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才培养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才培养,人才,薪酬,半导体,实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惠瑨[1](2019)在《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观的育人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在内涵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观是对传统人才培养观的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应从教育本质的发展出发,以"人"本身为目的,遵循高职学生发展特点,构建服务和成就学生的育人体系,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娟,李俐娇[2](2019)在《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是在顺应国际形势、解决现实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成为十九大正式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部分,其内涵深刻蕴含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大会议或考察活动的重要讲话中。法治人才培养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优化法学学科及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协同培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探求实践路径,以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国国情并能解决中国问题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科[3](2019)在《人才培养观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征信体系构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提出高校建立学生征信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国内外的经验角度论述如何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一、高校人才培养与征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一)高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给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余小波,张欢欢[4](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以人机交互、无线传感、深度学习和生物智能等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力加速冲击着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培养的"人"与"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亟需树立一种更积极的人才培养观:在"人"的意义上重视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能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塑造;在"才"的范畴内通过强化专业教育夯实"才"的核心根基,辅之以通识教育拓展"才"的成长空间,并肯定人本价值教育对"才"的精神导向作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价值统一,以此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流"与"信息流"所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回应时代的需求、引领时代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大榕[5](2018)在《浅析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人才培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教育思想家王明阳,主张"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人才观具有显着的实学思想。他从社会现实需求出发,主张将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德才兼备之才,从而实现他人才培养以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目的。在其人才培养的方法中注重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分限"。王阳明人才培养中的实学思想既关注了社会现实也尊重个人成才和成长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2期)
翟少辉[6](2018)在《应用材料公司的人才培养观:如何应对“头号招聘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6日,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联手复旦大学举办的首次半导体技术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正式结束。自3月21日首场讲座起,该公司的多位资深技术专家在此期间于复旦大学开展了累计7期讲座,涵盖了前道与后道工艺的整合及模块技术和设备,图案(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8-07-30)
张珍,李峻[7](2018)在《创新人才培养观与基础学科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但在基础学科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性"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知识体系不健全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和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基础学科教学改革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1期)
肖婷玉[8](2017)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刍议——将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迅猛发展,但是在就业导向及科学主义的影响下,技术技能教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单一维度,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找出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并重拾人文教育,将其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高职院校应该秉持的人才培养观。(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7年12期)
周杰,吴红梅[9](2017)在《基于校企人才培养观融合实践的旅游本科职业教育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旅游本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常规模式作了全面论述。为走出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困境,突破原有单纯的学术导向的旅游本科教育,应在不偏废学术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强化职业教育比重,从而最大程度缓解旅游本科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7年09期)
郭文琦[10](2017)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言学是大学各专业重要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应当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几点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7年09期)
人才培养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是在顺应国际形势、解决现实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成为十九大正式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一部分,其内涵深刻蕴含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大会议或考察活动的重要讲话中。法治人才培养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优化法学学科及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协同培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探求实践路径,以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国国情并能解决中国问题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才培养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惠瑨.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观的育人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
[2].董娟,李俐娇.论习近平法治人才培养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3].陈科.人才培养观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征信体系构建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
[4].余小波,张欢欢.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
[5].刘大榕.浅析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人才培养观[J].长江丛刊.2018
[6].翟少辉.应用材料公司的人才培养观:如何应对“头号招聘挑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
[7].张珍,李峻.创新人才培养观与基础学科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8
[8].肖婷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刍议——将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J].经济师.2017
[9].周杰,吴红梅.基于校企人才培养观融合实践的旅游本科职业教育内涵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
[10].郭文琦.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之我见[J].中国高新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