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符合中医泄泻病范畴,脾胃湿热证是本病常见证型,泄泻脾胃湿热证常兼见其他证型,导师刘铁军教授通过经典方剂合用治疗此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刘铁军;肠易激综合征;泄泻脾胃湿热证;临床经验
0 引言
刘铁军,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40 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床遣方用药灵活,效佳。
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 )[1],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症状。本病包括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定型。结合其主要表现,符合中医腹痛、腹泻、便秘、抑郁等中医疾病范畴,导师刘铁军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好,此文着重从中医角度总结导师的治疗经验。
催化燃烧热空气脱附法是采用催化燃烧反应后的热气体(控制温度)加热吸附床,脱附出来的有机气体进入催化燃烧阶段净化处理,从而脱附净化。催化燃烧脱附法所需催化剂的费用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1 病因病机
泄泻的致病因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主要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黄帝内经》云:“湿盛则濡泄”。泄泻脾胃湿热证的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之邪,肠腑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嗜食肥甘厚腻之品,喜爱鱼虾蟹等阴柔之品,贪食生冷冰凉之物,王冰注内经云: 膏粱之人,内多滞热,外湿既侵,中热相感,故在阳旺之体,湿多归阳明,阳明为燥土,中湿邪易从热化而发病为湿热,且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空调,汗液排泄不良,滞而为热,湿热浊邪夹杂而下,可见泄泻[2]。《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所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泄泻患者常伴易紧张、焦虑、易怒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体验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道,引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3]。所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肝气不疏。此外,此证还易兼肝胆湿热、食积、胃热炽盛/上中郁热等相关证型的症状。
2 辩证治疗
泄泻脾胃湿热证的基本表现为: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者滑数。湿性重浊粘滞,易兼他邪,且不易速去。湿热为患,以清利湿热为主,热易速去,湿不能速去,配合疏理之法,调理气机,以助脾之运化,以助化湿。且常加少量泻下药大黄,导师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经典理论,提出六腑以“不通”为病,以“通泻”为治,运用通降理气、通里攻下等法,治疗腑气不降状态下的脾胃病,使湿热之邪从下而解[4]。导师在临床中经典方剂合用治疗泄泻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
若兼肝气郁滞者,在腹泻基础上,兼见胸闷、气短、善太息、情志不畅,胸胁胀闷不适等症状,处以葛根芩连汤合柴胡疏肝汤加减,清利湿热兼以疏肝理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司,影响一身之气机运行,且湿热内蕴阻滞气机,通过疏肝理气来调畅气机,以助清热祛湿;若兼腹痛欲泄,泄后痛减者,《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必先以怒时夹食, 致伤脾胃……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而然。”予葛根芩连汤合痛泄要方,防风与白芍二药伍用,一敛一散, 相互为用, 调和肝脾, 胜湿止泻, 柔肝止痛。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腹泻、肠鸣等症[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具体来说就是从生产领域入手,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灵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供给的角度,优化资源、人力、资本、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配置,激发政策导向优势,强化资源支撑地位,融入科技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自治区的《实施意见》,广西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供给什么、谁来供给、如何供给、供给环境四个方面(如图1)入手。
若兼肝胆湿热者,在腹泻基础上,兼见口苦、胁肋胀满,手足热等症状,予芍药汤或者葛根芩连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郁日久生热、热与湿结成湿热,肝胆湿热下注大肠,胃肠与肝胆湿热相结,通过清利胃肠及肝胆湿热,使邪气去,胃肠安,肝之疏泄可,大便复常。
若热重于湿,胃热炽盛者,在腹泻基础上,兼见消谷善饥,口中异味,牙龈肿胀疼痛等症状,视情况处以葛根芩连汤或者芍药汤合清胃散或者泻黄散加减,湿热蕴结胃肠,胃热较重时,胃热炽盛相关症状明显,除予葛根芩连汤、芍药汤清利湿热之外,予以清胃散或者泻黄散,清泻胃火,兼见上中郁热较重者,出现心胸烦热等症状,虽然没有便秘症状,仍予葛根芩连汤合凉膈散,清泻上中郁热,清利湿热,同时具有泻下之大黄,使湿热之邪从下而解[7]。
若兼食积者,在腹泻基础上,兼见脘腹胀满,食后加重,嗳腐吞酸等症,处以葛根芩连汤合保和丸(汤剂)加减,或者直接处以枳实导滞丸,清利湿热,兼以健脾消食,食积与湿热相互影响,食积日久易化生湿热,感受湿热之邪,内蕴胃肠,也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进一步加重食积,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节,不能按时进餐,易过饥过饱,且加班工作者经常过晚进食,容易导致食积,《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云:“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生之病,或溏泄无度,或心下痞闷……皆伤于脾胃所致而然也。”消食化积,清利湿热双管齐下,邪去正安,运化复常[6]。
目前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有齐拉西酮、帕利哌酮缓释片及阿立哌唑。因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具有较强的顽固性,所以普通药物治疗不能带来理想的疗效,且较多的不良反应、剂量过高及用药频繁等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信心及生活治疗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选药应从疗效、副作用及用药物依从性为重点,选用最为优质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3 医案
王某,男,42 岁。患者因“间断腹泻6 个月,加重7 天。”于2018 年8 月10 日就诊于本院门诊。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应酬较多,嗜食肥甘厚味,6 个月前出现腹泻,未予重视,腹泻较重时自行服用易蒙停,能缓解,腹泻时有出现。现为求中医系统治疗,来本院门诊就诊。症见:腹痛、腹泻,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黏腻不爽,日3-4 次,胸闷气短、善太息,胃脘痞塞,纳眠可,小便黄,舌质红,苔白微腻,脉滑数。自备肠镜: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泄泻,脾胃湿热证。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予葛根芩连汤合柴胡疏肝汤,大黄3g,处方5 剂,患者腹泻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胃脘不适改善,大便质稀,遂去大黄,继服7 剂,大便成形,日1-2 次,余证缓解,继服上方7 剂,诸症尽退。
患者为阳热之体,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酒肉之品助生湿热,湿热内蕴胃肠,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见腹泻,湿热下注故见肛门灼热、大便黏腻,小便黄;湿阻气机,故见腹痛;患者平素压力较大,肝之疏泄失司,故见胸闷等症状,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故见胃脘痞塞。予葛根芩连汤以清利湿热,湿热解则肠胃安,予柴胡疏肝汤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予大黄,通因通用,体现导师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经典理论,两方合用,共奏清利湿热、疏肝理气之功。
4 总结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外,还见于西医中的急慢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以脾虚为本,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湿热性实证泄泻也越来越多见,湿邪不易速去,易与其他邪气相博结,且湿邪易从热化成湿热。一者患者既往脾胃虚弱,湿热日久不去,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易致脾虚进一步加重,且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致脾阳虚;二者湿热内蕴胃肠,博结于肠道粘膜,热壅血瘀,血败肉腐而成肠痈,或者热迫血妄行而致便血,使病情进一步加重[8]。所以,我们要及时清利湿热,不要见泄泻即止泻。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药物治疗,同时嘱患者清淡、健康饮食,规律饮食,调畅情志。
参考文献
[1] 李军祥,陈誩,唐旭东,卞立群.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03):227-232.
[2] 单丽萍,徐陆周.徐陆周从湿热-脾虚-肝郁轴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探讨[J].四川中医,2018,36(02):3-5.
[3] 李宁宁,方秀才.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02):163-166.
[4] 邹文爽,邓厚波,王汉,施雯琪,刘铁军.刘铁军教授从“六腑以通为用”论治脾胃病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123-124.
[5] 吉兴旺,刘彦晶.刘铁军教授应用“对药”治疗肝病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02):109-111.
[6] 杨藏泽.常规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28-229.
[7] 马玉萍.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40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No.407(4):657-659.
[8] 燕贞.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158-158.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5.169
本文引用格式:施雯琪,邹文爽,李静,等.刘铁军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59,262.
标签:湿热论文; 脾胃论文; 葛根论文; 综合征论文; 铁军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中国医学论文; 中医临床学论文; 医案论文; 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5期论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论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