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咪唑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咪唑,吡啶,苯并咪唑,激酶,酰胺,嘧啶,类化合物。
咪唑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邢海艳,王鼎乾,金鹏[1](2019)在《UPLC-QTOF-MS/MS快速筛查抗鼻炎类制剂中非法添加3种咪唑啉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抗鼻炎类制剂中3种咪唑啉类化合物(盐酸萘甲唑啉、盐酸羟甲唑啉、盐酸赛洛唑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滴鼻液、鼻炎喷剂、鼻炎膏等不同类型样品经提取过滤后,通过Agilent ZORBAX Extend 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8μm)在5 min内完成有效分离后,采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筛查分析。结果:3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 0~26. 3 ng·mL~(-1),在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 6%~104. 0%,相对标准偏差1. 68%~4. 6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抗鼻炎类制剂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了可靠实用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评价》期刊2019年04期)
牟杰,孟思寒,赵宇,张鹏鹏,刘杰[2](2019)在《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咪唑是重要的药效团和优势骨架,探索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对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文献,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进行综述。邻苯二胺与醛和腈的反应活性较高,与酸和酯的反应活性较低,产物的选择性依赖于催化体系。绿色合成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10期)
孙嫚[3](2019)在《碳量子点构建传感器阵列用于胺和咪唑类化合物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阵列在检测具有相似结构或性质的化合物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准确度高和识别能力强等。荧光碳量子点由于良好的光致发光性和表面官能团可设计性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为了利用这些优势,将荧光碳量子点用于传感器阵列的构建实现多通道传感。在这篇文章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基于碳量子点的传感器阵列,分别实现了对胺类化合物和咪唑类药物的识别与检测。本文深入探究了两种传感器阵列的工作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以叁聚氰酸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一种尺寸为5.2±2 nm的碳量子点。利用碳量子点的激发波长依赖性选择叁个不同波长激发下的碳量子点作为叁个传感单元构建传感器阵列,阵列实现了对十种胺类化合物的准确的区分和检测,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结构相似的分析物进行归类。同时对传感器阵列的实用性、稳定性和检测浓度范围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阵列对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浓度范围在10-1200μM。(2)根据指示剂位移法构建间接响应模式的传感器阵列。分别以柠檬酸和乙二胺、葡萄糖和PEG-200、邻苯二胺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和微波法合成了叁种尺寸在5-10 nm的碳量子点。引入Zn~(2+)作为介质,叁种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在加入Zn~(2+)后均发生猝灭,然而咪唑类药物加入后使Zn~(2+)脱离碳量子点,荧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恢复。利用这种“开-关-开”传感模式将碳量子点-Zn~(2+)体系用于传感器阵列的构建,从而实现了对十六种咪唑类药物的检测及识别,检测范围在50-700μM范围内。(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恩玲[4](2019)在《咪唑并[1,2-α]吡啶类化合物的磺酰胺基甲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叁组分的咪唑并[1,2-α]吡啶类化合物的磺酰胺基甲基化反应。该反应以咪唑并[1,2-α]吡啶类化合物作为反应底物,磺酰胺、苯胺和其他胺类提供胺源,甲醇(CH_3OH)作为主要亚甲基源,六氟异丙醇(HFIP)和甲醇共同作为溶剂,高锰酸钾(KMnO_4)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作为氧化剂,叔丁醇钠(Na O~tBu)作为碱,一锅法高效的合成了咪唑并[1,2-α]吡啶的磺酰胺基甲基化产物。该法操作简便,底物范围广泛,官能团耐受性良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2-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和苯磺酰胺的反应作为模版反应,对磺酰胺基甲基化反应进行反应条件的筛选,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在最优的条件下分别对咪唑并[1,2-α]吡啶、磺酰胺、苯胺和胺进行底物拓展,该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较好,最高产率达到92%(Scheme 1)。之后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同位素标记等实验,推测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秦明达[5](2019)在《碘催化合成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吡啶并咪唑环系统首次被Chichibabin描述。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官能化方法去制备结构变体,人们对于这种骨架的研究却很少。其中本论文主要就咪唑并[1,5-a]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与概述展开讨论,其中将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1,3-偶极环加成为五元杂环的合成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帮助。其中,由于甲亚胺所经历的1,3-偶极环加成可以简便地构建含氮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已成为有机合成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论文中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概述与归结。第二章咪唑环,其作为组氨酸部分片段,在多种生物学重要分子中广泛存在着。吡啶并咪唑环结构,其母体分子属于芳香杂环类,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它在各个领域的闪光点。在此,我们对其进行简单的论述。第叁章I_2/TBPB催化亚甲胺与吡啶,在乙腈溶剂中合成咪唑并[1,5-α]吡啶。该方法运用无金属催化,成功地解决了金属催化的局限性。并且伴有良好的产率。第四章I_2催化氧化2-吡啶乙酸乙酯和苄胺在二氯甲烷中合成吡啶并[1,5-a]咪唑类化合物。其反应不需要金属催化,条件温和简单,产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史天宇,黄振华,李丽,张倩,朱元菊[6](2019)在《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JNK2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2(JNK2)活性测试。方法以2,4-二氯-5-硝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次与胺类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并将硝基还原得到中间体,该中间体与不同取代的苯基异硫氰酸酯反应成环得到目标化合物;以迁移率改变法(mobility shift assay)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抑制JNK2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ESI-MS谱确证,纯度经HPLC测定。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制JNK2活性,其中,化合物TY-1和TY-11抑制JNK2活性与先导化合物(CC-930)相当,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目标化合物具有开发为JNK抑制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周欣,叶晶,王志花,靳素荣[7](2019)在《两个基于多金属氧簇和咪唑类化合物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2个多金属氧簇化合物(Hbidp)_3(PMo_(12)O_(40))·bidp (1)和(Hbid)_3(PMo_(12)O_(40))·bid (2)(bidp=苯并咪唑基苯酚,bid=苯并咪唑)。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中多酸阴离子与有机组分通过氢键、静电引力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状多金属氧簇化合物晶体。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质。光催化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买吉旦·艾米都拉,祖丽皮耶·阿力甫,阿布拉江·克依木[8](2019)在《Cs_2CO_3催化下多组分一锅法合成螺吲哚-叁唑并[1,5-a]嘧啶及螺吲哚-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氨基-1,2,4-叁唑(或2-氨基苯并咪唑)、靛红和丙二腈为原料,经叁组分一锅法合成了7种新型的螺吲哚-叁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1a~1g)和5种新型的螺吲哚-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2a, 2c, 2d, 2e, 2g),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MS(ESI)表征。以1a和2a的合成为例,优化了合成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Cs_2CO_3 20 mol%, EtOH为溶剂,于80℃反应120 min)下,1a和2a收率分别为90%和87%。(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春霞,李世清,李静,阳萌,杨凤[9](2018)在《咪唑鎓类化合物的电致变色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咪唑鎓类化合物的电致变色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是立足于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拓展研究和兴趣开发实验,通过"合成—观察—分析—推理"4步骤,平行对照实验安排,实现多学科交叉兼"研究+趣味"型双赢教学模式的构筑。该文从分组实践、有机合成、器件制备、分析测试、调研推论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梳理,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认知视野的拓展、综合素养以及探索兴趣的铸就。(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马晓东,方方,乔韬,马慧娟,尤雅[10](2018)在《新型咪唑酮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类咪唑酮并吡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4-羟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双硝基化、羟基氯代、芳族亲核取代反应、单硝基还原、环合、N-甲基化、硝基还原、酰化等反应制备目标分子。采用Kinase-Glo Luminescent Assay、Lance Ultra Assay、磺酰罗丹明B法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11个目标分子经1HNMR,13CNMR,MS确证。目标分子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α,PI3K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均未呈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 3,5-2(叁氟甲基)苯基脲衍生物(27)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呈现出中等强度的抗增殖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结构骨架新颖,具有进一步结构衍生化空间,可用于新型激酶抑制剂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咪唑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并咪唑是重要的药效团和优势骨架,探索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对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文献,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进行综述。邻苯二胺与醛和腈的反应活性较高,与酸和酯的反应活性较低,产物的选择性依赖于催化体系。绿色合成与光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对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咪唑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邢海艳,王鼎乾,金鹏.UPLC-QTOF-MS/MS快速筛查抗鼻炎类制剂中非法添加3种咪唑啉类化合物[J].中国药物评价.2019
[2].牟杰,孟思寒,赵宇,张鹏鹏,刘杰.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J].化学试剂.2019
[3].孙嫚.碳量子点构建传感器阵列用于胺和咪唑类化合物的检测[D].辽宁大学.2019
[4].黄恩玲.咪唑并[1,2-α]吡啶类化合物的磺酰胺基甲基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
[5].秦明达.碘催化合成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D].兰州大学.2019
[6].史天宇,黄振华,李丽,张倩,朱元菊.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JNK2抑制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
[7].周欣,叶晶,王志花,靳素荣.两个基于多金属氧簇和咪唑类化合物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9
[8].买吉旦·艾米都拉,祖丽皮耶·阿力甫,阿布拉江·克依木.Cs_2CO_3催化下多组分一锅法合成螺吲哚-叁唑并[1,5-a]嘧啶及螺吲哚-苯并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J].合成化学.2019
[9].王春霞,李世清,李静,阳萌,杨凤.咪唑鎓类化合物的电致变色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10].马晓东,方方,乔韬,马慧娟,尤雅.新型咪唑酮并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肿瘤活性[J].中国新药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