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效应论文_曾进,刘磊,陆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迁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抑制,认知,能量,细胞,对称性,直流电。

迁移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曾进,刘磊,陆叶[1](2019)在《基于N迁移效应自旋忆阻器可行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迁移效应和自旋忆阻器原理,针对HP忆阻器,提出一种基于N迁移效应的自旋忆阻器的构想,从模型制备、可行性探究方面论证了理论可行性,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给出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信息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元,李柯,盖笑松[2](2019)在《视频游戏训练对执行功能的迁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游戏训练是一种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执行功能训练方案,其对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能产生迁移效应,对抑制的迁移结论尚不明确,这一结论无法通过考察迁移发生的泛化还是具体化机制得到解决,差异更可能来自游戏训练本身。虽然真实游戏经验能产生迁移,但训练不一定能模拟经验对执行功能的迁移。这一方面受训练游戏类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与训练时长有关。建议从丰富迁移机制等角度提高迁移效应。(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史嘉缤,朱敏,钱婧,蔡国栋,邹辉[3](2019)在《玉米赤霉烯酮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和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毒性机理,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ZEA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中与细胞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的变化。以Con A作为T细胞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0、10、20、40μmol/L)染毒处理细胞后,Transwell法检测T细胞分别在CCL19、CCL21作用下的迁移效应,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所占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细胞穿膜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ZEA可以分别降低CCL19和CCL21趋化的T细胞的迁移指数并扰乱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之间的比例。此外,ZEA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CCL19和CCL21介导的T细胞穿膜效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μmol/L的ZEA作用可下调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趋化因子介导的T细胞迁移效应,在这一过程中,黏附蛋白及迁移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提示ZE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运动过程中黏附及迁移这两个环节,进而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王路明,贾磊,彭国珍[4](2019)在《施受非对称性和汉语迁移效应——人造语言学习的ERP实验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察汉语母语者内隐式学习一门人造语言格标记规则的过程,揭示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和母语影响。这门语言的句子由名词-名词-动词(NP1-NP2-Verb)构成,格标记的隐现取决于论元生命性。汉语者在实验室内接触这门语言,随即参与句子合法性判断的ERP实验。实验结果支持施受非对称性:在NP1上,违反施事者在先的条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N400;在NP2上,无生命条件的格标记违反产生了一个更大的N400-Late Positivity。并且,违反典型(有生命)施事者的条件诱发了一个更早的N400。此外,线索层面上存在母语迁移。随着训练的增加,学习者能发挥母语中生命性线索抑制语序线索,直至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律。实验结果有利于重审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以及外语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豪[5](2019)在《振动刺激对伸膝力量交叉迁移效应的即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功能性训练理论的流行,单侧力量训练在健身、竞技训练和运动康复中使用的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单侧的力量训练会由于同源肌肉神经适应的原因产生“交叉迁移效应”,即一侧肢体的力量训练会使未训练侧的同源肌肉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振动训练是指身体全部或者部分接触振动器,接受有节奏的震荡而进行训练的特殊训练模式。研究认为振动能增强训练负荷对于神经肌肉系统的刺激,在振动训练的常用计划中有大量的单侧训练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振动对低强度抗阻训练交叉迁移效应的影响,为今后更为科学的制定相关训练计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16名深蹲力量超过1.5倍体重的健康男性。测试方法:受试者干预前后进行不同伸膝力量的测试。干预:在振动台进行膝关节角度为120°和90°的单腿静蹲,测量伸膝肌群的力量与表面肌电,从而探究对另一条腿的交叉迁移影响,共两组(其中120°静蹲时间1min,90°静蹲时间30s,间隙都为2min,共9min),振动频率30Hz,幅度4mm。统计方法:利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振动刺激施加于优势腿对非优势腿伸膝力量的峰值力矩有显着性提高(p=0.015);伸膝力量达到峰值力矩所用时间没有显着性改变、0-100ms和100-250ms两个阶段的力量生成速率(RFD)没有显着性提升(p均大于0.05);振动刺激施加于非优势腿后非优势腿股直肌肌电均方根(RMS)有显着性差异(p=0.001)。在20%体重伸膝负荷情况下,振动训练前与振动训练后股直肌RMS具有显着性差异(p=0.042);在最大伸膝负荷情况下,振动训练前与振动训练后股直肌RMS具有显着性差异(p=0.036)。研究结论:(1)低强度振动刺激可以提高优势腿静蹲训练后非优势腿伸膝最大力量和股直肌激活水平,增强了力量交叉迁移效应。(2)在力量交叉迁移效应的测试中,肌电指标会比力量指标更加敏感。(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徐胜,田蜜,罗天瑞,赛李阳[6](2019)在《基于选择反应的学习迁移效应:从个人情境到社会情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前习得的空间不相容联结可以减少、消除甚至反转Simon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迁移效应。研究者已经在个人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发现一些影响学习迁移效应的因素,并提出短时记忆联结解释、自下而上的启动机制和反应对立策略等相关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澄清刺激-反应迁移的双向性以及学习迁移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和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周博,张鹏[7](2019)在《利用界面能量传递(IET)观测能量迁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因其优异的发光学性质在激光、显示、光伏、生物成像、诊疗等诸多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期研究发现,能量迁移在获得光子上转换以及发光调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能量迁移因与其他能量作用过程同时发生会被掩盖,即使对于迁移离子单掺体系,在技术上也难以将迁移离子激发与入射光源直接激发区分开来。因此,能量迁移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近期发现界面能量传递IET (Interfacial Energy Transfer)在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微观尺度观测能量迁移的新策略,即通过构建界面能量传递IET调控的敏化层-迁移层-监测层纳米结构和选取适合的敏化离子与监测离子,成功观测到Tb、Gd、Yb等稀土离子在纳米尺度的能量迁移特性。研究同时发现,利用Yb的能量迁移特性可实现808 nm激发的Eu、Tb长寿命上转换发光。进一步利用时间门技术可有效识别依赖于长寿命存储的信息,可望用于信息安全领域。(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周晶[8](2019)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控制是人类有效控制行为的基本认知能力。寻找提升抑制控制能力的方法对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认知老年化问题以及某些临床神经精神疾病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者们对认知训练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发现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等认知能力的行为表现可以通过短期的认知训练即时地得到提升,抑制控制也被发现存在训练效应。另一方面,脑刺激技术的成熟也为抑制水平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法。虽然特定的抑制控制任务能够通过不同手段得到相应的提升,但将行为训练与脑刺激技术相结合能否使抑制控制的任务表现产生更大的提升,这种提升是否可以迁移到与抑制控制相关的未训练任务,如Stroop任务和定向遗忘任务等,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研究希望结合2种不同的方法来调节参与者的抑制控制能力,并探究特定的抑制控制任务成绩的变化能否对未训练任务产生迁移效应。共117名18-26岁的在校大学生分别参与了本研究的两项实验。实验一以停止信号任务作为抑制控制的行为训练任务,训练组需要在17天内完成15次停止信号任务的训练,每次训练约为20分钟;控制组参与者需要在同样的时间完成同样次数的选择反应时任务,该任务与停止信号任务的实验材料一致,训练时长相匹配。在训练的前后,所有参与者均需要完成停止信号任务、Stroop任务和定向遗忘任务作为训练效果的测量。实验一结果显示停止信号任务训练显着改善了训练组参与者在停止信号任务中的表现,这说明训练提高了他们的抑制控制能力。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参与者分为四组,探究了施加于前辅助运动区(pre-SMA)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其中,单刺激组接受施加于pre-SMA区域的阳极tDCS刺激并完成对照的选择反应时任务;刺激-训练组接受阳极tDCS刺激并完成停止信号任务训练;对照组接受相同区域的伪刺激并完成对照的选择反应时任务,单训练组接受伪刺激并完成停止信号任务训练。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单训练组、单刺激组和刺激-训练组均表现出了抑制控制能力的显着提高,而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刺激-训练组相比于单刺激组表现出了更大的提升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停止信号任务训练对Stroop任务产生了积极的迁移效应,但没有证据显示抑制控制能力的变化能够对定向遗忘效应产生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pre-SMA的阳极tDCS和停止信号任务的抑制控制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参与者的抑制控制表现,行为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参与者的抑制控制能力,并迁移到未经训练的Stroop任务中,但这一提升未能对定向遗忘产生迁移效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柯[9](2019)在《Stop Signal任务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抑制能力的改善及迁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控制作为执行工功能的核心成分之一,对个体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关于抑制控制的训练研究结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性较大,因此对抑制控制能力训练展开机制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作为抑制控制能力的重要研究范式之一,Stop Signal任务的训练效果目前仍是存疑的,因此有待展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两项子研究对计算机化的Stop Signal任务训练对抑制能力的改善进行研究。研究一选取144名成年人被试,采取3(干预方式:有反馈训练、去反馈训练、无训练)×3(时间:前测、后测、追踪)的实验设计,选用有/无反馈的Stop Signal任务作为单一训练任务,同时考察对Go/No-go、Stroop、N-back任务及高级瑞文智力测验等未经训练任务的迁移情况。结果发现训练任务发生了显着的改善,并迁移到同属于反应抑制的Go/No-go任务中,但其他任务未发现任何迁移效应。为展开进一步探究,研究二选取60名中学生被试,与研究一结果进行对比,形成2(干预方式:有反馈训练、无反馈训练)×2(时间:前测、后测)×2(年龄段:成人、中学)的叁因素实验设计,结果发现中学组与成人组训练结果间存在显着差异,中学组被试通过训练抑制能力发生了显着改善并迁移到工作记忆任务当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计算机化的Stop Signal任务训练具有改善及迁移作用,但成年人的改善及迁移范围十分狭窄,对于青春期中期个体则存在广泛的改善及迁移效应。(2)认知可塑性水平对Stop Signal任务的改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相比于成年人能力发展尚未成熟,认知可塑性高,可通过训练进行改善的空间更大,改善及迁移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魏俊杰,韩博,胡超[10](2018)在《迁移效应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射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效应规律组织教学,能促进射手射击技能的良性迁移,增强射击教学效果。本文就迁移效应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便正确运用迁移效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迁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频游戏训练是一种正处于探索阶段的执行功能训练方案,其对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能产生迁移效应,对抑制的迁移结论尚不明确,这一结论无法通过考察迁移发生的泛化还是具体化机制得到解决,差异更可能来自游戏训练本身。虽然真实游戏经验能产生迁移,但训练不一定能模拟经验对执行功能的迁移。这一方面受训练游戏类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与训练时长有关。建议从丰富迁移机制等角度提高迁移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迁移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曾进,刘磊,陆叶.基于N迁移效应自旋忆阻器可行性探究[J].信息化研究.2019

[2].王元,李柯,盖笑松.视频游戏训练对执行功能的迁移效应[J].心理科学.2019

[3].史嘉缤,朱敏,钱婧,蔡国栋,邹辉.玉米赤霉烯酮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和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9

[4].王路明,贾磊,彭国珍.施受非对称性和汉语迁移效应——人造语言学习的ERP实验发现[J].语言科学.2019

[5].陈豪.振动刺激对伸膝力量交叉迁移效应的即时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6].徐胜,田蜜,罗天瑞,赛李阳.基于选择反应的学习迁移效应:从个人情境到社会情境[J].心理科学进展.2019

[7].周博,张鹏.利用界面能量传递(IET)观测能量迁移效应[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8].周晶.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9

[9].李柯.StopSignal任务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抑制能力的改善及迁移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魏俊杰,韩博,胡超.迁移效应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些聚噻吩类p型场效应半导体材料的分...一10Pll4的场效应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一9Pll4的场效应器件的输出特性曲线下MOSFET受源漏寄生电阻的冻析效应...其他一些含缺电子单元的p型聚合物场效...溶液培养晶体的场效应器件的(...

标签:;  ;  ;  ;  ;  ;  ;  

迁移效应论文_曾进,刘磊,陆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