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迪: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及产业分解研究论文

刘开迪: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及产业分解研究论文

〔摘 要〕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则是衡量地区发展状态的代表性指标,良好的区域发展状态应表现为二者在空间上的重合,而重心的时空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为探究我国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协同程度,本文从重心法出发,计算并分析了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了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以分析三次产业对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迁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人口重心的东北方向,2013年以来,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均快速向西南方向迁移,经济重心的迁移速度大于人口重心;二者的距离由1993年的179.2千米缩小至2016年的173.6千米,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态渐趋协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经度关联度均最高,而二三产业则是造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成为造成我国南北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三次产业 灰色关联分析 地区差距 重心迁移

引 言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一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随之成为新时期我国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因此,研究区域发展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健康程度的各项指标中,经济和人口发展演变趋势是反应某一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和调整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地区发展而言,人口的流动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流动为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并扩大了消费市场。同时,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反作用于人口流动,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驱动力量。

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被认为是衡量地区发展协调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1]。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重心指一个物体内每个点受到的重力所产生的合力形成的作用点。由此可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区域重心即在某一区域空间中各方向的经济、人口等力量能够实现均衡的点,区域重心在时空纬度的变化能够体现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化过程。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过程能够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良好的区域发展状态应实现经济与人口重心在空间上的重合。通过测算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历程及其三次产业关联分析,对于制定更加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与人口重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美国学者弗·沃尔克于1874年最早将重心计算模型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并利用其研究了西部开发、阳光地带崛起等因素影响下的美国人口重心迁移和分布变化情况[2]。Bellone等(1993)进一步改进了经济重心的概念,假定所研究区域为一个均质区域,则该区域内人口数量的质心即为该区域的重心[3]。Aboufadel等(2006)提出了改进的人口重心计算方法,实现了不依赖参数与选择标准对人口数量重心进行计算[4]。Sean-Marie Grethe等(2010)根据典型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理坐标计算出了1975~2004年间的世界经济重心[5]。Lin Hu等(2012)利用重力模型计算了陕西省1999~2008年10年间的经济重心和污染重心,发现陕西省在此10年间的经济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距离大于东西方向;而空气污染重心则向东北方向偏移,但偏离的幅度明显小于经济重心[6]。Yener Kandogan(2014)通过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了世界经济重心,同时也计算了G20国家的经济重心,计算结果显示,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超过传统国家,亚洲经济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7]。Yu Hong Wu(2014)采取区域重心模型和秦皇岛市的县域数据,计算了2000~2012年间秦皇岛的经济和人口重心,发现该市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均位于城市的东南方,人口重心慢慢向东北移动,而经济重心则向西北转移,表明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在东西方向上的表现比南北方向更为明显[8]。

以前,我的眼睛是蓝色的,那是一种呆滞、灰暗的蓝,然而眼线让它们变得生动犀利0在头发的修饰下,五官显得更加柔和圆润。我不算漂亮——眼睛太大,鼻子太长——但现在我明白克里斯蒂娜是对的,这张脸现在变得引人注目了。

1.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中,李仪俊(1983)最早使用了重心模型,用于研究中国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9],樊杰等(1996)通过重心模型计算并描绘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工业重心的迁移情况[10],刘德钦等(2002)通过运用人口重心描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其空间相关性[11]。黄建山等(2006)对我国产业、经济、人口、投资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12]。叶明确(2012)利用重心法分析了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对中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推动力和贡献率,并将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动划分为3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重心迁移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3]。李豫新等(2016)根据属性重心计算方法对新疆人口、GDP重心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值重心的演变路径进行研究,采用演变路径分析和耦合性分析法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动态变化、互动关系及耦合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疆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性有所减弱,劳动力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边际报酬降低[14]。

由此,本文采用重心法计算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分析该时期内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以期为制定和调整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地区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1.3简要文献述评

除了以上4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课中互动模式外,还有课中辩论式、游戏拓展、头脑风暴、示范模仿、情景体验等模式,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设计合理、恰当的使用。

通过梳理国内外对于区域重心研究进展,发现已有研究更多地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对重心的计算和移动轨迹的描绘方面;部分学者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经济重心的因素,包括总供给因素(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以全社会资本存量、从业人员、R&D资本存量等衡量)、总需求因素(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以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衡量)和其他因素(跨国资本流动、贸易开放度、收入差距等);另有部分学者计算了各省市对全国经济重心迁移的贡献度,测算出经济重心移动的引擎城市和逆引擎城市。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从测算、成因、对策各方面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不断深入,对研究方法不断增加和改进,但从三次产业角度探讨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迁移的研究尚不充足,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塑造和形成,加强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作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名师比普通教师的示范性、榜样性更强,对学生品德养成影响也更大。因此,名师的评选与培育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根据区域重心模型,对于一个包含n个子区域的地区,其某种属性M的重心坐标为其中代表该区域的某一属性重心(如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等)的纬度值,代表该区域的某一属性重心的经度值;Xi、Yi分别代表该区域的第i个次一级区域中心经纬度,n为该区域的次级区域个数;Mi表示衡量该区域的某种属性的值,如GDP、常住人口数量等。

第一阶段为1993~2003年,这一阶段中除1996年和2001年外,其余各年的经济重心均呈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1993年我国经济重心的坐标为(32.838°N,115.087°E),到2003年时经济重心向东南移至(32.593°N,115.287°E)。1993~1995年的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明显移动,从1996年开始,保持了稳定的移动速度,每年的重心位移距离保持在1.7~3.3千米的水平范围内。经济重心的移动反映出这一阶段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东南领先态势。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为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从经济重心的变动情况不难发现,东南地区受到的驱动作用明显更大,1993~1995年的经济重心疾速向东南移动。第二阶段为2004~2008年。随着2004年“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东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复苏与发展,除2007年经济重心发生了微幅的东南移动外,其余各年的经济重心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这5年间我国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北移了4.56千米,东西方向上向东移动了3.94千米。至2008年,我国经济重心移动至北纬32.640°、东经115.341°,纬度上重回1998年水平,经度上则移动至1993~2016年的最东端。第三个阶段为2009~2012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向西偏北方向小幅移动。向西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向北方移动的距离,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达12.22千米,超过南北方向位移距离(5.62千米)的2倍,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移动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

具体来看,我国经济重心的时空变迁呈现出明显的4阶段特征(表1)。

2.2计算数据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1993年以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常住人口数量为基础数据。为消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潜在误差影响,在计算时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对基础数据进行了修正,均折算成以1993年为基准的可比价格数据。在区域地理坐标的选取上,本文选择采用各省省会、自治区首府的经纬度为该区域的地理坐标。

本文中所涉及的经济数据及指数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年鉴;空间数据则提取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400万数据集。

3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历程分析

3.1中国经济重心的时空变迁分析

根据前述方法和所选数据计算出了我国1993年以来的经济重心,发现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位移变动,呈现出“反α”的移动轨迹(图1)。经济重心自1993年开始向东南方向移动,在2008年达到移动轨迹曲线的最东端后开始向西移动,东西方向上又重回与1993年相近的经度,而2016年的经济重心在纬度方向上的位置则远远低于1993年的水平。

从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来看,1993~2016年的24年间,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东南——东北——西北——东南”的时空演变过程,总体上表现出了向东偏南的移动态势。1993年我国经济重心的坐标为北纬32.838°,东经115.087°,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而2016年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至北纬32.544°,东经115.077°,地处河南省信阳市,发生了明显的南移。从经济重心的移动距离和速度来看,1993~2016年经济重心的总体位移距离为32.7千米。将经济重心的位移在东西与南北方向上进行分解,发现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幅度远大于东西方向,1993年与2016年的绝对位置南北方向上移动了约33千米,而在东西方向上则仅移动了1千米,南北位移是东西位移距离的近30倍。而计算经济重心的历年移动距离之和发现,1993~2016年间经济重心在纬度方向上的累计移动距离约为56千米,在经度方向上的累计移动距离为57千米,与绝对位置变化情况相比,二者的累计移动距离水平十分接近。移动速度方面,2010年后的重心年均移动距离达5.7千米,而2000~2010年的重心年均移动距离只有2.1千米。

图11993~2016年中国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

在分析三次产业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迁移的关联度时,本文选择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关联度进行测算。关联度分为绝对值关联度、速度关联度、斜率关联度等,本文选择以绝对值关联度衡量三次产业与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在测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母序列与子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此类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通常分为初值化与均值化两种方式,此处选择初值化处理方式,即用每一序列的第一个数据除以序列中的所有数据,所得到的新数列即为初值化去量纲后的数列。第k个子序列与母序列的关联系数为ξk(i)=其中ρ为辨识系数,ρ∈[0,1],一般取ρ=0.5。则子序列k对于母序列的关联度为

表1 我国三次产业与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

年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纬度经度纬度经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40.6830.8350.8060.5830.5940.5880.8160.8690.9180.7880.8320.80819950.6510.7860.7260.4450.4830.4740.9710.7120.7960.7400.9910.93719960.5290.8520.7650.4200.4810.4720.6570.6710.7670.5610.8690.81219970.5980.7620.6820.4170.4450.4370.8280.7700.9230.5540.6720.63419980.5040.7670.6800.3980.4250.4180.6100.7580.9220.4960.5920.56419990.5470.7740.6770.3810.4100.4040.6970.7580.9450.4370.5250.50320000.5620.8120.6990.3790.4020.3970.7200.7230.9080.4200.4840.46720010.5360.8250.6970.3760.4100.4050.6390.7350.9570.3900.4740.45820020.4990.8240.6840.3670.3960.3910.5760.7250.9720.3780.4480.43420030.4620.7730.6380.3670.3790.3740.5150.7770.9080.3860.4150.40420040.4110.7890.6330.3670.3820.3760.4180.7990.8420.3590.3890.37820050.3940.8660.6740.3860.3930.3860.4050.6720.9770.4370.4540.43520060.3820.8640.6680.3850.3890.3820.3790.7020.9500.4050.4150.39720070.3860.8220.6420.3920.3710.3640.3860.7390.8840.4260.3780.36420080.3800.8110.6370.4150.3950.3880.3540.8660.7570.3910.3580.34620090.4060.8650.6720.4450.4150.4070.3700.8800.7510.3890.3440.33320100.4020.8110.6490.4480.4160.4090.3780.8920.7600.4390.3790.36820110.4010.7960.6450.4800.4470.4420.3630.9920.7030.4460.3910.38320120.3990.8120.6590.5120.4720.4670.3510.9550.6890.4590.3960.39020130.3830.8330.6820.5080.4610.4580.3410.9490.7560.4890.4060.401

续 表

年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纬度经度纬度经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140.3690.7760.6440.4740.4250.4230.3400.9380.7660.5110.4070.40320150.3470.7210.6100.4220.3790.3770.3330.9030.8000.5040.3920.38820160.3330.6970.5970.3810.3350.3330.3380.7970.9200.5240.3760.372关联度0.4590.8030.6720.4000.4220.4160.5120.8080.8510.4750.4950.477

用偏移角度θ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之间某种属性的重心移动方向,θ∈(0°,-90°)。假定某区域第i年某种属性的重心为(xi,yi),第j年的重心为(xj,yj),则定义某区域第i年某种属性的重心移动距离di计算公式为表示地理坐标与平面投影坐标之间的转换率,一般认为是常数(1°=111km)。

(3)分析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离散系数。根据上文离散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经济重心在纬度和经度方向上的离散系数分别为0.17%和0.07%,而人口重心的离散系数则为0.11%和0.02%,可知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的波动幅度,无论在纬度上还是在经度上,均高于人口重心的波动幅度。经济重心的波动说明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尚未达到稳定状态,而相较之下,人口流动则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2、突发性供油不足。拖拉机运行中出现供油不足,如果排出空气更换柱塞、喷油嘴后仍不见效,那就是喷油器的喷油针顶杆内小钢球偏磨使喷油不能雾化所致。此时应换一粒小钢球,如没有也可用自行车飞轮钢球代替。

3.2中国人口重心的时空变迁分析

不同于经济重心的演变规律,我国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的重点则呈现明显的阶段化特征。2004年及以前,人口重心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的空间移动;而自2005年开始,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动程度远超南北方向(图2)。1993年我国人口重心的坐标为北纬32.571°、东经113.490°,大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而2016年我国的人口重心南移至北纬32.544°、东经115.077°,大致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发生了明显的东南方向迁移。

根据测算结果,可将1993年以来我国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为第一阶段,2004~2010年为第二阶段,2011~2016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我国人口重心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这一阶段内,除1995年人口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向北移动外,其他时间人口重心均向南移动,1996~2003年的8年间更是呈现出近乎直线的西南移动态势,每年的偏转角度均超过了45°。第二阶段是我国人口的东移阶段。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人口重心并未呈现出一个明确的向某一特定方向的移动轨迹,但若将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两个维度上拆分分析,则可以发现该阶段我国人口重心明显的东移倾向。自2004年开始,我国的人口重心开始向东移动,7年间人口重心的经度移动了近0.1°,纬度上只移动了约0.02°。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我国人口重心的迁移进入了又一个稳定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稳定而清晰,在方向上,表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移动的距离上,呈现逐年增加的特点;重心移动轨迹的偏转角度也不断增大。

图21993~2016年中国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

3.3中国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时空演变的对比分析

(1)从重心的地理位置来看,我国1993年以来的经济重心明显比人口重心更加偏向东北方向(图略)。总体来看,该时期内经济重心的中心点位于北纬32.637°、东经115.252°,地处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境内;人口重心的中心点则位于北纬32.476°、东经113.541°,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境内。经济重心的位置相较人口重心明显偏东,二者的距离相差191千米,反映出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

于晓明强调,做好明年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党委工作重点就是人大工作中心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要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深入贯彻落实“双联系”等制度要求,夯实人大工作民意基础。要扎实做好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庆祝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的有关工作,确保这次会议及有关活动圆满顺利。要持续加强常委会和机关各项建设,着力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机构改革方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2)重心的移动距离方面也存在差异,1993年以来的经济重心移动距离约为32.67千米,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则只有6.15千米,人口重心移动的波动性明显低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方面,2007年以前,虽然位置不完全重合,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在南北方向上保持了相同的变动趋势,变动幅度也十分相近。2008年开始二者的变动趋势不再相同,2008~2012年经济重心向北移动,2013年开始重新向南移动,而人口重心则一直维持极小幅度的南移。东西方向上,只有2003~2008年的6年中二者变动趋势相同,其他年份则几乎完全不同。今年来,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变动趋势也出现了差异,体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并未能得到改善,而是在不断加剧。

2013年开始,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领先,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化也进入了第四个阶段。2013年也成为东北与西南地区生产总值分化的转折点,西南地区一改连续34年落后于东北地区的历史,在2013年反超了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此后,西南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对领先优势激增,2015年西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以1979年为基准价格的可比价格)领先东北地区的幅度就超过了1000亿元,2016年更是达到了2146.31亿元,2013~2016年西南地区超过东北地区的累计值达6542.49亿元,相当于1993~2012年东北地区领先西南地区的累积值。我国的经济重心在这一时期内的时空演变过程反映了西南崛起的现象,无论是在移动速度上还是在偏转角度上,经济重心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4年内经济重心的移动距离近30公里,超过此前10年经济重心移动的距离之和。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虽然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存在较大的空间距离,但这一差距在经历了前期(2000~2008年)的增大后,自2009年二者的距离开始缩小,从2008年的201.52千米缩短至2016年的173.61千米(图3),年均缩小近3.5千米。从这一现象可知,虽然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但在人口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面正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图31993~2016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距离变化情况

4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时空演变的三次产业贡献分析

4.1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与梳理

根据前述重心计算方法,得到1993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重心(图略)。总体分析1993~2016年的三次产业重心:(1)从地理位置来看,第二产业重心的相对位置在三次产业重心中最偏向东北方向,大致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第一产业重心的相对位置则更加偏向西南,大致在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第三产业的重心则位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重心的连线上,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境内;(2)从移动方向及趋势来看,第一产业在1993~2016年内呈现出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点;而第二产业重心在向南大幅移动后,又经历了先东后西的演变过程,最终又回到了南方;第三产业重心虽然在位置上比第二产业重心更加偏向西南方向,但二者的演变历程十分相近。

由图2可知,酸奶的稠度可以很好地表示酸奶内部流动性,稠度越大,其流动性越差,可表现酸奶凝固程度的大小。黄精酸奶的稠度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蔗糖添加量6%时酸奶稠度最大,凝固型最好;酸奶坚实度是反映酸奶强度的重要参数,表示酸奶表面成型受外力破坏所需的压力,黄精酸奶坚实度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蔗糖添加量为6%时坚实度最大,黄精酸奶的强度最高。

具体来看,三次产业重心的演变过程均可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1996年,这一阶段中三次产业的移动方向不尽相同。第一产业重心发生了向东偏北方向的移动,相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幅度,南北方向的移动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重心则纷纷向南移动,区别在于第二产业重心有轻微的西移倾向,而第三产业重心则呈现出向东偏移的倾向。第二阶段为1997~2002年,这一阶段中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这一年三次产业重心纷纷发生了与上一阶段相反方向的移动。第一产业重心在1997年向西移动重回1995年的位置,随后的8年间几乎一直保持在同一地,年均移动距离只有5公里。而第二产业重心则在1997年东移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西南移动,第三产业重心的演变过程与第二产业重心保持了一致。第三阶段为2002~2009年,第一产业重心开始向北偏西方向移动,而第二产业重心和第三产业重心则同时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三次产业的移动方向在经历了前3个阶段的不同方向和幅度的变动后,自2010年开始三者的变化特征开始趋于一致。三次产业重心演变的第四阶段为2010~2012年,这一阶段中三次产业重心纷纷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也几乎相等(2.33、2.77、2.68公里)。2013年开始,三次产业重心演变进入第五阶段。这一时期内三次产业均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但第一产业重心在2013年出现了一年的滞后现象,保持了向西北方向移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重心则表现出了明显的西南移动趋势,移动距离和偏转角度每年均增加。

4.2三次产业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灰色关联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在南北方向上,第二产业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在东西方向上,第一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弱,但几乎处于相同的水平,三者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相差不到0.01。三次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不同于经济重心,南北方向上三次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表现出“三、二、一”关联程度依次递减的趋势;东西方向上,第二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三次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在纬度上的关联度明显高于经度方向上的关联度。

对上班族客户不要选择早上电话追踪,因为早上是上班族最忙的时候。一般来说,他们都不会和你用心交谈。中午也不是最佳时机,由于中午休息时间比较短而且都在急急忙忙的吃饭,所以通常都不选择在此时间追踪。

分析历年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发现:(1)三次产业在纬度上与经济和人口重心关联系数的差距均大于经度方向上的关联度差距,并且这一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态势。说明相较于东西差距,当前三次产业因素在我国的经济和人口重心南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2)第一产业重心最初在经度方向上与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最小,但2007年开始,第一产业超过二、三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不断增加。但纬度方向上,第一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则几乎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在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方面,第二、三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关联系数变化趋势相同,而第一产业则不相同;(4)无论是与经济重心的关联系数,还是与人口重心的关联系数,近年来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上都超过了第二、三产业,但在纬度上关联系数一直较低并保持不断下降趋势,说明第一产业是造成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在东西方向迁移的主要因素;(5)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纬度关联系数一直高出第一产业较高水平,说明二、三产业是三次产业中造成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同时,第三产业重心与人口中心的关联系数自2012年开始不断上升,而第二产业与之的关联系数则不断下降,说明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南北人口差距的主要原因。

图41993~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

图51993~2016年我国第二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

5结论与启示

为探究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与变迁历程,本文采用重心法计算了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分析了所研究时期内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了三次产业重心与经济和人口重心的关联度,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1993年以来的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经济重心明显比人口重心更加偏向东北方向。但2009年以来二者之间的距离开始缩短,说明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开始提高,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1993~2016年24年间的经济重心的迁移历程表明,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东南——东北——西北——东南”的时空演变过程,总体上表现出了向东偏南移动的现象。2011年我国经济重心的移动开始提速,自2013年开始大踏步地向西南方向移动,区域发展由最初的东南强势转为西南领先;(3)二、三产业影响经济与人口重心的位置。三次产业与经济重心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东西方向上,第一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次之,但三者对经济重心移动的驱动作用相当,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相差不到0.01;在南北方向上,第二产业与经济重心的关联度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在三次产业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方面,东西方向上第二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最大,而南北方向三次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关联度表现出“三、二、一”关联程度依次递减的趋势,第三产业逐渐成为造成我国南北人口差距的主要原因。

图61993~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重心及演变过程

综上可知,我国经济和人口重心均发生了南移,2013年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分化新时期,经济和人口重心正快速南移,即将越过“秦岭——淮河”一线,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局面日趋明显。三次产业中,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造成我国南北地区差距的主要引导力量;东西地区差距则仍由第一产业主导,但三次产业的影响作用相差不大。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未能实现空间一致性,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接下来的研究应聚焦这一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从而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不可能!”范坚强愤怒地说,“你说不说?”说着,刀尖轻轻在一杭脸上划出一条细线,菜籽似的血珠冒了出来。一杭感到火在烧,他咬着牙说:“没有,有也不给你!”

参考文献

[1]Quah D.The Global Economy’s Shifting Centre of Gravity[J].Global Policy,2011,2(1):3~9.

[2]Walker F.Statistical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Ninth Census 1870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Many Eminent Men of Science and Several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M].New York,1874:179~180.

[3]Bellone F,Cunningham R.All Roads Lead to Center Laxton[J].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1993,13(3):47~52.

[4]Aboufadel E,Austin D.A New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Mean Centre of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J].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06,58(1):65~69.

[5]Grether J M,Mathys N.Is the World’s Economic Centre of Gravity Already in Asia?[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8,42(1):47~50.

[6]Lin H,et al.Evolution Path Analysis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re and Air Pollutants Gravity Centre in Shaanxi Provinc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361-363):1359~1363.

[7]Yener K.Globalization and Shifting Economic Centres of Gravity[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56(3):261~271.

[8]Yu H W.Evolve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Gravity Centre and Economic Gravity Centre in Qinhuangdao City Based on GI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955-959):3819~3823.

[9]李仪俊.我国的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J].人口研究,1983,(1):28~32,27.

[10]樊杰.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5):398~407.

[11]刘德钦.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理论研究,2002,(6):2~6.

[12]黄建山.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科学,2005,(5):49~54.

[13]叶明确.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32(4):12~18.

[14]李豫新,赵东栋.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耦合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4):139~143.

ADynamicEvolvementProcedureofChina’sEconomicandPopulationGravityCentresandThreeIndustrialDecomposition

Liu Kaidi1,2 Yang Duogui1,2 Zhou Zhitian1

(1.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2.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Regional coordina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China’s development concept.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avity centres are common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ed indicators 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 region,the evolution of which can also reflect the regional developing process.Regions with good momentum generally owns the two gravity centres overlapped.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avity centres since 1993 using the gravity method.The evolution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es are also analysed at the same time.Afterwards,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is conducted to measur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es’ centre of gravity and the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centre of gravity,by which the impac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on the migr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centre of gravity can be recogn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economic gravity centre has been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population centre since 1993.Both centres moved rapidly to the southwest since 2013,so that the distance of which has been shortened from 179.2 kilometres to 173.6 kilometres,indicating that the overall stat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ing gradually coordinated.Among the three industrials,the first industrial gravity centre has the highest degree of longitude correlation with both of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avity centre,while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ial are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disparity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China.Meanwhile,the third industrial is the leading factor to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from north to south in China.

〔Keywords〕economy gravity centre;population gravity centre;three industries’ decomposition;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regional disparities;transfer of center of gravity

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9.06.010

〔中图分类号〕F127;F12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5

作者简介:刘开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杨多贵,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绿色创新、生态文明、国家治理。周志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国家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 平)

标签:;  ;  ;  ;  ;  ;  ;  ;  ;  ;  ;  

刘开迪: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变及产业分解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