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城市中三维数字社区的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慧[1](2021)在《“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嘉兴市为例》文中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是从"物"的智慧城市走向"人"的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嘉兴紧紧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聚焦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以数据与技术为支撑,开展了新型智慧城市第一、二程建设实践以及以城市大脑、数字城市实验室等为载体与驱动的先行先试探索,为"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嘉兴经验、嘉兴素材和嘉兴样本。"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的价值导向,而新型智慧城市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实现城市的全面优化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与最终目标。
白鸥,李拓宇[2](2021)在《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研究》文中提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面临从竞争优势构建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已有的动态能力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独特动态能力及其对城市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浙江省的三个智慧城市案例,剖析了案例城市如何发展动态能力、组合使用动态能力以实现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案例研究,识别了三组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分别是生态系统感知能力、生态系统捕获能力和生态系统重新配置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生态主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和制度公平的统一价值主张,协同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多元参与机制,协同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的数字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动态能力的作用边界从组织内部延伸至创新生态系统,将动态能力的后果分析从竞争力构建转向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动态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为智慧城市的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
施仲添[3](2021)在《数字赋能未来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未来社区建设是一件事关浙江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数字化改革是浙江省委作出的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决策部署,未来社区是数字化改革中数字社会的重要综合落地场景,数字化改革有望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推手。本文就杭州市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数字化改革的推进,有力促进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期待数字赋能未来社区建设能有力推动重要窗口的建设实践,为浙江数字化改革乃至全国数字化改革提供基层样本。
许涛,都嘉城,邓靖凡,吴婉琳,支昊宁,周双敏,王苗[4](2021)在《数字孪生城市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自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数字孪生城市"概念以来,数字孪生城市在国内迅速发展,已应用到雄安新区CIM (城市信息模型)、BIM (建筑信息模型)管理平台、杭州都市圈"新城建"等国土空间规划项目中。本文遵循"提炼关键概念—梳理发展历程—分析理论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研究、定量分析、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分析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技术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中的关键作用,聚焦CSS(城市仿真系统)等相关模型与核心技术,探究数字孪生城市理论与应用发展的未来。研究发现,数字孪生城市及其相关模型和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应用项目的科学性、实时性、交互性及可操作性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未来必将在居民城市体验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杨龙,华梦圆[5](2021)在《面向规划实施的三维智能管控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规划三维数字化和管控精细化的背景下,本文对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划精准实施、平台能力升级的需求要点;提出面向规划实施的三维智能管控平台的总体设计,以辅助规划实施管理决策;提出三维智能管控平台的关键技术,通过多源数据汇集与管理、管控规则数字化转译、智能管控算法模型构建,实现规划信息化能力从感知可视、分析计算到智能决策的递进式跨越。
孙轩,单希政[6](2021)在《智慧城市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协同到数字协同》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功能协同和数字协同。为了实现高效、敏捷、优化的城市管理与服务,需要构建虚实结合的空间基础设施,既对千头万绪的城市管理事务和服务职能进行系统组织,也对不同渠道获取的异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基于城市地理网格的有形实体,不同部门得以有效整合,形成监督有力、责任到位、反应快速的综合管理体系;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CIM)的全域数字框架,相关领域数据能够有机聚合,构建可计算、可理解、可互动的城市数据平台。而面对智慧城市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需求,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解决其在空间定义、空间描述、空间建模和空间分析方面的现实问题。
杨东援,郭继孚,顾煜,赵一新,张晓春,丁千峰,钱林波,邵丹,陈学武,周涛,白帆,崔扬,张宇,汪光焘[7](2021)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28次研讨会》文中提出交通行业作为生产、分析和利用数据的重点行业,如何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通过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进一步以数据赋能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面向未来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2021年10月21日,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3次(总第28次)常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来自8个城市、19家单位约70位专业人士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对全球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涉及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数字化空间规划理论、交通需求预测与组织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实践需求、交通特征分析与需求管理、规划机构业务转型以及数字平台建设与应用等。
张骐严[8](2021)在《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数字化、精细化创新》文中认为超大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超大城市治理要深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以深化街镇改革为重点,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整合职能职责、优化治理流程,推进以大部门制、合署办公、联合执法为载体的政府再造;以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为抓手,推动决策、执行、监管、反馈、考核、评价、参与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再深化。
武前波,郭豆豆,接栋正[9](2021)在《新科技革命下未来社区产生的逻辑及其内涵辨析》文中提出回顾梳理城乡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的演变脉络,对未来社区产生的逻辑、内涵以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国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使社会各领域积极探索城市未来生活场景,未来社区由此产生,科技、生态、人本是其3大关注焦点。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的多重和谐关系将是未来社区建造的价值观,生态、人文、智慧型社区成为建设目标,社会空间、自然空间和技术空间是其建构基础。最后,将未来社区置于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之中,辨析未来社区、未来城市和未来乡村的相互关系,三者均聚焦于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以期推动未来城乡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丁娜·马扎雷洛,法比奥·杜阿尔特,西蒙娜·莫拉,里卡多·阿尔瓦雷斯,卡洛·拉蒂[10](2021)在《培育数字化集成城市系统:以加拿大卡雷拉瓦尔公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应用数字技术来提高城市软硬件设施系统,以培育创业型社会,开创新型服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体验,提振地方经济。建设有传统基础设施的城市系统往往天然具有垄断性,而基于数据的数字平台可以促进多元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本文提出了混合型数字化集成城市系统的概念以及设计方法论,旨在将数字技术和实体设施融入到城市环境中。而后介绍了由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学生设计、笔者指导的设计项目,以加拿大拉瓦尔市卡雷拉瓦尔公园建设与改造项目为例,整合了数字技术并提出设计方案—6名学生在课程中每人提出一项设计方案,分别为"屏幕激活""无限记忆""论坛""智能桌""我的AR世界"和"饮食足迹",这些设计能够促进公园改造项目建设进程中的公众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进行方案设计可以促进数字技术与城市系统更好地融合,并增加城市对本地新兴利益相关方的吸引力,为他们营造新的城市体验。
二、数字城市中三维数字社区的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城市中三维数字社区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嘉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发展 |
2“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意涵 |
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契合性 |
4 智慧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4.1 以“网格化+大数据”为特点的智慧社会治理体系 |
4.1.1 创新网格化治理机制 |
4.1.2 建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大数据中心 |
4.1.3 构建“网格化+大数据”社会治理体系 |
4.2 数字化城市业务 |
4.2.1 智慧社区 |
4.2.2 智慧医疗 |
4.2.3 智慧救助 |
4.3 特色场景应用 |
5 结语与讨论 |
(2)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背景 |
1.1 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
1.2 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
2.2 数据来源 |
2.3 数据分析 |
3 案例发现 |
3.1 生态系统感知能力 |
3.1.1 用户需求洞察 |
3.1.2 生态伙伴筛选 |
3.2 生态系统捕获能力 |
3.2.1 价值主张重塑 |
3.2.2 生态系统建构 |
3.3 生态系统重新配置能力 |
3.3.1 敏捷价值创造 |
3.3.2 智能化组织 |
3.4 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
3.4.1 协同技术创新和制度公平的统一价值主张 |
3.4.2 协同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多元参与机制 |
3.4.3 协同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的数字治理机制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理论贡献 |
4.3 管理启示 |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3)数字赋能未来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
二、基本内涵与要求 |
三、未来社区建设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
(一)以数字化重构未来社区的探索实践成效不一 |
1.在规划理念上与数字化结合不够 |
2.在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方式上与数字化重构结合不够 |
3.数字未来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统筹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建设的步伐有待加快 |
(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有待深入探索 |
1.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造有待加快研究 |
2.群众参与度不高 |
3.运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待深入研究 |
(三)各级部门、单位统筹推进未来社区数字化的责任有待加强 |
1.数据壁垒较多 |
2.“大数据”的应用价值难以发挥 |
3.治理端和服务端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全领域渗入 |
(四)人才、政策法规、资金等保障有待加强 |
四、数字化赋能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 |
(一)加强数字化引领,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
1.加强顶层设计 |
2.突出数字化引领未来社区建设运营 |
3.统筹加快一体化智能化系统平台建设 |
(二)创新空间智治,保障未来社区建设数字化支撑 |
1.建设“空间智治”数字平台 |
2.充分运用城市设计这一抓手 |
3.充分运用技术分析手段支撑力 |
(三)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协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 |
1.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数字化建设新路径 |
2.加快推动政府转型 |
3.深化社会共治机制 |
(四)落实主体责任,打破数据壁垒 |
1.搭建数字平台 |
2.打破数据壁垒 |
3.拓展社区场景特色功能 |
(五)加强法律、人才、资金保障,促进未来社区数字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
1.加快政策研究和立法工作 |
2.加强社区人才培养 |
3.强化资金保障 |
五、结束语 |
(6)智慧城市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协同到数字协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虚实结合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
(一)城市地理空间划分与编码 |
(二)城市语义空间描述与建模 |
三、基于城市地理网格的功能协同创新 |
四、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数字协同应用 |
五、智慧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 |
(一)城市空间定义的开放化 |
(二)城市空间描述的一体化 |
(三)城市空间建模的场景化 |
(四)城市空间分析的系统化 |
六、结语 |
(7)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28次研讨会(论文提纲范文)
大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传导 |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
总体规划传导过程中讨论问题的方式 |
总体规划传导过程中与交通关联的讨论内容 |
丰富大数据分析工具箱 |
数字时代的交通需求与运输组织 |
大数据对交通研究方法的影响 |
数字时代的出行组织模式变革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上海综合交通规划的新思考 |
数字化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
新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超大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思考 |
城市交通的数字观察 |
通勤观察 |
TOD观察 |
共享单车观察 |
交通规划业务数字化转型——深圳实践 |
趋势与挑战 |
形势及要求 |
深圳实践 |
重庆城市交通规划数字化应用场景 |
交通数字化平台建设 |
交通数字化应用场景 |
推动综合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增强行业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
综合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是时代选择 |
构建交通数字孪生系统 |
加强交通数字孪生系统的基础性研究 |
扩展交通数字孪生系统的服务对象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
用好数字化工具手段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效率 |
顺应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格局变化引导传统业务转型 |
加快建立数据标准,助推交通规划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 |
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数字化平台架构和数据标准 |
建立数据平台有序开放、共治共享机制 |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与行业发展转型 |
多目标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 |
交通规划行业的转型发展 |
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加速与交通规划方法转型 |
城市加速发展促使交通规划向数字化转型 |
智慧交通建设应避免对科技公司的过度依赖 |
武汉综合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 |
规划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求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 |
规划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
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城镇化要求 |
规划的数字化转型重点 |
交通规划数字化的“三性”与“三化” |
交通规划数字化的延展性 |
交通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
交通数据表达的多样性 |
交通数据资源的标准化 |
交通数据交易的规范化 |
交通数据资源的产业化 |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 |
论坛主题背景和认识 |
城市交通的数字化转型 |
城市科学与城市交通 |
(8)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数字化、精细化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政策演变及特征 |
(一)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政策的阶段性特点 |
1.信息化发展阶段(1990年代—2010年) |
2. 智慧化发展阶段(2010—2017年) |
3.智能化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 |
(二)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发展趋势与要求 |
二、 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
(一)从“数字”到“数智”: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探索 |
1.统筹推进上海超大城市治理协同与共享 |
2.构建上海超大城市治理协同运行体系 |
3.积极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
4.利用信息科技打通应用场景“最后一公里” |
(二)整体智治: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转型升级 |
1.打造万物互联的城市整体智治网络管理系统 |
2.构建面向公众参与的网格化多元社会治理格局 |
三、 上海推动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成效与实践意义 |
(一)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主要成效 |
1.赋能现代化治理 |
2.支撑科学化决策 |
3.提供精细化服务 |
(二)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的实践意义 |
四、 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
(一)信息基础设施升级与技术迭代带来的安全鸿沟 |
1.智能基础设施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 |
2.技术进步带来的安全风险 |
(二)智慧城市大数据广泛应用增大安全防护难度 |
1.城市数据治理的挑战 |
2.政务数据共享的挑战 |
3.向第三方数据开放的挑战 |
(三)海量信息收集增加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的安全威胁 |
1.移动设备和服务的隐私权与安全性 |
2.社交网络的隐私权与匿名性 |
五、 推进上海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模式创新的建议 |
(一)推动上海城市治理范式向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升级 |
1.坚持流程再造、职能整合,推动上海超大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
2.以精细化为导向、以智能化为抓手,推动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的预警性和前瞻性 |
(二)加大上海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
1.推动实现超大城市数据治理机制创新 |
2. 建构超大城市治理智能化应急响应机制 |
(三)不断优化上海多元主体参与的智能化治理结构 |
1.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
2.打造超大城市全周期智能化治理链条 |
(四)全面加强超大城市智能化治理中信息安全保护 |
1.全面加强超大城市智能化治理信息安全保护 |
2.全面加强超大城市关键智能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护 |
(五)始终把握超大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价值取向 |
(六)推动后疫情时期超大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
(9)新科技革命下未来社区产生的逻辑及其内涵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未来社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城市生活场景 |
1.1 从新科技革命到未来城市 |
1.2 未来社区的提出及其表现特征 |
2 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的演变历程 |
2.1 农业社会:从自然空间走向控制性社区空间 |
2.2 工业社会:效率至上的社会空间及其封闭社区 |
2.3 信息社会:生态、人文、智慧型社区空间探索 |
2.4 小结 |
3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未来社区的内涵重思 |
3.1 未来社区空间的三维属性 |
3.2 从未来社区到未来乡村 |
4 结论与讨论 |
(10)培育数字化集成城市系统:以加拿大卡雷拉瓦尔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设计过程 |
1 Research Background |
2 Design Process |
3 Discussion and Review |
四、数字城市中三维数字社区的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嘉兴市为例[J]. 张佳慧. 未来与发展, 2021(12)
- [2]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研究[J]. 白鸥,李拓宇.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 [3]数字赋能未来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 施仲添. 中国工程咨询, 2021(12)
- [4]数字孪生城市研究进展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A]. 许涛,都嘉城,邓靖凡,吴婉琳,支昊宁,周双敏,王苗. 创新技术·赋能规划·慧享未来——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21
- [5]面向规划实施的三维智能管控平台设计与实现[A]. 杨龙,华梦圆. 创新技术·赋能规划·慧享未来——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21
- [6]智慧城市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协同到数字协同[J]. 孙轩,单希政. 电子政务, 2021
- [7]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28次研讨会[J]. 杨东援,郭继孚,顾煜,赵一新,张晓春,丁千峰,钱林波,邵丹,陈学武,周涛,白帆,崔扬,张宇,汪光焘. 城市交通, 2021(06)
- [8]上海超大城市治理模式的数字化、精细化创新[J]. 张骐严. 科学发展, 2021(11)
- [9]新科技革命下未来社区产生的逻辑及其内涵辨析[J]. 武前波,郭豆豆,接栋正. 现代城市研究, 2021(10)
- [10]培育数字化集成城市系统:以加拿大卡雷拉瓦尔公园为例[J]. 马丁娜·马扎雷洛,法比奥·杜阿尔特,西蒙娜·莫拉,里卡多·阿尔瓦雷斯,卡洛·拉蒂.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