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懿:关于提升基层党校结构化研讨质量的五点思考论文

詹 懿:关于提升基层党校结构化研讨质量的五点思考论文

摘 要:党校的结构化研讨课程是调动学员课堂积极性、引导学员群策群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分析基层党校在结构化研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围绕中心选好研讨主题、提前做好研讨准备、科学合理地进行催化引导、适当引入理论框架、加强基层实践调研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校;结构化研讨;聚焦问题;催化

结构化研讨是指根据结构化思维的理念,围绕共同关注的实际问题,针对明确的目标,按照共同约定的规则和程序,以问题为导向,灵活运用与研讨主题相匹配的头脑风暴、团体列名法等学习和工作方法,集中全体学员的思维和智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主要矛盾,并根据主要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培训方式越来越实用和针对性越来越强的趋势下,提高结构化研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适用性,提升结构化研讨成果转化效能,是新时期促进党校教学、科研、资政“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党校教师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方式。本课题立足多年结构化研讨的教学经验,分析结构化研讨成果转化为资政报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结构化研讨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结构化研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结构化研讨过程实用性很强,研讨题目也能聚焦区域中心工作,但是研讨成果质量不高,或者能够转化为资政报告的很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日本著名科学史家山田庆儿说:“有什么用?的确没有想过.”但我以为其为中文版论文集所写序言中的一段话却很有意思:“作为天文学出身的研究者,面对中国古代众多的科学著作,觉得无法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消化吸收、概念重组,而理解其理论与思维体系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世界上是否存在着另一种科学?”

(一)问题选择针对性不强

在搜集学员研讨题目中发现,部分学员问题意识不强,为了图省事和完成任务,往往把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选为小组研讨题目,这些问题本身只是执行和操作层面的个案问题,缺乏代表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且与全区的面上工作联系不大,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促进相关同类问题的解决,不能发挥“以点带面”或“以小见大”的作用,以推进全区面上工作和中心工作,因此很难得到领导批示。

(二)聚焦问题不深入

准确地聚焦问题是成功开展结构化研讨的第一步。由于课堂上的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和镇街,彼此的工作内容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均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很有意义的问题。但是由于在聚焦问题的时候学员往往各执己见,使得真正有深度的问题未能被最终选为讨论的中心问题,而是选择了其他的一些无关痛痒的日常问题,这类问题很难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不能发现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很难得到解决问题的切实管用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三)原因分析浮于表面

在引导学员开展结构化研讨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小组成员共同决定的,但是由于有的小组组长组织协调不够、小组成员之间沟通不足,一些小组成员事先未能全面熟悉所要讨论的问题,导致在正式开展结构化研讨的时候一些学员对本小组要讨论的主题不清楚,对讨论的主题思考不深,聚焦的问题停留于表面,也就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有效性不强

3)同时在管道的两端安装配件是很好的操作。如果不能实现,只拆开配件包装的一端,将配件安装到管端。可将包装袋固定,将暴露的配件端遮盖住,使配件孔不受污染。

二、原因分析

(一)学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培训的对象来看,基层党校参加培训的班次主要是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这几个班次中,除了少数人对结构化研讨很重视、积极思考问题和对策以外,很多人因为自身年龄较大提拔无望、工作忙没有时间思考、对研讨的话题不感兴趣等原因,对整个结构化研讨过程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问题的查找、选择、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的全过程,因此也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二)学员对研讨的主题事先准备不足

在结构化研讨过程中,由于学员在第一轮问题聚焦过程中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或者聚焦的问题处于浅层次,问题的可研究性不强,使得学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不能深入问题本质,没能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没有找到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因此也就不能对问题的解决开出正确的“药方”。

(三)学员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差异较大

在结构化研讨过程中,教师的充分催化、调动和组织,可以引导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聚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催化师在组织学员聚焦问题时不能及时控制时间和节奏,学员相互之间发生争论且各执己见,导致聚焦的问题选择不够成熟,不能深入问题的主要矛盾。同时,由于教师自身对研讨主题相关知识不够熟悉,对研讨方向把握不够准确,加上对研讨的方式和方法掌握不够全面或运用不熟练,不能引导学员正确理解研讨所要达到的目的,不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研讨方向跑偏、问题聚焦不准确、对策建议缺乏可操作性。

一是要紧扣全区中心工作选择研讨主题。中心工作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刻不容缓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他相关工作都是围绕中心工作展开的,围绕中心工作选题可以迅速抓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更能够被领导所关注。二是要紧扣问题的核心来选题。问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客观矛盾的产物,既有生产力的问题,也有生产关系的问题,既有事物内部的矛盾问题,也有事物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剖析客观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诸要素之间不匹配,以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关系的过程,就是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就是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只有紧扣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根据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四)教师的催化和组织不足

在结构化研讨过程中,尽管小组成员都熟知本小组的讨论主题,但由于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工作能力。如有的学员对经济工作熟悉、有的学员对环保工作熟悉、有的学员对城市建设工作熟悉等,大家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最终可能选出大家都涉及一点,但是不深入、不精准的问题。

(五)理论支撑不够,问题规律把握不深

在结构化研讨中还发现,有的学员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对该类问题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和产生机理了解不够,不能从本质上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内在关联;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做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不能从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找到破解同类问题的关键,提出的对策也很难实施。

(六)基层调研不够,对策可操作性不强

结构化研讨成功的基础还在于平时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总结。研讨过程中发现,由于有的学员基层调研不够,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很多分析还停留在思维和概念层面上,问题分析不能深入主要矛盾,对策建议泛泛而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三、对策建议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水浒传》等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导学生进行个别章节选读,结合学生兴趣进行章节讲解,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军事、政治等产生一定了解,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来实现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培养。

(一)围绕中心选好研讨主题

应用层属于系统设计的第三层,对于不同的水工结构类型的设计要进行功能上的定制,确保各种具体业务应用与设计要求相符。

由于学员在结构化研讨中存在问题选择针对性不强、聚焦问题不深入、原因分析表面化等问题,在提出对策建议时也存在指向性不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全区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导致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解决思路本身缺乏科学性、解决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提前做好研讨准备

一是要提前告知学员要讨论的主题。提前告诉学员研讨主题,让学员在正式开展研讨之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加深对研讨主题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对研讨主题的熟悉程度。二是指导教师要做好研讨准备。在确定研讨方向之后,教师要首先搜集与研讨主题相关的资料,熟悉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知识,并尽可能找到相关的案例,找到研讨主题的关键和核心,分析研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在研讨过程中把控研讨方向,控制研讨节奏,引导研讨过程达到预定目标。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催化引导

一是要严格把控研讨过程和节奏。以问题为导向,以突出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等各阶段的成效为目标,严格把控各阶段的研讨时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真正能够契合全区中心工作和揭示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选出来,围绕核心问题分析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体制机制原因、人财物等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要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在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员朝着预先规划的目标和方向思考与讨论,防止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方向跑偏、主题更换、问题不能聚焦等问题发生,提高研讨过程的效率。

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为研究区域,以自治区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Landsat-OLI遥感影像为研究资料,设置并提取RS与GIS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小班的平均平方千米蓄积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反演2016年立木蓄积量,对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做了相关研究。

(四)适当引入理论框架

一是要善于挖掘问题背后的规律。在研讨过程中,要善于发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出隐藏在此类问题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从具体上升到一般,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方法,便于以后上升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二是要努力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要根据问题分类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寻找相应的理论框架,以帮助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理清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运用理论框架对报告进行重新梳理。按照理论框架,对整个讨论过程按照现状问题、(原因)对策两部分或者三部分进行归纳整理,使整个问题分析和对策措施逻辑更加清晰,论证更加严密,成为一篇有问题分析、有理论支撑、有对策建议的资政报告。

(五)加强基层实践调研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找差距。在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基础上,还需要指导教师与学员一道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核实提出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不准确的提法进行重新修改、对操作性不强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二是围绕实际案例总结规律。在对问题的充分讨论和问题背后规律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实际案例的分析解剖,进一步抽象出更具一般性的规律,然后融入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中。党校教师平时要加强基层实践的调研,要结合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基层实践,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总结共性的规律。三是利用调研数据和规律重新完善报告。把案例融入到问题分析中,让问题分析更加具有可信度和准确性,增强说服力。同时,用总结出来的规律对问题和对策进行再一次梳理,增强整篇报告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6-0185-02

收稿日期:2019-07-17

作者简介:詹懿(1981-),男,重庆人,讲师,博士,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锐]

标签:;  ;  ;  ;  ;  ;  ;  ;  ;  ;  ;  ;  

詹 懿:关于提升基层党校结构化研讨质量的五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