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洪诗秋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学业上的高度紧张与繁重,加之家庭教育的偏差,使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却有走向另一面的迹象。

调查资料显示,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障碍不惜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并呈现上升趋势,这确实令人担忧。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健康心理品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本文着重谈谈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感悟:

一、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的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是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师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里健康教育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里。如讲权利和义务时,介绍权利和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使学生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威严,人民的伟大;在讲生命健康权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见义勇(智、巧)为”,培养学生善于探索、不畏强权的心理品质等。教材和生活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评估自我,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问题,即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人和事物,这导致学生易产生自大或自卑心理,通过《认识自我》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重要性,并以此来对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正确地评价自己,指导自已平时的学习、生活、处事,提高自己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既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树立自信心,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到人的一生要不断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里面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把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常犯一个错误: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一个阶段,这样就不能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而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发展真理。

3.在人生观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观点的探讨,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在劳动和奉中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懈努力,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

1.遵循和谐的原则,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可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热爱、理解、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以轻松的表情、诙谐的语言、民主的心态营造出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情,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去。

2.遵循主体性原则,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重教轻学,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改变呆板的、缺乏生机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或参与游戏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有利于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

3.遵循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心理等个别差异,其次是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进行教学。如对学习落后的学生应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和畏惧情绪;对优秀的学生则通过提高要求,让他们感受几次挫折,明白自己的不足,提高抗挫折能力;对孤独的学生要说句温暖的话,让其体会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只要我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标签:;  ;  ;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