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论论文-孙云龙

工业区位论论文-孙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业区位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区位论,西部,产业集群

工业区位论论文文献综述

孙云龙[1](2018)在《工业区位论下对西部产业集群的研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经过改革开发近四十年的发展,考虑到成本与市场的因素某些产业已存在着向外转移的趋势与需求,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缓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双方都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本文以工业区位论为基础,分析西部地区现有优势开发条件,产业转移带来的良好影响,对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8年34期)

季琼[2](2016)在《基于工业区位论的北京文化保税区区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工业区位论,对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自从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设立以来,我国保税区在各项功能、业绩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产业集聚效应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6年04期)

姚付龙[3](2012)在《韦伯工业区位论在建设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研究——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例,对在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如何设计生态产业链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任认[4](2010)在《从韦伯工业区位论看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对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意义显着。本文以此为起点,从区位论的角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区位优势,利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产业的叁个发展阶段———区位选择、产业集聚、产业扩散———描绘皖江城市带在集聚、扩散过程中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倾向,强调皖江城市带对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特殊作用。(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24期)

立英[5](2004)在《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叁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 ,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 ,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 ,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 ;从集聚因素看 ,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 ,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 ,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 ,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 ,但政府可因势利导 ,积极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池州师专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纯英[6](2004)在《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叁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囚势力导,积极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04年06期)

邱慧芳[7](2002)在《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企业跨国投资的动机及地点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区位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布局的理论。 2 0世纪初 ,由德国着名经济学家韦伯所创立的工业区位论 ,系统地探讨了生产成本最低化目标下工业企业的布局原则。文章简介了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了企业 (尤其是传统产业的企业 )的跨国经营与工业区位论间的基本联系 ,从工业区位因子角度说明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及地点选择问题。(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02年07期)

郑冬子[8](2001)在《论工业区位的迁移——以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是移动的这一命题并加以论证 ,以工业区域系统开放性、不平衡性为前提结合韦伯工业区位论导出工业区位的“弧形迁移”和“技术 -区位效益空间波动”的概念 .(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敬东,谢杰雄[9](1999)在《交易成本理论对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影响——评艾伦·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评析了艾伦·斯科特在继韦伯(M.Webber)的“工业区位论”和寥什(A.Losch)的“城市区位论”之后,把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城市及区域规划理论后形成的“新工业区位论”(即CWS模式)及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城市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敬东,谢杰雄[10](1999)在《交易成本理论对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影响──评艾伦·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评析了艾伦·斯科特在继韦伯(M.Webber)的“工业区位论”和寥什(A Losch)的“城市区 位论”之后,把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城市及区域规划理论后形成的“新工业区位论”(即CWS模式)及 其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工业区位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工业区位论,对北京文化保税区的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自从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设立以来,我国保税区在各项功能、业绩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产业集聚效应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业区位论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云龙.工业区位论下对西部产业集群的研究探索[J].现代商业.2018

[2].季琼.基于工业区位论的北京文化保税区区位优势分析[J].中国市场.2016

[3].姚付龙.韦伯工业区位论在建设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研究——以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任认.从韦伯工业区位论看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5].立英.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J].池州师专学报.2004

[6].李纯英.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J].调研世界.2004

[7].邱慧芳.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企业跨国投资的动机及地点选择[J].经济师.2002

[8].郑冬子.论工业区位的迁移——以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9].敬东,谢杰雄.交易成本理论对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影响——评艾伦·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J].城市研究.1999

[10].敬东,谢杰雄.交易成本理论对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影响──评艾伦·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J].现代城市研究.1999

标签:;  ;  ;  

工业区位论论文-孙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