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波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震波,属性,油气,介质,偏振,页岩,砂岩。
地震波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利,申有义,杨晓东[1](2017)在《利用地震波能量属性预测矿井瓦斯富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煤的发育易形成瓦斯突出危险区,因此查明构造煤赋存范围可有效预防瓦斯突出。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建立构造煤发育地质模型。地震属性分析结果表明,构造煤在主频、低频、振幅和相位等属性方面具有明显异常。以研究区3号煤层为例,在频谱分解的基础上提取不同频率成分的地震波能量属性,发现煤层气(瓦斯)富集区的地震波能量具有在低频范围内值较大、高频范围内值较小的特性。根据矿方巷道抽取瓦斯得到的数据,证实纵横波速度与瓦斯富集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7年11期)
徐天吉,曹伦,程冰洁,闫丽丽,唐建明[2](2016)在《基于地震波多尺度吸收属性的页岩气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地震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吸收属性描述地震波在含气性良好的优质页岩中传播时产生的能量衰减异常现象,建立新的页岩气识别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到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识别中,获得了与实钻情况较吻合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萧惠中[3](2015)在《地震波多属性参数提取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南官渡地区具有良好的成油地质条件,通过前期勘探及油气成藏研究,本地区的储层较为发育,有陆相、海相多套储层,陆相主要有下沙溪庙组和须家河组的碎屑岩储层,海相主要有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孔隙─裂缝型储层,以及茅口组岩溶缝洞型储层。为了加快官渡构造带油气勘探的步伐,扩大该区陆相碎屑岩的滚动开发,带动邻区碎屑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并且力争实现海相碳酸岩领域的勘探突破,对该地区开展储层的分析及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官渡地区的钻井较多,地震资料的品质较高,因此可以对该地区开展深入的储层预测工作。但是由于储层本身的复杂性和预测技术的不成熟,至今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和有效的储层预测及识别方法。基于以上原因,本次对该地区的储层预测采用了地震波多种属性参数提取方法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储层预测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钻井成功率和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官渡地区的构造、勘探和钻井情况和主要研究目的层的岩性特征,然后在官渡构造带4口井精细划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沉积相与地层速度、波阻抗参数存在的关系;同时进行主特征参数计算,主特征参数提取可以提取地震子波的主极值,能更好地反映地质体的岩性、物性引起的差异。以过井剖面为基干,以单井相对应的井旁地震相为模式,分析区域地震相及局部储层地震相,结合区域地质及沉积相分析对地震相进行地质解释。在准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震属性提取方法对研究目的层进行应用效果分析。用到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包括瞬时属性计算、品质因子Q提取、方差体裂缝检测和子波相关沉积相预测4种方法。应用这些地震波属性分析方法原理提取属性参数,通过属性参数的二维剖面和叁维沿层切片的显示,分别分析和描述了川东南官渡须家河组、嘉陵江组和茅口组的储层特征,并对须家河组四段、嘉陵江组一段和茅口组中段潜在的有利储集带进行了综合的预测和评价。(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杨振,杨建强[4](2014)在《石油勘探中地震波的分数维属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地震数据可划分为有效信号和噪声两个部分。分形学说认为地震记录中有效信号和噪声的维数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区分开来。本文从信号的振幅、频率以及相位叁方面研究了其变化对信号维数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地震纵横波的维数特征变化,从而为石油勘探中的分数维属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4年09期)
王维萍[5](2014)在《基于衰减属性的地震波正演模拟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油田对勘探开发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为高效的识别有效储层,加深对地下介质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同样也是地球物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关。地震波在地下介质的传播过程中,受地层、岩性、流体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衰减。衰减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地震波的衰减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对地震解释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地震波正演模拟是对特定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作适当的简化,形成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或物理模拟方法获取地震响应的过程,是理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特点和帮助解释观测数据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地震波的正演模拟研究,可以对地震波场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并指导野外采集者的数据采集工作。而且作为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演模拟是反演过程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地震解释工作者有效快速的认识地震资料。本文在研究了地震衰减属性和地震正演模拟理论的基础上,先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在保证模型得到的结论准确可用的情况下,对实际地震工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例应用,本文得到以下结论:①地震波在地下介质的传播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层含油或含气时,地震波的频率会发生衰减,这对于研究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有指导性作用。②频率衰减属性是地震重要属性之一,受到地层厚度、所含流体性质、岩性以及压力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属性的有效预测手段是局部频率衰减梯度研究,如主极值频率、优势频率、主频、衰减频宽、高低频能量比、指定能量比(有效比为85%)。③通过衰减介质的地震波正演模拟,可以得到较清晰的地震波传播规律。④地震波衰减属性,是一种包含振幅和频率的综合属性,通过对地震波衰减的研究,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得到明确的地球物理含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孙万元,张会星,孙杨[6](2013)在《地震波衰减和频散属性的提取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穿过地层时会发生频散和衰减,岩层中含有油气等流体时,频散和衰减有其特殊性,双相介质理论能很好地刻画地下介质含有流体时的情况。本文基于双相介质理论公式,研究流体参数和频率对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低频成分衰减较弱,高频成分衰减较强;黏弹性强的流体频散强,粘弹性低的流体频散弱;衰减和频散可以作为油气存在的标志。文中通过广义S变换,对实际地震资料计算,较准确地提取地震波的低频、高频能量和频散特征曲线,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与钻井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0期)
孙万元[7](2013)在《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衰减和频散属性分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不仅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也与国家的战略发展息息相关。所以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勘探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油气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简单的构造油气藏已经基本被开发,岩性油气藏、孔隙油气藏是目前的主要勘探方向。基于单相弹性介质的理论已难以解决新油田勘探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含油气的地层实际是具有固体状态与流体状态的双相介质。双相介质波动理论体现出了地下地层孔隙流体的充填情况,具有更合理的岩石物理假设,能更好地寻找复杂的孔隙油气藏。地震波穿过地下含油气区域时会发生衰减和频散,衰减特征和频散特征可以作为地下油气检测的标志。目前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衰减属性的研究刚刚进入发展阶段,关于双相介质理论的频散特征的研究更少。本文主要利用双相介质弹性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分析其快纵波的能量和频谱特征;研究双相介质中地震波的衰减和频散随流体参数变化的规律,借助时频分析方法,将理论结果应用到实际的油气检测中,结合衰减和频散特征更好地完成油气检测。针对以上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设计均匀的双相介质和单相介质模型,分别采用相同的激发和接收条件,通过弹性波方程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得到波场快照和单炮记录,分析双相介质中快纵波传播时的能量和频谱情况。第二,地震波的频散特征是由相速度随频率的变化体现的,地震波的衰减则是由地震波的逆品质因子来体现。从Biot方程出发,推导BISQ模型中快、慢纵波的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解析式,分析渗透率、粘滞系数、孔隙度和喷射流长度等流体参数在不同频率的情况下,对垂直波传播方向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影响规律。同时,针对目前较为流行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和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方法的优劣,通过合成信号从运算效率与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应用。最后,针对衰减属性和频散属性总结提出对实际地震信号提取的两种方法,结合前边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实际工区的应用。双相介质理论能很好地刻画地下介质含有流体时的情况,地震波在双相介质中传播时有明显的衰减和频散的现象。通过研究流体参数和频率对地震波衰减和频散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流体参数影响着地震波的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地震波相速度频散和随频率的衰减与地下地层的含流体信息密切相关。地震勘探频带内,中低孔、低渗油气储层具有较强的衰减、频散的特征,高孔、高渗油气储层衰减和频散小。地震波的衰减、频散特征可以作为识别含油、气和水储层的一个依据。通过对合成信号的试算,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时频谱,发现它们的分辨率是逐步递增的。利用效果最好的匹配追踪算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试算,发现其对实际地震信号的匹配效果令人满意,但运算效率较差,比其它变换多两个数量级。综合考虑计算效率和精度,选取S变换对实际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波的低频、高频能量和频散特征的提取,并进行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与钻井一致的结果,表明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可以作为油气存在的标志和检测油气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30)
曲鑫[8](2013)在《基于地震波频率属性的薄互层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薄互储层逐渐被石油开采行业所重视,怎样利用现有技术对薄互层进行有效的识别、追踪以及应用,是当前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薄互储层具有厚度薄、储层结构复杂、横向连续性差、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的频谱分析等方法识别难度很大,随着油气资源探测以及开采难度不断增大,需要对传统薄互层识别方法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技术手段。在常规薄互储层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加权积分能谱、高分辨率复数道分析技术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用于昌德东工区,以及松辽盆地东缘南部龙家堡煤田工区的二维地震数据资料。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主要有:1.地震波在薄互层油气藏中传播,由于油气藏顶底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地震波的波长,这使得我们在薄互层油气藏的反射波场中看到的并非是单一波形而是复合波形态,对复合波特征的研究是识别薄互储层地震资料的关键。本文通过不同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了地震波在薄互储层中传播的波形特征,深入探讨了薄互层厚度与反射波振幅之间的关系以及薄互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频率特性,并从频带宽度、子波相位、波谱形状等影响因素对复合波特征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描述。2.现阶段积分能谱作为一种薄互储层的识别方法已经得到认可,本文在前人对积分能谱关键性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地层条件为一维单层不同层厚、等间隔不同层厚薄互层以及不等间隔薄互层,通过将积分能谱与振幅频谱进行比较,总结了振幅谱幅值与积分能谱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将该现象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积分能谱在调谐厚度处的曲线变化规律。3.作者在常规的积分能谱算法和应用基础之上,对加权积分能谱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剖面的处理,通过其与积分能谱相比较,经过加权积分能谱处理过的地震资料,其权系数具有与之相对的物理意义,得到的结果能更准确的反映地层特征,即薄互层的调谐厚度处曲线变化规律更加明显,储层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4.复数道分析方法一直是薄层识别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可以对常规地震勘探进行研究,但是其精度并不满足对于薄互储层描述的研究要求。本文在复数道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对高分辨率复数道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提取出高分辨率叁瞬参数(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剖面的处理,分辨率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辅以加权积分能谱算法,在实际地震资料中验证了两种方法联合识别薄互储层的应用效果,令识别效果更加精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赵毅[9](2012)在《井间地震波场偏振属性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井间地震探测是在井中激发,井中叁分量接收地震多波场信息的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方法,因为多分量记录地震波场,故比较单分量而言,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弹性波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其中井下接收叁分量地震波场的偏振特性,可为井间地震的波场分离、成像处理以及井间地层的裂缝预测等提供依据。论文在叁分量地震波场偏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井间地震数据的偏振特征以及应用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主要有:(1)分析推导了井间叁分量地震数据偏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时变和时不变偏振分析方法;(2)分别运用能量准则解析方法和协方差矩阵方法进行偏振分析,提取了相关偏振参数进行波场分离与合成、偏振滤波与裂缝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编程实现了几种时变和时不变偏振属性的提取方法,通过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对比,验证了各个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总体分析认为,常规时不变的叁分量偏振分析方法,在井间叁分量数据的水平分量定向中效果较好,但由于地震波的偏振特性是时变的,所以应用在分离P波和SV波的实际处理中就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波场分离;而时变偏振分析则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波场分离及合成的效果。此外,理论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小断层和具有一定规模的裂缝发育带而言,偏振属性参数有较明确的异常变化。(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5-29)
魏文,王兴谋,李红梅,王树刚,王红[10](2012)在《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储层流体识别为目的,提出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首先从地震波衰减理论出发,通过改变地层品质因子表达式,推导了地震特征属性函数,利用振幅类、频率类及衰减属性重构新的地震属性;然后设计粘弹性介质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属性函数重构的地震属性能较好地突出储层含流体变化特征,从而验证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识别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老河口油田北部老168井区河道砂岩储层油气识别,基于迭后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储层流体的展布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2年03期)
地震波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地震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多尺度吸收属性描述地震波在含气性良好的优质页岩中传播时产生的能量衰减异常现象,建立新的页岩气识别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到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识别中,获得了与实钻情况较吻合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波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利,申有义,杨晓东.利用地震波能量属性预测矿井瓦斯富集区[J].中国煤炭地质.2017
[2].徐天吉,曹伦,程冰洁,闫丽丽,唐建明.基于地震波多尺度吸收属性的页岩气识别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6
[3].萧惠中.地震波多属性参数提取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
[4].杨振,杨建强.石油勘探中地震波的分数维属性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
[5].王维萍.基于衰减属性的地震波正演模拟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6].孙万元,张会星,孙杨.地震波衰减和频散属性的提取及其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孙万元.双相介质中地震波衰减和频散属性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
[8].曲鑫.基于地震波频率属性的薄互层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
[9].赵毅.井间地震波场偏振属性分析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2
[10].魏文,王兴谋,李红梅,王树刚,王红.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J].石油物探.2012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