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_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内切,基因,芽孢,杆菌,大竹,密码子。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1](2019)在《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并挖掘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设置以羧甲基纤维素钠(MC)为反应底物的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反应的最适条件。通过对长足大竹象发育转录组内切葡聚糖酶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发育时期中关键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发育时期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确定。【结果】研究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5.6,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59.85 U/mg(雌)和52.87 U/mg(雄);幼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 4.8,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38.34 U/mg。筛选出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057_g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64192_g1和c57507_g1基因在成虫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结论】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的内切葡聚糖酶比活力均高于幼虫,存在两个影响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507_g1。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内切葡聚糖酶来源,并为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异源表达提供数据参考,进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龙,吴兴利,闫晓刚,谷巍,徐海燕[2](2019)在《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源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MCase),插入到p 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系统,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由499个氨基酸组成,预测分子量为55.02 ku,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约为1 500 bp。经诱导表达优化后,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81 IU/mL,菌体中为1.61 IU/mL,诱导后原菌液直接超声破碎处理可达7.41 IU/mL,其酶活力为野生菌株的2.3倍。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典型内切纤维素酶的特征,其最适酶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6,在60℃条件下放置1 h相对剩余酶活力可保持在70%以上,在pH 6~10范围内可保持90%以上。Na~+、Mg~(2+)可以促进重组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而Co~(2+)、Hg~(2+)、Fe~(2+)等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SDS则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本实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内切葡聚糖酶,且该酶主要进行分泌表达,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良好的pH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健,孙婷婷,王旭彤,邹莉[3](2019)在《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此外,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研究基于前期测得的黑木耳转录组数据,同时结合基因组数据(GenBank登录号为NEKD00000000. 1),筛选到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序列并设计特异引物,以黑木耳菌丝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Aa-eg,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Aa-eg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序列分析表明,c DNA全长为1 242 bp,编码413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43. 59 ku,理论等电点为4. 42,存在信号肽。由于p ET-32a载体包含20. 0 ku的标签,SDS-PAGE分析在45. 0 ku和66. 2 ku之间出现目的蛋白条带,与理论预期值大小一致。通过对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为进一步揭示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俊梅,李文鹏,赵素雅,黄冰纷,王博文[4](2019)在《蠼螋肠道中碱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蠼螋肠道细菌菌株Q5中获得一个新型耐碱纤维素酶基因,通过异源表达、酶学性质及功能分析,旨在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温碱性纤维素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法,从河南南阳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堆下的昆虫蠼螋肠道中,获得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基于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及16S rRNA序列特征等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活性菌株中克隆出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结果】获得1株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Q5,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进一步从Q5菌株中成功克隆出该菌株的一个全长1500 bp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 KR067575),在NCBI比对后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芽孢杆菌菌株LM 4-2的耐碱性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AKE23721.1)有98%的同源性。重组菌经优化培养,细胞破碎后上清液中的酶活力可达3.46 U/mL,是出发菌株Q5(2.05 U/mL)的1.69倍。经正交实验优化后的酶活力为4.99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pH值分别为50°C与pH 8.5,在pH 8.0和9.0保温48 h,其酶活力仍然维持到最高酶活的82%和81%;该酶在50°C以下较稳定,60°C以上酶活迅速降低。10 mmol/L的Ca~(2+)和Mg~(2+)对酶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重组酶Ega5的K_m和V_(max)分别是2.217 mol/mL和9.606μmol/(min·L)。该重组酶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结论】本文首次从蠼螋肠道中筛选到了一株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并从中克隆出了一个碱性纤维素酶基因,为该酶在碱性条件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狄聪颖,郭晓军,刘宏丽,郭威,朱宝成[5](2018)在《纤维素降解菌N2-10菌株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2-10菌株降解纤维素的机理,通过同源性比对设计兼并引物扩增菌株β-1,4-内切酶葡聚糖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大小为1500bp,共编码499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纤维素酶结构,SDSPAGE电泳检测其表观分子质量约为55ku;刚果红染色显示,表达产物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宁宁,单秋丽,郝委委,谷劲松[6](2018)在《芽孢杆菌S6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高效拮抗真菌新产品,从土壤中分离一株具有高效拮抗黄萎病、枯萎病功能的菌株芽孢杆菌S6(Bacillus subtilis S6),通过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p ET-21b表达载体构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检测等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获得了1 500 bp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lu)全长序列;glu编码499个氨基酸,在1—30位氨基酸存在信号肽,蛋白的成熟位点在第29—30位的氨基酸残基之间,而该蛋白仅有一个跨膜区段,蛋白分子量约为50 ku,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且具有极高的酶活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赵红晓[7](2018)在《绿色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是纤维素有效利用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可以产生纤维素酶来降解纤维素。本研究以绿色木霉(T.viride)AS3.3711菌株为实验材料,根据GenBank数据库上登录号为EU518927的T.viride AS3.3711的eg VII基因序列来设计引物,通过DNA和RNA为模板进行PCR,得到的序列经过比对得出内切葡聚糖酶VII基因没有内含子,基因长度782 bp,开放阅读框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26.8002 KD,理论等电点7.62,信号肽是N端的19个氨基酸,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61的一种胞外酶。为高效表达内切葡聚糖酶,将克隆到的eg VII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PIC9K上,获得重组质粒pPIC9K-α1-eg VII,pPIC9K-α2-eg VII和pPIC9K-α3-eg VII。将重组质粒用电转化法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菌株中,测定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后,发现pPIC9K-05的酶活力最高。甲醇诱导酵母转化子表达,目的蛋白经SDS-PAGE鉴定成功表达,且大小与理论值基本相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的方法检测毕赤酵母(P.pastoris)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后的表达量,研究表明:转化子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第叁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重组P.pastoris转化子的发酵条件,得出:甲醇含量为1%,YNB含量为1.34%,pH为6.0,培养温度为29℃时,产酶量最高,为106.91 U/g。经酶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在40-60℃内酶活较稳定,其中60℃为最佳温度;pH在6.0-8.0范围内有较好的酶活稳定性,其中pH=6.0时最佳;金属阳离子对酶活的影响中,Ag~+激活作用较强,Mn~(2+)抑制作用较强;所选五种底物中,MCC效果最好,该内切葡聚糖酶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Vmax=0.5635 mg/(mL·min),米氏常数Km=0.2623 mg/mL,速度常数Kcat=Vmax/E=0.1702 S~(-1),相对催化效率Kcat/Km=0.6489 mL/(S·mg)。(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叶梦斐[8](2018)在《基于转录组的水稻潜根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原物之一,给水稻产量带来重大损失。在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中,线虫通过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来软化降解植物细胞壁协助侵染,完成寄生。在线虫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中,β-1,4-内切葡聚糖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β-1,4-内切葡聚糖酶能够水解植物细胞壁中的1,4糖苷键,破坏纤维素的结构,最终降解植物细胞壁。为研究尖细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mucronata)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Hm-eng-1)在侵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的工作内容作如下安排:1.尖细潜根线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侵染抗病水稻RN51的线虫、侵染感病水稻RN155的线虫和未侵染任何水稻的线虫NHP的转录组数据,当RPKM>0.3时,样本中约有143000个基因表达,约82.3%的线虫基因组编码基因。其中参与柠檬酸循环(TCA),糖酵解途径(EMP)的基因,RNA转运相关基因,氨基酸合成基因,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和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发生显着性上调。这表明线虫在侵染水稻时,其代谢水平的提高能够为成功侵染寄主提供物质基础。2.Hm-eng-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本实验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尖细潜根线虫编码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Hm-eng-1,登入号:MH203228)全长cDNA。Hm-eng-1的开放阅读框为1035 bp,编码345个氨基酸,在N端存在一个21 aa的信号肽。分析Hm-eng-1基因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该蛋白属于水解糖苷酶第5家族,存在一个纤维素催化结构域。对多种植物寄生线虫的ENG蛋白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表明尖细潜根线虫HM-ENG-1蛋白与HG-ENG-1、GR-ENG-1、GR-ENG-2等均在同一个进化分支。3.Hm-eng-1基因的表达定位:本实验通过制备单链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Hm-eng-1基因在尖细潜根线虫的亚腹食道腺细胞特异性表达,其表达模式与植物寄生线虫大多数eng基因一致。4.Hm-eng-1基因的原核表达:本实验将Hm-eng-1的全长cDNA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中,并将pEASY-E1-Hm-eng-1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加入ITP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验证,表明Hm-eng-1的表达蛋白在38 KDa左右处有一特异性蛋白条带。5.RNAi技术分析Hm-eng-1基因功能:本实验将获得的Hm-eng-1的特异性片段通过Gateway技术重组至RNAi载体pB7G中,并将重组干扰载体pB7G-Hm-eng-1转染进入水稻中。成功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后,对Hm-eng-1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齐东[9](2018)在《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1)在植物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利用转基因植物大规模生产纤维素水解酶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转化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性。在植物中表达纤维素酶,可以促进细胞壁解聚,有效减少商业酶的添加,降低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的成本。面对常温纤维素酶活性干扰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等技术挑战,采用嗜热纤维素酶基因进行遗传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替代策略。为促进纤维素酶在植物中的高效表达,本研究利用解纤维素热酸菌(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s)来源的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1;E.C.3.2.1.4)构建了五种植物表达载体,以促进纤维素酶在植物不同亚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质,质外体,内质网,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定位表达,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解纤维素热酸菌(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s)来源的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1进行了密码子优化,消除稀有密码子,以增强酶活稳定性,促进重组纤维素酶的高效表达。2)利用密码子优化后的E1基因成功构建带有五种不同亚细胞(包括细胞质,胞外,内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定位信号肽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系列载体pBINPLUS-ImpactVectors-E1。3)结合绿色荧光蛋白的标记功能与不同亚细胞信号肽的定位功能,利用E1基因成功构建瞬时表达系统,在烟草和洋葱表皮中实现瞬时表达。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带有GFP荧光蛋白和不同定位信号肽的目的蛋白在其对应的亚细胞器内获得了充分表达。4)利用已构建好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E1基因导入到拟南芥等植物中,并采用PCR技术鉴定出阳性转基因植株。5)对转基因拟南芥中的重组嗜热内切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带有内质网和叶绿体表达信号肽的两种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均具有较好的温度和酸碱稳定性。酶学性质分析表明两种重组纤维素酶的最适活性温度均在60℃左右,最适pH值均在5.5左右。二者相比,带有叶绿体表达信号肽的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较高的比酶活。(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振业[10](2017)在《绿色木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乳酸菌中的克隆与表达及酶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作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吉林省作为大豆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每年在食用油和豆制品加工过程中浪费的资源过多,同时,其产生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及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诸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另外纤维素的存在还影响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技术手段及成本问题,这些副产物无法得到高效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在处理副产物的过程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严重的是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乳酸菌做为一类公认的安全并具有益生功能的菌种,将副产物中纤维素的回收利用与乳酸菌相结合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还发挥了乳酸菌的益生作用。本文,从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来自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3711中的叁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Ⅰ、EGⅢ、EGⅤ,同时克隆了Usp45信号肽基因,并和叁种内切葡聚糖酶融合,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表达载体pNZ8149/NZ3900中分泌表达,共得到了叁株重组菌分别为:pNZ8149-S-EGⅠ/NZ3900、pNZ8149-S-EGⅢ/NZ3900、pNZ8149-S-EGⅤ/NZ3900。为后期开发回收利用纤维素的相关产品提供了菌种基础。内切葡聚糖酶是纤维素酶系中的一大类,本实验首次克隆了内切葡聚糖酶并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AS3.3711菌株出发,经诱导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克隆得到叁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即EGⅠ、EGⅢ、EGⅤ片段长度分别为1380bp、1257bp、744bp,于此同时合成Usp45信号肽基因片段长度为81bp,克隆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然后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连接,构建出叁个融合片段分别为S-EGⅠ、S-EGⅢ、S-EGⅤ;随后,与pNZ8149乳酸菌表达载体连接,构建出pNZ8149-S-EGⅠ、pNZ8149-S-EGⅢ、pNZ8149-S-EGⅢ叁种纤维素酶乳酸菌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的方法参数为:2kV、25цF、200?,时间4ms,将构建的载体转入到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NZ3900中;经SDS-PAGE分析,分别得到了大约为48kDa、45kDa、25kDa的目标条带,与前期预测相符;最后对其产酶的酶活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使用了刚果红染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得到了其最适温度、pH及酶活力。通过对叁个重组菌的酶活力测定,其最适温度均是50℃;EGⅠ和EGⅤ的最适pH皆为5,EGⅢ的最适pH为5.5,在酶活力定义在最适温度与最适pH值时30min内催化纤维素水解1ug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时,EGⅠ、EGⅢ、EGⅤ的酶活力分别为20.1U/mL、10.8 U/mL、18.7 U/mL;结果表明,EGⅠ>EGⅤ>EGⅢ,EGⅠ大约是EGⅢ的两倍。(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源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MCase),插入到p 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系统,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由499个氨基酸组成,预测分子量为55.02 ku,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约为1 500 bp。经诱导表达优化后,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81 IU/mL,菌体中为1.61 IU/mL,诱导后原菌液直接超声破碎处理可达7.41 IU/mL,其酶活力为野生菌株的2.3倍。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典型内切纤维素酶的特征,其最适酶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6,在60℃条件下放置1 h相对剩余酶活力可保持在70%以上,在pH 6~10范围内可保持90%以上。Na~+、Mg~(2+)可以促进重组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而Co~(2+)、Hg~(2+)、Fe~(2+)等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SDS则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本实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内切葡聚糖酶,且该酶主要进行分泌表达,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良好的pH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J].昆虫学报.2019

[2].陈龙,吴兴利,闫晓刚,谷巍,徐海燕.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

[3].孙健,孙婷婷,王旭彤,邹莉.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陈俊梅,李文鹏,赵素雅,黄冰纷,王博文.蠼螋肠道中碱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9

[5].狄聪颖,郭晓军,刘宏丽,郭威,朱宝成.纤维素降解菌N2-10菌株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陈宁宁,单秋丽,郝委委,谷劲松.芽孢杆菌S6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赵红晓.绿色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18

[8].叶梦斐.基于转录组的水稻潜根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8

[9].李齐东.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1)在植物中的表达[D].江苏大学.2018

[10].张振业.绿色木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乳酸菌中的克隆与表达及酶活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PCR产物电泳图...质粒pMD-BSglu和pMD-TBglu的酶切鉴定图...未被寄生菌核(A、B)及被链孢粘帚霉HL...链孢粘帚霉HL-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8-...一5重组质粒pMD18T一eg3双酶切电泳图一1目的片段扩增结果

标签:;  ;  ;  ;  ;  ;  ;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基因论文_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