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组成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第二级传动机构、中转机构、下扶手骨架、上扶手骨架和扣手罩,其中第一级传动机构中的两个固定块、第二级传动机构中的传动齿条Ⅰ与中转机构中的摆式齿轮相啮合、中转机构中的中转底座分别与上扶手骨架中的孔Ⅰ、孔通过螺栓连接,孔上带有螺纹,在下扶手骨架上开有扣手孔,下扶手骨架中的螺栓孔Ⅰ、螺栓孔Ⅱ上扶手骨架中的上螺栓孔Ⅰ、上螺栓孔Ⅱ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与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造型美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下扶手骨架(4)、上扶手骨架(5)和扣手罩(6)组成,其中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两个固定块(103)、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的传动齿条Ⅰ(201)与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相啮合、中转机构(3)中的中转底座(301)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孔(505)通过螺栓连接,孔上带有螺纹,在下扶手骨架(4)上开有扣手孔(404),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下扶手骨架(4)、上扶手骨架(5)和扣手罩(6)组成,其中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两个固定块(103)、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的传动齿条Ⅰ(201)与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相啮合、中转机构(3)中的中转底座(301)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孔(505)通过螺栓连接,孔上带有螺纹,在下扶手骨架(4)上开有扣手孔(404),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级传动机构(1)由扣手把(101)、传动齿条(102)和固定块(103)组成,其中扣手把(101)卡在传动齿条(102)中,传动齿条(102)放在两个固定块(103)中,并可上下移动,传动齿条(102)的两短开有滑槽,两个固定块(103)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通过螺栓连接,扣手把(101)与小扣手罩(601)上的销轴(603)同轴度配合,并能相互转动,当人向下扣动小扣手罩(601)时,带动扣手把(101)向上运动,并通过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的传动,将两根锁杆(205)相向向里运动压缩弹簧Ⅰ(206),使两根锁杆(205)脱离靠背骨架(503)上的锁孔(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级传动机构(2)由传动齿条Ⅰ(201)、弹簧(202)、下转动盘(203)、连接杆(204)、锁杆(205)、弹簧Ⅰ(206)、上转动盘(207)和固定块Ⅰ(208)组成,其中传动齿条Ⅰ(201)放在固定块Ⅰ(208)中并与下转动盘(203)上的齿轮啮合,方便力的传动,同时传动齿条Ⅰ(201)与固定块Ⅰ(208)通过弹簧(202)连接,防止在力通过传动齿条Ⅰ(201)传到下转动盘(203)上时,使其受力不均匀,导致摩擦力过大传动受阻,下转动盘(203)与上转动盘(207)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杆(204)与下转动盘(203)、上转动盘(207)通过螺栓连接,两根锁杆(205)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04)同轴度配合,并可以相互转动,两根锁杆(205)分别与弹簧Ⅰ(206)通过焊接连接,下转动盘(203)与固定块Ⅰ(208)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块Ⅰ(208)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中转机构(3)由中转底座(301)和摆式齿轮(302)组成,其中摆式齿轮(302)与中转底座(301)通过轴承连接,起到力转换方向的作用,中转底座(301)与孔(505)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扶手骨架(4)由螺栓孔(401)、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扣手孔(404)和下扶手骨架壳(405)组成,其中下扶手骨架壳(405)上开有扣手孔(404)和在其上浇铸螺栓孔(401)、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螺栓孔Ⅰ(402)和螺栓孔Ⅱ(403)方便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和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扶手骨架(5)由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靠背骨架(503)、锁孔(504)、孔(505)、孔Ⅰ(506)和上扶手骨架壳(507)组成,其中在上扶手骨架壳(507)上开由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孔(505)、孔Ⅰ(506),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方便与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通过螺栓连接,上扶手骨架壳(507)与靠背骨架(503)同轴度配合,并可以转动,靠背骨架(503)开有锁孔(5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扣手罩(6)由小扣手罩(601)、大扣手罩(602)和销轴(603)组成,其中大扣手罩(602)与小扣手罩(601)同轴度配合,并在大扣手罩(602)两侧开有一段圆弧槽,当人向下扣动小扣手罩(601),销轴(603)可以再圆弧槽内来回滑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终端用户对车辆内饰用品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考虑一般的功能性,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是用户对豪华品牌高端车辆的一个重要需求。汽车后排座椅的中央扶手不但需要保证后排中间位置乘坐乘客时有支撑作用,还需要具有锁止功能。锁机构不但不能裸露在外而且还要易于后排乘客操作,满足人机舒适性的要求,鉴于此,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是业内急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舒适美观的新型后排座椅中扶手锁结构,锁结构隐藏在扶手骨架内部,使用时扣动扣手罩6中的小扣手罩601即可解锁扶手,将扶手翻折打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组成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下扶手骨架4、上扶手骨架5和扣手罩6,其中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两个固定块103、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的传动齿条Ⅰ201与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相啮合、中转机构3中的中转底座301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孔505通过螺栓连接,孔上带有螺纹,在下扶手骨架4上开有扣手孔404,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当需要将扶手放下时,可以通过扣手孔404往下扣动扣手罩6中的小扣手罩601(因为扶手在不用时,是与靠背骨架503折叠在一起的,所以在需要扶手时,通过扣手孔404往下扣动小扣手罩601比较省力),小扣手罩601在受力的情况下(以图1的图摆放位置来说),将向上推动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把手把101和传动齿条102向上运动,并通过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使第二级传动机构2向下运动,带动传动齿条Ⅰ201向下运动,下转动盘203和上转动盘207顺时针转动,同时在力的作用下两根锁杆205相向向里运动压缩弹簧Ⅰ206,使两根锁杆205脱离靠背骨架503上的锁孔504,扶手即可放下,扶手放下之后,锁杆205靠弹簧Ⅰ206的弹力复位,当扶手不用时,只需将扶手抬起,在与靠背骨架503折叠在一起,并通过锁杆205锁止。
所述除锁杆205、弹簧202及弹簧Ⅰ206为金属件,其它均为塑料注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其通过隐藏于扶手内部的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与靠背骨架503实现锁止功能,在锁止状态下,外观无法看到,造型美观;在需要打开扶手的状态下,只需扣动小扣手罩601即可实现锁杆202与靠背骨架503上的锁孔504分离,实现解锁,顺势打开扶手,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人机舒适性及美观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级传动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级传动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中转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下扶手骨架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上扶手骨架5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扣手罩6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扣手罩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第二级传动机构2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排座椅中扶手的锁结构,其组成包括: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下扶手骨架4、上扶手骨架5和扣手罩6,其中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两个固定块103、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的传动齿条Ⅰ201与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相啮合、中转机构3中的中转底座301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孔505通过螺栓连接,孔上带有螺纹,在下扶手骨架4上开有扣手孔404,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当需要将扶手放下时,可以通过扣手孔404往下扣动扣手罩6中的小扣手罩601(因为扶手在不用时,是与靠背骨架503折叠在一起的,所以在需要扶手时,通过扣手孔404往下扣动小扣手罩601比较省力),小扣手罩601在受力的情况下(以图1的图摆放位置来说),将向上推动第一级传动机构1中的把手把101和传动齿条102向上运动,并通过中转机构3中的摆式齿轮302使第二级传动机构2向下运动,带动传动齿条Ⅰ201向下运动,下转动盘203和上转动盘207顺时针转动,同时在力的作用下两根锁杆205相向向里运动压缩弹簧Ⅰ206,使两根锁杆205脱离靠背骨架503上的锁孔504,扶手即可放下,扶手放下之后,锁杆205靠弹簧Ⅰ206的弹力复位,当扶手不用时,只需将扶手抬起,在与靠背骨架503折叠在一起,并通过锁杆205锁止,操作简单开启力15-45N,操作简单舒适。
2.参阅图2,第一级传动机构1由扣手把101、传动齿条102和固定块103组成,其中扣手把101卡在传动齿条102中,传动齿条102放在两个固定块103中,并可上下移动,传动齿条102的两短开有滑槽,两个固定块103分别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通过螺栓连接,扣手把101与小扣手罩601上的销轴603同轴度配合,并能相互转动,当人向下扣动小扣手罩601时,带动扣手把101向上运动,并通过第一级传动机构1、第二级传动机构2、中转机构3的传动,将两根锁杆205相向向里运动压缩弹簧Ⅰ206,使两根锁杆205脱离靠背骨架503上的锁孔504。
3.参阅图3和图9,第二级传动机构2由传动齿条Ⅰ201、弹簧202、下转动盘203、连接杆204、锁杆205、弹簧Ⅰ206、上转动盘207和固定块Ⅰ208组成,其中传动齿条Ⅰ201放在固定块Ⅰ208中并与下转动盘203上的齿轮啮合(下转动盘203上带有齿,如图6的爆炸图),方便力的传动,同时传动齿条Ⅰ201与固定块Ⅰ208通过弹簧202连接,防止在力通过传动齿条Ⅰ201传到下转动盘203上时,使其受力不均匀,导致摩擦力过大传动受阻,下传动盘203与上传动盘207通过螺栓连接,两个连接杆204与下传动盘203、上传动盘207通过螺栓连接,两根锁杆205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04同轴度配合,并可以相互转动,两根锁杆205分别与弹簧Ⅰ206通过焊接连接,下转动盘203与固定块Ⅰ208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块Ⅰ208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孔Ⅰ506通过螺栓连接。
4.参阅图4,中转机构3由中转底座301和摆式齿轮302组成,其中摆式齿轮302与中转底座301通过轴承连接,起到力转换方向的作用,中转底座301与孔505通过螺栓连接。
5.参阅图5,下扶手骨架4由螺栓孔401、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扣手孔404和下扶手骨架壳405组成,其中下扶手骨架壳405上开有扣手孔404和在其上浇铸螺栓孔401、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螺栓孔Ⅰ402和螺栓孔Ⅱ403方便与上扶手骨架5中的上螺栓孔Ⅰ501和上螺栓孔Ⅱ502通过螺栓连接,大扣手罩602与螺栓孔401通过螺栓连接。
6.参阅图6,上扶手骨架5由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靠背骨架503、锁孔504、孔505、孔Ⅰ506和上扶手骨架壳507组成,其中在上扶手骨架壳507上开由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孔505、孔Ⅰ506,上螺栓孔Ⅰ501、上螺栓孔Ⅱ502方便与下扶手骨架4中的螺栓孔Ⅰ402、螺栓孔Ⅱ403通过螺栓连接,上扶手骨架壳507与靠背骨架503同轴度配合,并可以转动,靠背骨架503开有锁孔504。
7.参阅图7和图8,扣手罩6由小扣手罩601、大扣手罩602和销轴603组成,其中大扣手罩602与小扣手罩601同轴度配合,并在大扣手罩602两侧开有一段圆弧槽,当人向下扣动小扣手罩601,销轴603可以再圆弧槽内来回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扶手锁结构可以保证在自身重力的22倍条件下拉扶手,锁结构不失效;在滑车碰撞等苛刻试验条件下均满足试验要求,安全可靠,锁止装置结构不外漏外形美观。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0801.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2(吉林)
授权编号:CN209634336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0N 2/75
专利分类号:B60N2/75
范畴分类:32G;
申请人: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30119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东街3088号
发明人:李东升;武艳斌;田建成;元在万;李忠序
第一发明人:李东升
当前权利人: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