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际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土化,本土心理学,边际人格,自觉
边际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翟贤亮,葛鲁嘉[1](2017)在《本土自觉:心理学本土化的边际人格困境及其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热潮渐退,这可能是由于本土化进程中移植性格与民族情结冲突、矛盾,导致本土化面临边际人格困境所致。从学科史的视角考察,心理学本土化运动是在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被动展开的,其边际人格困境的本质是主体意识的缺失。同时,文化多元化观念与全球化进程破坏了文化的时空意义,也割裂了文化的整体性,使得心理学本土化研究面临文化混搭、个体自觉的新常态。新困境、新常态呼唤心理学本土化主体意识的自觉,亟需转变现有的被动本土化处境以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自觉发展,即,本土自觉。(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7年04期)
吴擎华[2](2014)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边际人格——立足于胡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是近代社会骤速变化的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冲突凸现,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社会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调造成了知识分子生活的失调,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的人格边际化。无论身处何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本文试图通过对胡适的边际人格的分析,来透视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的边际人格,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骤速变化和文化冲突对于活动其中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马慧芳[3](201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农民工的边际人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飞速变迁对城市农民工的心理承受力造成重压,使他们常常处于不安状态,甚至产生心灵漂泊、行为失范等现象。中国城市农民工的边际人格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1年35期)
张雨红[4](2011)在《城市农民工在城子女边际人格形成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民工涌向城市,并日益成为城市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由于生活在城市,其子女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既不同于城市同龄群体,也不同于家乡同伴的边际人格,它的影响显而易,本文在对其边际人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期刊2011年05期)
范玲玲[5](2011)在《合肥市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很难替代土地的保障作用,失地农民也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失地农民的边际人格问题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它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在向现代城市市民转变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原有文化特质的影响,难以适应心理和生活的突变,未能从心理认识上适应新变化,从而导致原有人格和新人格的冲突,存在于人体的一种不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据此并展开实地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得到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且进行了相关原因分析,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本文一共分为六章,下面简要地阐述一下各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原因、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绪论中主要涉及的是选题的一些问题,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及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的深远影响,我才决定要选择失地农民作为我此次研究的对象,失地农民的问题是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大问题,尤其是他们在失地后呈现出来的诸多心理问题,而在长期的观察中,我发现边际人格问题是影响失地农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我开始着手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我所采用的理论主要有人格心理学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以及社会角色理论,首先是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的概念和涵义,并且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也对失地农民的边际人格下了一个定义,希望能够为本文的写作带来更大的便捷,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也采用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从诸多视角去解释失地农民的边际人格问题。第叁章是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分析,包含被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和被调查样本的生存现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禄园小区抽取样本200人,以此来推算出总体的情况,希望能够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以便于今后的研究得以顺利的开展。第四章是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的具体情况分析,这章是在抽样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了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的现实表现、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的原因分析以及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的影响,这章主要是分析和研究失地农民的边际人格问题的现实表现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分析边际人格问题对于失地农民的影响。第五章是解决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章主要是在研究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边际人格问题提出一些方法和解决的途径,主要是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些方法和举措,希望能够在某些程度上解决失地农民的边际人格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活得到正视,进而得到应有的解决和安顿,为他们的失地后的生活提供更有成效的保障。第六章是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启示,这章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边际人格的现实意义和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研究对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启示。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他们的问题更是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略的问题,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影响着他们失地后的正常生活,也是关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对于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1-04-01)
胡书芝,舒玢玢[6](2010)在《外迁地质灾害移民边际人格研究——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资兴市为例,考察外迁灾民边际人格的内涵及特征,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迁灾民普遍存在边际人格,可概括为内在认同的困惑性和行为模式的被动性,表现为强依赖与不信任、低水平需求与高水平担忧、期盼融入与内在孤立、不太适应与不愿投入、强自我保护与弱维权意识五对范畴。外迁灾民的边际人格与其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来源息息相关,并受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及适应度、未来期望及信心等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0年03期)
王云飞[7](2010)在《转型期城市社会边际人格产生与城市规范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型期城市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舒适,又使得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中徘徊,从而导致人格分裂,产生边际人格。为了有效地确立城市规范,必须从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边际人格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活。(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王云飞[8](2010)在《浅析转型期城市青年移民的边际人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型期城市青年移民在传统与现代中徘徊,易导致人格分裂,产生边际人格。为了消除城市青年移民的边际人格,确立其现代健康人格,必须从心理调适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边际人格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活。(本文来源于《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李达[9](2009)在《从“婚变叙事”看新时期小说中进城乡下人的边际人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进城的乡下人形象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形成了一种边际性人格。它直接反映在爱情婚姻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情感与功利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导致一场"婚变"事件。新时期小说作家套用我国传统文学的"负心婚变"叙事模式,演绎进城乡下人的爱情婚姻故事,流露出作家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乡村道德立场,折射出知识者自身价值观上的矛盾与困惑。(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9年05期)
彭艳[10](2009)在《当代青年学生的边际人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中国人的人格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经历着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变迁。在传统和现代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传统人格受到挑战,现代人格尚未形成,而当前又是青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不同时代文化的影响,因而特别在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出既非传统又非现代的多元化的"边际化"人格特征。(本文来源于《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期刊2009年03期)
边际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时期是近代社会骤速变化的历史时期,中西文化冲突凸现,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社会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调造成了知识分子生活的失调,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的人格边际化。无论身处何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本文试图通过对胡适的边际人格的分析,来透视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的边际人格,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骤速变化和文化冲突对于活动其中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际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翟贤亮,葛鲁嘉.本土自觉:心理学本土化的边际人格困境及其超越[J].心理学探新.2017
[2].吴擎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边际人格——立足于胡适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马慧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农民工的边际人格探析[J].中国市场.2011
[4].张雨红.城市农民工在城子女边际人格形成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
[5].范玲玲.合肥市失地农民边际人格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
[6].胡书芝,舒玢玢.外迁地质灾害移民边际人格研究——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J].西北人口.2010
[7].王云飞.转型期城市社会边际人格产生与城市规范确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8].王云飞.浅析转型期城市青年移民的边际人格[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9].李达.从“婚变叙事”看新时期小说中进城乡下人的边际人格[J].中州学刊.2009
[10].彭艳.当代青年学生的边际人格初探[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