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动力学,晶格,偶极矩,电磁学,电解质,透镜,光子。
电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霞,白乘源,王振华[1](2019)在《核类本科专业“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力学是南华大学核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基础课程.在"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依托学院核科学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尝试.通过强化基本物理概念与物理模型的教学,同时融合电磁场理论在核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完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任晓飞,魏长智,刘飞飞,魏守水[2](2019)在《介电润湿驱动的变焦液体透镜电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进对液体微透镜变焦的动力学特征的理解,将晶格玻尔兹曼方法与电动力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晶格玻尔兹曼-电动力(LB-ED)方法研究介电润湿(EWOD)驱动的变焦液体微透镜原理.采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以研究透镜的变焦过程,引入新的分布函数求解电场分布以计算驱动透镜变焦的电场力.首先数值分析了EWOD效应,并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然后研究了电压对EWOD驱动的变焦液体透镜焦距的影响;分析了透镜变焦的动态过程;最后讨论了绝缘液体黏度对透镜响应时间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仅低电压下接触角变化与Lippmann-Young方程吻合良好,且高电压时出现接触角饱和现象,与实验结果一致,数值方法正确;根据数值计算和理论推导,建立了电压与焦距的关系;施加电压的初始时刻,电场力引起接触角突变,透镜需要延迟时间响应接触角的变化;发现绝缘液体黏度过小,系统处于振荡状态,黏度过大,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合适的液体黏度可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静,唐青枫,张灵杰,陆春海[3](2019)在《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方法后,阐述了电动力学修复的原理。总结了添加不同电解质对修复效率的影响,希望能为今后污染底泥的重金属电动力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李钊[4](2019)在《关于《电动力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力学是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之一,它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特性、运动定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对电动力学这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僵化。本文提出了电动力学过程考核的重要,探索了过程考核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9期)
赵海军,李洋阳,张振海[5](2019)在《电动力学典型例题拓展:接地导体球置于均匀外电场中》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力学教学中经常利用例题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但是多数的教科书中使用例题的目的也只是用它来具体表现每堂课所讲的知识点,并没有充分发掘和扩展该例题,使它可以将一系列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本研究中,接地导体球置于均匀外电场中这一电动力学典型例题被拓展讨论;电场、电势、感应电荷分布和感应电荷偶极矩这4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文中给出,对这一物理系教师所熟知的例题的挖掘和扩展,显示了利用同一模型对多个知识点举例是可行的,对电动力学教学也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雪,王文涛,龙玉梅,郑泰玉[6](2019)在《电动力学观点下的高中物理电磁学典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物理学科本体知识又是影响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物理学科本体知识的水平决定着教师的物理观念,从而影响着教师物理教学行为的选择和调控。因此,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高观点下(即大学电动力学角度)审视中学物理的内容,加强挖掘中学物理问题背后隐藏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形成全面、扎实、灵活的学科知识结构。本文将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浅谈如何在电动力学观点下对高中物理电磁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李磊[7](2019)在《浅析电动力学教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力学作为现代物理课程重要一部分,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高素养全面性人才而设立的物理学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特色化,因此现代电动力学教学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迭优化。本文就当下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课程创新优化以及改革设想。(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7期)
徐勇根,王时建[8](2019)在《新《国标》下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电动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大纲及内容等方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建议,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8期)
郭芳侠,刘琦,李贵安,王晅[9](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电动力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电动力学"课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综合素质、科学态度、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深度学习四个量表,利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翻转课堂对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显着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但对科学态度的影响较小;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总体属于深度学习,但还有提升空间;科学态度、综合素质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正相关,科学态度高分组在综合素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上显着高于中低分组。(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段雪珂,古英,龚旗煌[10](2019)在《微纳尺度腔量子电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腔量子电动力学是在单量子层次上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在光和原子的强弱耦合、量子相干以及量子信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局域场增强效应,微纳光子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光和量子体系的耦合强度,给传统腔量子电动力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文章综述了微纳尺度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重要进展以及可能的应用,特别是在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复合体系中的量子光学效应。这些研究工作不但丰富了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内容,还将为芯片上量子信息过程及其可扩展量子网络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9年06期)
电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增进对液体微透镜变焦的动力学特征的理解,将晶格玻尔兹曼方法与电动力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晶格玻尔兹曼-电动力(LB-ED)方法研究介电润湿(EWOD)驱动的变焦液体微透镜原理.采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以研究透镜的变焦过程,引入新的分布函数求解电场分布以计算驱动透镜变焦的电场力.首先数值分析了EWOD效应,并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然后研究了电压对EWOD驱动的变焦液体透镜焦距的影响;分析了透镜变焦的动态过程;最后讨论了绝缘液体黏度对透镜响应时间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仅低电压下接触角变化与Lippmann-Young方程吻合良好,且高电压时出现接触角饱和现象,与实验结果一致,数值方法正确;根据数值计算和理论推导,建立了电压与焦距的关系;施加电压的初始时刻,电场力引起接触角突变,透镜需要延迟时间响应接触角的变化;发现绝缘液体黏度过小,系统处于振荡状态,黏度过大,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合适的液体黏度可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霞,白乘源,王振华.核类本科专业“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初探[J].物理通报.2019
[2].任晓飞,魏长智,刘飞飞,魏守水.介电润湿驱动的变焦液体透镜电动力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李静,唐青枫,张灵杰,陆春海.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9
[4].李钊.关于《电动力学》课程考核改革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
[5].赵海军,李洋阳,张振海.电动力学典型例题拓展:接地导体球置于均匀外电场中[J].物理与工程.2019
[6].张雪,王文涛,龙玉梅,郑泰玉.电动力学观点下的高中物理电磁学典型问题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9
[7].李磊.浅析电动力学教程[J].家庭生活指南.2019
[8].徐勇根,王时建.新《国标》下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
[9].郭芳侠,刘琦,李贵安,王晅.基于核心素养的“电动力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9
[10].段雪珂,古英,龚旗煌.微纳尺度腔量子电动力学[J].物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