图未标出),可以防止包装袋在挤压块513的作用下被挤出储料仓51。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通口(图未标出),在第一吸附件56的吸附作用下,包装袋能够发生形变而通过所述通口从储料仓51中移出。

具体地,请参阅图15,封口机构60包括导板62、封口刀63、限位板64、封口气缸65、限位气缸66以及第四传感器67,导板62倾斜设置,且导板62上设置有导滑槽621,下料口61由导滑槽621的上端口形成,下料口61与导滑槽621连通,封口刀63位于导滑槽621靠近下料口61的一端,封口刀63位于导板62上且与封口气缸65的伸出端连接,封口气缸65用于驱动封口刀63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限位板64与限位气缸66的伸出端连接,限位气缸66用于驱动限位板64穿过导板62的底部延伸至导滑槽621内或移出至导滑槽621的外部,限位板64位于封口刀63远离下料口61的一侧,第四传感器67位于封口刀63与限位板64之间,用于检测装有烟弹的包装袋是否到位,以方便后续对包装袋封口处理。第四传感器67为光传感器。

封口机构60的工作过程如下:经由下料口61进入的装有烟弹的包装袋进入至导滑槽621内并沿导滑槽621滑动,当滑动至与限位板64相抵持时,第四传感器67检测到包装袋到位,封口气缸65启动并驱动封口刀63向下移动对装有烟弹的包装袋封口,完成封口后,封口刀63在封口气缸65的带动下向上移动,限位板64在限位气缸65的带动下移出至导滑槽621的外部,装有烟弹的包装袋失去限位板64的阻挡作用而沿导滑槽621继续滑动,最终滑出导滑槽621后被收集,实现收料。

本实施方式中,封口刀63上用于封口的部位设置有加热棒(图未标出),所述加热棒通电后能够产热,通电后的加热棒能够将包装袋挤压并融化,待冷却后,包装袋的融化处相互融合而形成封口。

请再次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注液设备,还包括机架70和机罩80,机架70大致呈长方体状的箱体结构,机罩80罩设在机架70的顶部,注液机构30、夹持机构40及包装袋取料机构50均安装在机架70的上端面上且均收容于机罩80内,圆振21位于机架70外,直振22位于机罩80内,封口机构60收容于机架70内。机架70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71,出料口71与导滑槽621的下端口连通,封口完毕后的包装袋经由出料口71滑出至机架70的外部后被收集,实现收料。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注液设备的工作过程:将待注液的烟弹放置在圆振21中,通过圆振21的环形切向理料、送料,烟弹被送到直振22上,烟弹在直振22的振动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直到第二传感器24检测到烟弹后,即,烟弹被输送至所述注液位置后,直振22暂停输送,而圆振21也暂停向直振22供料。夹持机构40上的定位夹具42在夹持气缸41的驱动下伸出进而将烟弹挤压固定住,此时,注液机构30与包装袋取料机构50同时运行。注液机构30上的第一电机34驱动注液针头31及排气针头32向下移动进而刺穿烟弹的注液密封件和排气密封件,以向储液腔内注液,完成注液后,注液机构30以及夹持机构40复位从而释放烟弹。直振22启动,将下一个未注液的烟弹送入至注液位置,刚注液完成的烟弹在直振22的振动作用下进行移动,进而下落至包装袋取料机构50抓取并打开的包装袋内。烟弹进入包装袋后,第一吸附件56及第二吸附件57解除对包装袋的吸附作用,装有烟弹的包装袋便由下料口61进入至导滑槽621内,当包装袋滑动至被第四传感器67检测到后,封口刀63在封口气缸65的驱动下对包装袋进行封口处理,封口完成后,封口刀63与限位板64复位,封口完毕的包装袋最终由出料口71滑出进而被收集,实现收料。其中,包装袋取料机构50还可以是比注液机构30先运行,或者,在注液机构30完成注液之后再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弹及注液方法和注液设备,可以先将雾化头13、密封件17组装到烟弹壳体11上,在组装完成后,再将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刺穿密封件17,经由注液针头31注入烟液的同时,储液腔110内的空气由排气针头32排出,在完成注液之后,将注液针头31和排气针头32拔出,密封件17在刺穿位置形成自密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注液完成之后再组装雾化头13时发生漏液的问题,可以大大降低烟弹的注液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自动化程度高。此外,注液时,不需要通过雾化头13排气,使得雾化头13的设置灵活度更高,甚至可以不设置雾化头13,降低烟弹10的更换成本;不会在注液即将完成时,部分烟液在压力作用通过雾化头13发生泄漏;也不会对导液件132发生扰动,使得导液件132的位置发生偏移。注液完成的烟弹10由包装袋密封包装,便于烟弹10的存储、运输,且可以保护提拉杆19,防止提拉杆19任意断裂,而使得用户无法打开储液腔110。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设计图

烟弹及电子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8218.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32602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A24F47/00

专利分类号:A24F47/0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府琛花园2幢605室

发明人:邱伟华;何杰;张雪川

第一发明人:邱伟华

当前权利人: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曹军

代理机构:32328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烟弹及电子烟论文和设计-邱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