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普通钢管供大于求 优质钢管市场紧缺(论文文献综述)
沈会[1](2021)在《GZ螺旋钢管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文中认为
高威威[2](2020)在《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是全球钢材的生产和销售大国,出口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着国内市场趋近饱和、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环保压力大等多方面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逐渐着眼于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我国钢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本企业且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东盟各国普遍面临基础建设不足,自身钢铁产能较少的情况,随着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当地市场正在释放巨大的钢铁需求。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稳进发展,也为我国的钢铁企业进一步开拓当地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H钢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从“4P+S”营销组合入手,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首先,介绍H钢铁公司的基本概况并对其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H公司所运行的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营销环境分析工具,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的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进行梳理,运用SWOT理论对H钢铁公司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重新设计,运用STP理论对东盟市场进行细分和评估各细分市场,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越南和菲律宾为目标市场,并从服务差异化上对其进行定位。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分别是:在产品策略上扩大产品组合,优化产品占比;价格策略上稳定产品价格,实行差异化对外报价策略;渠道策略上升级B2B平台,增设海外代理商;促销策略上做好展会规划,增加网络广告推广;服务策略上完善售中服务、加强售后服务,维护客户关系。在优化营销策略的同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指出H钢铁公司应注重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完善激励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等。
王卫星[3](2020)在《新媒体时代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研究》文中认为66年前,新中国在内蒙古包头创建了包钢,获评“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底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企业传播学诞生于1923年,由英国人桑德拉·奥利弗教授最早提出。企业传播学是研究企业如何运用组织效能、传播媒介与社会交流的学科。新媒体时代,诸如“华为”“宝武集团”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企,企业文化传播已经从“软实力”转化为产品畅销和企业发展的“硬核”。包钢集团亟需拥有专业的,尤其是基于市场化分工形成的新媒体传播团队,也缺乏基于市场竞争的传媒技术和推广模式。包钢的新闻传播类工作具有大型国有企业的组织属性,实际仍以宣传部引领企业传统媒体为主的运行格局。因相对保守的宣传理念,企业文化传播的认知有待更新。在融媒体视阈下,具有对内传播受众与对外传播发端双重条件的员工群体,受制度约束与意识认同的局限,导致包钢企业文化双向传播中,媒介延伸到人的未融合、不互动、不高效。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中,新媒体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播面狭窄,削弱了包钢企业文化对外传播力,进而局限了包钢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具体点出问题:相关包钢的视频尤其是宣传片,内容同质化,不精致不活泛,格调高大上、枯燥、教条,格式千篇一律;短视频“生拍直传”较多,影响企业文化产生高辨识度的传播效果;媒介上,对内传播渠道单一,对外传播途径固化,富于泛众化发布,而缺少分众化细分,在跨界印象与垂直推送方面需要强化。针对问题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多样化视频传播,提取包钢企业文化精髓,改善内容和表现手法在创作与制作上的不足;新媒体产品须加专业化技术分类处理,加强对细节的把握;拍摄专业纪录片,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接地气而充满人情味。策略:首先,在包钢现有新媒体产品的基础上,布局传播类型的多元化。以短视频为主,多渠道网络传播,精准推荐,分场合、分对象、分层次的对外传播,制作“1+1>2”高附加值的新媒体产品。其次,注重人文关怀的拍摄取材,刻画细节表达,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改善内容表现力的不足。还要增强视频传播力度,拓展包钢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提高包钢跨界、跨行业的知名度。综合运用网络传播平台、社交媒体,员工发挥协同效应显着增强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着实扩大包钢的社会影响力。传媒转型升级飞快,5G已来,互联网+等等。笔者选题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研究,缘起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现状与趋势及工作经历的观察与思考;基于暑期调研访谈结合视频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做了对包钢企业文化传播模式的探析研究。目前对“视频化传播国有企业文化”的研究较少,具体到“视频化传播包钢企业文化的研究”微乎其微。这也说明包钢的影响力还不够大。长期以来,关于“视频化传播国有企业文化”的研究存在薄弱环节而出现研究空档。“国有企业文化传播”这一大块研究“田野”势当倍加珍惜并开发应用。综上,本论文谨此展开研究,以期解决问题。正文分六块:引言+四章+结语。引言,介绍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内容创新及预期效果。第一章,概论新媒体时代的企业传播,层递引论企业传播学,具体到企业文化传播的论述。第二章,更具体论述包钢企业文化传播,以包钢企业形象引入包钢企业文化正题,以图表、框架式分类研究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视频。从包钢企业媒体定制传发的三大网络视频平台,选取含有“包钢”内容的各类视频,做了311个视频分析,从中提取包钢企业文化传播元素,部分在附录表中做了详细深入分析。笔者调研包钢新闻宣传部门,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出《包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因包钢传统媒体《包钢日报》及“包钢电视”存在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偏差与渗透不足等问题,着重从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资源分析与传/受状况调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笔者谨以有限的文学思维提炼确定标题,以新闻传播学理论及新媒体理论支撑论证。采用了实地与网络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方法:调查访谈包钢三个基层单位轨梁厂、无缝厂、动供厂,合计227名基层及一线员工,并作答55份调查问卷;网络回收1188份有效调查问卷,按每份答卷的答题速度、认真态度、思考创见三个要素,筛选出作答质量比较高的问卷713份;笔者融合了相当于长期田野调查的十几年工作体察。以期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做研究。另外,调查访谈了包钢媒体从业人员。综上,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资源概括为:一部神曲《草原晨曲》;一匹神马“双翼神马”;一场历史性的重大剪彩“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将包钢企业文化浓缩传播为公众难忘的包钢印象。传播包钢企业文化正能量的载体以主打产品品质与颂扬榜样典型人物为主,包钢产品品牌对外传播成效显着,但是过度的典型人物宣传反而“以少盖多”忽略了众望所归的对基层员工的传播。包钢企业文化传播,赋权在宣传部,赋能在新闻中心,实际仍存在重视对内传播而轻视对外传播的问题。第四章,重点从包钢新媒体传播路径与策略展开论述。做了媒介影响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与满意度分析。新媒体路径分析了:包钢融媒体的传播规划、公众号的运行、新媒体产品呈现进程的媒介影响、传播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及满意度分析。关于新媒体如何呈现包钢企业文化的传播策略,摘要概括四个不同角度给出结论:深入了解包钢企业文化内涵,掌握基层的鲜活的素材;把握企业媒体的传播节点,厘清多重传播价值链接;优化公众号的内容,促动包钢员工个人或团队自发的对外传播;以全媒体思路与措施,拓展包钢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持续扩大包钢的影响力。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创新虽有不足之处,但可为其他企业运行企业文化传播提供传播模式的启示。本文将新闻传播学与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相结合,调查数据,探测传播进路补充了一些研究空位;通过5W、第三人效果、精准推荐、后受众等新闻传播学理论,探析研究包钢企业文化传播,对其他企业文化传播或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李强[4](2020)在《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FD公司于1997年由阀门及管件外贸起步,由于抓住了国内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国际中低端阀门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公司利用给知名欧洲阀门品牌OEM代工的机会迅速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全球一体化,大量的外资阀门品牌进入中国直接投资设厂,另一方面,国内低端阀门市场不断有新进入者涌入,同时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OEM市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国内阀门企业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就成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FD公司管理层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江苏苏州设立FD阀门海外营销事业部,依托苏州有利的阀门产业链和人力资源,以FD品牌系列产品为核心,拓展海外市场渠道,提升FD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实现销售目标。本文从介绍全球宏观经济情况出发,对阀门行业供需两端情况,行业发展趋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PEST理论框架对FD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应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对FD公司的微观环境,以及对FD公司在人力资源,财务能力,产品范围,技术能力,分别做了分析。在本章最后,还应用了 SWOT矩阵对FD公司的外部环境按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归纳,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战略选择。在对FD公司内外部环境和自身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的基础上,本文将海外阀门市场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地划分,并选择出符合FD公司切入的细分市场,然后针对细分市场进行了产品和服务定位。最后,本文引用4P营销组合理论对公司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等四大营销要素结合所选目标市场特点进行了重新优化,制定了符合FD公司实际情况的差异化营销策略。当然,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成功推行还必须建立在良好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上,本文最后就FD公司在营销组织,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工厂管理和财务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华清君[5](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石瑞[6](2020)在《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资产良好的小型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但是由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随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其贸易业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将解决对策应用于公司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使得公司能突破发展的瓶颈,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复工、复产、复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核心竞争力。文章运用“PEST”、SWOT、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公司发展现状为基本依据,找出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公司的战略思维,提出公司未来具体的战略措施。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具体体现在服务和渠道的差异化。在继承公司现有有利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强化剪切加工和物流配送,在增强现有客户粘性的基础上服务新客户,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钢铁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用足现有政策和有利条件,拓宽业务渠道,用科技创新摆脱疫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肖国梁[7](2020)在《衡管公司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钢管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中小型钢管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关键因素就是钢管企业经营战略是否市场竞争优势。本文以衡管公司战略制定为研究对象,明确了以企业运营状况为研究主题,分析了其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战略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绪论部分,全面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细致的描述了国内外战略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战略相关理论概念描述,介绍了战略理论、框架以及战略分析工具,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第三部分是运用PEST工具分析内外部环境,描述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装备能力等情况,通过现场调研和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波特五力矩阵模型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机会、潜在威胁、优势和劣势,全面掌握企业的外部宏观市场环境;第四部分是通过SWOT分析矩阵工具对企业战略进行制定,最终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第五部分是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措施,优化组织结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产品规划、完善创新体系、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措施来保障发展战略实施顺利执行。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内容。通过本文对企业的研究,为衡管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指导,也为同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王楠[8](2020)在《SDFY集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SDFY集团公司,原主要产品为家用家具,随着公司转型发展,目前主要产品为彩钢板。随着近年来建材业行业竞争环境的加剧,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导致SDFY集团公司彩钢板业务进入了内忧外患的发展瓶颈期,对内存在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优势较小、生产效率不高、经营管理粗放、融资负担过重等问题不足,对外存在环保政策趋严、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率低、行业竞争激烈、购买者议价能力较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等发展威胁,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企业亟需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措施,摆脱当前发展困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SDFY集团公司竞争战略制定实施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SDFY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分析。主要介绍了SDFY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利用PEST模型、五力模型、EFE模型对企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其次,本文进行了SDFY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核心竞争优势和问题不足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内部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再次,进行了SDFY集团公司竞争战略选择。在对SDFY集团公司运用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基本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利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为公司选择了差异化战略,并提出了产品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营销渠道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形象差异化的战略实施路径,同时提出了提升公司生产效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等差异化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最后,根据战略实施环境选择相应的战略保障与战略控制。本文从战略管理角度,通过对公司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梳理,分析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助力其在相对恶劣的市场地位下,面对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克服自身劣势减少外部威胁,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栾申洲[9](2019)在《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很多国家便开始主动寻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截止2019年10月,已有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也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各个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研究非常重视,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宏观战略角度分析构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实施路径及对国内相关省市地区的影响,而有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甚少,贸易成本由哪些因素构成?贸易成本如何作用于中国的出口,如何影响贸易潜力的大小?现有研究做出的解答不充分。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贸易成本如何影响贸易潜力”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将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找出它们的关系,提出增量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概述选题背景和意义、贸易成本和贸易潜力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1)一方面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于贸易成本的界定。经过梳理发现,以上理论均没有很好地界定贸易成本,虽然大部分理论中的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都与贸易成本有交集,但是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贸易成本。另一方面还详细阐述了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影响的理论。根据本文的需要,改进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加入了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自然成本,发现了贸易成本影响贸易的新机制。研究了多边阻力引力模型,模型说明了两区域之间的贸易由相对成本决定。还研究了贸易成本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机理。(2)阐述了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机理分析。推导了一个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分析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运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贸易政策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第三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析。(1)详细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构成。主要把贸易成本分为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制度成本等三类。(2)测度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别测度了出口货物集装箱成本、交通设施综合水平、两国之间距离、两国是否是邻国、进出口时间等运输成本;非关税贸易壁垒盛行度、办理海关手续的繁琐程度、关税税率综合水平指数、反倾销成本等贸易政策成本;法律救济成本、互联网用户使用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等制度成本。第四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和贸易潜力基础。(1)详细介绍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内容包括: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现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基础。主要从5个部门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进口潜力巨大、中国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巨大、中国在低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出口潜力未充分释放、中国在中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有待开发、中国在高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比较劣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第五章,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潜力。分成7个区域阐述:中国与东盟、东亚、独联体、非洲、南亚、西亚、中东欧之间的贸易潜力。第六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1)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把双边的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制度成本引入引力模型,得出了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选择了与中国有强烈合作愿望的5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5个发达国家作为样本国家,分别采用传统引力模型回归、纳入多边贸易阻力因子项回归、分国别模拟贸易潜力影响指数分析等三个维度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影响。(2)从部门角度,采用纳入多边贸易阻力因子项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初级产品、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品、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流量与16种解释变量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定量分析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内容包括:(1)总结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和制度成本结论;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结论。(2)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建议。本文的重要创新在于构建了一个运输成本、贸易政策成本和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分析框架。相关研究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局限,为进一步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该框架主要用于量化评价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的影响。不过,本文对贸易成本与贸易潜力关系的研究,没有深入到企业层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挖掘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竞争特点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冉娇娇[10](2019)在《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的发展对支撑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而不强”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明显特征。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受制约及服务化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如何推动钢铁行业由大转强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核心,再运用企业战略理论、战略研究方法分析钢铁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得出影响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确定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运用SWOT综合分析,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规避威胁和劣势,结合C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制定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合目前现状的发展战略及保障战略顺利实施的措施。通过对C钢铁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有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给同行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二、今年普通钢管供大于求 优质钢管市场紧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普通钢管供大于求 优质钢管市场紧缺(论文提纲范文)
(2)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
2.1.1 市场营销 |
2.1.2 工业品营销 |
2.1.3 国际市场营销 |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2.2.1 宏观营销环境 |
2.2.2 微观营销环境 |
2.2.3 SWOT分析 |
2.3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
2.4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2.4.1 市场营销组合的发展 |
2.4.2 “4P+S”营销组合介绍 |
第3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H钢铁公司概况 |
3.1.1 H钢铁公司组织结构 |
3.1.2 H钢铁公司国际市场销售概况 |
3.2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
3.2.1 产品策略 |
3.2.2 价格策略 |
3.2.3 渠道策略 |
3.2.4 促销策略 |
3.2.5 服务策略 |
3.3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所面临的问题 |
3.3.1 产品规格种类较少,部分产品占比分配不太合理 |
3.3.2 价格策略缺乏稳定性、灵活性 |
3.3.3 渠道模式单一网络平台竞争激烈 |
3.3.4 促销方式较少促销人才短缺 |
3.3.5 服务意识落后,忽略售中和售后服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1.5 人口环境 |
4.1.6 自然环境 |
4.2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微观环境分析 |
4.2.1 企业内部环境 |
4.2.2 供应商 |
4.2.3 购买者 |
4.2.4 竞争者 |
4.2.5 营销中介 |
4.2.6 社会公众 |
4.3 H钢铁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SWOT矩阵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
5.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STP营销战略选择 |
5.1.1 市场细分 |
5.1.2 评估细分市场 |
5.1.3 目标市场选择 |
5.1.4 定位 |
5.2 本章小结 |
第6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及保障 |
6.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
6.1.1 产品策略优化 |
6.1.2 价格策略优化 |
6.1.3 渠道策略优化 |
6.1.4 促销策略优化 |
6.1.5 服务策略优化 |
6.2 保障措施 |
6.2.1 提高公司管理模式和水平 |
6.2.2 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
6.2.3 完善激励制度 |
6.2.4 加强风险管控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新媒体时代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论文研究意义及选题缘起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1.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 |
2.对视频客户端本身及其传播企业的研究 |
3.国有企业传播研究 |
4.趋向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案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2.研究内容 |
3.研究创新 |
一、新媒体时代的企业传播 |
(一)新媒体时代概述 |
(二)企业传播 |
二、包钢企业文化传播 |
(一)包钢企业形象 |
(二)包钢企业文化 |
(三)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 |
(四)三大视频平台中传播相关包钢的报道分析 |
三、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资源分析与传/受关系调查 |
(一)传统媒体的偏差与不足 |
(二)包钢企业文化传播资源分析 |
(三)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传/受状况调查 |
四、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
(一)包钢新媒体传播路径 |
(二)包钢文化传播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
1.发表论文 |
2.科研项目情况 |
3.参加学术会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4)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概述与相关研究综述 |
2.1 相关营销理论概述 |
2.1.1 STP理论 |
2.1.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
2.2 工业品营销研究综述 |
2.2.1 工业品营销定义 |
2.2.2 工业品与消费品市场的区别 |
2.2.3 工业品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
2.3 工业品营销相关研究及述评 |
2.3.1 工业品营销相关研究 |
2.3.2 文献评述 |
第3章 FD公司现状分析 |
3.1 FD公司简介 |
3.2 人力资源现状 |
3.3 财务能力现状 |
3.3.1 FD公司偿债能力 |
3.3.2 FD公司盈利能力 |
3.3.3 FD公司运营能力 |
3.4 产品范围 |
3.5 技术能力现状 |
3.6 营销现状 |
第4章 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产品介绍及行业现状概述 |
4.1.1 阀门的作用及分类 |
4.1.2 阀门行业概述 |
4.2 FD公司所处国际宏观环境分析 |
4.2.1 政治法律环境(Pollical) |
4.2.2 经济环境(Economical) |
4.2.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
4.2.4 技术环境(Technical) |
4.3 FD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
4.3.1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4.3.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3.3 现有购买者议价能力 |
4.3.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4.3.5 替代品威胁 |
4.4 FD公司营销战略SWOT分析 |
4.4.1 FD公司SWOT模型 |
4.4.2 FD公司战略思路 |
第5章 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
5.1 国际市场细分 |
5.1.1 按行业市场细分 |
5.1.2 按地理区域市场细分 |
5.1.3 按项目和MRO市场细分 |
5.1.4 按客户属性细分 |
5.2 FD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
5.2.1 区域市场选择 |
5.2.2 行业市场选择 |
5.2.3 MRO和项目市场选择 |
5.2.4 按客户属性的市场选择 |
5.3 FD公司市场定位 |
5.3.1 整包方案提供商 |
5.3.2 Fast-track项目服务商 |
5.3.3 蝶阀专业提供商 |
第6章 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6.1 产品策略 |
6.1.1 BCG调整模型 |
6.1.2 产品开发策略 |
6.1.3 产品相关服务 |
6.2 价格策略 |
6.2.1 MRO市场定价策略 |
6.2.2 项目市场定价策略 |
6.2.3 折扣策略 |
6.2.4 付款条件 |
6.3 渠道策略 |
6.3.1 基于区域市场的渠道设计 |
6.3.2 基于MRO市场的渠道设计 |
6.3.3 渠道管理决策 |
6.3.4 渠道冲突管理 |
6.4 促销策略 |
6.4.1 行业展会 |
6.4.2 网络推广 |
6.4.3 行业杂志推广 |
6.4.4 与客户的互动 |
第7章 FD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实施保障 |
7.1 营销组织 |
7.2 公司文化 |
7.3 人力资源 |
7.3.1 职能保障类 |
7.3.2 工程技术类 |
7.3.3 辅助生产类 |
7.3.4 经营管理类 |
7.4 工厂管理 |
7.4.1 质量管理改进 |
7.4.2 资质与认证 |
7.4.3 现场管理改善 |
7.5 财务支持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6)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基础理论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现状评述 |
2.1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存在的战略问题 |
第三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与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钢铁贸易产业环境分析 |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2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2.5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
3.3 企业外部环境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资源分析 |
4.1.1 产品资源分析 |
4.1.2 人力资源分析 |
4.1.3 营销资源分析 |
4.1.4 财务资源分析 |
4.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能力分析 |
4.2.1 业务能力 |
4.2.2 财务能力 |
4.2.3 经济效益能力 |
4.3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能力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定位 |
5.1 SWOT矩阵分析 |
5.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
5.3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选择与内容 |
第六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
6.1 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感知利益 |
6.2 产品营销与资金融通相结合 |
6.3 营造有利的企业文化 |
6.4 重视渠道营销,挖掘渠道潜力 |
6.5 严格监控营销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6.6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7 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 |
6.8 创新物流和服务模式 |
6.9 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衡管公司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战略管理的定义 |
2.1.2 发展战略框架的定义 |
2.2 战略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工具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第3章 衡管公司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与市场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1.5 PEST分析 |
3.2 衡管公司行业竞争市场分析 |
3.2.1 市场环境分析 |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4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2.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2.6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3 衡管公司情况 |
3.3.1 公司简介 |
3.3.2 组织结构 |
3.3.3 人力资源分析 |
3.3.4 生产及装备能力 |
3.3.5 财务成本能力分析 |
3.3.6 环保状况分析 |
3.3.7 公司产品分析 |
3.3.8 内部环境分析结论 |
3.4 衡管公司战略运行现状问卷调查 |
3.4.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3.4.2 调查的信效度分析 |
3.4.3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3.4.4 基于调查问卷的衡管公司发展战略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衡管公司的战略 |
4.1 衡管公司SWOT分析 |
4.1.1 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2 机会与威胁分析 |
4.2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4.2.1 战略制定原则 |
4.2.2 战略发展愿景 |
4.2.3 战略目标 |
4.2.4 战略具体设计与规划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衡管公司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衡管公司战略保障措施 |
5.1.1 优化衡管组织架构 |
5.1.2 强化衡管市场营销 |
5.1.3 规划衡管人力资源 |
5.1.4 规划衡管整体产品 |
5.1.5 完善衡管创新体系 |
5.1.6 推进衡管成本管理 |
5.1.7 强化衡管财务管理 |
5.2 风险及应对 |
5.2.1 市场风险 |
5.2.2 技术风险 |
5.2.3 财务风险 |
5.2.4 政策风险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SDFY集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竞争战略理论概述 |
2.1 竞争战略理论 |
2.1.1 理论内涵 |
2.1.2 基本竞争战略 |
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
第三章 SDFY集团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
3.2.1 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
3.3.1 行业竞争情况 |
3.3.2 潜在进入者威胁 |
3.3.3 消费者议价能力 |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5 替代品的威胁 |
3.4 外部环境状况评价—EFE模型 |
第四章 SDFY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内部环境分析 |
4.1.1 组织管理能力分析 |
4.1.2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分析 |
4.1.3 品牌影响能力分析 |
4.1.4 技术能力分析 |
4.1.5 企业文化能力分析 |
4.1.6 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4.2 内部环境状况评价—IFE模型 |
第五章 SDFY集团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 |
5.1 SDFY集团公司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
5.1.1 发展愿景 |
5.1.2 发展目标 |
5.2 SDFY集团公司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
5.2.1 SWOT矩阵分析 |
5.2.2 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
5.3 SDFY集团竞争战略的定量选择 |
5.4 SDFY集团公司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
5.4.1 产品差异化 |
5.4.2 价格差异化 |
5.4.3 营销渠道差异化 |
5.4.4 服务差异化 |
5.4.5 形象差异化 |
第六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6.1 提升公司生产效率 |
6.1.1 改善公司现场作业 |
6.1.2 建立工作标准化体系 |
6.2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6.2.1 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
6.2.2 强化内部激励政策 |
6.2.3 提升内部绩效考核水平 |
6.2.4 建立企业核心文化 |
6.3 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
6.3.1 优化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
6.3.2 合理降低债务负担 |
6.3.3 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 |
6.4 竞争战略控制措施 |
6.4.1 战略控制组织分工 |
6.4.2 战略实施跟踪反馈 |
6.4.3 战略实施偏差纠正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贸易成本文献综述 |
1.2.2 贸易潜力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
2.1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理论基础 |
2.1.1 贸易成本理论 |
2.1.2 贸易成本对贸易增长影响理论 |
2.2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的机理分析 |
2.2.1 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模型 |
2.2.2 运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
2.2.3 贸易政策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
2.2.4 制度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分析 |
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构成 |
3.1.1 运输成本 |
3.1.2 贸易政策成本 |
3.1.3 制度成本 |
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本测度 |
3.2.1 运输成本测度 |
3.2.2 贸易政策成本测度 |
3.2.3 制度成本测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与潜力基础 |
4.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
4.1.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现状 |
4.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现状 |
4.1.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基础 |
4.2.1 中国在初级产品方面进口潜力巨大 |
4.2.2 中国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巨大 |
4.2.3 中国在低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
4.2.4 中国在中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出口潜力有待开发 |
4.2.5 中国在高级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比较劣势明显,进口潜力巨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
5.1 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分析 |
5.2 中国与东亚贸易潜力分析 |
5.3 中国与独联体贸易潜力分析 |
5.4 中国与非洲贸易潜力分析 |
5.5 中国与南亚、西亚贸易潜力分析 |
5.6 中国与中东欧贸易潜力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
6.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
6.1.1 传统引力模型 |
6.1.2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
6.1.3 实证结果分析 |
6.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层面贸易成本对贸易潜力影响实证分析 |
6.2.1 构建模型与数据说明 |
6.2.2 实证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关于贸易成本研究的结论 |
7.1.2 关于贸易潜力研究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提升双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
7.2.2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
7.2.3 持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逐步消除贸易壁垒 |
7.2.4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联合预警、规避风险 |
7.2.5 积极建设自由贸易区,促进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10)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现状 |
(二)国内现状 |
(三)国内外现状评述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发展战略 |
二、战略目标 |
三、扩展型战略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波士顿矩阵理论 |
二、PEST分析理论 |
三、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
四、SWOT分析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现状 |
一、公司简介 |
二、组织机构 |
三、发展战略现状 |
第二节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二、发展战略存在问题的成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钢铁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C钢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一、产品概况 |
二、产品波士顿分析 |
三、内部资源及能力分析 |
第二节 C钢铁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PEST分析 |
二、竞争环境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三、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分析 |
第三节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
一、SWOT分析 |
二、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钢铁公司的发展战略 |
第一节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
一、确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 |
二、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
第二节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及主要内容 |
一、C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二、C公司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一、激励约束 |
二、加强梯队建设 |
三、激发创新与共享活力 |
四、强化人员培训开发 |
第二节 优化信息化管理 |
一、转变信息化管理方式 |
二、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
三、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架构 |
四、加强资金预算和过程管控 |
第三节 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 |
一、利用能源 |
二、利用资源 |
第四节 优化营销模式和扩大营销渠道 |
一、优化营销模式 |
二、扩大营销渠道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学术论文 |
四、今年普通钢管供大于求 优质钢管市场紧缺(论文参考文献)
- [1]GZ螺旋钢管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D]. 沈会.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2]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高威威.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新媒体时代包钢企业文化传播研究[D]. 王卫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FD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D]. 李强. 山东大学, 2020(05)
-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6]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石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7]衡管公司战略研究[D]. 肖国梁. 南华大学, 2020(01)
- [8]SDFY集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王楠.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9]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影响研究[D]. 栾申洲. 辽宁大学, 2019(06)
- [10]C钢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冉娇娇. 黑龙江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