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夫:试论传统阳明心学对党性教育的借鉴意义论文

刘加夫:试论传统阳明心学对党性教育的借鉴意义论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开展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通过对传统阳明心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打开了新形势下党员自我提升的思路,将传统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内化为党性自觉,不断提升党员的意志思想和行动情感等,同时对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该文首先对传统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指出阳明心学对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其重要作用,旨在通过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提升新形势下的党员党性修养。

关键词:阳明心学;党性教育;意义;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其提升党员素质成为从严治党能否实现的关键。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关系党的事业的根本。这种情况下,党员的党性修养要求不断内化,将原则转化为党员的情感和意志,因此,传统阳明心学就成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新的抓手, 是强化党员干部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的重要内容。 而随着对党员修养要求的愈发严格,通过对传统阳明心学的学习,不仅打开了新形势下党员自我提升的新思路, 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传承中华经典传统文化。

1 传统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1.1 “心即理”观点

在传统阳明心学的内容中,“心即理” 观点为其理论基础,在“心即理”的相关论述中,阳明心学清晰地表达了“理”的含义,它强调了个体内心的自我道德意识以及道德知识。同时,人作为一种能够表达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 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型和意识性,因此,阳明心学认为人的道德实践是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和主体地位的。“这个观点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内在精神价值的取向, 更充分体现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价值态度的信仰基础, 为道德主体在道德意识下进行价值实践提供了可能性”[1]。

1.2 “致良知”观点

阳明心学“致良知”观点,代表一种个人修养的主要方法,“致”的目的就在于促使“良知明觉”,进而实现将潜在的 “良知” 状态转化为一种活动的现实状态,“致良知”观点通过强调个体,结合当下自觉和肯定,彰显了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自律能力和良知信心的先天优势,主张人要主动构建道德信仰。“致良知”是人们意识观念形成的导向, 也为人们提供了一定标准的行为准则,让良知这种抽象的观点变声生活中真实、具体的存在, 促进人发挥道德主体地位的价值作用, 赋予了“良知”具体的现实意义。

2.1 小鼠血清IL-33、TNF-α检测结果 模型组血清中IL-3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中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经益气固本胶囊治疗后,其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升高,低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其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知行合一”观点

“知行合一”作为整个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又被现代学者认为是阳明心学的立言宗旨。 该观点详细论述了道德修养的内涵和实践等问题。 “知行合一”观点在阳明心学中强调了道德在人这个主体上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在人的心中良知是天生的,且这种良知更加关注自我,即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以后天的条件和规范等来主导人的行为, 进而促进实现完美的人格道德实现[2]。“知行合一”观点更有利于使人通过社会行为实践,促进儒家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强化人的道德信仰,充分彰显了阳明心学的实用价值。

2 传统阳明心学对党性教育的意义

2.1 以内心感悟出发,调动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积极性

当前, 我们在党内开展党员党性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教育的实效,而过度的关注教育的表面成果,这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理论和“知行合一”理论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在开展党性教育的同时,应借鉴阳明心学理论与方法, 注重教学的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促进党员干部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对自我的认知以及自我教育的实效。 对党员干部加以实际行动的改造与加强内心修养同样重要。 只有统一内心意识与行为修养, 才是符合阳明心学教育观点的根本途径, 同时也是推进新形势下党性修养教育往科学性发展的基本要求。

云浮族的人口并不多,每年死者寥寥,所以安魂殿的规模并不是很大。神殿的正中立着一座神像,那是云浮族信仰的神。她在人间呈现的形态,是一位身着白羽、背生双翼的老妪。

2.2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党性,构建党性修养内化共同体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具体要求为:既要对知下功夫,又要对行下功夫,让知和行在相互统一的过程中更要突出相互作用,在日常行为中将“知行合一”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阳明心学认为良知虽然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仍然包含着了世界上一切客观的道德法则, 这些客观法则的感知只有放到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才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对法则的认同只有在亲自经历过之后才能内化和提高。 反观我们的党员普遍行为, 虽然党内教育已经非常强调党员日常细微的行为要向高水准的党性修养靠拢, 但仍然存在很多党员干部行为出格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不止一次要求核心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律和约束, 尤其是在无人时以及私下时等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 更要加强对自身的道德约束, 构建起党性修养的内化共同体”[4]。 因此,我们在进行党性教育时,应当加强从内化这个角度出发, 切实促进党性教育根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意识当中。可以借助当下时兴的信息技术,利用好一切能够利用的移动终端, 加强与党员干部的教育互动,以使党性教育实现常态化发展;利用学习心得体会等促进党员干部的自省能力提升, 确保内化共同体构建获得实效。

2.3 注重内化评估,促进党性教育取得长远实效

阳明心学认为,教育者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受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教育者。因此,教育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方法的引导, 学会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育的意义和实效。每个人都有个人特色的良知认识,通过党性教育树立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自信, 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善自身的良知系统。 “但纵观当前我们党内党性教育活动,恰恰是忽略了让党员干部加强自身认知, 忽略了党员干部作为党性教育的主体性, 导致党员党性修养和道德规范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比比皆是”[6]。 而运用阳明心学的党性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让科学、正确的道德观念根植于党员内心, 一改传统党性教育容易让党员干部产生抵触情绪的现状。

3 传统阳明心学对党性教育的作用

3.1 更重视党员在党性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阳明心学的观点中, 他认为真知是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能够成立的,这也是“知行合一” 观点的基本内容之一, 并且与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不谋而合。 在党内开展党性教育就应该为党员干部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应该为党员干部创造更多可以运用的机会,并且能够将这些展示和运用得以评估和反馈, 让内化体系在不断地反思和自律中确定下来。“这种评估和反馈更强调在党员长期的思想斗争和自查自省中养成行为标准, 并要求党员干部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5]。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查调研的频率, 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同时, 依托群众的基础性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激发党员干部与群众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对党员储备干部,更应当适当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提升攻坚克难、战胜困难的意识,在困境中强化对自身的认识、判断和定位,帮助党员干部及时找准与正确的三观背道而驰的思想认识和行为, 进行自我剖析并纠正,以促进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3.2 更重视让教育根植于心,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阳明心学强调人的行为是尊崇内心的感悟和主观意志, 认为人的善良和品德是伴随人的出生就自然地存在于人的品性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自查自省,促进自我与外界、“学”与“道”相统一。对于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同样也是如此, 党性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的积累和积淀,如果缺乏对道德意识的内心感悟和认同,即使再强的约束或概率监管都是不起作用的, 只会留存于形式,无法体现党性教育下追求的相对自由。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积极性是保障教育能否内化为道德约束的关键因素。 “通过党性教育, 树立起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理想信念,坚定党员的宗旨意识,促进党性教育向科学化发展, 让真理的真来表达党员干部党性内化党性教育的重要性”[3]。 在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中, 尤其应当注意兼顾党员在教育中思想意识的薄弱环节和实际精神需求,教育要以生动、丰富的教育示例充实教育内容, 将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内化于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准则上。

3.3 更重视将理论教育同实践相结合

“王阳明在教育中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并时刻强调在教育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道德的认识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论阶段,道听途说,缺乏实践的,不可谓真正意义上的道德”[7]。在我们如今社会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主流的思想价值观,但依然还有很多非主流的价值观存在, 这些非主流性质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内心, 有时甚至会让人们错误的分辨价值观的性质, 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将理论教育同实践相结合,积极的抵制影响思想的不良因素,积极地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构建程序切片所依据的是程序的切片准则,基于程序中的依赖关系来对程序进行切片的。出于对程序执行时间的目的考虑,切片准则的设定要保留程序中影响程序执行路径的依赖关系。程序的依赖关系的获取要对程序的控制流和数据流分析来获得。构建程序的依赖关系首先要构建程序的数据依赖关系以及程序的控制依赖关系。其中程序的数据依赖关系以及控制依赖关系分别使用程序的控制流程图和数据依赖图来描述。

4 结语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来, 在党内定期开展以规范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活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党员教育的主旋律, 而传统阳明心学作为我国传统儒家经典文化对当代党员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以阳明心学的要求来内化党员干部的修养和行为, 在促进党性教育活动不断取得实效的同时, 也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哲夫.我们需要怎样的党性教育[J].广东党风,2016(7):17-18.

[2]张传文. 马克思主义何以化大众——以阳明心学为借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4-7.

[3]潘起造. 党的三大根本思想与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试论从阳明心学中汲取加深理解党的核心理念的思想资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37(1):50-55.

[4]董平.阳明心学与现实作用[J].人大论坛,2018(1):78-79.

[5]郭齐勇.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及其意义[J].人文天下,2018(6):2-9.

[6]李洪满. 从心开始知行合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J].东北之窗,2016(13):46.

[7]简晖.王阳明心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76-177.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7(a)-0021-02

作者简介:刘加夫(1963-),男,江西南昌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区域文化。

标签:;  ;  ;  ;  ;  ;  ;  ;  ;  ;  ;  ;  

刘加夫:试论传统阳明心学对党性教育的借鉴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