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尿激酶,组织,静脉,溶栓,脑梗死,心肌梗死,脂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论文文献综述
庄小垒[1](2019)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脑出血、胃肠道反应及24 h内再发脑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周慧杰,刘丽,董志军[2](2019)在《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死亡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rt-PA溶栓,观察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尿激酶联合rt-PA溶栓,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纤溶变化(TEG)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DAP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8-羟化脱氧鸟苷(8-oHdG)、DAPK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E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再发脑梗死和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减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指标,降低DAPK1水平,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华琼,陈龙飞,王国民,庄晓刚,连秋明[3](2019)在《真实世界中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UK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rt-PA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7 d mR S评分与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后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和UK治疗效果均显着,但rt-PA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6期)
单亮,李秀,朱书凯,王燕,王子丹[4](2019)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每组各24只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行开腹手术、不行结扎及穿孔,各组分别在术后6、12、24 h各取8只大鼠分批处死后收集肺泡灌洗液并留取肺脏。观察所有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干湿重比及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uPAR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完整,术后24 h只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脓毒症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并以术后24 h最明显。两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及uPAR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000、97.770、72.780,P均<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6、12、24 h肺组织干湿重比[(0.75±0.03)vs.(0.78±0.03);(0.77±0.04)vs.(0.83±0.05);(0.78±0.04)vs.(0.89±0.05)]、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79±22)mg/L vs.(110±40)mg/L;(79±23)mg/L vs.(168±36)mg/L;(94±24)mg/L vs.(199±56)mg/L]及uPAR表达[(2.2±1.3)分vs.(4.6±1.9)分;(2.3±0.9)分vs.(6.4±1.8)分;(2.4±0.9)分vs.(7.0±1.8)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脓毒症组大鼠12、24 h亚组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6 h亚组,而uPAR表达仅24 h亚组显着高于6 h亚组(P均<0.05)。同时,肺组织中uPAR表达与肺组织干湿重比、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r=0.618,P <0.001;r=0.652,P <0.001)。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uPAR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并且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保中,蒋东鹏,赵延君,王英哲[5](2019)在《尿激酶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治疗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总的再通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再通率57.5%,观察组中发病<6 h的再通率达90.91%,而对照组<6 h的再通率只有65.22%,发病在6~12 h的再通率情况,观察组再通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疗效更为显着,血管再通率高,特别对于发病6 h内的患者效果更为理想,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6期)
邢悦[6](2019)在《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开展早期治疗,研究组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栓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7%(60/6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不良反应发生率3.23%(2/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3.23±0.18)分, GOS评分(13.45±2.08)分, mRS评分(4.57±0.59)分,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0.15±0.09)cm~3;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2.01±1.44)分, GOS评分(18.79±2.41)分, mRS评分(4.18±1.12)分,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为(0.58±0.25)cm~3;两组患者的NIHSS、GOS、mRS评分及脑梗死灶体积治疗前后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需要溶栓治疗,保证患者缺血半暗带、其他正常脑组织的活性与健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较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赵严,黄达,周靖媛,杜晓达,孟凡星[7](2019)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尿激酶治疗,B组采用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0%(40/50),显着高于A组的78. 0%(39/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Lp-PLA2、Chemerin水平均显着降低,且B组患者Lp-PLA2、Chemerin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佳,可降低患者Lp-PLA2、Chemerin水平。(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辉[8](2018)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并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甲组予以rt-PA溶栓治疗,乙组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m RS评分(2.48±1.69)分、NIHSS评分(9.26±3.87)分,与乙组(2.67±1.24)分、(9.58±3.4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甲组分别为4.76%、2.38%,乙组分别为7.1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接近,且两种药物的治疗安全性较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21期)
赖娅莉[9](2017)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rt-PA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S2期)
何运梯[10](2016)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 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所用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r-tp A静脉溶栓治疗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指标、血管再通率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标(MYO、CK-MB、NT-pro BNP)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着(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血管再通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心血管总不良事件率比对照组显着降低(10.71%vs 57.14%,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 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优化各项疗效指标,提高血管再通率,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可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rt-PA溶栓,观察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尿激酶联合rt-PA溶栓,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纤溶变化(TEG)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DAP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ET)、8-羟化脱氧鸟苷(8-oHdG)、DAPK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EG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再发脑梗死和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减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指标,降低DAPK1水平,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论文参考文献
[1].庄小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周慧杰,刘丽,董志军.尿激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死亡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功能影响[J].四川医学.2019
[3].陈华琼,陈龙飞,王国民,庄晓刚,连秋明.真实世界中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4].单亮,李秀,朱书凯,王燕,王子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5].王保中,蒋东鹏,赵延君,王英哲.尿激酶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邢悦.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7].赵严,黄达,周靖媛,杜晓达,孟凡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
[8].黄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8
[9].赖娅莉.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10].何运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