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论文和设计-刘卫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套,连接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第四连接套和第五连接套,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套管,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第四连接管路和第五连接管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的可靠性高,使用很方便,并且能够且更好地被用在需要距离长、重量大的电缆连接场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连通,所述连接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第四连接套和第五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位于所述第四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第四连接管路和第五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套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套管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套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五套管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套与所述第五连接管路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连通,所述连接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第四连接套和第五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位于所述第四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第四连接管路和第五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套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套管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套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五套管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套与所述第五连接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板和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包括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和第三卡接板,所述卡接槽包括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板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和所述第三卡接槽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口,所述电缆连接口包括第一电缆连接口、第二电缆连接口、第三电缆连接口、第四电缆连接口和第五电缆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接管路的端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五连接套对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包括设置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所述第一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进线端,所述第二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出线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置线槽,所述置线槽包括第一置线槽和第二置线槽,所述第一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一穿线槽和所述套管之间,所述第二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二穿线槽和所述套管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用电系统中,常常会涉及到两个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直接通过采用两个电缆连接而实现电联接,主要适用于传输设备局各类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电传输设备内部联接和配线架之间的信号传输,用于传输数据、音频、视频等通讯设备,护套采用阻燃材料,安全系数高,采用先进的工艺生产,使电缆的阻燃抗均匀性好,多芯电缆使机架敷设更加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的可靠性高,使用很方便,并且能够且更好地被用在需要距离长、重量大的电缆连接场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其中,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连通,所述连接套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第四连接套和第五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位于所述第四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第四连接管路和第五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套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套管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套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五套管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套与所述第五连接管路连通。

优选的,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板和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包括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和第三卡接板,所述卡接槽包括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板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和所述第三卡接槽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口,所述电缆连接口包括第一电缆连接口、第二电缆连接口、第三电缆连接口、第四电缆连接口和第五电缆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接管路的端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套对应连通,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五连接套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包括设置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所述第一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进线端,所述第二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出线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置线槽,所述置线槽包括第一置线槽和第二置线槽,所述第一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一穿线槽和所述套管之间,所述第二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二穿线槽和所述套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连接的可靠性高,使用很方便,并且能够且更好地被用在需要距离长、重量大的电缆连接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第一连接装置1、第二连接装置2和连接套3,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通过所述连接套3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连通,所述连接套3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套4、第二连接套5、第三连接套6、第四连接套7和第五连接套8,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9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9内部的套管10,所述套管10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三套管位于所述第四套管和所述第五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包括第二壳体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1内部的连接管路12,所述连接管路12包括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第四连接管路和第五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4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套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5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套管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套6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套管通过所述第四连接套7与所述第四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五套管通过所述第五连接套8与所述第五连接管路连通。

所述套管10上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板13和设置在所述套管10上的卡接槽14,所述卡接板13包括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和第三卡接板,所述卡接槽14包括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板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和所述第三卡接槽对应设置。

所述连接管路12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口15,所述电缆连接口15包括第一电缆连接口、第二电缆连接口、第三电缆连接口、第四电缆连接口和第五电缆连接口,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管路的端口处,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接管路的端口处。

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套4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套5对应连通,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套6对应连通,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套7对应连通,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与所述第五连接套8对应连通。

所述第一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三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四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五电缆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

所述第一壳体9上设置有穿线槽16,所述穿线槽16包括设置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所述第一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9的进线端,所述第二穿线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9的出线端。

所述第一壳体9内设置有置线槽17,所述置线槽17包括第一置线槽和第二置线槽,所述第一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一穿线槽和所述套管10之间,所述第二置线槽位于所述第二穿线槽和所述套管10之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739.1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9(沈阳)

授权编号:CN209487740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1R 9/03

专利分类号:H01R9/03;H01R4/3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沈阳惠热地暖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沈阳惠热地暖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金山路93-15号432

发明人:刘卫东

第一发明人:刘卫东

当前权利人:沈阳惠热地暖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论文和设计-刘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