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by波和热带对流活动对2010年6月梅雨发生前后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Rossby波和热带对流活动对2010年6月梅雨发生前后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论文摘要

基于574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在比较2010年梅雨期前后(6月7—11日和18—22日)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型差异的基础上,从Rossby波活动通量及热带对流活动探讨了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同之处在于:两次强降水过程期间中高纬度地区都存在Rossby波向下游传播,中纬度地区呈现双阻型式,低纬度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不同之处在于:1)第一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附近,贝加尔湖地区为低槽,使得冷空气南下到36°N左右;同时孟加拉湾活跃的对流系统使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5°E左右,冷暖空气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2)第二次降水过程中Rossby波的波源位于北欧地区和中西伯利亚地区附近,东亚地区的低槽较第一次过程明显加深,有利于冷空气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30°N左右),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活跃的对流系统使得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到90°E左右,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交汇,导致强降水发生。

论文目录

  • 1 资料和方法
  • 2 大尺度环流系统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影响的异同
  •   2.1 持续性降水特征的异同
  •   2.2 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水汽输送特征的异同
  •   2.3 大尺度环流系统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影响的异同
  • 3 波活动通量和热带对流活动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   3.1 波活动通量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   3.2 热带对流活动对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慧,陆尔,翟盘茂,李肇新,陈阳,甘如玉

    关键词: 持续性降水,大气环流,梅雨,波活动通量,对流活动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2018YFC1507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91281)

    分类号: P458.121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70321001

    页码: 824-834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1763K

    下载量: 76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Rossby波能量频散理论到准定常行星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J]. 大气科学 2016(01)
    • [2].Rossby波的线性稳定性[J]. 科技资讯 2016(23)
    • [3].冬半年南支西风中Rossby波传播及其与南支槽形成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06)
    • [4].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提取热带印度洋Rossby波传播速度与变形半径[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5)
    • [5].1822号台风“山竹”的涡旋Rossby波特征分析[J]. 海洋气象学报 2020(03)
    • [6].Rossby波列传播效应在梅汛期强降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气象 2012(09)
    • [7].北太平洋Rossby波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11)
    • [8].切变基本纬向流中β效应的赤道Rossby孤立波包[J]. 物理学报 2011(02)
    • [9].正压大气模式下具有β效应与地形效应的Rossby孤立波[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2)
    • [10].真实基流中非线性Rossby波演变特征(二):能量、结构演变及初始场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4)
    • [11].夏季沿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Rossby波传播及其与我国降水异常的联系[J]. 气象 2020(01)
    • [12].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1)
    • [13].正压大气模式中在地形效应和β效应作用下的非线性Rossby包络孤立波[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6)
    • [14].台风“彩虹”(2015)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涡旋Rossby波特征分析[J]. 物理学报 2017(08)
    • [15].正压大气模式下大地形和β变化的Rossby波[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7(02)
    • [16].Rossby波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海表面高度年际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6)
    • [17].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性年(代)际变异及其与环流和Rossby波活动的联系[J]. 大气科学 2016(06)
    • [18].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引发我国高影响天气的分析[J]. 气象 2010(07)
    • [19].低纬大气Kelvin波和Rossby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5)
    • [20].完整Coriolis力下非线性Rossby波包的传播[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1].Coriolis力作用下的β效应与层结效应的Rossby孤立波[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1)
    • [22].层结流体中具有β效应与地形效应的强迫Rossby孤立波[J]. 物理学报 2010(05)
    • [23].Rossby波临界周期与海面高度异常能谱临界周期在南海的空间分布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04)
    • [24].孟加拉湾热源与中国夏季雨带分布的关系——Rossby波的作用[J]. 海洋预报 2016(05)
    • [25].正压流体中具有β效应与地形效应的强迫Rossby孤立波[J]. 物理学报 2010(07)
    • [26].夏季沿西亚急流Rossby波活动异常的波源和能量传播及转换特征[J]. 气象学报 2008(04)
    • [27].论Rossby波在东、西风带中传播与频散Ⅱ——球面Rossby波方程与诊断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5)
    • [28].线性缓变下垫面和耗散共同作用的Rossby孤立波包[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3)
    • [29].强迫耗散与β效应地形效应作用下的非线性Rossby波包[J]. 物理学报 2011(10)
    • [30].梅雨期EAP事件的中期演变特征与中高纬Rossby波活动[J]. 科学通报 2008(01)

    标签:;  ;  ;  ;  ;  

    Rossby波和热带对流活动对2010年6月梅雨发生前后我国东部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