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比特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特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比特率,视频,步长,正交,缓冲器,复杂度,差错。

比特率控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田一姝,沈强,刘延伟,张宇,赵志军[1](2013)在《X264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中,网络带宽往往是有限和动态变化的,这将导致视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差以及不稳定,此时需要在视频编解码中采用码率控制进行调控。针对X264平均比特率(ABR)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措施:其一,根据实际输出比特和目标比特之差在帧层增加补偿算法来调整当前帧的量化参数(QP);其二,改善缓存区增长函数以限制缓存区的过快增长。改进算法通过对同一视频序列不同目标码率以及不同视频序列同一目标码率两种方式进行实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的实际码率更加接近于目标码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3期)

濮荣强,余红英,沈林放[2](2012)在《压扩变换在OFDM误比特率控制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OFDM传输的固有缺陷是当具有大峰值的OFDM信号进入发射端高功率放大器饱和区时,信号产生失真造成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下降.采用二段型压扩变换对信号幅度进行处理,将大峰值信号压缩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同时,放大小幅度信号,通过压扩变换的纯量系数与增量系数之间约束关系调整,在保证抑制PAPR的条件下,有效的减小OFDM信号的误比特率BER,从而提高OFDM信号的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沈壁川,吕翊,毛期俭[3](2009)在《H.264视频编码中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提高H.264视频编码性能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问题。通过计算高维空间中多模式聚集的最大特征向量距离,提出了基于巴氏距离的场景变化度量,并有效采用低秩Cholesky分解计算近似巴氏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的GOP结构和量化参数调整策略。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由于具有差错复原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李强,明艳[4](2004)在《H.263/H.263+视频编码器中比特率控制算法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 H.263是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96年3月正式推出的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3主要用于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和IP视频通信等应用中。由于其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更低的输出码率,已被吸收到多个多媒体通信终端标准中,如支持PSTN与无线网络的H.324,支持N-ISDN的H.320,支持B-ISDN的H.310等。H.263+是ITU于1998年推出的建议草案,它是H-263建议的第二版,提供了12个新的可协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压缩编码性能,增强了应用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当代通信》期刊2004年16期)

薛金柱,张培强,沈兰荪[5](2004)在《一种快速比特率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特率控制在视频编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视频信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AD域的R-D模型。由于在运动估计中SAD已计算得到,采用该模型的比特率控制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是一种快速的比特率控制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与TMN8方法同样的比特率精度和图像质量。与TMN8方法相比,其性价比更优。(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邓云[6](2004)在《基于比特率控制过程的快速帧内更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预测编码产生的视频流对包交换网络中的传输错误异常敏感。由于预测编码的使用,导致错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累积,造成视频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提高视频信号的抗误码能力就成为视频编码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帧内更新来彻底消除错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视频编码标准的原理和主要技术,分析了差错扩散过程和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接着分析了现有几种帧内更新技术的优缺点,指出基于率失真框架的帧内更新技术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以拉格朗日方程为基础的帧内更新算法由于需要对更新宏块分别进行帧内模式和帧间模式的实际编码和解码操作,以得到编码产生的数据量和失真度,因而带来了极大的计算复杂度,不适合某些实时视频业务的需要。在详细分析了TMN8中的率失真模型和比特率控制过程之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比特率控制的快速帧内更新算法。首先通过对端到端的失真度分析,提出将失真度分为量化失真,扩散失真和掩盖失真叁部分分开计算,然后在TMN8的率失真模型之上提出了一个估算数据量受限情况下的最小总体量化失真度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更新一个宏块减小的扩散失真度和增加的整帧量化失真度,编码器可以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对此宏块进行帧内更新,而不需要进行实际的编码解码操作,因此极大地降低了更新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大量模拟实验证明,本算法在极大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取得了与传统算法近似甚至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4-06-01)

薛金柱,沈兰荪[7](2003)在《一种基于JVT的比特率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特率在视频编码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在制定的JVT视频编码标准并没有提供比特率控制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JVT的比特率控制方法。在其图像层比特率控制中,引入PID控制器来提高比特率控制的鲁棒性;在宏块层通过宏块16×16模式运动估计得到的SAD来计算宏块的活动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不影响JVT原有编码效率的前提下,获得了较高的控制精度,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3年06期)

廖天康,刘峰,董培良,洪志良[8](2002)在《基于输入图像内容的比特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静止图像的压缩中 ,为得到固定大小的码流文件 ,有必要根据输入图像的特点 ,自适应地控制量化器的参数 ,从而控制输出压缩图像的比特率 .JPEG标准未给出比特率控制方法 ,而一些传统的比特率控制方法为专用的压缩解压缩系统设计 ,并不适用在于开放的基于交换格式的 JPEG压缩系统 .本文提出一种和 JPEG标准完全兼容的比特率控制算法 ,按照输入图像的活动性 ,计算相应的压缩质量因子 ,自适应地为每个 8× 8的块分配比特数 ,并且在熵编码时调整各块的比特数 ,适时启动块截除 ,保证压缩文件的大小不超过预先给定值 .本算法适用于存储容量有限的静止图像压缩的场合 ,可以保证存储规定帧数的压缩文件图像(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2年03期)

杨领军[9](2001)在《数字图像传输中的比特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有网络的实际出发 ,论述了压缩编码图像传输中比特率控制的要求以及影响比特率的因素 ,并对如何控制比特率提出了一些有效和可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4期)

杨春华,唐志明[10](1997)在《会议电视系统比特率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议电视系统中核心部分是比特率的控制方法,它对编码的图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文中从缓冲器平滑波动数码流的原理入手,分析了缓冲器纯占有率控制算法及参数设置,并针对缓冲器纯占有率控制算法的编码图象质量不够理想的机理,研究了缓冲器占有率的视觉调整算法和基于比特分配的缓冲容量控制算法,并对叁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和论证(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1997年01期)

比特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OFDM传输的固有缺陷是当具有大峰值的OFDM信号进入发射端高功率放大器饱和区时,信号产生失真造成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下降.采用二段型压扩变换对信号幅度进行处理,将大峰值信号压缩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同时,放大小幅度信号,通过压扩变换的纯量系数与增量系数之间约束关系调整,在保证抑制PAPR的条件下,有效的减小OFDM信号的误比特率BER,从而提高OFDM信号的传输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特率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田一姝,沈强,刘延伟,张宇,赵志军.X264的平均比特率控制算法优化[J].计算机应用.2013

[2].濮荣强,余红英,沈林放.压扩变换在OFDM误比特率控制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沈壁川,吕翊,毛期俭.H.264视频编码中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英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李强,明艳.H.263/H.263+视频编码器中比特率控制算法性能测试[J].当代通信.2004

[5].薛金柱,张培强,沈兰荪.一种快速比特率控制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

[6].邓云.基于比特率控制过程的快速帧内更新算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4

[7].薛金柱,沈兰荪.一种基于JVT的比特率控制方法[J].信号处理.2003

[8].廖天康,刘峰,董培良,洪志良.基于输入图像内容的比特率控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

[9].杨领军.数字图像传输中的比特率控制[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10].杨春华,唐志明.会议电视系统比特率控制方法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1997

标签:;  ;  ;  ;  ;  ;  ;  

比特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