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知觉,自适应,线性化,神经元,文化,谐波。
负载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闫时军,高强,张建学,王经纬[1](2019)在《某随动负载模拟器GM/SN-PID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某随动负载模拟器加载系统的加载精度,设计一种基于灰预测单神经元PID自适应(grey prediction single neuron PID,GM/SN-PID)控制策略。通过分析随动负载模拟器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简化加载电机模型,根据转动惯量盘模型,建立随动负载模拟器模型。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灰预测模型用于初始化PID参数的整定,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用于在线调节PID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加载系统的加载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于传统PID控制。(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林新民,于宗光,杨亮,魏敬和[2](2019)在《基于总线负载的SoC自适应时钟频率调节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总线频率配置存在静态预设方式性能浪费高、动态调频方式调节滞后、调节粒度粗和硬件开销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片上系统中基于总线负载的自适应时钟频率调节系统。通过总线时钟的选择性关断和基于总线历史负载状态的负载预测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SoC的总线功耗由36.089 mW降低到19.581 mW,下降了45.74%。(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钒,李应洪[3](2019)在《《城南旧事》英译本文化负载语译法的适应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知名作品,书中满是童年的回忆及对北京城的描述。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可分为适应和选择两个阶段。本文以生态翻译论为理论基础,把译者主体的适应性选择和文化负载语翻译相结合,着重从语言发音类、诗词歌曲类、北京方言类和外来语特殊语类四个方面分析研究《城南旧事》,探究译法,总结出生态翻译学对地域文化类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郑浩,李宁,杨小涛[4](2019)在《自适应负载指标权值的负载均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Web集群负载均衡算法中预先指定权值来评估服务器节点综合负载不能体现各负载指标动态变化情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负载指标权值的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服务器节点各负载指标的实际观测值动态调整各负载指标的权值,更加准确地评估服务器节点的综合负载情况;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服务器节点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考虑服务器节点性能以及当前综合负载来指导任务的分配。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负载指标权值的负载均衡算法能有效减少平均响应时间,提高系统吞吐量,有较好的负载均衡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张榛,汪旭东,王代华,梁亮,潘斌[5](2018)在《一种适应于大负载工况的高线性度数字化比例电磁阀》一文中研究指出比例电磁阀是变推力流量调节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难点,现有的比例电磁阀一方面无法应用于高压差的大负载工况,另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非线性迟滞问题,不能实现高精度的开环控制.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优化磁路结构抑制电磁力在动作过程中的非线性快速增长,采用平衡腔结构消除了工作压差对于衔铁受力平衡的干扰,并且通过前馈控制器进行了电磁迟滞非线性现象的高精度补偿,实现数字化的高线性度比例流量控制.最后,通过对产品进行测试试验验证方案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赵亚军,张智君,刘志方,刘炜,严璘璘[6](2018)在《知觉负载对注视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知觉负载任务和注视适应范式,考察了知觉负载(高、低知觉负载)对不同注视线索(偏离注视与直视)适应后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偏离注视在低负载条件存在显着的适应后效,而在高负载条件仅存在微弱的适应后效,并且前者显着大于后者;(2)直视在低负载和高负载条件都出现了显着的适应后效,并且二者不存在显着差异;(3)注意资源对偏离注视知觉的调节作用大于对直视知觉的作用。这说明,偏离注视知觉受到注意资源紧张程度的调节,而直视知觉不受注意资源的调节,注意资源对直视与偏离注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推测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加工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汪敏飞[7](2017)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看杨译《红楼梦》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文化战略决策,而中国文学典籍的翻译是华夏文化向西方传播很好的途径之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至关重要。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分析杨译《红楼梦》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特点和翻译策略以探索中国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李和宝[8](2017)在《四星整流器AIPR的负载适应范围及拓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半桥并联整流器广泛应用于电解、电镀和电加热等低压大电流、大功率工业场合,但整流器件的强非线性给电网带来了严重的谐波污染。基于整流器直流侧的有源谐波抑制技术能够大幅降低网侧电流谐波,因此,本文以有源谐波抑制技术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有源平衡电抗器(Active Inter-phase Reactor,AIPR)的四星整流器,并对其负载适应性以及拓宽负载适应范围的可行性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四星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出发,通过对磁性器件的结构分析,建立了整流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交、直流侧的电流和电压特性;推导出了网侧电流与负载电流和直流侧环流之间的表达式;并对平衡电抗器副边的有源辅助电路特性和容量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网侧电流谐波最小时直流侧环流的类型以及该环流抑制网侧电流谐波的机理。为了验证环流抑制网侧电流谐波的机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单相PWM整流电路作为抑制网侧电流谐波的有源辅助电路。首先,给出了辅助电路的主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主要器件的参数进行了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提取特征次谐波能量的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最后,通过仿真和搭建的输出功率2.65kW的基于AIPR的四星整流器,验证环流对网侧电流谐波的抑制效果。在已搭建的仿真和实物平台基础上,对基于AIPR的四星整流器的两种常见负载(LR和LCR)的适应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负载类型的输出电流纹波、环流以及网侧谐波叁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负载的参数变化对负载适应性的影响,确定了这两种负载的适应范围;给出了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通过对系统的负载适应性分析可知,PWM整流电路回馈电流的不可控性增大了系统输出电流纹波,而大电感负载在造成系统成本、体积增加的同时也局限了负载的适应范围。因此,为了有效拓宽负载的适应范围,针对系统谐波能量与平抑纹波所需的能量做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种平抑整流系统输出电流纹波的方法,该方法由前级PWM整流电路和后级Buck电路组成。并就变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以具体说明,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纹波平抑和大电感的等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黄伟平[9](2017)在《纯电驱动工程机械负载压力适应型自动怠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耗高、排放差和噪声大等问题一直是阻碍传统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混合动力节能技术后,发动机的效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难以真正实现零排放和降低噪声,而现有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又没有充分发挥纯电驱动系统的高效驱动特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优势,探寻适合工程机械各种复杂工况和作业模式的纯电驱动动力系统,对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的研究对象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其关键技术包括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基于变转速的功率匹配技术、能量储能管理技术、整机协调控制以及新型自动怠速技术等,受限于文章篇幅,本文首先研究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然后针对怠速工况,重点研究新型自动怠速技术,包括新型自动怠速系统原理和结构、数学建模及参数优化设计、以及同时兼顾操控性和节能性的控制方法及策略。从而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提供一种性能优越的、工程应用性强的自动怠速系统及控制方法,并且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其他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借鉴,为下一代节能型工程机械的产品开发提供设计依据。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工程机械节能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传统柴油机驱动型工程机械动力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了传统工程机械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概述了现有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他领域的电动机驱动技术不能直接移植到工程机械上的原因,重点阐述了自动怠速控制的研究现状,最后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旨在为后续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分析了现有储能元件和动力电机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多种工程机械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总结了复合能源替代单一能源、多电机替代发动机、变转速替代变排量的动力复合模式结构特点。提出了新型纯电驱动液压挖掘机系统方案,研究了怠速工况能耗情况,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机变转速和液压蓄能器辅助驱动的负载压力适应型自动怠速控制系统,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叁章建立了新型自动怠速系统的执行器的速度控制数学模型并对控制特性进行了分析;优化设计了动力电机、液压泵以及液压蓄能器等关键元件参数和怠速转速设定,构建了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从液压蓄能器与复合控制算法对系统的响应影响对比,液压蓄能器充气压力和额定体积、系统管路体积与电机响应特性的匹配等方面研究了其对系统操控性能的影响。第四章提出了新型自动怠速分段划分规则及相应的控制策略,一级自动怠速重点考虑操控性,采用最大负载压力适应控制策略并提出补偿压差优化策略;二级自动怠速重点考虑节能性,采用整机最低能耗控制策略;取消自动怠速以执行器快速恢复目标运动速度为目标,采用基于变转速的全局正流量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第五章搭建了新型自动怠速试验平台,对其节能性和操控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段控制策略可行有效,取消自动怠速时的操控性能优于传统自动怠速控制;新型自动怠速系统节能效率达到67%。所提出的新型自动怠速控制系统同时兼具良好的节能性和操控性。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概括了创新点,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5-15)
郭谋发,游建章,林先辉,杨耿杰,缪希仁[10](2017)在《适应线路参数及负载变化的配电网柔性优化消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长期存在单相接地故障消弧难题,在分析线路参数及负载对已有消弧方法的影响以及已有消弧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优化消弧方法。故障发生后,通过级联H桥变流器向配电网注入接地故障补偿电流,并根据母线处零序电压确定接地过渡电阻大小。接地电阻较大时,判断注入补偿电流后母线处叁相电压变化趋势,选出故障相,根据故障选相结果调整变流器注入电流,控制母线处故障相电压为零,即采用电压消弧方法,否则继续注入接地故障补偿电流,即采用电流消弧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接地电弧重燃,解决了单一电流消弧方法和电压消弧方法因线路参数和负载影响而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7年08期)
负载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总线频率配置存在静态预设方式性能浪费高、动态调频方式调节滞后、调节粒度粗和硬件开销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片上系统中基于总线负载的自适应时钟频率调节系统。通过总线时钟的选择性关断和基于总线历史负载状态的负载预测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SoC的总线功耗由36.089 mW降低到19.581 mW,下降了45.7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闫时军,高强,张建学,王经纬.某随动负载模拟器GM/SN-PID自适应控制[J].兵工自动化.2019
[2].林新民,于宗光,杨亮,魏敬和.基于总线负载的SoC自适应时钟频率调节系统[J].微电子学.2019
[3].李钒,李应洪.《城南旧事》英译本文化负载语译法的适应与选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郑浩,李宁,杨小涛.自适应负载指标权值的负载均衡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5].张榛,汪旭东,王代华,梁亮,潘斌.一种适应于大负载工况的高线性度数字化比例电磁阀[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8
[6].赵亚军,张智君,刘志方,刘炜,严璘璘.知觉负载对注视知觉适应后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8
[7].汪敏飞.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看杨译《红楼梦》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8].李和宝.四星整流器AIPR的负载适应范围及拓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黄伟平.纯电驱动工程机械负载压力适应型自动怠速系统研究[D].华侨大学.2017
[10].郭谋发,游建章,林先辉,杨耿杰,缪希仁.适应线路参数及负载变化的配电网柔性优化消弧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