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党的政治思想理论是不断发展、前进和充实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纵观中国现当代历史,从党和政府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到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反映了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政治思想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反映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
一、为人民服务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1944年,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搞五湖四海,和全国大多数人民一起奋斗;要死得其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管是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不要忘记。不久,他又提出,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党的七大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报告,并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以后历次党代表大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
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性质决定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着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的力量就在于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以此教育和武装全党。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二、三个有利于就是从人民的角度提出的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这个判断的标准被称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将理论上的实践标准具体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之中,用实践的结果,即是否发展了生产力,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基本目的,把“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标准。党中央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是完全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立场上,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前提的。因此说,选择和确立并坚持三个有利于是实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
三、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价值目标一致的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调研时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能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月,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进一步将这一论断归纳为“三个代表”,指出我们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月,江泽民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再次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章修正案“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认为,这样表述党的性质,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理论来分析,两者在价值目标上一致的。
第一,两者都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方面出发。“三个有利于”中,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即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当中,把“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放在首位,这在理论上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想一样,也是以唯物历史观和辩正观的基本理论作为前提的。
第二,两者都从国家的长远和大局发展出发。“三个有利于”中,“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三个代表”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一个作为判断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标准,一个作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党的发展方向的要求。两者都是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党的长远建出发的。作为掌握了先进文化的执政党当然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两者可以说是一致的。
第三,两者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为目的。“三个有利于”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终价值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当中,把“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作为最高要求,这也是从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出发,对共产党人提出的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必须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因而也就成为新时期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保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也就是,我们工作是否有成效衡量的标准在于“三个有利于”。而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因此就离不开党建工作。“三个代表”是改革攻坚阶段的指导纲领。由此可见,“三个代表”是“三个有利于”的政治保证,“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政治体现。
四、科学发展观实践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第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第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的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治党的理论的结晶。从理论的逐个分析,反映了我党政治理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集中体现了党为富民强国的政治理论,也体现了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政治理论在不断地发展、深化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