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技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科技,马克思主义,伊朗,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共产党。
科技观论文文献综述
石玉昌[1](2019)在《马克思科技观及对“人工智能”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始终密切关注着科技的进展,将科技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他反对科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应用,在那里,科技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凶"。"人工智能"可视为自动机器的高级形式,其发展大致经历了"铁人"—发达的机器—"自动的机器体系"叁个阶段。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头较好,但尚有上升的空间,其发展既受科技本身所限,又囿于社会关系的制约。马克思的科技观启示我们有必要对资本进行合理规制,警惕"人工智能"的滥用问题,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而不是取代人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周晓兰,易珺,罗蔚,廖志鹏,毛文杰[2](2019)在《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科技观教育的模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前提是必须确立正确的生态科技观。人类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科技观教育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切实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生态科技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7期)
王曦,王强[3](2019)在《人本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科技观的叁维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视域中,无论从人的本质,或是技术的本质出发,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科技与人的异化以及异化消解的过程,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民情怀,把"现实的人"作为科技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为导向,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消解科技异化带来的现实问题,以期不断接近"人的解放"这一终极关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东恒,陈育[4](2019)在《我军辩证科技观及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态度,不仅体现着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战略眼光,同时也反映着这个民族、这支军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打赢战争的能力。回望历史能够清楚看到,我军是一支崇尚科技又不唯科技、依靠科技又不迷信科技的军队。正是这种辩证科技观,推动我军在科技兴军征程中(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6-10)
解慧娟[5](2019)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广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开创并丰富的,由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初步实践中拓展,由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发展,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有益探索思考而历史地形成的关于科学技术的功能、价值、影响、趋势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观念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本质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以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是科技发展主体和动力的基本立场,以科技进步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为主线,以人类解放为追求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表征和展现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重要领域。它是一个包含一系列科技思想和观点、观念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辨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现实指导价值。本研究紧扣的问题域在于: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入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如何历史地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是什么这叁个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立体式论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涵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发展的系统解析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规律与特征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概念界定——历史回顾——经典抽绎——观点梳理——演进分析——规律把握。即通过对概念的界定导入,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历史背景发展演进历程加以描述,然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经典原着,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作中的科技论述进行概括性分析,接着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以历史演进梳理与观点分析,加之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要点评价,最后得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规律与特征的总体结论。在内容覆盖上,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部分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系统梳理和归纳评述,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核心内容分科技功能论、科技动力论、科技依托论、科技异化论、科技人本论、科技系统论、科技趋势论等做了八个方面的归纳,并从系统论的视域整体性、动态性、目标性叁个方面立体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深层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发展演进内容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斯大林科技观的形成条件与背景,梳理和评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科技观经典文本关于科技的重要观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演进部分通过文献内容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回顾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科技观与科技战略的发展演进。本文尤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科技观的最新拓展做了重点论述,包括其形成的时代特征、系统内涵、系统特征、实践要求等,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科技观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最新发展。本文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做了阐述和评价,以力求使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脉络和全貌有一个整体的展现。在逻辑组织上,本文力求较全面覆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内容,并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较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形成、丰富、拓展、发展和解释所作的历史贡献,从而找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传承接力、不断演进的历史脉络。在分析方法上,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和斯大林的科技观,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加之辅助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此基础上,最终总括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几条基本规律,如科技观演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相统一、与不同时代发展特征相统一、与实践要求相统一、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本质要求相统一的规律,并从认识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核心命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贯穿红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贯穿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贯穿的理论品格、海纳百川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贯穿的开放视野、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体现的永恒追求、应对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体现的精神特质、承前启后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的活力所在等八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的鲜明特征进行了理论归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甄达洋,赵东海[6](2019)在《钱学森科技观对“科技强区”的启示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钱学森的科学技术观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也有系统科学方法的特征,同时还有其丰富的从事科学技术的实践经验及智慧。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内蒙古"的总目标,如何贯彻落实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的国策,钱学森的科学技术观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宁子健,贲志雯[7](2019)在《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会反向决定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中国化的进程之中,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又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各自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论断。当今世界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近年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悄然崛起,因而进一步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与发展、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广禄[8](2019)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日趋严重的科技异化反过来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形成了巨大挑战。4月6—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4-12)
赵锦浩,马莎·瓦法伊,王泽壮[9](2018)在《论哈梅内伊的科技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朗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科技强国""抵抗经济"等基本国策都与现任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科技观有直接有关。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的伊斯兰合理性、科技对国家崛起的推动作用、重视科技教育以及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哈梅内伊的科技思想,以期更深入、全面地认识伊朗现行科技教育政策的由来。(本文来源于《中东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熊晓兰[10](2018)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新时代科技自主创新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增强国力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科技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前提是必须确立正确的生态科技观。人类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科技观教育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切实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生态科技观,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技观论文参考文献
[1].石玉昌.马克思科技观及对“人工智能”的审视[J].甘肃理论学刊.2019
[2].周晓兰,易珺,罗蔚,廖志鹏,毛文杰.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科技观教育的模式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9
[3].王曦,王强.人本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科技观的叁维向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陈东恒,陈育.我军辩证科技观及现实启示[N].学习时报.2019
[5].解慧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甄达洋,赵东海.钱学森科技观对“科技强区”的启示及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19
[7].宁子健,贲志雯.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视角探析新时代科学技术观的理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8].王广禄.深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9].赵锦浩,马莎·瓦法伊,王泽壮.论哈梅内伊的科技观[J].中东研究.2018
[10].熊晓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新时代科技自主创新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