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或称“后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吸收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环境伦理思想。这种理论与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周易》有许多契合点。从结构看,本文先对各自思想进行了内部横向简要概括,最后一节重点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在时间维度上纵向分析了两种思想的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精神培养对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态哲学 周易 人类中心主义 文化精神培养
1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1.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环境伦理学”的两个对立派别——“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
图6中所示PSO虽然最终收敛到最优解,但是迭代次数较多,且容易收敛到局部极值;而GA收敛较快,但是只收敛到全局最优解附近且耗时。通过改进的GA-PSO混合算法寻优,从效果图中明显看出它的优越性。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价值尺度,他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任何时候提到“价值”都应指“人的利益”,)并且认为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康得提出的“人是目的”的命题,是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显然,“非人类中心主义”便否定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人与自然其它物种的平等。[1]
在生态维度,这两个派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一切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后者则认为“自然本身”应该作为一切的核心,一切应以自然的利益为原点。也就是说,二者最核心的焦点在于:“人”与“自然”,谁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中心?
1.2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宇宙观念上的人类中心主义[2](p18),它过高地估计了“理性”的作用,(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协调一切);进而认为只有人具有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因此强调了“人”的绝对地位。
由此观之,要达到天人“和谐、统一”的状态,必须发挥人的万物之灵的优势,以人类独有的才智与自然“共生”。[7]同时还要看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学习、借鉴自然运行的规律并运用到人的社会中,使人能够很好的与自然“融生”。[8]
1.3 小结
《彖传》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8]《文言传》曰“夫大人者,与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6]305意思是说天地变化是按照应有的顺序来的,如果人民也顺应天地的秩序而行动,那还有什么可违抗呢?“大人”应该学会把握时机,或者说应懂得合乎时宜。
但是,对于“人类主体地位”这一命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有记载的历史,皆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置自己的利益于不顾而去进行任何认识和实践活动。因此,人类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然选择。“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人的中心地位”具有其合理性。
What to expect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写宝宝照镜子的问题,说最能引起新生儿注意的东西,不是玩具,也不是几何形状,而是人脸。所以当他照镜子的时候,就会被镜子里的自己吸引。当然,一开始他对于人脸是不挑剔的,也不能分辨出镜子里的人脸就是自己。但是随着宝宝逐渐地成长,整个照镜子的过程就成了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另外,“人类中心主义”还肯定了“理性”的作用。“在本体论维度上使用的‘理性’概念主要是指人具有理性的存在,人借以与宇宙万物相区别并独立存在的根本就在于理性,它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理性使人有能力发现和实现存在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并自我确证存在的真实和价值。”[2](p20)笔者认为,“理性”是我们现代人有能力继续与自然和谐刚共处的前提。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优点在于强调了“自然”的地位,有利于人类降低自己的高傲,关爱自然环境,是人类在面对“人与环境问题”这一当代重要课题时的一种理论警醒。“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兼采二者之长,既将“人”的主体地位与“自然”的主体地位提到同样高度,还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维护生态的重要性。
2 《周易》的生态哲学思想
2.1 生生之德
另外,“我与天合”指“天人合一”。在《周易》中,《上经》的开篇是乾、坤,结尾是坎、离;《下经》的开篇是咸卦和恒卦;结尾是既济和未济卦。也就是说,《上经》讲天道即天地运行的规律,《下经》讲人道即人世运行规律。所以上下连起来看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从而达到“天人合德”。
从第一个层面看,北宋张载认为“生生,犹言进进也。”[3]程颐说:“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穷。”[4]自然之大德在于不断生成化育万物,使万物日益增进、丰盈、周而复始而至不穷尽。
《周易》讲的“和合”体现在三个维度:“我与人”、“我与天地”、“我与万物”。“和合”则有两层含义:“和”指“和谐”、“合”指“统一”。若我们将“天地”理解为“自然”,那么,在生态维度下,我们暂且先浅显讨论“我与天地”之“和合”。
2.2 和合之感
从第二各层面看,北宋周敦颐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5]程颢以易为道,“认为道的内容即是生生,生生之易为道体,为天理。”[4](p29)天地之大德还在于能够使万物常易常新。“易作为自然界的摹本,通过阴阳两仪生生不息来表现自然界生生不息、相互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事物和新的生命的过程。”[6]
(4)对于虾蟹养殖户,政府暂无相应补贴与鼓励政策,养殖户通过购买商业保险降低自身风险。养殖户自产自销,基本无滞销现象。土地承包商雇佣当地的闲置劳动力,闲置劳动力年龄一般为60周岁以上。
《易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由此,“生生之德”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大自然的生成化育之德;其二,指大自然生生不息、流转变化之德。
首先,“我与天和”指“天、地、人”和谐。《周易·系辞下》里说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在《周易》中有64卦,每一卦有6爻,从整体来看,上两爻代表天,中间两爻代表人,下两爻代表地。即人处于天地之间,以独特的角色与天地和谐共生。《周易·系辞上》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也就是说,天地的品质是给万物以生存的可能,而人的品质是仁德安居其位,与天地形成和谐的整体。
自2013年上海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正式成立后,其开始承担起了我国自贸区建设实验田的重要职能,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今年也是上海市自贸区成立的第五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自由贸易发展、投资项目吸引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随着我国多地自贸区的建设,上海市自贸区也将其制度创新的成果推广到了全国,为我国总体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3]。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亦或王子彦、陈昌曙两位学者提出的“后人类中心主义”,[2](或与“弱人类中心主义”相似)。是在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兼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的一种理论。即:既承认人的利益又要求限制人的某些需要,既高扬人的道德性又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伦理思想。
近年,泉州在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试点、红黄蓝分区管理试点和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以及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等。
2.3 顺时之慧
《彖传》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传》)因此,《周易》在探求以人应天时还有一个核心观点即:顺应时序。这里强调两点,一为合时,二为应序。这样既有利于人的生存,又有利于自然的发展。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人类主体性,激发起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与勇气,加之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这一企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因此,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必然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进而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能够顺应时序、符合时宜是一种智慧与能力。首先,我们得有认识“时”、“序”的智慧,然后还应与付诸实践的能力。
3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周易》思想之契合
3.1 尊生德——尊自然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吸收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主体性的提高,强调要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观点与《周易》最强调的天地的“生生之德”相一致。《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这两卦指天地卦,施于人事则指父母。说明,天地生生万物犹如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的父母,我们应该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天地,尊重自然。
3.2 彰和合——显人本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吸收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的作用。这一观点与《周易》“三才共生”、“天人合德”相契合。人是天地化生其中一物,但绝不意味着等同于其他的自然物,天地在化生人类时给予人类万物之灵的位置。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要发挥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自觉性”,“穷尽宇宙自然变化发展的创生原理,并将这种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基本道德基本原则之中。”。[2](p23)
3.3 重顺时——重理性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还吸收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理性”的高扬,强调人的“理性”对维护自然的重要所用。这一观点与《周易》强调的“顺应时序”是同一个维度,只有人类充分运用理性能力,才能更好的把握时序,顺应时序。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ACS患者行PCI术后依据其CYP2C19酶代谢型的不同,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代谢酶活性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影响,为以后此类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
4 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论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周易》思想在核心内容上是非常契合的,同时也在历史与现实的实践中应证了二者的合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当今人类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生态环境,所以,要想更好的维护生态环境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只是外在方面,更重要的内核还是应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将合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熏陶向低年龄的教育延伸,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犹如亲近长辈一样先天地注入人的道德感知中。
参考文献
[1] 邓玉兰.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D].西南大学,2010.
[2] 王子彦,陈昌曙.现代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2).
[3] [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平书局,1978.
[4][宋]程颇,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肀书局,1981.
[5] [宋]周敦颐.周濂溪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6] 宗诚.易道信仰的生态价值[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郭继民.《周易》的“生态学”解读——从“还原”的角度[J].周易研究,2010.1:68-74.
[8] 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平书局,2011.
The Conjunction of "Modern Human Centric Doctrine "and the Thought of Zhouyi——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
XU Jie
(School of Philosophy,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00)
Abstract "Modern human centric doctrine "or "Post-human-centric doctrine "is a kind of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ethic thought based on the rationality of "Human centric doctrine "and "Non-human centric doctrine ".This theory and the Chinese nation "s wisdom Source- "Zhouyi "has many correspondence points.From the view of structure,this paper first carries on the internal transverse summary to the respective thought;the last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two ideas in time dimension.On the basis of th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spirit training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Key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Zhouyi;human centrality;cultural spiri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68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内蒙古生态屏障构建”(12000-1210210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草原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效益分析与评诂: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20140707)
内蒙古社科规划办项目:内蒙古地方性知识在现代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2018NDB097)
标签:周易论文; 人类论文; 主义论文; 中心论文; 自然论文; 《科教导刊》2019年第4期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草原英才" 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团队项目:" 生态文明视域下内蒙古生态屏障构建" (12000-1210210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草原生态建设与生态补偿效益分析与评诂: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20140707)内蒙古社科规划办项目:内蒙古地方性知识在现代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2018NDB097)论文;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