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植株论文_Shafaqat,Ali,Muhammad,Rizwan,Abdul,Waqas,李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植株,高效,基因,氮素,冬小麦,肥力。

小麦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Shafaqat,Ali,Muhammad,Rizwan,Abdul,Waqas,李双[1](2019)在《黄腐酸减轻制革废水灌溉引起的铬污染对小麦植株形态、光合作用和氧化性能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基斯坦因水资源短缺,农民一直使用制革废水进行灌溉,制革废水含有的大量铬(Cr)及其他污染物对植物生长造成了影响。本文研究了制革废水对小麦植株的影响以及黄腐酸(FA)在减轻Cr毒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制革废水灌溉减缓了植物生长、降低了生物量和光合色素积累;制革废水灌溉诱发了小麦抗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反(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9年05期)

薛良震[2](2019)在《滴灌水氮调控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灌水、施肥处理的滴灌小麦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曲线变化。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表现为中水灌溉>高水灌溉>低水灌溉;在相同灌溉量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表现为N3>N2>N1>N0。综合看来,本试验条件下,中水高氮处理是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量的最佳方案。(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杨磊,夏炎,韩自强,王军,宋贺[3](2019)在《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生物炭(CN+C)、传统施肥+硝化抑制剂(CN+D)、传统施肥+叶面肥(CN+P)、不施氮肥(CK)和传统施肥(CN)5个处理,分析各氮素调控措施与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代谢物质含量、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麦体内铵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叶面喷肥能提高小麦灌浆期铵态氮含量和NR活性;各氮素调控措施能提高小麦灌浆期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小麦的氮素转运速率和氮代谢水平,显着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施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和叶面肥相比传统施肥分别增产568.3、520.0和663.3 kg·hm~(-2)。(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4](2019)在《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为获得具有磷高效利用特性的转基因小麦植株,以郑麦7698等6个小麦品种(系)为受体,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对OsPHR2基因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其阳性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分析,并对高、低肥处理条件下转基因T_1植株的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PCR检测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0阳性植株有180株;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OsPHR2基因T_116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OsPHR2基因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高、低肥处理结果表明,低肥条件下OsPHR2基因可显着提高小麦的单株产量,但高肥条件下增产不显着,转OsPHR2基因郑麦1342、郑麦7698的单株产量在低肥条件下均较野生型对照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11.06%、9.27%,主要得益于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瑞,杨兵兵,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5](2019)在《晚播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0.48%~85.51%);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4.35%~86.86%);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主要来源于肥料氮(52.88%~82.12%)。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显着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来源于土壤氮的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和籽粒来源于土壤氮及肥料氮的积累量。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55.52%~79.78%,氮素积累转移的贡献率为38.91%~77.99%。适期播种处理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23.47 mg/株、75.23%和71.46%,而晚播显着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19.87 mg/株、59.74%和50.31%)。各处理小麦氮肥生产效率为25.25~44.27 kg/kg,氮素利用效率为15.75%~41.43%,氮素收获指数为0.730~0.844。同一因素下不同水平比较表明:晚播显着降低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但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在相同品种和氮水平处理下,晚播较适期播种籽粒产量降低。【结论】弱筋小麦晚播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应尽量保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期。(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田欣,孙敏,高志强,张娟,林文[6](2019)在《播期播量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消耗和植株氮素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旱地小麦等雨播种的生产现状,明确播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机制,于2015—2017年在山西闻喜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早播(9月20日,EB)、晚播(10月10日,LB)两个播期为主区,以低密度(67.5 kg·hm~(-2),LD)、中密度(90 kg·hm~(-2),MD)、高密度(112.5 kg·hm~(-2),HD)3个播量为副区,研究播期播量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消耗和植株氮素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较晚播生育期土壤总耗水量增加11~22 mm;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生育期土壤总耗水量增加2~20 mm,且早播条件下,花前土壤耗水量增加,晚播条件下,花后土壤耗水量显着增加.早播较晚播在低、中密度条件下花前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增加,高密度条件下降低.早播条件下,花前氮素运转量,茎秆+叶鞘、穗轴+颖壳花前氮素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花后氮素积累量均以低密度条件下最高;晚播条件下,花前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随播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早播较晚播产量显着提高163~996 kg·hm~(-2),提高幅度达5%~2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达2%~21%,氮素吸收效率提高幅度达3%~36%,氮素收获指数提高幅度最高达11%.早播条件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以低密度条件下最高;晚播条件下以高密度条件下最高.此外,花前氮素运转量与花前100~200 cm土壤耗水量显着相关,尤其是茎秆+叶鞘、穗轴+颖壳;花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花后100~300 cm土壤耗水量呈显着相关.总之,旱地小麦9月20日配套播量67.5 kg·hm~(-2)、10月10日配套播量112.5 kg·hm~(-2)有利于增产增效.(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7](2019)在《基于冠层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基于可见光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通过叁年田间试验,测定自拔节期以后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冠层透射光谱和植株含水量,确立了透射光谱微分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小麦冠层原始透光率相比,一阶微分光谱能够很好地减轻生育时期的影响。将不同生育时期数据综合,不同波段的透射率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均较差,而微分光谱在439、735、823及950 nm处与植株含水量相关性较好(|r|> 0.57),以735 nm处相关性最高。基于蓝光、黄光和红光波段筛选了21个光谱特征参数,其中红边振幅(Dr)、红蓝振幅归一化指数(Dr-Db)/(Dr+Db)、红边面积(SDr)、右峰面积(RSDR)、双峰面积比(RIDA)及双峰面积归一化指数(NDDA)6个光谱特征参数与植株含水量间相关性较好(r>0.70)。在以上优选的光谱参数中,红边双峰面积比值(RIDA)及归一化指数(NDDA)与植株含水量的回归关系表现最好,拟合精度r~2大于0.69,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4.87,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实时精确估测小麦植株含水量。这表明利用冠层透射微分光谱可对小麦植株含水量进行精确监测,对指导作物精确灌溉管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婷,肖进,牛影,刘佳,徐涛[8](2019)在《小麦驯化基因Q调控植株发育的分子网络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Q是小麦重要的驯化基因之一,影响株高、穗型、脱粒性等重要农艺性状。Q编码一个AP2转录因子,受miR172调控,从q驯化为Q是由于AP2在miR172调控位点发生一个同义点突变,导致miR172剪切效率下降,Q表达水平提高。Q定位于5A染色体,也记为5AQ,其部分同源基因分别记为5Bq和5Dq,其中5Bq为假基因。本实验室前期利用EMS诱变普通小麦,获得一个矮秆密穗突变体NAUH164,图位克隆发现5Dq在miR172调控区域也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类似Q的驯化过程,最终导致其表达水平也显着提高。将中国春及其5AQ、5Bq和5Dq缺失系与NAUH164杂交,在后代中筛选不同Q/q/q'杂交组合,通过对株高、穗长、穗宽等农艺性状考察以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表明5AQ和5Dq'具有积加效应。为了揭示Q基因调控小麦植株生长和穗部发育的分子机理,自小麦拔节期,选取五个时间点,分析和比较苏麦3号与NAUH164穗部以及Q/q/q'的基因表达谱特征,初步鉴定了2个Q/q调控的基因,并解析了Q调控的分子网络。将利用Chip-seq、转基因功能互补及生理生化等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马文军,沈金池,王静,贺贵龙,马晶[9](2019)在《改性凹凸棒土添加对盆栽小麦植株重金属离子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凹凸棒石吸附性能优异,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理剂研发的基础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比热活化改性、无机改性、有机改性材料添加对春小麦植株重金属离子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活化改性凹凸棒土添加显着地降低了盆栽小麦植株体内Cu~(2+)、Cd~(2+)、Pb~(2+)、Zn~(2+)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且随着热活化温度和添加量的升高,降低的幅度也越大。当热活化温度为400℃时,相比凹凸棒土原矿土Cd~(2+)吸附性能提升11.46%,对Pb~(2+)吸附性能提升0.54%,对Zn~(2+)吸附性能提升2.48%,对Cu~(2+)吸附性能略有下降;热活化温度为500℃时,相比凹凸棒土原矿土对Cu~(2+)吸附性能上升26.88%,Cd~(2+)吸附性能提升74.18%,对Pb~(2+)吸附性能提升11.18%,对Zn~(2+)吸附性能提升60.47%;热活化温度为600℃时,相比凹凸棒土原矿土对Cu~(2+)吸附性能上升36.86%,Cd~(2+)吸附性能提升177.52%,对Pb~(2+)吸附性能提升18.57%,对Zn~(2+)吸附性能提升67.97%。当无机改性试剂为氢氧化钠时,相比凹凸棒土原矿土对Cu~(2+)吸附性能提升37.56%,对Cd~(2+)吸附性能提升141.89%,对Pb~(2+)吸附性能提升16.15%,对Zn~(2+)吸附性能提升37.40%。当有机试剂为C1时,相比凹凸棒土原矿土对Cu~(2+)吸附性能提升1%,对Cd~(2+)吸附性能提升31.05%,对Pb~(2+)吸附性能提升0.34%,对Zn~(2+)吸附性能下降54.72%。当有机改性试剂为C2、C3、C4时,均减小了凹凸棒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凹凸棒土重金属调理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有机改性工艺。(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9期)

邢平,徐艳飞[10](2019)在《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和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1∶1)提取,石墨化炭黑QuEChERS法净化,研究了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的残留消解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3%~9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2%,土壤和植株中的氨氯吡啶酸最低检测浓度为50μg/kg,小麦中氨氯吡啶酸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0μg/kg,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氨氯吡啶酸在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4.9~15.6 d和10.5~18.6 d。(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2期)

小麦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不同灌水、施肥处理的滴灌小麦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符合"S"曲线变化。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表现为中水灌溉>高水灌溉>低水灌溉;在相同灌溉量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表现为N3>N2>N1>N0。综合看来,本试验条件下,中水高氮处理是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量的最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Shafaqat,Ali,Muhammad,Rizwan,Abdul,Waqas,李双.黄腐酸减轻制革废水灌溉引起的铬污染对小麦植株形态、光合作用和氧化性能的改变[J].腐植酸.2019

[2].薛良震.滴灌水氮调控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J].农村实用技术.2019

[3].杨磊,夏炎,韩自强,王军,宋贺.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4].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5].李瑞,杨兵兵,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晚播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6].田欣,孙敏,高志强,张娟,林文.播期播量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消耗和植株氮素运转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周宜,李晓,贺利,王洋洋,刘北城.基于冠层透射微分光谱的小麦植株含水量监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8].张婷,肖进,牛影,刘佳,徐涛.小麦驯化基因Q调控植株发育的分子网络解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马文军,沈金池,王静,贺贵龙,马晶.改性凹凸棒土添加对盆栽小麦植株重金属离子吸收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

[10].邢平,徐艳飞.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和残留[J].现代农药.2019

论文知识图

对Cd在小麦植株各部分累积...转基因再生植株基因组DNA提取凝胶电泳...不同处理对植株鲜重的影响6转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A.愈伤组...研究区小麦植株的全氮含量分布...1 保水剂基施对返青小麦植株的影...

标签:;  ;  ;  ;  ;  ;  ;  

小麦植株论文_Shafaqat,Ali,Muhammad,Rizwan,Abdul,Waqas,李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