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兰: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的比较论文

李艳兰: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的比较论文

摘 要: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大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对江西省2所高校10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大学生在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大学生(p﹤0.050),在问题行为4个因了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大学生(p﹤0.010);69.9%(78.4%)的留守(非留守)大学生行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问题行为者分别占20.5%(15.5%)、7.7%(5.0%)、2.9%(1.0%);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与问题行为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留守大学生中表现得更加紧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仁爱、节制、智慧对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因子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勇气、公正、节制、超越对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因子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问题行为;积极人格品质;留守经历

一、问题提出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1]。它既可能表现为抑郁、焦虑、自卑、孤僻等内化问题行为,也可能表现为违纪越轨、攻击、自杀等外化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存在会阻碍个体的认知、人格、社会性的正常发展[2,3]。已有研究表明,成长环境、人格特征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家庭处境不利对成长中的个体心理适应有明显的消极效应[4,5],父母监管力度越大,青少年问题行为严重程度越低[6];父母监管力度越小,问题行为严重程度越高[7],家庭温暖、家庭支持能有效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8,9]。父母监管缺位的留守儿童,其攻击性、社交焦虑要高于非留守儿童[10]。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希望与抑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11];积极、健康人格者较少出现攻击行为,消极、悲观人格者往往预示更多攻击行为[12,13];冲动性越高的个体,其自杀意念越强,自杀倾向越高[14];感恩水平高的个体,其社会适应能力强[15]。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表现出比一般儿童更多的问题行为[2],一些有幸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童年期有过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简称“留守大学生”,其他大学生称为“非留守大学生”),他们的问题行为表现出怎样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童年期是否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两个群体进行考察,目的是了解这两个群体积极人格品质、问题行为现状,研究积极人格品质是否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在这两类人身上是否表现出共同性与特殊性,以便为儿童、大学生差异化教育实施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江西省2所综合性本科院校中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共发放1080份问卷,收回后剔除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10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2%。本研究根据被试在儿童期(1-16岁)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无外出务工、经商、学习经历,将其分为留守组(312人)和非留守组(695人)。在留守组中,男生119人,女生193人;大一学生115人,大二学生100人,大三学生70人,大四学生27人;文史类专业139人,理工类专业173人,平均年龄(20.50±1.41)岁。在非留守组中,男生275人,女生420人;大一学生266人,大二学生201人,大三学生175人,大四学生53人;文史类专业258人,理工类专业437人,平均年龄(20.43±1.44)岁。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16]该量表由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4个因子78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以1~5级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其行为问题越明显。总分在156~195为轻度问题行为、196~234为中度问题行为、235以上为重度问题行为。本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积极心理品质问卷[17]采用Seligman(2004)提出的6种美德对应的24种积极心理品质问卷,6种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以1~5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其此类积极品质越高。经测定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8。

2017年,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在答记者有关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的提问时强调:职业教育“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

(三)研究程序

在留守组中,问题行为总分低于156的有215人,高于156的有97,问题行为发生率为31.1%;非留守组中,问题行为总分低于156的有545人,高于156的有150人,问题行为发生率为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3,p﹤0.001)。具体见表3。

三、研究结果

(一)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比较

对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4个因子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适应与情绪问题、学习、恋爱与性、神经精神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见表2。

表1 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差异比较

因子留守组N=312非留守组N=695tp智慧3.21±0.703.36±0.69-3.1500.002勇气3.40±0.753.55±0.76-2.9270.004仁爱3.51±0.763.71±0.74-3.9200.000公正3.33±0.753.45±0.76-2.3640.018节制3.35±0.753.51±0.71-3.3830.001超越3.53±0.713.64±0.71-2.1940.028

经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留守组超越、仁爱得分﹥勇气、节制、公正得分﹥智慧得分(p﹤0.050),且6个因子得分显著超过中位数“3”(p﹤0.050)。非留守组仁爱得分﹥超越得分﹥勇气、节制得分﹥公正得分﹥智慧得分(p﹤0.050),且6个因子得分显著超过中位数“3”(p﹤0.050)。

(二)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比较

烟气再循环技术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康恒、荏原、西格斯等焚烧炉供应商均针对各自炉型进行了相关设计。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应用。以国内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的烟气再循环技术为例,介绍2种不同的工艺方案。

(1)基础能力:城乡规划中空间发展与数据依据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基础能力。以往的定性分析,以及美学为基础的评判标准,已经不符合存量规划中,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效率优化为目标,就不得不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评判,这也使得城乡规划专业借助数据分析判断,成为基础的设计能力。

1969年的德国《职业教育法》和1946年的美国《职业教育法案》分别对本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予以法制化、规范化。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度”以企业为办学主体;新加坡“教学工厂”和澳大利亚“TAFE”属于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经典教育方式。

对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见表1。

表2 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差异比较

因子留守组N=312非留守组N=695tp适应与情绪问题1.80±0.641.62±0.574.6150.000学习问题1.92±0.571.77±0.573.9040.000恋爱与性问题1.50±0.541.40±0.492.8360.005神经精神问题1.89±0.591.73±0.584.1620.000

经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留守组学习问题、神经精神问题得分﹥适应与情绪问题得分﹥恋爱与性问题得分(p﹤0.050),且4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中位数“3”(p﹤0.000)。非留守组学习问题﹥神经精神问题得分﹥适应与情绪问题得分﹥恋爱与性问题得分(p﹤0.050),且4个因子得分显著超过中位数“3”(p﹤0.000)。

1.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均值比较

看老道士坐下,王祥想说点什么打破沉默,又想问个究竟,但震慑于老道的气场,不知为何就顺着气氛说出了一句古装剧里的台词:

将所有问卷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由任课老师利用上课时间集中测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主要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比较

表3 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

无问题行为轻度问题行为中度问题行为重度问题行为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留守组21568.96420.5247.792.9非留守组54578.410815.5355.071.0

(三)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4显示,不论是留守组还是非留守组,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与问题行为4个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0),留守组相关系数在-0.265~-0.381之间,非留守组相关系数在-0.151~-0.349之间。

表4 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留守组非留守组适应与情绪学习问题恋爱与性神经精神适应与情绪学习问题恋爱与性神经精神智慧-0.334∗∗-0.334∗∗-0.299∗∗-0.322∗∗-0.258∗∗-0.264∗∗-0.151∗∗-0.234∗∗勇气-0.340∗∗-0.294∗∗-0.269∗∗-0.316∗∗-0.349∗∗-0.319∗∗-0.272∗∗-0.308∗∗仁爱-0.381∗∗-0.339∗∗-0.306∗∗-0.344∗∗-0.278∗∗-0.224∗∗-0.247∗∗-0.228∗∗公正-0.311∗∗-0.270∗∗-0.297∗∗-0.278∗∗-0.308∗∗-0.263∗∗-0.211∗∗-0.285∗∗节制-0.347∗∗-0.319∗∗-0.309∗∗-0.322∗∗-0.238∗∗-0.259∗∗-0.237∗∗-0.255∗∗超越-0.290∗∗-0.295∗∗-0.272∗∗-0.265∗∗-0.248∗∗-0.232∗∗-0.261∗∗-0.213∗∗

注:*p﹤0.05,**﹤0.01(下同)

(四)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对问题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成长经历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以问题行为各因子为因变量,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为自变量,以?=0.05为显著水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留守大学生来说,仁爱与节制可以解释适应与情绪问题16.0%的变异量;仁爱与智慧可以解释学习问题13.5%的变异量,节制与智慧可以解释恋爱与性11.7%的变异量,仁爱与节制可以解释神经精神问题13.3%的变异量;对非留守大学生来说,勇气与公正可以解释适应与情绪问题12.8%的变异量,勇气与节制可以解释学习问题10.9%的变异量,勇气与超越可以解释恋爱与性8.6%的变异量,勇气与公正可以解释神经精神问题10.3%的变异量。见表5。

表5 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对问题行为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β值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RR2F留守组适应与情绪-0.269-0.1670.4000.16029.441∗∗学习问题-0.193-0.2070.3670.13524.057∗∗恋爱与性-0.181-0.2040.3420.11720.500神经精神-0.234-0.1650.3650.13323.794非留守组适应与情绪-0.265-0.1150.3580.12850.882学习问题-0.255-0.1070.3300.10942.262恋爱与性-0.177-0.1460.2940.08632.615神经精神-0.213-0.1300.3210.10339.716

四、讨论

本研究显示,无论是留守大学生还是非留守大学生,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水平总体上是良好的,超过组中值“3”,均表现为仁爱、超越得分更高,智慧得分最低;大部分学生(留守大学生69.9%、非留守大学生78.4%)行为在正常范围,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多表现为轻度问题行为(留守大学生20.5%、非留守大学生15.5%),较少重度问题行为(留守大学生2.9%、非留守大学生1.0%);较多学习问题、神经精神问题,较少恋爱与性问题。但留守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得分普遍显著低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大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30.1%)显著高于非留守大学生(21.6%)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关研究也证实,大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为32.3%[18],留守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抑郁等消极行为与情绪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大学生[19-21],积极心理品质、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非留守大学生[22-24]。说明童年期经历亲子分离对个体积极人格品质、成人后问题行为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少了父母的陪伴与教养,孩子更容易形成各种不良习惯,更难形成积极人格品质;亲子的分离导致监管的缺失,远在他乡的父母更难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有准则的行为习惯,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

积极人格品质是一种向上或者主动的心理姿态,它促使人们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世界,从而帮助个体更有效地适应环境,拥有快乐和幸福。本研究显示,无论是留守组还是非留守组,问题行为与积极人格品质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积极人格品质高的个体,不论其是否存在留守经历,越不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与情绪障碍问题、学习问题、恋爱与性问题、神经精神障碍问题,他们拥有更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同时也发现,在问题行为与积极人格品质各维度24种相关关系中,除了勇气和适应与情绪、勇气和学习问题、勇气和恋爱与性、公正和神经精神问题4种相关关系外,留守组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与问题行为各因子之间相关度均要高于非留守组,说明在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紧密关系中,留守组要高于非留守组。这可能是由于留守的特殊经历,导致留守大学生在面临困难与挫折时,更难、更少借助家庭的力量化解困难与挫折,而成长中形成的积极人格品质就成了他们面对困难的更有力的力量。相反,非留守大学生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更容易与父母互动。面对困扰时,经常性的互动,可以让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出谋划策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从而淡化孩子内在品质对困难的影响力。这提醒,与父母分离的个体,要培养更高水平的积极人格品质,才可能使得他们拥有健康的行为方式,远离问题行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积极人格品质对童年期不同生活经历者,其问题行为发生具有不同的预测效应,且积极人格品质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效应留守组要高于非留守组。这进一步说明,对于留守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品质更能有效防御问题行为的产生。对有留守经历的个体而言,仁爱、节制、智慧对问题行为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勇气、公正、超越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仁爱、节制的预测作用最大,仁爱对适应与情绪、学习问题、神经精神问题3个因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节制对适应与情绪、恋爱与性、神经精神问题3个因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无留守经历个体而言,勇气、公正、节制、超越对问题行为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智慧、仁爱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勇气预测作用最大,对问题行为4个因子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仁爱涵盖了爱心、善良、社交智慧,反映个体对己、对人、对物的尊重、理解、关怀、宽容之心,体现个体人际关系特征;节制涵盖了谦虚、审慎、自我控制,反映个体控制自己言语、情感与行为的能力,避免个体走极端,类似于意志中的自制力特征;勇气涵盖了勇敢、坚持、正直,反映个体面对阻力完成目标的坚忍性,类似于意志中的坚持性特征。这提醒,全社会在提升个体整体积极人格品质水平的同时,留守儿童及留守大学生更要突出仁爱、节制的培养,非留守儿童及大学生更要突出勇气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孝义,王瑞乐,杨琪,等.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交流恐惧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4):66-72.

[3]Jansen,P.W.,Saridjan,N.S.,Hofman,A.,Jaddoe,V.W.,Verhulst,.C.,& Tiemeier,H.Does disturbed sleeping precede symptoms of anxiety or depression in toddlers? The generation R study[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11,73(3) ,242- 249.

[4]范兴华,简晶萍,陈锋菊,等.家庭处境不利与留守儿童心理适应:心理资本的中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2):353-357.

[5]Xing X,Wang M.Sex differences i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 ships between mild and severe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 in a Chinese sample[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3,(34):9-16.

[6]吴安,陈杰.父母监管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1):74-80.

[7]Verhoeven,M.,Junger,M.,Van Aken,C.,Dekovic,M.,& Van Aken,M.A.Mothering,fathering,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in toddler boys[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10:72(2),307-317.

[8]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3:99-109.

[9]金英爱.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青岛市部分中学生的实证调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3):104-110.

[10]张勤,孟艳秋,吴鹭,等.2014年安徽省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的攻击行为与亲子分离、社交焦虑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8,47(2):206-211,217.

[11]赵文力,谭新春.神经质人格对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希望的中介效应[J].湖南社会科学,2016,(6):104-108.

[12]罗贵明.青少年冷漠无情特质、大五人格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4):2598-2501,2604.

[13]杨松达,朱麒臻,朱会明,等.澳门内地大学生自恋人格与攻击性关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374-377.

[14]安静,黄悦勤,童永胜,等.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5(5):352-356.

[15]张更立.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中介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25-30.

[16]李虹,陈会昌.大学生心理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9-80.

[17]苏亚光.成熟自恋、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8]彭芳,雷志华,张静平.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6):2971-2974,2979.

[19]干瑜璐,杨盈,张兴利.留守经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安全感的中介效应[J].中国青年研究,2017,(8):99-104,77.

[20]李艳兰.儿童期亲子分离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性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678-681.

[21]韩黎,王洲林,张继华,等.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4):326-332.

[22]高国华,李艳兰.有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比较[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8):114-119.

[23]张艳敏,胡成洋,李凤丽,等.合肥市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83-85,88.

[24]詹丽玉,练勤,王芳.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614-617.

TheRelationshipbetweenProblemBehaviorandPositivePersonalityQuality:AComparativeStudyBetweenLeft-behindCollegeStudentsandNon-left-behindCollegeStudents

LI Yan-lan1,ZHONG Dong-Hong2,WU Hui1

(1.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YichunUniversity,Yichun336000,China; 2.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YichunUniversity,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A total of 1007 college students of two colleges in Jiangxi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positive personality,measuring table of students behavior proble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core of the six factors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y were lower than non-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 (p﹤0.050),the score of the four factors of problem behavior were higher than non-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 (p﹤0.010).Normal behavior of 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 (non-left-behind )was 69.9%(78.4%).Mild,moderate and severe problem behave or were 20.5%(15.5%)、7.7%(5.0%)、2.9%(1.0%) respectively.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blem behavior.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umanity,temperance and wisdom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problem behavior of 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Courage,justice,temperance and transcendence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problem behavior of non-left-behind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problem behavior;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y;left-behind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19)08-0110-05

收稿日期:2019-02-2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181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艳兰(1967—),女,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周雅春)

标签:;  ;  ;  ;  ;  ;  ;  ;  ;  ;  ;  ;  ;  

李艳兰:积极人格品质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与非留守大学生的比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