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古往今来都有。为了获取知识,什么“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历史典故不计其数。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过去有一个僧人,与一个书生同宿夜航船。书生高谈阔论,僧人畏慑,蜷足而寝。听着听着,僧人听出了书生话语中有破绽,就说:“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答:“是两个人。”僧人又说:“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书生答:“自然是一个人。”僧人笑了,说:“这样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乙醇(ρ≈0.789g/mL):分析纯;HNO3(ρ≈1.42g/mL):优级纯;HF(ρ≈1.14g/mL):优级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电阻率大于18MΩ·cm)。所有玻璃器皿与聚四氟乙烯器皿均用10%硝酸(体积分数)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超纯水冲洗晾干使用。
在这个故事中,知识不仅仅事关这位小僧的睡眠舒适度,还事关一个人的尊严。
在我看来,这是对学习的一种逃避和托词。
你看,有知识是多么地让人心里有底,而没知识又是多么地让人看轻。都说现代人患上了“知识焦虑症”,其实这种病不是现在才有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人面对海量信息,大家遇上了“怎么学习”的问题,因为知识更新太快,自己的生活节奏又那么紧张,学习终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书本到了屏幕,学习方式不得要领,知识储备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而产生了一种茫然感。
小僧在书生面前,本来觉得对方是读书人,学识渊博,他是敬畏的,连脚都不敢伸直。听到书生把澹台灭明说成两个人,又把尧舜说成是一个人时,小僧对这位读书人的敬畏感没有了,内心的自尊升腾起来,于是把蜷曲的脚也伸直了。
“通才思维”直接导致自己形成不了知识体系。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感觉,刷了半天手机,看得头眼昏花,如果问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几天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吗?
关于学习这件事,很多人的目标是做个“通才”。这个想法非常应景,手机里公众号关注了几百个,每天推送的文章成百上千篇,都浏览一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算个“通才”了。但事实上,知识焦虑产生的源头,就在于这种“通才思维”。
商务英语产生于早期各国间商务活动,特别是港口贸易,贸易双方则对英语不求甚解,只能为了交易能够达成而快速地进行。(戴年,2010)各国商人处理事务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习惯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商务英语中的无灵主语使用频率远远大于汉语。因此,翻译英语无灵主语时,译者应仔细考虑中文的表达习惯,把握英汉之间的差异,基于语篇的理解和语感,恰当转换主语成分。商务英语无灵主语的翻译既要遵循英语无灵主语语言规律,还要考虑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翻译教程(笔译)》中无灵主语的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总结商务英语无灵主语汉译英的翻译技巧。
古往今来,那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那么多靠学习功成名就的名人、伟人,不存在碎片化学习成就事业的典例。现在有人在手机上看到好文章马上收藏,看到好知识点就复制下来放入电脑备忘录中,一些网络平台的公开课也时常观看,每天搞得很忙碌,好像学了很多,但事后一想,就像猪八戒摘西瓜,东打一耙,西打一耙,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一种说法,现在是读屏时代,借助书本学习的方式过时了。读屏时代的学习就是碎片化,文章几百字就可以了,最好还要配上漫画和视频,说这种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才是现在最好的学习方式。
本质上,这与古代的知识焦虑是一样的。
有关古代建筑的文字记录资料可分为3种:金石文字、题记与古代文献记载[4]4。有关旌义坊的文字记录,仅有金石文字和古代文献记载。
知识体系就像一个人的护城河,这条河越深越宽,城池就越有安全感。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垂直学习,不断深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目录、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考场,而不是听着公众号的观点人云亦云。在有选择性地垂直学习中,再慢慢地向水平方面拓展,那么你的“知识护城河”就构建起来了。这也不是什么新奇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要学有所成都是这种办法。
由表2还可知,273.75 K反应体系水合物的转化率为70.18%,273.95 K反应体系的转化率约为69.28%,说明温度越低,甲烷生成水合物的条件越温和,越有利于甲烷生成水合物,因此,甲烷的最终气体消耗量和水合物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减小均呈递增趋势。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知识护城河”,那么所谓的焦虑是可以缓解的,你就会像古代那个故事中的小僧一样,有一种可以“伸伸脚”的痛快感和踏实感。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
标签: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主语论文; 书生论文; 水合物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幸福》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