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活性论文_马金萍,吴道义,黄跃,张琼娣,杨思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镇痛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抗炎,柴胡,草乌,枸橼,挥发油,羟基。

镇痛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金萍,吴道义,黄跃,张琼娣,杨思维[1](2019)在《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炎症和疼痛动物模型,对10个中药组方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组方Ⅱ、Ⅲ、Ⅴ、Ⅶ、Ⅸ、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组方Ⅲ、Ⅴ、Ⅸ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组方Ⅲ、Ⅴ、Ⅶ、Ⅸ能显着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中药各组方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疼痛反应时间无明显的延长,说明组方Ⅲ、Ⅴ、Ⅸ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赵映娟,段小花,沈莹,许仕晗,周志宏[2](2019)在《制黄草乌中主要成分南乌碱乙的毒性及抗炎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制黄草乌中主要的单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南乌碱乙(austroconitine)的急性毒性和抗炎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模型观察austroconitine的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 austroconitine的LD_(50)值为122.81 mg/kg。药效实验结果与溶媒组比较,austroconitine不同剂量组中仅高剂量组在60 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对热致痛作用不显着;对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显着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延长扭体潜伏期;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无显着性差异,抗炎作用不确切。结论 austroconitine的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且对醋酸引起的疼痛作用显着,可能为外周镇痛作用药物。(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袁小晶,程雪丹,余马,索志荣,叶平[3](2019)在《柴胡地上部分成分分析及其解热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柴胡地上部分资源,采用RP-HPLC测定柴胡地上部分皂苷、黄酮的含量,采用内毒素脂多糖小鼠发热模型考察水煎液的解热效果,采用热板法致痛考察镇痛效果。结果表明:柴胡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含量范围为2. 01~8. 75 mg·g~(-1),皂苷类成分含量0. 103~0. 459 mg·g~(-1);柴胡地上部分煎煮液解热效果显着,镇痛效果显着,且其镇痛效果在0~1 h内达到峰值。柴胡地上部分可以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用资源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爽,谢冬养,夏敏昌,邓刚,朱华[4](2019)在《瑶药长叶铁角蕨挥发油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瑶药长叶铁角蕨挥发油萃取工艺及其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挥发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叁个考察因素的最佳水平;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痛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和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含量。结果优化挥发油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16 MPa,萃取时间150 min;长叶铁角蕨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0.6 g·kg~(-1)、0.3 g·kg~(-1)、0.15 g·kg~(-1))对小鼠耳肿胀、足肿胀、热板致痛、扭体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对耳廓肿胀和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0.9%、43.7%,各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 <0.05, P <0.01),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β,小鼠血清及炎性组织中PGE_2的含量。长叶铁角蕨挥发油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表现为OD值明显降低及明显降低CMC-Na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结论优选的长叶铁角蕨挥发油萃取工艺萃取率高、重复性好,长叶铁角蕨具有显着的抗炎镇痛活性。(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0期)

赵秀红,包海鹰[5](2019)在《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解热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子实体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炎症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 PGE_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探究其抗炎机理;运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方法研究其镇痛作用;利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活性。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极性高的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能显着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疼痛反应、干酵母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的体温,其次为甲醇提取物;而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提取物可显着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显着升高小鼠血浆和右耳组织液中SOD水平,并显着降低小鼠血清MDA和右耳组织液MDA和PGE_2水平,说明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且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极性高的水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其次为甲醇提取物中。(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丹,王敏珠,油坤,长孙东亭,朱晓鹏[6](2019)在《αO-芋螺毒素GeXIVA在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上的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人口持续老龄化,全球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预计将上升到6.29亿人。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第4大主要死因,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在持续增长。糖尿病神经性疼痛(DNP)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位性疼痛,但是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急需开发新型镇痛药物。αO-芋螺毒素GeXIVA是本实验室从中国南海食虫性的将军芋螺(Conus generalis)中发现的新家族芋螺毒素,由28个氨基酸组成,含4个半胱氨酸,两对二硫键,选择性拮抗α9α10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其半阻断剂量(IC_(50))仅为4.6nM。很多研究表明α9α10nAChRs亚型是治疗神经痛(慢性痛)的新靶点。本研究系统性地测试了αO-芋螺毒素GeXIV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的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活性。采用单次腹腔注射STZ 85 mg/kg成功诱导大鼠产生糖尿病神经痛。肌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注射加巴喷汀为阳性对照,以及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GeXIVA,然后分别测试其痛觉反应。结果显示,空腹腹腔注射85 mg/kg后大鼠在3周后出现明显的机械痛痛敏和热痛敏。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GeXIVA可以剂量依赖性地缓解机械痛和热痛。且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的运动平衡能力均无影响,同时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其他明显行为失调现象。αO-芋螺毒素GeXIVA作为开发中的新型镇痛药物,具有强效、无耐受性、对运动功能无影响等优点,为广大神经痛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刘珠果,Peter,Bartels,Mahsa,Sadeghi,Tianpeng,Du,戴琴[7](2019)在《一种新的α-芋螺多肽Eu1.6选择性抑制N-型钙通道并具有显着镇痛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N-钙通道抑制剂主要有ω-芋螺毒素、蜘蛛毒素及人工合成的小分子等,其中ω-芋螺毒素对N-型钙通道选择性最高,已有一个芋螺多肽MVIIA用于镇痛临床。本课题组长期开展海洋芋螺采集、毒素分离、纯化、合成、靶点鉴定及药物发展研究,收集了20余种芋螺的毒管及5种芋螺的多量毒液,并对线纹(Conus Striatus)、黑星(Conus eburneus)等15个芋螺品种开展了多肽的分离纯化或基因克隆,获得了300多个新芋螺多肽基因及蛋白序列,涵盖10余种芋螺多肽超家族,并对conantokins、ω-芋螺多肽及α-芋螺多肽等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王靖雯,刁红梅,徐伟,崔淑君,肖朝江[8](2019)在《多脉茵芋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脉茵芋(Skimmia multinerv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方法采用小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研究提取物、各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镇痛活性。结果从多脉茵芋地上部分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苷(1)、欧前胡素(2)、橙皮油素(3)、伞形花内酯(4)、东莨菪亭(5)、枸橼苦素(6)、limonexic acid(7)、诺米林(8)、citrusin(9)、蒲公英萜醇(10)、kanalpin(11)、茵芋碱(12)和香草酸甲酯(13)。多脉茵芋地上部分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生物碱部位均能减少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且单体化合物3镇痛率高达88. 18%,显着强于阳性药阿司匹林。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7、9、11、13为首次从茵芋属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多脉茵芋和单体化合物3具有镇痛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鲁文雪,赵莹,孙亚楠,曲桂武,吴长景[9](2019)在《珍珠梅中γ-羟基腈苷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和小鼠热板实验,考察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腹腔注射时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n=10),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n=10),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n=10),并显着提高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n=10)。结论:腹腔注射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8期)

李晓,王秀环,赵怡程,王乐,范书生[10](2019)在《HPLC测定民族药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民族药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中4种活性成分methyl benzoate-2-O-β-D-xylopyranosyl (1-2)[O-β-D-xylopyranosyl (1-6)]-O-β-D-glucopyranoside (MSTG-A),methyl benzoate-2-O-β-Dgluc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MSTG-B),gaultherin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滇白珠药材的深入研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依据,并为后期滇白珠的制剂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COSMOSIL 5C18-PAQ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以甲醇-0. 2%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94 nm。结果:MSTG-A,MSTG-B,gaultherin,绿原酸分别在0. 014 06~0. 450 00,0. 007 81~0. 250 00,0. 003 13~0. 100 00,0. 000 94~0. 030 00 g·L~(-1)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7);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100. 81%,99. 19%,96. 12%,102. 56%,其RSD分别为1. 4%,0. 7%,0. 7%,2. 4%。滇白珠ARF部位中MSTG-B,MSTG-A,gaultherin,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3. 608,41. 973,8. 282,2. 673 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滇白珠药材的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后期滇白珠药材的制剂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镇痛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制黄草乌中主要的单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南乌碱乙(austroconitine)的急性毒性和抗炎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模型观察austroconitine的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 austroconitine的LD_(50)值为122.81 mg/kg。药效实验结果与溶媒组比较,austroconitine不同剂量组中仅高剂量组在60 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对热致痛作用不显着;对醋酸引起的疼痛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显着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延长扭体潜伏期;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无显着性差异,抗炎作用不确切。结论 austroconitine的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且对醋酸引起的疼痛作用显着,可能为外周镇痛作用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镇痛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金萍,吴道义,黄跃,张琼娣,杨思维.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活性评价[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

[2].赵映娟,段小花,沈莹,许仕晗,周志宏.制黄草乌中主要成分南乌碱乙的毒性及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3].袁小晶,程雪丹,余马,索志荣,叶平.柴胡地上部分成分分析及其解热镇痛活性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梁爽,谢冬养,夏敏昌,邓刚,朱华.瑶药长叶铁角蕨挥发油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5].赵秀红,包海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解热活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9

[6].李晓丹,王敏珠,油坤,长孙东亭,朱晓鹏.αO-芋螺毒素GeXIVA在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上的镇痛活性研究[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7].刘珠果,Peter,Bartels,Mahsa,Sadeghi,Tianpeng,Du,戴琴.一种新的α-芋螺多肽Eu1.6选择性抑制N-型钙通道并具有显着镇痛活性[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8].王靖雯,刁红梅,徐伟,崔淑君,肖朝江.多脉茵芋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镇痛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9

[9].鲁文雪,赵莹,孙亚楠,曲桂武,吴长景.珍珠梅中γ-羟基腈苷Sutherlandin-5-cis-p-coumarate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9

[10].李晓,王秀环,赵怡程,王乐,范书生.HPLC测定民族药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桃叶珊瑚苷的化学结构式Figure1.13T...具有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内吗啡肽类似物...毛瑞香各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Ru和IQ的镇痛活性KM雄性小...毛瑞香总提物的抗炎镇痛活性陕甘瑞香各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

标签:;  ;  ;  ;  ;  ;  ;  

镇痛活性论文_马金萍,吴道义,黄跃,张琼娣,杨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