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营养器官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器官,营养,绿区,白首,基因,球茎。
营养器官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臧顺,陈启武[1](2013)在《辣椒营养器官离体培养中体胚发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植物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进行辣椒植株性状改良,培育新品种,可以克服物种间基因交流障碍,并且性状改良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对辣椒离体培养中营养器官与合子胚外植体体胚发生途径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外植体种类、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添加物质、培养条件和预处理以及外源基因等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3年22期)
危兆安[2](2010)在《宽叶缬草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及离体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宽叶缬草生态习性的考察入手并对解剖结构及离体培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大青山区实地踏察显示:宽叶缬草多生于海拔800—1100米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的肥沃钙质土壤的山坡、林缘、沟边灌丛中,并结合宽叶缬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将其归类为阴性植物生态型。2、宽叶缬草基生叶呈莲座状,上部叶对生,2—9对羽状深裂。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叁部分组成,具有湿生阴叶的解剖特征。上下表皮均具无规则型气孔器,具表皮毛和腺鳞。叶肉的栅栏组织细胞普遍较大,胞间隙明显;海绵组织占叶肉横切面的1/2以上,细胞松驰,胞间隙空腔大。叶脉维管束外薄壁细胞和部分导管中有黄棕色橙皮苷结晶。叶柄具外韧维管束。3、宽叶缬草茎包括根状茎、茎基和地上基叁部分。根状茎横切面显示表皮无气孔器,皮层具裂生通气组织,有内皮层,中柱具六个外韧维管束,髓部发达,薄壁细胞内含大量淀粉体和造油体。茎基纵切面具明显节与节间,节位处的细胞呈狭长型,发育为石细胞呈带状分布;节间以多面体细胞为主,薄壁细胞内含大量白色体和造油体;髓部薄壁细胞以及木质部导管中有针簇状橙皮昔结晶。地上茎(花茎)圆柱状,多棱形,表皮有气孔器分布,皮层与中柱之间有一圈纤维层,中柱具外韧维管束,髓和髓腔发达。4、宽叶缬草初生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栓质化增厚;外皮层由二层细胞组成,细胞壁栓质化加厚,细胞内有大量油滴存在;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鞘由二层细胞整齐排列而成。根初生结构的中柱为六原型,并观察到根的次生生长。5、宽叶缬草根、根状茎和茎基的200目干粉显微鉴定结果显示:干粉中具大量的淀粉粒、白色体和部分造油体。淀粉粒为卵形单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和叁角形复粒淀粉粒;几个多面体等径石细胞多直接联接在一起,具明显向心层纹;薄壁细胞和部分导管中具针簇状黄棕色橙皮苷结晶。6、宽叶缬草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嫩叶和叶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为70%酒精浸泡30s后0.1%升汞浸泡6 min效果较好;叶片和叶柄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产生具香味的毛状根。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 0.5 mg/L,以叶为外植体诱导率较高,可达80%。愈伤组织在供试培养基中分化苗困难,最高分化率仅为25%;将分化出的绿色小苗从基部分割,并移入MS+NAA 0.5mg/L培养基诱导不定根。已成功培养出试管植株并移栽成活。(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9-30)
赵智燕,潘俊松,何亚丽,王琛,闫军辉[3](2009)在《两个高羊茅无性系的营养器官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个高羊茅无性系上农矮生高羊茅(SACD)和98-19的幼穗、叶尖、幼茎和幼节等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探索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的最佳浓度,以建立高羊茅无性系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幼穗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好的营养器官外植体,出愈率最高达94%,而幼叶尖、幼茎、幼节则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浓度2,4-D诱导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存在显着差异,最佳诱导浓度范围为7~9 mg/L,出愈率可以达83%~94%;2个无性系愈伤诱导率间有显着差异,但与2,4-D浓度之间的互作不显着;继代培养基以MS加入2,4-D 4 mg/L的处理方案最好,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和绿色芽点诱导率最高,分别达到98%和78%,所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在MS+2,4-D2 mg/L+6-苄氨基嘌呤(6-BA)1 mg/L分化培养基中的绿苗分化率较高,为57%;生根培养基采用1/2 MS+α-萘乙酸(NAA)0.5 mg/L,生根率达100%。(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启香,方炎明[4](2005)在《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营养器官和原球茎的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皮石斛的茎尖为外植体,诱导产生原球茎,进一步培养形成幼苗.结果表明:原球茎诱导以1/2 M S+6-BA 0.3 m g.L-1+KT 0.1 m g.L-1+LH 1.0 g.L-1为最优,而生根培养以M S+NAA 0.05 m g.L-1+KT0.1 m g.L-1+叶酸2.0 m g.L-1+L a稀土10 m g.L-1为佳.对铁皮石斛试管苗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表明,根由复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皮层发达,初生木质部五原型,中央具髓;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维管束构成;叶为等面叶,在上下表皮处分布有厚壁组织;原球茎是由顶端分生组织后面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胚性细胞经球状胚发育而来.(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杜文亮[5](2005)在《白首乌营养器官的发育解剖及组织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中药白首乌的主要源植物是萝藦科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的干燥块根,含有C_(21)甾体酯甙类、磷脂类、苯乙酮甙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缺氧、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本文研究了白首乌(即主要源植物耳叶牛皮消,下同)营养器官的发育解剖过程;进行了白首乌茎段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对白首乌器官发生途径进行初步探索并研究了根段不定芽发生过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如下:观察了白首乌块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白首乌上一年的块根进行繁殖,分别从块根和不定芽的近基部发生不定根。不定根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和叁原型,其次生生长有两种方式:一类不定根次生木质部中主要是导管,而薄壁细胞较少,这类不定根担负吸收和固着作用;另一种类型的不定根,其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少量的导管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在次生木质部中被隔开的导管周围细胞脱分化形成副形成层,进而产生叁生木质部和叁生韧皮部,这种生长为异常次生生长,从而使不定根膨大,形成块根。茎横切面为椭圆形;老茎靠表皮细胞由一圈不连续的乳汁管组成,维管束具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排成一圈。背腹型叶,栅栏组织由一层圆柱状细胞构成,海绵组织疏松,叶柄具3束维管束。茎和叶的维管束都为双韧维管束。以带侧芽白首乌茎段为外植体,对白首乌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白首乌茎段以0.1%HgCl_2灭菌10min为宜。初代培养基为1/2MS+0.5mg·L~(-~1)BA+0.05mg·L~(-1)NAA。腋芽再生芽在MS+0.2mg·L~(-1)BA+0.05mg·L~(-1)NAA培养基上较适宜于增殖。加入0.1mg·L~(-1)PP_(333)促进增殖。黄化苗腋芽转入MS+3/2倍Fe+BA0.2mg·L~(-1)+0.05mg·L~(-1)NAA的培养基利于转绿。将增殖和壮苗后的无菌苗转入1/2MS培养基中适宜生根,其中1/2MS+0.2mg·L~(-1)IBA培养基生根效果好。移栽成活率达100%。进行白首乌愈伤组织培养时,以叶片的愈伤组织质地为好,光照条件下适宜的培养基为0.5mg·L~(-1)2,4-D+0.5mg·L~(-1)BA,MS+0.5mg·L~(-1)BA培养基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白首乌无菌苗培养在MS+10%蔗糖+0.1mg·L~(-1)IBA培养基上,150d后获得膨大根段。90d的膨大根段不能诱导不定芽;而培养150d形成的膨大根段能够诱导不定芽,MS+0.5mg·L~(-1)BA为其适宜诱导条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根段上的不定芽起源于维管形成层,为直接发生。(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07-01)
伍碧华[6](2003)在《小麦离体培养的营养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普通小麦基因型的离体培养进行了器官发育研究,探讨了小麦细胞、组织、器官发育与分化的特异性,为小麦离体培养的优异TCR(Tissue Culture Response)基因型的性状相关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获得了对小麦幼胚培养中器官发生途径的量性认识。同时,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特异形态的小麦花器官发育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小麦成熟胚、幼穗和幼胚叁种外植体的离体培养中,以幼胚外植体的培养效率最佳,而幼穗和成熟胚的效率相当。主要表现为:①幼穗切段及其愈伤组织易于老化、褐化等不良反应。②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多数材料污染率高达50%,且其愈伤组织易衰为灰暗的糊烂状,质地差。③幼胚在具有与成熟胚相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情况下,尤其具有优异的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平均达到13.86%,而成熟胚和幼穗则分别低至1.33%和0.00%。④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和再分化培养中具有优异的芽或苗营养器官发育能力,其平均芽化率分别为38.73%和55.31%,而成熟胚仅为2.11%和0.85%,幼穗则低至2.13和0.00%。同时,其愈伤组织具有特异的花器官发育能力,其花器官呈裸露的、具有白色羽毛状柱头而缺乏雄蕊、外稃、内稃和颖片的单性雌花。高频率分化花芽的材料与中国春双端体杂交,能产生形态更为丰富多样的花器官变异体。其特异形态的花器官与金鱼草和拟南芥中的花器官发育同源异型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在小麦幼胚培养中属首次发现。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离体培养中的效应因外植体类型而异。在成热胚培养中,2,4-D浓度的高低以及KT的有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明显影响,但是相对低浓度(1.0mg/l)的2,4-D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发育形成叶状体绿区。激动素KT不仅对幼胚愈伤组织鲜重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具有明显正效应,而且具有显着增强其愈伤组织器官建成能力的后效应。同时,器官建成培养基中附加6一BA有利于愈伤组织发育形成具有根、芽两极结构的完整植株。但是,在幼穗培养中,附加KT和6一BA则导致脱分化速度减慢,外植体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等不良反应。 3.小麦离体培养效率受基因型的强烈影响,主要表现为基因型间小麦幼穗的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根芽器官分化率以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致褐反应等明显不同。同样,小麦幼胚培养的脱分化进程、愈伤组织鲜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以及愈伤组织的根、芽器官发生率在基因型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而且,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育种品系较推广品种存在更大变异。因此,可望从栽培小麦中筛选到具有优异组织培养力(TCR)的遗传种质供小麦遗传操作使用。 4.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幼胚长度与其组织培养力(TCR)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幼胚长度与幼胚早熟萌发率及愈伤组织鲜重极显着正相关,与愈伤组织启动期及继代培养和再分化培养中的根、芽营养器官化性状之间显着负相关(尸<0.05或者0.01)。但是,与继代和再分化培养中的花器官发生率之间均没有明显关系(尸>0.05)。 5.小麦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形成期、愈伤组织总诱导率及愈伤组织产量与再分化培养和继代培养中的根芽器官和花器官建成之间均无相关性(尸>0.05)。但是,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转移再分化培养和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根芽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尸<0.05或者0.01)。表明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具有早期预测作用,这对节省大规模地考察分析小麦幼胚TCR的时间和减少人、财、物力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6.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再分化培养之间,以及各培养阶段内的根芽发生率及其芽数和芽长等器官建成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尸<0.05或者0.01),继代培养的各根芽器官化性状与再分化培官再生途径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且与金鱼草中出现的 "胚胎花”(EMBRYONIC FLOWER,即缩写为EMF)现象很相似。这种花器官发育的愈伤组织分生细胞与整体植物进行花芽分化的茎尖分生组织细胞似乎具有同样的特性与功能。 9.通过形态学的方法,从外部形态上直观地观察到了散落下来的单个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表面的胚状体直接萌发成具有根、芽两极器官的完整小苗的现象,而且发现即使在发生不定芽再生的同一块愈伤组织上,仍然存在着胚状体萌发成完整植株的情况,这无疑为小麦幼胚培养中通过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建成根、芽营养器官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10.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到许多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具有典型合子胚胎形态的体细胞胚胎,以及成熟体细胞胚胎的萌发与萌发后形成完整植株的组织学结构,从而为根芽器官建成的性状相关分析和量性分析结果提供了有力佐证,其相互印证充分说明了小麦幼胚培养中的营养器官是通过以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并伴随器官再生途径的双重器官建成途径而形成的。尤其是其次生体细胞胚胎的发育和丛生体细胞胚胎的发育,有利于体细胞胚胎的无性克隆,这对优化小麦遗传?(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营养器官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宽叶缬草生态习性的考察入手并对解剖结构及离体培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大青山区实地踏察显示:宽叶缬草多生于海拔800—1100米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的肥沃钙质土壤的山坡、林缘、沟边灌丛中,并结合宽叶缬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将其归类为阴性植物生态型。2、宽叶缬草基生叶呈莲座状,上部叶对生,2—9对羽状深裂。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叁部分组成,具有湿生阴叶的解剖特征。上下表皮均具无规则型气孔器,具表皮毛和腺鳞。叶肉的栅栏组织细胞普遍较大,胞间隙明显;海绵组织占叶肉横切面的1/2以上,细胞松驰,胞间隙空腔大。叶脉维管束外薄壁细胞和部分导管中有黄棕色橙皮苷结晶。叶柄具外韧维管束。3、宽叶缬草茎包括根状茎、茎基和地上基叁部分。根状茎横切面显示表皮无气孔器,皮层具裂生通气组织,有内皮层,中柱具六个外韧维管束,髓部发达,薄壁细胞内含大量淀粉体和造油体。茎基纵切面具明显节与节间,节位处的细胞呈狭长型,发育为石细胞呈带状分布;节间以多面体细胞为主,薄壁细胞内含大量白色体和造油体;髓部薄壁细胞以及木质部导管中有针簇状橙皮昔结晶。地上茎(花茎)圆柱状,多棱形,表皮有气孔器分布,皮层与中柱之间有一圈纤维层,中柱具外韧维管束,髓和髓腔发达。4、宽叶缬草初生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栓质化增厚;外皮层由二层细胞组成,细胞壁栓质化加厚,细胞内有大量油滴存在;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鞘由二层细胞整齐排列而成。根初生结构的中柱为六原型,并观察到根的次生生长。5、宽叶缬草根、根状茎和茎基的200目干粉显微鉴定结果显示:干粉中具大量的淀粉粒、白色体和部分造油体。淀粉粒为卵形单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和叁角形复粒淀粉粒;几个多面体等径石细胞多直接联接在一起,具明显向心层纹;薄壁细胞和部分导管中具针簇状黄棕色橙皮苷结晶。6、宽叶缬草离体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嫩叶和叶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为70%酒精浸泡30s后0.1%升汞浸泡6 min效果较好;叶片和叶柄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产生具香味的毛状根。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0 mg/L+6-BA 0.5 mg/L,以叶为外植体诱导率较高,可达80%。愈伤组织在供试培养基中分化苗困难,最高分化率仅为25%;将分化出的绿色小苗从基部分割,并移入MS+NAA 0.5mg/L培养基诱导不定根。已成功培养出试管植株并移栽成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营养器官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臧顺,陈启武.辣椒营养器官离体培养中体胚发生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3
[2].危兆安.宽叶缬草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及离体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3].赵智燕,潘俊松,何亚丽,王琛,闫军辉.两个高羊茅无性系的营养器官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草业学报.2009
[4].张启香,方炎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营养器官和原球茎的结构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5
[5].杜文亮.白首乌营养器官的发育解剖及组织培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6].伍碧华.小麦离体培养的营养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