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论文和设计-姜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属于道路施工领域,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还包括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垫层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多个抗移钢柱的底端均延伸至路基中,多个抗移钢柱的顶端均延伸至混凝土承重层中,多个抗移钢柱的顶端固定有抗移钢板,抗移钢板位于混凝土承重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可有效防止路面结构各层之间发生滑移,防止裂缝的出现,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铺设在所述路基(1)上的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5);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路基(1)中,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中;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顶端固定有抗移钢板(6);所述抗移钢板(6)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

设计方案

1.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依次铺设在所述路基(1)上的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

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5);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路基(1)中,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中;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顶端固定有抗移钢板(6);所述抗移钢板(6)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沿所述路基(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顶端固定有同一所述抗移钢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抗移钢柱(5)之间的距离为0.8m-1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移钢板(6)包括抗移竖板(61)、设置在所述抗移竖板(61)底端的连接底板(62);所述连接底板(62)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中,所述抗移竖板(61)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

所述连接底板(62)上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620);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顶端分别贯穿多个所述连接通孔(620)而与所述连接底板(6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上端均设置有外螺纹;

多个所述抗移钢柱(5)的顶端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底板(6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移钢柱(5)沿所述路基(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排;

两排所述抗移钢柱(5)分别位于所述抗移竖板(61)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连接底板(62)的两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移竖板(6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加固板(63);

所述第一加固板(63)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固板(63)与所述抗移竖板(61)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移竖板(61)的上端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加固板(64);

所述第二加固板(64)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固板(64)与所述抗移竖板(61)相垂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因车辆行驶较多,且行人、非机动车等较多,限速路段多,车辆常需进行刹车动作,尤其是在红绿灯前,车辆常有急刹车动作,会对路面结构产生较大水平摩擦力,路面结构在这种水平摩擦力的反复作用下,道路面层、垫层等各层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滑移,加之水、温度、垂直荷载和路面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道路常常出现较多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出现加剧路面结构的破坏,严重缩短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可有效防止路面结构各层之间发生滑移,防止裂缝的出现,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还包括依次铺设在所述路基上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路基中,多个抗移钢柱的顶端均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承重层中,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顶端固定有抗移钢板,所述抗移钢板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中。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抗移钢柱沿所述路基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顶端固定有同一所述抗移钢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抗移钢柱之间的距离为0.8m-1m。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移钢板包括抗移竖板、设置在所述抗移竖板底端的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中,所述抗移竖板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中,所述连接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顶端分别贯穿多个所述连接通孔而与所述连接底板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上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多个所述抗移钢柱的顶端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底板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移钢柱沿所述路基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排,两排所述抗移钢柱分别位于所述抗移竖板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连接底板的两侧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移竖板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位于所述混凝土承重层中。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固板与所述抗移竖板相垂直。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移竖板的上端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中。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加固板与所述抗移竖板相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通过在路基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承载能力强,可供大流量车辆行驶,通过在混凝土垫层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并在抗移钢柱上固定抗移钢板,可增强路基、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的连接强度,阻止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承重层受力沿汽车行驶方向的滑移,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当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承重层受力产生沿汽车行驶方向的滑移趋势时,通过抗移钢板阻挡而承受力并将力传递给多个抗移钢柱,抗移钢柱将力传递给混凝土垫层及路基,而抗移钢柱与混凝土垫层及路基之间的稳固结合,有效防止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垫层产生滑移,可防止裂缝的出现,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抗移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路基;2、混凝土垫层;3、混凝土承重层;4、沥青混凝土面层;5、抗移钢柱;6、抗移钢板;61、抗移竖板;62、连接底板;620、连接通孔;63、第一加固板;64、第二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还包括依次铺设在路基1上的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混凝土垫层2由粗碎石、细碎石、硅酸盐水泥、水混合搅拌制得,混凝土承重层3由硅酸盐水泥、细碎石、矿粉、水混合搅拌制得,其中粗碎石的径粒为8cm-10cm,细碎石的径粒为2cm-4cm,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的调配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通过在路基1上依次设置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承载能力强,可供大流量车辆行驶,路面结构稳定高,混凝土垫层2中打设有多个抗移钢柱5,多个抗移钢柱5的底端均延伸至路基1中,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均延伸至混凝土承重层3中,多个抗移钢柱5沿路基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两个抗移钢柱5之间的距离为0.8m-1m,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固定有同一抗移钢板6,抗移钢板6位于混凝土承重层3和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通过抗移钢柱5和抗移钢板6的设置,可增强路基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之间的连接强度,阻止沥青混凝土面层3、混凝土承重层4受力沿汽车行驶方向的滑移,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当沥青混凝土面层4、混凝土承重层3受力产生沿汽车行驶方向的滑移趋势时,通过抗移钢板6横向阻挡而承受力并将力传递给多个抗移钢柱5,抗移钢柱5将力传递给混凝土垫层2及路基1,而抗移钢柱5与混凝土垫层2及路基1之间的稳固结合,并通过抗移钢柱5与抗移钢板6的连接配合,增强路基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防止混凝土承重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垫层产生滑移,可防止裂缝的出现,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为便于抗移钢板6与抗移钢柱5之间的快速连接,进一步地,抗移钢板6包括抗移竖板61、设置在抗移竖板61底端的连接底板62,连接底板62和抗移竖板61为一体化成型,连接底板62位于混凝土承重层3中,抗移竖板61位于混凝土承重层3和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可有效阻挡混凝土承重层3和沥青混凝土面层4的滑移,连接底板62上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620,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分别贯穿多个连接通孔620而与连接底板62相连接,多个抗移钢柱5的上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多个抗移钢柱5的顶端通过螺母与连接底板62相连接,便于将抗移钢板6快速连接固定在抗移钢柱5上。

为增强抗移钢柱5与抗移钢板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抗移钢柱5沿路基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排,两排抗移钢柱5分别位于抗移竖板61的两侧,且分别与连接底板62的两侧相连接,增强了抗移钢柱5与抗移钢板6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抗移钢板6对滑移阻挡的稳定性。

为增强路基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之间的结合强度,进一步地,抗移竖板6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加固板63,第一加固板63与抗移竖板61为一体化成型,第一加固板63与抗移竖板61相垂直,第一加固板63位于混凝土承重层3中,通过第一加固板63、抗移竖板61、抗移钢柱5的配合,增强了混凝土承重层3与混凝土垫层2及路基1之间的抓牢力,进一步地,抗移竖板61的上端两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加固板64,第二加固板64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4中,第二加固板64与抗移竖板61为一体化成型,第二加固板64与抗移竖板61相垂直,通过第二加固板64、抗移竖板61、抗移钢柱5的配合,增强了沥青混凝土面层4与混凝土承重层3、混凝土垫层2及路基1之间的抓牢力,第一加固板63和第二加固板64的设置,有效增强路基1、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之间的结合强度,进一步地防止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承重层3、沥青混凝土面层4发生滑移,防止裂缝的出现。

在施工时,先通过压路机碾压路基1,将路基1压实,保证其对路面结构的稳定均匀支撑,再在路基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再用冲击钻在混凝土垫层2上打孔至路基1中,再依次安装抗移钢柱5,然后通过螺母将抗移钢板6与抗移钢柱5的顶端相连接,之后再铺设混凝土承重层3,最后再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519.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584759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1C 7/32

专利分类号:E01C7/32;E01C11/18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河洲路398号中建城开大厦

发明人:姜旭;徐秋平;周成涌;姜勇;计芹芹

第一发明人:姜旭

当前权利人: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超

代理机构:36129

代理机构编号: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沥青复合式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论文和设计-姜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