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巴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西族,木牌,纳西,藏族,风仪,象形文字,文化。
东巴教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宏[1](2019)在《纳西族东巴教面偶制作材料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西族东巴教的面偶是一种在其仪式中应用广泛的宗教艺术,在东巴教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区都有东巴能捏制面偶应用于东巴教的仪式之中,而且,形成了各种的造型风格。面偶一般使用青稞炒面来制作,也运用各种的粮食来制作,这无疑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与纳西族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本文通过的东巴教面偶制作材料的变迁的研究,究其宗教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1期)
杨福泉[2](2018)在《东巴教的“派”或“教派”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学者曾提出东巴教的"派别"概念,本文认为东巴教没有如其他人为宗教那样的教派和派别,没有东巴自我认同的教派。学者们所说的东巴教的"派系",仅仅是根据其不同特点、民族支系、语言习俗、仪式和各种宗教行为的差异而做的一种分类,不能和基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理解、教规的差异等而形成的"教派"等同。东巴教还没有形成教派与它尚未形成系统的教义相关,但东巴教有不同区域和支系的差异和特点,对经典的解读也存在各地的差异,正在产生形成教派的一些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探究,可以探寻各民族民间信仰发展到人为宗教过程中逐渐产生教派的轨迹。(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和谞[3](2018)在《宗教文化中的文化认同——以纳西族东巴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算上原始宗教起源,宗教从产生之日起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上的宗教门类也不胜枚举。在大家所熟知的几大宗教被研究殆尽之际,我们将更多研究视野转向了那些原生、原始但较为小型的宗教上,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也是其中一部分,大多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为自己本民族原生宗教,但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文明的迅速崛起,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宗教不仅被世人遗忘,甚至被自己本民族年轻人渐渐忽视。如何化解现代与传统之间的隔阂,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1期)
木仕华[4](2017)在《纳西东巴教神路图中的33首大象源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西东巴教神路图中有一头33首大象,以其独特的造型备受瞩目。为了理清东巴教神路图中33首大象形象的历史源流,通过比较纳西东巴经典、佛教经典、印度教经典《摩诃婆罗多》中有关33首大象的神话故事及记载,梳理33首大象传入纳西东巴教中的历史传播轨迹和造型特点及变异因素,重建其形象发展与传播的脉络。研究证明,纳西神路图中33首大象的原型是来自印度教中因陀罗坐骑33首大象(Airāvata)。印度教的33首大象Airāvata在宗教艺术作品中为了避开33首的繁密造型,常省略为3首大象形象。33首大象这一经典图像在纳西神路图中的留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纳西东巴教艺术、神鬼谱系、教义教法诸层面深受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等缘起于南亚区域的宗教传统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黄亚平[5](2016)在《东巴教祭风仪式中的木牌画、象形文字和经文诵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祭风仪式是东巴教诸多祭祀仪式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在祭风仪式中使用的木牌画、象形文字经文及其诵读经书在仪式情景中的功能地位各不相同,具有相互补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西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孔德超[6](2016)在《秦简《日书》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驱鬼术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书》是出土秦简的重要内容。于1975年首次发现的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保留了名目繁复的驱鬼术材料,是研究先秦民风、民俗的珍贵材料。而纳西族东巴文作为活着的象形文字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东巴文为载体的东巴经书中也存在着内容丰富的原始驱鬼术材料。从驱鬼的行为表现形式、用物、原因和施事人四方面对出土秦简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驱鬼术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时空背景下人们精神世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更可管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以及世殊时异条件下民俗的传延性和继承下的创新发展意识。(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5期)
木仕华[7](2016)在《藏族苯教神祇与纳西东巴教神祇关系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苯教之间性质关系的界定,究竟是同源关系,抑或接触影响关系,目前众说纷纭,需要基于扎实可信的系统比较研究。本文从两种宗教的神祇入手,对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苯教中四类神祇的名称、职能等作了比较研究,试图对象雄文明及苯教与纳西族东巴教间的关系作若干全新分析,进而为探寻并重建象雄文明在喜马拉雅-藏彝走廊区域诸族群中的传播历史轨迹提供可靠的证据。(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黄诚[8](2016)在《滇西北地区纳西族东巴教绘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丽江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史料。东巴画包括竹笔画、纸牌画、木牌画和卷轴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宗教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绘画种类,是滇西北东巴教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黄诚[9](2016)在《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与东巴教《神路图》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胜温画梵像》作为国内佛教绘画艺术的瑰宝,是研究滇西北地区白族大理国不可多得的史料。原作画卷珍藏于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曾引起了以台湾李霖灿先生为代表的两岸学者的重点研究,对深入探索云南大理国本土民族宗教文化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路图》是东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作为纳西族本土宗教艺术中极具特色的绘画珍品,不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还包含了本土原始宗教独特的风格,是纳西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朱佩[10](2016)在《略论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巴教作为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宗教,对纳西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纳西族文学作为纳西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东巴教思想的烙印,与东巴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拟从书写载体、思想内涵以及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简略谈谈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05期)
东巴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些学者曾提出东巴教的"派别"概念,本文认为东巴教没有如其他人为宗教那样的教派和派别,没有东巴自我认同的教派。学者们所说的东巴教的"派系",仅仅是根据其不同特点、民族支系、语言习俗、仪式和各种宗教行为的差异而做的一种分类,不能和基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理解、教规的差异等而形成的"教派"等同。东巴教还没有形成教派与它尚未形成系统的教义相关,但东巴教有不同区域和支系的差异和特点,对经典的解读也存在各地的差异,正在产生形成教派的一些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探究,可以探寻各民族民间信仰发展到人为宗教过程中逐渐产生教派的轨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巴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宏.纳西族东巴教面偶制作材料的变迁[J].流行色.2019
[2].杨福泉.东巴教的“派”或“教派”刍论[J].宗教学研究.2018
[3].和谞.宗教文化中的文化认同——以纳西族东巴教为例[J].戏剧之家.2018
[4].木仕华.纳西东巴教神路图中的33首大象源流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黄亚平.东巴教祭风仪式中的木牌画、象形文字和经文诵读[J].华西语文学刊.2016
[6].孔德超.秦简《日书》和纳西族东巴教中的驱鬼术比较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6
[7].木仕华.藏族苯教神祇与纳西东巴教神祇关系论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黄诚.滇西北地区纳西族东巴教绘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黄诚.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与东巴教《神路图》比较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朱佩.略论东巴教对纳西族文学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