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介导论文_曹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束介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束,小麦,基因,转基因,氧化酶,成熟,农艺。

离子束介导论文文献综述

曹青[1](2019)在《离子束介导小麦的变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全球约40%人口的主食,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人口众多,耕地较少,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培育高产、优质、性状稳定的小麦品种,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利用各种育种手段培育或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我们采用离子束介导的方法,将N~+注入温麦6号(受体)的种子,再将其分别浸泡在燕麦(供体)和六倍体小黑麦(供体)的全基因组DNA中,按照常规育种方法,经过多年选育获得一批稳定性好的变异材料。本研究以这批变异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光合特性和耐盐性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相关变异机理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及光合特性分析;盐胁迫对变异材料生理生化的影响;变异材料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材料的SRAP变异机理研究。1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及光合特性分析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E108的单穗重和单株产量最大,分别为3.48 g和27.19 g,总体表现最好。在面粉品质方面,E109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最高,分别为55.2%和42.75%;E104的SDS沉降值较大(5.7 mL),且最稳定(|d|=0.4)。在光合特性方面,E104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为24.29μmol/(m~2·s)。2盐胁迫对变异材料生理生化的影响在CK(0)、100、200、300、400 mmol/L的NaCl胁迫下对变异材料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与对照材料E101相比,生理生化指标都有所变化,大部分有所升高,总体表现出较好的盐胁迫调节能力。3变异材料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变异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210条条带中,有143条为多态性条带,总的多态性比率为68.10%,除引物组合Me5-Em9外,其余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比率均不小于50.0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在0.84-0.93之间,平均为0.89,说明所选引物为高度多态性引物。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1-0.97,平均大小为0.78;其中,对照材料E101与供体(E102和E103)遗传相似性较低,分别为0.42和0.67,与变异材料(E104-E109)的遗传相似性范围为0.94-0.97,表明离子束介导后的变异材料与对照材料E101遗传相似性较高。UPGMA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对照材料E101与变异材料聚为一类,供体E102和E103各自聚为一类。4变异材料的SRAP变异机理研究在SRAP电泳图谱中寻找目标DNA条带并进行胶回收与克隆测序,经过序列对比及分析,表明变异材料E108中的1XL-19和2XL-19有可能来源于供体E102。(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曹青,韩利涛,谷运红[2](2018)在《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及光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小麦品种性状,利用离子束介导燕麦(供体)和六倍体小黑麦(供体)的全基因组DNA进入温麦6号(受体)中,经多年选育,得到6份小麦变异材料。对6份变异材料以及受体温麦6号、供体燕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共9份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和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异材料中,8号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9份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93%~40.09%。在面粉品质方面,9号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最高,4号材料的蛋白质质量结构最好(|d|=0.4);在光合特性方面,4号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为24.29μmol/(m~2·s);综合分析,4号、8号、9号3份变异材料表现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韩利涛[3](2017)在《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分析及SRAP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叁大谷物之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我国的小麦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品质质量不容乐观,其品质特性有待进一步优化,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改良或创建新的种质资源、提高转化率、发展农业经济、适应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研究采用离子束介导的方法将N+注入受体豫麦49(温麦六号)的种子,然后将受体种子分别浸泡在供体燕麦、六倍体小黑麦的全基因组DNA中,经过了多年的选育,获得一批极其有研究意义的变异材料。本研究以其中的一批特殊的变异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品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各变异材料及基因受体、基因供体的蛋白含量进行比对分析,以此来探讨离子束介导转化对变异材料的农艺品质性状和蛋白影响问题,从而筛选出特定的抗自然灾害性好、蛋白含量高的株系,也证明离子束介导转化技术可以应用在植物遗传育种上,为遗传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而后对各变异材料幼苗抗旱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开展变异材料的SRAP多态性研究,研究各变异材料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工作研究其变异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分别是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系材料农艺品质性状、贮藏蛋白含量差异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变异系材料幼苗的气孔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小麦变异系材料的SRAP多态性研究。通过叁部分的研究全面地了解分析小麦变异系材料在不同水平的差异,为变异机理研究奠定基础。1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系材料的农艺品质性状及贮藏蛋白含量分析在抽穗期和收获期对这批变异材料的部分农艺性状和对收获后种子的品质品质性状及蛋白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批特殊的变异材料在株高、穗长、芒长、叶绿素含量蛋白含量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异,通过分析,部分变异材料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都有极显着增加的趋势,其中E109株系高达99.33cm,E105仅50.33cm;变异材料的蛋白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E109的干基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19%,但是其蛋白品质质量不是太好;所有变异材料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对照材料。这说明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的表型及品质性状产生了丰富的变异,为后期的进一步培育奠定基础。2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变异系苗期抗旱性分析模拟干旱胁迫(PEG6000)条件,对9个材料的抗旱性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变异材料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生显着性变化,CK组E109极显着增加;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每个材料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叁类;不同的胁迫条件下,变异材料的气孔变化是不同的。总体上,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长度和宽度均有不同的降低,且干旱胁迫对气孔长度的影响大于对宽度的影响。3小麦变异系材料的SRAP多态性差异分析提取小麦变异材料的DNA,筛选出适合变异材料的SRAP引物组合,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小麦变异系材料的多态性差异。经研究发现,在128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适合的SRAP引物20对,共产生833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变异材料扩增出138.9条多态性条带,且6个变异材料的多态性比率均在55%以上,说明这批变异材料具有丰富的SRAP多态性。每个材料产生的特异性条带数不等,在9~22条之间,成功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下一步分析研究变异材料的变异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姬生栋,魏松浩,杨昭昭,张敏,李志勇[4](2013)在《离子束介导玉米DNA的苜蓿变异株AFL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着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黄洪云[5](2012)在《离子束介导大豆球蛋白基因转化无芒雀麦》一文中研究指出饲草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动物的生产性能,表现在影响乳品、肉品和毛的质量与产量方面。因而可以通过改善牧草营养品质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而饲草品质的改善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本研究在活体组织离子注入后可以存活的前提下,确定离子束介导无芒雀麦愈伤组织的转化剂量范围是2.6×1015、5.2×1015、7.8×1015Ar+/cm2,然后通过实际的转化实验确定最佳转化剂量为5.2×1015Ar+/cm2。在此剂量注入后将GUS基因和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BI 121/Gy 3转入无芒雀麦的愈伤组织,并将大豆球蛋白基因Gy 3 cDNA导入牧草无芒雀麦以使其成为高蛋白含量的优质抗旱牧草,从而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2年08期)

段红英,于永昂,李新伟,段志强[6](2012)在《低能离子束介导植物转基因技术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束生物技术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生物品种改良技术,具有独特的原理、简单的操作程序和很强的适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能离子以及低能离子束介导植物转基因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2年01期)

李江伟,赵一丹,朱德来,魏松浩[7](2011)在《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在显着差异;变异株系中检到了一些新的蛋白水解酶带,在pH5.0条件下变异株系C倒二叶检出220kD一条新酶带;pH7.0时变异中性B检到220kD一条新酶带,株系C中检到260kD一条新酶带;在pH8.5时,在变异中A、B、C检到220kD新酶带,在变异株系B中检到260kD和280kD两条新酶带。POD表达酶谱中也发现新带和缺失酶带,变异株系A的旗叶中检到37kD、39kD和212kD共3条新带,变异株系B缺失42kD和47kD两条酶带。这些新酶带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株系在DNA水平的差异积累资料。(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1年05期)

刘效勇,黄旭初,唐光辉,井群,卢佩[8](2011)在《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彩棉纤维色泽改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技术原理和方法着手介绍了棉花育种中转基因的不同方法,系统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改良彩棉纤维色泽的方法,并对转基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1年11期)

王伯楠[9](2011)在《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草酸氧化酶OXO基因转化大豆成熟胚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世界上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大豆菌核病是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可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抗病大豆的育种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目标。许多致病真菌都是通过分泌草酸而使植物受到危害的,而草酸氧化酶可以把草酸分解为H2O2和CO2降解草酸,减轻其对植物体的毒性,从而延缓病原真菌的侵染,在植物的抗病防御、抗盐胁迫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豆基因库有限,至今没有发现抗菌核病的品种,而且传统育种所需时间又过长,所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日渐成熟,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优良的作物品种已成为现阶段遗传改良更省时有效的方法。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调控植物体草酸氧化酶的含量,为大豆抗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是1989年余增亮提出来的,利用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可以避开大豆再生体系困难的问题,而且便于取材,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受限于季节的难题,便于大批量的操作,可以提高大豆抗病育种的效率。本实验将草酸氧化酶OXO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豆:1.大豆成熟种子胚土培体系的建立对影响大豆成熟种子胚土培法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探讨总结出一套适于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后续操作的植株培育方法。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将草酸氧化酶OXO基因插入pCAMBIA3304的多克隆位点,成功构建了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4-OXO,并将pCAMBIA3304-OXO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3.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将携带有pCAMBIA3304-OXO质粒的农杆菌LBA4404通过离子束辅助介导浸染大豆成熟种子胚,经筛选、Gus染色及PCR检测,最终获得4棵阳性植株。(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裴振强[10](2011)在《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抗赤霉病基因tril01转化小麦成熟胚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还是畜牧业中饲料的重要来源,另外它还足许多轻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然而赤霉病等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赤霉病产生的DON毒素还危及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安全,对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tri101基因是降解赤霉病菌毒素的一个主要结构基因,它在植物中的表达不仅可以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还能减少真茵毒素的积累,从而降低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tri101基因在小麦中高效表达,可以提高小麦抗病功能,减轻赤霉病毒素对小麦生长的危害,有望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创育出超高产的小麦品种。本研究将降解赤霉病菌毒素基因tri101基因与pCAMBIA1304载体融合,构建了小麦转化载体pCAMBIA1304-tri101并转化小麦,以期该基因在小麦里特异表达,从而提高小麦抗病功能,减轻赤霉病毒素对小麦生长的危害。同时,我们选择一个比较新的植物转基因方法-离子束介导法,并探讨了真空处理和离子剂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和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更完善、快捷的转基因方法,为植物遗传转化和新品种改良提供帮助。现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报道如下:1.小麦转化表达载体的构建将降解赤霉病菌毒素基因tri101基因与pCAMBIA1304载体融合,构建了小麦转化表达载体pCAMBIA1304-tri101。采用冻融法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成功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2.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小麦出苗的影响研究探讨了真空处理和离子剂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发现真空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和种子活力影响均不大,离子剂量对出苗率的影响明显,低剂量的处理对种子出苗率影响较小,随着剂量增加,出苗率程直线下降。通过比较,得到适合进行小麦基因转化的最佳参数:真空度10-3-10-2pa、能量30 kev、束流200mA、脉宽400gs、频率25Hz、剂量为8×101VN+/cm2,真空处理时间2-3h。3.离子束介导tri101基因转化小麦使用离子束对小麦胚部进行照射处理,然后通过农杆菌侵染将外源基因tri101整合到小麦细胞中。对侵染后的小麦进行土培法和组培法两个处理,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在20000粒进行土培法处理的种子中得到22株部分叶片或根部转化成功的植株,转化率为0.11%;在5000粒进行组培法处理的种子中得到2株转化成功的植株,转化率为0.04%。证明利用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法转移外源基因是可行的,但是在转化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离子束介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小麦品种性状,利用离子束介导燕麦(供体)和六倍体小黑麦(供体)的全基因组DNA进入温麦6号(受体)中,经多年选育,得到6份小麦变异材料。对6份变异材料以及受体温麦6号、供体燕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共9份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和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异材料中,8号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9份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93%~40.09%。在面粉品质方面,9号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最高,4号材料的蛋白质质量结构最好(|d|=0.4);在光合特性方面,4号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最高,为24.29μmol/(m~2·s);综合分析,4号、8号、9号3份变异材料表现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束介导论文参考文献

[1].曹青.离子束介导小麦的变异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曹青,韩利涛,谷运红.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农艺性状、面粉品质及光合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3].韩利涛.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分析及SRAP多态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姬生栋,魏松浩,杨昭昭,张敏,李志勇.离子束介导玉米DNA的苜蓿变异株AFLP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3

[5].黄洪云.离子束介导大豆球蛋白基因转化无芒雀麦[J].种子.2012

[6].段红英,于永昂,李新伟,段志强.低能离子束介导植物转基因技术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2

[7].李江伟,赵一丹,朱德来,魏松浩.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1

[8].刘效勇,黄旭初,唐光辉,井群,卢佩.离子束介导转基因彩棉纤维色泽改良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11

[9].王伯楠.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草酸氧化酶OXO基因转化大豆成熟胚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1

[10].裴振强.离子束辅助农杆菌介导抗赤霉病基因tril01转化小麦成熟胚的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离子束介导介导质粒DNA转化E.c...一16TZ代出现的不育株小麦籽粒的酯酶电泳图谱一17穗型突变转基因T2代新麦9号T2代穗型...枸杞DNA浸泡甘草种子24和36 h后电泳图小麦籽粒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

标签:;  ;  ;  ;  ;  ;  ;  

离子束介导论文_曹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