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龄体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重,庄河,如皋,成分,方式,赖氨酸,蛋鸡。
周龄体重论文文献综述
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1](2019)在《鸡18周龄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鸡产蛋初期体重的内在遗传变化规律,确定控制产蛋初期体重的主基因对数,本研究以东乡绿壳蛋鸡(P_1)和单冠白莱航鸡(P_2)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_1、P_2)、子一代(F_1)和子二代(F_2)产蛋初期18周龄体重,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鸡18周龄体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鸡18周龄体重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即为24个模型中的E-1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25,多基因遗传力为0。综上,主基因对鸡18周龄体重调控作用远大于多基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白皓,王统苗,刘本帅,仲黎,张莘[2](2019)在《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不同周龄体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叁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叁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着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着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8期)
李光奇,石凤英,李花妮,韩文朋,赵丽红[3](2019)在《蛋鸡10周龄体重对产蛋期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褐壳纯系蛋鸡10周龄体重与产蛋期产蛋、体重和蛋重的关系,为蛋鸡育雏育成期体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10周龄末的鸡群平均体重,将鸡群分为:低于"90%的平均体重"范围,介于平均体重90%%~100%、100%~110%、110%~120%以及高于"120%的平均体重"范围共计5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饲养,分析各组鸡群开产日龄、开产至56周龄的体重、蛋重变化以及产蛋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10周龄鸡体重越大,则产蛋期体重和蛋重呈增大趋势,开产日龄越早,产蛋数越多。综合不同10周龄体重组母鸡产蛋期体重、蛋重和产蛋数性状可知,10周龄体重在平均体重90%~120%之间的鸡只具有适宜的开产日龄和较高的开产集中度,产蛋数多,产蛋期各周龄蛋重和体重符合育种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08期)
王胜男,罗利娟,陈毅,苏欠欠,彭峰林[4](2018)在《运动和食物成分对3周龄雄性小鼠体重调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和食物成分对体重调节的影响。方法:将72只3周龄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成3大组(n=24),分别饲喂高蛋白、普通和高淀粉食物,每种食物组内再分为非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12只。运动组每周进行6天跑台训练(15 m/min,60 min)。所有小鼠每隔2天称量体重,实验进行7周后,测定末次体重,断颈取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葡萄糖、甘油叁酯、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解剖称重肾周、肠系膜及性腺周脂肪鲜重。结果:不同食物成分运动组的体重和体脂鲜重均显着低于非运动组(P<0.001),其中运动导致高淀粉组下降幅度最大(20%),且在训练第3天时不同成分食物运动组和非运动组体重就均已出现显着差异(P<0.001),并一直持续到训练结束;在非运动状态下食物成分对血糖和甘油叁酯均无显着影响,且血糖和甘油叁酯显着正相关,但在运动状态下食物成分对血糖和甘油叁酯均有显着影响且血糖和甘油叁酯不相关,食物成分对尿素氮、肌酐以及二者比值在运动和非运动状态下均有显着影响(P<0.01)。结论:运动能抑制3周龄雄性小鼠体重和身体主要脂肪的快速增长,食物成分会改变血清中代谢物,但运动能改善由食物引起的代谢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殷若新,邵磊,迟玉华,李成波[5](2018)在《笼养肉种鸡1~10周龄的体重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种鸡生长速度较快,采食量大,脂肪沉积能力强,但为了保证肉种鸡的繁殖性能,在肉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不能任其自由采食,必须实行限饲,其目的是控制种鸡体重,满足鸡群生长发育需求,维持较高的均匀度,同时使鸡群腹部脂肪维持在较低水平,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肉种鸡除了进行后代的生产外,还担负育种选育任务,故在生产过程中,既要保持鸡群正常的发育,又要满足育种选育的要求。1肉鸡的发育特点(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毕雪,苏玉虹,田玉民,王立权,丛玲[6](2015)在《庄河大骨鸡20周龄体重与早期体重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测定了8、14和20周龄庄河大骨鸡公、母鸡体重,分析了各周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庄河大骨鸡个体体重的差异较大,公、母鸡14周龄体重与8周龄体重极显着正相关(P<0.01),20周龄体重与8周龄和14周龄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加强前期饲养,尽最大努力提高前期体重,对上市体重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以在育种上进行早期选择,加快育种进程。(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4期)
郭军,王克华,曲亮,胡玉萍,沈曼曼[7](2015)在《应用贝叶斯算法评估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母体遗传、显性遗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评估亲本印记及显性遗传效应对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表型方差的影响。收集2009~2011年如皋黄鸡生产记录,包括3 890只鸡的产蛋高峰期体重记录,以贝叶斯算法分析表型方差组分。应用动物模型时考虑加性遗传、母体遗传以及显性遗传效应,对不同日龄体重进行标准化,以DIC值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性状遗传模型应考虑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如皋黄鸡40周龄遗传力为0.45,母体遗传效应可解释6%表型方差;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基本不受显性遗传效应影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40周龄体重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可以利用母体遗传效应估计育种值进行专门化选育。(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吴胜利,刘毅,吴华莉,龚绍明,姜涛[8](2014)在《8周龄罗曼鹅体重与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罗曼鹅的种质资源,研究其体重与体尺性状内在关联性,试验测定了8周龄罗曼鹅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了体重与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公鹅的体重与半潜水长、胸围、背宽极显着相关(P<0.01),与颈长、胸宽、胫长显着相关(P<0.05);母鹅的体重与背宽呈显着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呈极显着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公鹅4个主成分为体重、胫围、胸深和颈围;母鹅3个主成分为体重、颈围和背宽。罗曼鹅体重与大部分体尺性状具有显着相关关系,因此主成分分析指标对罗曼鹅选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4年08期)
朱振鹏,孙晓先,宋政,顾志良,龚道清[9](2013)在《饲粮中不同生鲜菊苣比例对4~6周龄肉鹅体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添加不同生鲜菊苣比例对苏牧1号白鹅体重的影响,试验将4~6周龄苏牧1号白鹅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1~4组设置不同精饲料和菊苣比,精饲料和菊苣的比例第1组为14,第2组为23,第3组为32,第4组为41,第5组为全精料(对照组)。结果表明,4周龄末1~5组差异不显着(P>0.05);5周龄末第1组与第2、4、5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6周龄末第1组与第4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对于4~6周龄鹅的平均日增重,1~5试验组均表现差异不显着(P>0.05),但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均发现第4组的增重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4~6周龄苏牧1号白鹅,精饲料与菊苣比例为41时,鹅体增重最大。(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3年07期)
王信喜,王志跃,杨海明,曹玉娟,朱晓春[10](2012)在《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5~10周龄扬州鹅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5~10周龄扬州鹅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4二因子试验设计,3个能量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83 MJ/kg+15%(低)、11.29 M J/kg+16%(中)、11.75 M J/kg+17%(高),其蛋能比均约为14 g/M J;4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和1.10%。首先配制低、中、高能量蛋白质水平的3种基础饲粮,通过在3种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得到12种试验饲粮。选取384只体重相近的5周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1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试验饲粮,持续至10周龄末。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扬州鹅6、8、10周龄的体重无显着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影响扬州鹅6、8、10周龄的体重,表现为0.65%赖氨酸组6、8周龄的体重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0.80%和1.10%赖氨酸组,10周龄的体重显着高于1.10%赖氨酸组(P<0.05);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6周龄的体重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对8、10周龄的体重无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2)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显着影响扬州鹅的腹脂率(P<0.05),表现为低能量蛋白质组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低于中、高能量蛋白质组,但对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着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着的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饲粮较低的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5~10周龄扬州鹅获得最佳体重和屠宰性能的需要,本试验认为5~10周龄扬州鹅获得最佳体重和屠宰性能时能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83 M J/kg、15%和0.65%。(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周龄体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叁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叁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着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着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龄体重论文参考文献
[1].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鸡18周龄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白皓,王统苗,刘本帅,仲黎,张莘.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不同周龄体重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9
[3].李光奇,石凤英,李花妮,韩文朋,赵丽红.蛋鸡10周龄体重对产蛋期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9
[4].王胜男,罗利娟,陈毅,苏欠欠,彭峰林.运动和食物成分对3周龄雄性小鼠体重调节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8
[5].殷若新,邵磊,迟玉华,李成波.笼养肉种鸡1~10周龄的体重管理[J].家禽科学.2018
[6].毕雪,苏玉虹,田玉民,王立权,丛玲.庄河大骨鸡20周龄体重与早期体重的相关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5
[7].郭军,王克华,曲亮,胡玉萍,沈曼曼.应用贝叶斯算法评估如皋黄鸡40周龄体重母体遗传、显性遗传效应[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8].吴胜利,刘毅,吴华莉,龚绍明,姜涛.8周龄罗曼鹅体重与体尺指标主成分分析[J].中国家禽.2014
[9].朱振鹏,孙晓先,宋政,顾志良,龚道清.饲粮中不同生鲜菊苣比例对4~6周龄肉鹅体重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3
[10].王信喜,王志跃,杨海明,曹玉娟,朱晓春.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5~10周龄扬州鹅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