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新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新进展

(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意外事故等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由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死亡率非常高,对于救治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患者受伤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是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近年来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将针对相关的理论性研究进行整理和整合并进行综述,希望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01-01

前言

颅脑损伤的临床发病率已经成为创伤中的主要形式,约占到创伤总量的20%左右,同时颅脑损伤的临床死亡率非常高。通常重型颅脑损伤还会合并多发生,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同时发展迅速,患者死亡率非常高,患者受到创伤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受伤之后的黄金一小时之内必须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救治。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伤情评估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的院前急救中首要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救治,通常要求接到急救指令后的三分钟之内必须出车,同时需要在途中同调度进行统统,包括了解准确的事发地点、患者的大概伤情以及受伤的具体部位等,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医护人员在救护途中进行急救对策的思考,在抵达事故现场之后首先应该观察现场,并将伤者移动到比较安全的位置,准确、迅速的对伤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评估的步骤主要包括:气道、呼吸、循环、神经损伤情况以及伤者的全身检查,初步的检查评估应该在两分钟之内完成,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以及呼吸和血压等,在对伤者的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伤者脑细胞若缺氧时间维持在6分钟以上将造成不可逆转性的损伤,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中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是整个抢救中的关键性因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伴有面部、口鼻部出血现象,或伴有呕吐,此时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将直接威胁到伤者的生命安全。诸小华,覃海森,吴月英等[1]在报道中指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呼吸道阻塞而导致的死亡率高达71.4%。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当中也包括了中枢神经性的呼吸衰竭,也可能引发患者的脑部供氧不足,进而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脑水肿,同时患者颅内压升高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呕吐。因此在救护现场中应立即将患者口腔中的、咽部的异物等进行清除,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气管插管的途径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畅通。

3.维持有效的循环及脱水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也可能出现休克,而导致伤者休克的主要原因就是血容量降低,因此在救治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血容量扩张,只有迅速的提升伤者的血容量才有可能提高伤者的平均动脉压,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维持伤者的脑循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伴有休克的临床死亡率高达73%,而相同程度创伤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仅为41%。这说明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有休克时立即进行血容量扩张是十分必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还可能伴有相关脏器的损伤,由于血容量的急速下降,进而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最终导致伤者休克。在救济护理中应该采用上肢静脉穿刺方式,由于这种静脉穿刺方式距离伤者心脏较近,所输送的液体能够迅速的进入到伤者体内,进而达到有效的循环目的[2]。

4.患者的伤口处理以及出血量控制

姚爱琴等[3]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的一小时之内是抢救的黄金一小时,而前十分钟则是抢救的白金十分钟,这十分钟是决定性的抢救时刻,在这个时期内若能有效的对伤者的伤口进行处理,并有效的控制出血量等,同时配合窒息的预防,能够有效的降低伤者的死亡率。伤者头部受到损伤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外出血,因此必须进行立即处理,实施加压包扎方式进行止血,并利用敷料进行有效的固定。在外伤的急救中包扎是比较常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护伤者的伤口,并预防感染,防止伤者再次出血,有效的控制伤情。

5.患者转运途中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具有多变、易变和难以预测等特点,因此对伤者实施安全的转运以及在转运途中进行伤情的密切观察十分重要。

5.1患者的安全转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现场的急救处理之后,应该立即转运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通过实施合理的体位放置以及肢体的颗粒固定不仅能够减轻伤者的痛苦,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伤者再次受伤。在将伤者放置在担架车以及放入车位的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动作的轻柔,防止震动,怀疑骨折的患者还应该对其颈部进行托举。在转运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持输液管以及尿管等的通常,尽快的、将伤者安全的送达医院。

5.2患者的病情观察

在伤者转运途中应该密切的观察伤者的病情,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注意监测伤者的意识情况、瞳孔、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状况。伤者的意识状况直接的反应着伤者的病情状况,通过实施交流、呼叫以及压眶反射刺激等能够有效的判断伤者的精神状态、意识程度等。同时还应对伤者的其他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的观察,确保将伤者安全、快速的送入医院。

6.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非常高,若患者在受到创伤的一小时之内接受了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促进患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抢救护理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及时的进行止血并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等是实现成功抢救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进一步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诸小华,覃海森,吴月英.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03(23):54-57.

[2]邓爱华,张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08(04):683-686.

[3]姚爱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19):241-242.

标签:;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