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典弦乐四重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弦乐四重奏,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
古典弦乐四重奏论文文献综述
孙昕阳[1](2018)在《以弦乐四重奏为例探讨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提升,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也日益高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古典室内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追捧。弦乐四重奏是目前室内乐最主要、最受欢迎的类型,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本文将以弦乐四重奏为例,探讨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继而使古典室内乐进一步发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06期)
吴丹[2](2017)在《从海顿到贝多芬——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体裁形式,欧洲18世纪是这一体裁确立与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从弦乐四重奏的起源谈起,详细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从海顿的确立,到莫扎特的继承,再到贝多芬的发展的过程,及叁位作曲家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总结了这一体裁在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与发展,希望给人们更好的研究及演奏弦乐四重奏作品以启示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7年07期)
塔·丘列吉扬,彭程[3](2015)在《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混合主—复调结构——以弦乐四重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主—复调结构"这一名称本身已经指出其中包含的两种重要因素:主调与复调。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音乐曲式学意义,因为在传统曲式学理论中最根本的划分便是主调结构与复调结构1。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复调现象与主调现象建立的条件。在欧洲的专业音乐文化中存在过单个声部的构造,现在被称为"单声部"(монодия)。早期中世纪单声部音乐不仅是单声部的,而且是纯粹(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董鑫[4](2015)在《浅论古典弦乐四重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弦乐四重奏的形成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弦乐四重奏形成的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体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探讨其与弦乐四重奏形成的关联。主要通过套曲结构和声部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弦乐四重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14期)
宋康妮[5](2015)在《浅谈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以弦乐四重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般庞大的气势,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本文以弦乐四重奏为例,追寻古典室内乐的历史发展轨迹。(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5年13期)
马英南[6](2014)在《心路的委婉折射 古典的诗意浪漫——听勃拉姆斯A小调弦乐四重奏op51-No2的自我感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典音乐领域,作为以严谨着称的勃拉姆斯,其室内乐内涵十分丰富。好听、耐听,经得起专业的,哪怕是苛刻的反复推敲是勃拉姆斯室内乐的特点。A小调弦乐四重奏就是这样一部古典室内乐的精品。此曲创作于1859至1862年间,最终修订于1873年巴伐利亚山中,同年10月于柏林首演。此时的作曲家已经功成名就,乐思和作曲能力、技术也已进入沉稳而娴熟的大师境界。古典爱乐者众所周知,勃拉姆斯的生活际遇,感情经历都是很复杂的。从一个贫民乐师的儿子最终成为音乐大师,和舒曼夫人克拉拉柏拉图式的隐忍情怀,不可(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4年24期)
吴珺[7](2014)在《浅谈弦乐四重奏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总结弦乐四重奏从刚刚出现到发展成熟的一系列突破的过程。从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历史背景、音乐创作的特点及音乐体裁形式的演变等几个方面对弦乐四重奏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对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4年10期)
张娜[8](2014)在《舒伯特音乐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以《d小调弦乐四重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庞大而精湛的艺术歌曲创作着称的舒伯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器乐作曲家,他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汇合的特殊时期,这两个阶段的双重特征尤其在其室内乐创作中得以体现。本文以舒伯特后期的室内乐作品《d小调弦乐四重奏》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的统一。(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4年14期)
吕露露[9](2013)在《从贝多芬《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看古典室内乐作品演奏中大提琴的节奏与音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贝多芬《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为例,阐述了演奏古典弦乐四重奏作品时大提琴演奏者在节奏与音准方面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本人演奏、教学实践对之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3年06期)
申杰[10](2011)在《浅析巴托克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第六弦乐四重奏》——了解巴托克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Ⅰ引言: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作为一名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贡献非常大。大多数的人谈及巴托克就会想到——民族主义乐派或着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但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巴托克——他对新古典主义热情的追捧。自从开始研究新古典主义以后巴托克就放弃以前所惯用的作曲技法,着手尝试用古(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1年10期)
古典弦乐四重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体裁形式,欧洲18世纪是这一体裁确立与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从弦乐四重奏的起源谈起,详细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从海顿的确立,到莫扎特的继承,再到贝多芬的发展的过程,及叁位作曲家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总结了这一体裁在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与发展,希望给人们更好的研究及演奏弦乐四重奏作品以启示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典弦乐四重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昕阳.以弦乐四重奏为例探讨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J].艺术品鉴.2018
[2].吴丹.从海顿到贝多芬——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发展[J].音乐生活.2017
[3].塔·丘列吉扬,彭程.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混合主—复调结构——以弦乐四重奏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
[4].董鑫.浅论古典弦乐四重奏的形成[J].北方音乐.2015
[5].宋康妮.浅谈古典室内乐发展轨迹——以弦乐四重奏为例[J].黄河之声.2015
[6].马英南.心路的委婉折射古典的诗意浪漫——听勃拉姆斯A小调弦乐四重奏op51-No2的自我感受[J].音乐时空.2014
[7].吴珺.浅谈弦乐四重奏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4
[8].张娜.舒伯特音乐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以《d小调弦乐四重奏》为例[J].音乐时空.2014
[9].吕露露.从贝多芬《G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看古典室内乐作品演奏中大提琴的节奏与音准[J].剧影月报.2013
[10].申杰.浅析巴托克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第六弦乐四重奏》——了解巴托克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特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